高中地理城与城化专题_第1页
高中地理城与城化专题_第2页
高中地理城与城化专题_第3页
高中地理城与城化专题_第4页
高中地理城与城化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构建】概念.责现.标恚h微专题城市与城市化(政治、旅 快,某金为城帝化f郊区城市化一逆城市化f、再城南化J邺境污染,交通捐挤.住腐嚣张一社L套秩序混乱 ,itr游/城群百潼间变化 rH/ 市发展一 窗间常牝一:城市等缴体条)城市富(功能分区)(闭块状)T组团式),条带就)(住宅区A 一 (商业区A色业区A地鼻通运输网和规划布国【知识精析】-、城市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优势条件举例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 系,节省建筑投资;热带的高原;山区的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乐业的日本、朝鲜半 岛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和平原

2、地区,美国 的东北部地区;巴西图原的城市分布;中国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的城市分布气候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世界大城市多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河流 (沿河 设城)河运的起6或绒6 八、Y、八、河流上游水道太窄或后瀑布、急流等水运障碍的地方,货物 在此转运江西省赣州市河流汇合处具有二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上可与河流相通,卜口转向海洋,河海联运便利上海、广州、加尔各答过河点位置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 中伦敦自然资源资源优势,矿产开发,降低成本;影响矿业城市宏观分布的经济条件英国伯明翰、美国匹兹堡、中国鞍山等城市2.社会经济因素二、

3、城市体系的特点与判读(1)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远;等级越低, 数量越多,功能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同级别城市距离越近。如下图。/() O大城布o中等城市叱趣(2)高一级别的城市一般覆盖低一级别城市的功能和服务范围;同一级别的城市功能相似,服务范围相互排 斥,但也可能有重叠现象。如下图。高级城市* 峻城市o服务范用(3)城市等级的判读方法根据图例判读:多数示意图中将不同等级的城市用不同大小的圆点表示。可根据圆点的大小区分城市等级。根据行政区级别判读:在区域图上,一般直辖市、省会城市等级高,地级市、县级市等级依次降低。可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判读

4、城市等级。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判断方法(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 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 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下图所示:四、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导致的地理环境改变(1)景观的改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自

5、然环境,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2)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并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就业形式,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取代了原先的乡村景观。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与此同时,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得以大幅度加强。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广泛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城市环境问题对自然地理

6、环境的影响 (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 境问题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了景观与生态系统;改变了地方文化;促进社会经 济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治安、人口老龄化和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城市化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虹J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触、 使上蜡了平坦 团 泥心流等地质灾害品疝苗麦亍下尾而而原春桂说; ;弦版藤而氤雨毓而入可存 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科!度专染物带到郊

7、区,也可把郊区 地影响着周困地区的局部候:假;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容易使城市遭遇蜒雨一时排 水不畅,培成城M内筋.残 留河道也容财因富昔养化 而变出发臭位常看宿曲录,版石鬲而向一素彳 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 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i 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致使城: 市地区水系十分素乱 面市府布声、乐活后案,无比越::研至臣家凝息一不疏密品I业三悭二干扰和破坏了所 等系统.城市是人类对百然环 在地区的生态环境1:境影响和改变最深刻的地方(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成因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

8、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 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木;雨季回灌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 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 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 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 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 施工和社会活动噪产人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 立绿化隔离带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

9、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 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 设就业困 难、社 会秩序 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 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1.生态城镇化生态城镇化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文化、社会和 谐等之间的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城镇总体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社区建设、 消费方式的优化转型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全面建设绿色环境、绿色经济、 绿色社会、绿色人文、绿色消费的生态城镇,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10、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 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六、城市化过程及影响.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尊曾,返t 冉 tu行 1, 1*1 s/i * ; * * , iL/ 丁 - .J城市 二口郊区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 tl到t4体现出三个变化: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城市中心人口变化示意图人口密度八千人/kzn2) 人口南度千人/kmJ)0 4 9 12 16 200 4 8 12 16

11、 20距市中心那离/km距市中心净离/km人口密度千人/kii泻大口密度“千人/knf)0 4 B 2 16 200 4 8 12 16 20距市中心即离/km即市中心距离/km3.城市化对地表径流影响示意图地F代FW%城市建设后(1)城市建设前,地表以自然环境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土层深厚而疏松,空气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丰富,40%勺降水被蒸发到大气中,不仅增加空气湿度,而且调节气温的变化幅度;50%勺降水转化为地下径流,对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起到稳定作用;只有10%勺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不仅减弱了对土壤的侵蚀,而且减小河流的含沙量。(2)城市建设后,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硬

12、化,不仅减少了水分蒸发,而且使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增加地表径流量,同时减少了地下径流量,使城市的可用水量大大减少。【高考例析】(2018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 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 结构规划略图”材料三 表2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 2000

13、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三三= = _三=gl,=l=l=_,_l=l=三!= = = _=_g_ls,=0 201X)4- S 201()4 20164都 俄 庆afi南城市地区生产总值(CUP) (亿元)产业结枸(Q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重庆市1755K.87.444.24丸4成都市12170.23.943.053. 1南京市1O5O3.O2.439.258.4(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Xo(3)根据成渝地区城

14、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答案】(1)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产总值( 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5、,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成渝城市群为载体,考查我国的主要开发策略、城市建设区位条件、城市经济特点对比、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2)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图 20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2,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

16、两个角度进行对比。(3)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图21,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结合第(3)问描述的问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着手分析。【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8衡水金卷 信息卷(四)研究城市空间格局演化,准确获取城市扩张模式、扩张形态以及建成区重心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心转移态势等信息对于指导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读武汉市建成区扩张与城区重30统L 14.270

17、4 工明)14 290 114 300M 320 114114.M0武汉城M*心迁将明3OIS71 30. STS 和3M wsn MJ.570 珈*.对武汉建成区扩展的理解合理的是A.建成区呈现斑块状扩张B .建成区主要向东部扩张C.建成区在20032008年间扩张最快D .建成区南北向扩张可能因交通改善.关于武汉市城市重心迁移的判断,正确的是A.重心持续向南移B .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C. 2010年后移动速度最快D .移动速度整体趋缓.为了解决武汉市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A.加快发展速度B .不断压缩城区规模C.无限扩大城市规模D .加快新城组团发展D图中显示,武汉主

18、要向外围扩张,其中今年向南北方向扩展明显,这可能与南北向交通改善有关,选D=B图中显示,武汉市城市重心波动移动,但有整体向东移动的态势,其中,2009-2010年移动速度最快,据此选BoD武汉市城市化问题主要是城市规模大导致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建成区的扩张应适度扩展规模,加快新城组团发展,以减轻污染,合理布局产业。合理规划不是限制城市发展,不能无限压缩或扩大城市规模。据此选 Do(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三)冲刺卷)区位嫡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要素在高一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嫡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下表是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

19、地利用各图层区位嫡(如核心区居住用地的区位嫡是核心区居住用地面积与核心区总面积的比值比上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完成45题。1土地利用类型居住工业商业圈层(由中 心向外)t!一核心区1.7780.9164,948老城区1.6542.649:2.49。1近郊区2.5961.118F 3.549远郊区0.7420.163P 2.451平均值L789L3642.871.圣彼得堡城市化正处于A.虚假城市化阶段B .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 .再城市化阶段.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嫡大的原因是A.人口密度 B规划建设C .土地价格D .产业结构. B 材料显示,圣彼得堡市的近

20、郊区各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居住区、商业区高于老城区,这说明近郊区正处于城市化阶段,据此选B。. D 表中显示,核心区、近郊区的居住区、商业区的区位嫡较高,而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嫡大,这很明显是区域产业布局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产业结构之间影响人口分布,工业区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规划建设、土地价格都不是主要因素,选 Q(天津市河西区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三)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型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

21、;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不变,表示某类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 “收编”(下图为部分城市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 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有专家认为收编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67题。.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连成带状的原因是产业结构单开发时间较晚较高的城镇化率经济面临转型A. B . C . D .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

22、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C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 口流向外地;东北地区本身城市化率较高,近年来城市化发展慢,没有更多农村户籍人口转入城市,城市 出现萎缩;城市收缩与开发的时间无关。选 C正确。. D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错;东北地区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制造业为主,但产业结构单一,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错;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正确。【

23、点晴】国际上对“收缩城市”的认同标准是: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连续两年人口流失,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东北地区的收缩城市已经连成了带状,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收缩城市也成片出现。(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 2018届高三五月模拟考试(一)半城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 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村民就业方式等 变化的影响。康社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 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 ,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定化

24、情况,结合材料, 完成810题。阶段一除段二中it郊多坤H氏此构成,士IMIU做阶段三.康杜村由阶段-到阶段三的可用资源总体上呈现出的转化趋势为A.劳动力一房产一耕地B .劳动力一耕地一房产C.耕地一房产一劳动力耕地一劳动力一房产丙一房东 丁一店主 丙一房东 丁一工人丙一店主 丁一房东丙一农民丁一店主.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A.甲一农民乙一工人B.甲一农民乙一店主C.甲一工人乙一农民D.甲一工人乙一房东10. 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B .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D .逆城市化阶段. D读图结合材料,甲曲线在阶段一和阶

25、段二呈明显减少趋势,应为耕地变化,是随着大学城的建设,耕地面积变少,而由于大学城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出现劳动力先增加,而随着大学城的建成,该地需要的农民工数量减少,所以在阶段二的资源为劳动力,到了大学城建成以后,进入平稳阶段,房产成为主要资源,故选 Do. A 读图可知,在阶段一,甲占比最大,随着大学城建设,占比减少,所以甲应为农民,而乙曲线随着 建设先增加后减少,应为工人数量的变化,丙出现主要在阶段二和三,主要为以房东为主的就业状况,在三个阶段,丁基本呈总体上升趋势,应为商业服务人员,故选 Q. B读图,结合材料,该村在 2001年后主要就业方式从农民转向工人及房东和个体商户经营者,主

26、要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故选B。(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三)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 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 区。据此完成1113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 .房

27、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B .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D .城市群的合理布局.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 .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 .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A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 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 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对。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

28、房紧张问题,B C、D错。. C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对。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A、B错。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D错。. D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对。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错。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错。点睛: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

29、现各个城市组 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 度蔓延。(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 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英国伦敦东部三英里泰晤士河沿岸的道克兰地区原来是繁忙的码头,随着其货运需求的降低,港口逐渐衰落。伦敦的老城金融城地区虽早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但其很多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金融业办公条件的需求。1981年伦敦政府正式在道克兰地区启动新的中心商务区开发计划,历时17年将其建设成为英国的金融新地标,负责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外汇交易。据此完成1416题。.伦敦政府将道克兰地区打造成为金融中心主要得益于其()A.地价低廉 B

30、 .资金充足 C .经济基础 D .海运便利.伦敦金融新地标的建成能够()A.提升城市等级B .完善产业结构C .扩大港口腹地 D .转变区域职能.与金融城相比,推测政府在道克兰地区开发中的优惠政策有()新城建设不受旧城保护限制鼓励绿化美化环境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低价转让土地房产A. B . C . D . . B伦敦道克兰地区成为英国金融新地标主要是因为该地与传统产业配套的传统运输业的衰败,伦敦政府为进一步发展伦敦原有的金融业而规划建设的,因此选择Co金融城地区周边地区的地价较低廉的地区较多,不仅仅伦敦道克兰地区;道克兰地区与金融城地区不毗邻而是位于伦敦东部,改造前城市内部联系的交通也不够

31、便利,经济衰落,环境质量较差,港口海运交通对于金融中心的发展并不重要。政府即便资金充足也不一定要把该地建设成为金融中心,可以发展其他经济部门,因此资金充足不是主要原因。. D根据题目材料提示老金融城已经是世界级金融中心城市,因此不会提升城市等级,A不正确。中心商务区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因此不能够起到完善产业结构的作用。B不正确。英国道克兰地区,原来为港口运输业,现在发展金融业因此转变区域职能,D正确,不能够起到扩大港口腹地的作用,C不正确。. D英国金融城为旧城,大多数为历史保护建筑,城市建设要受到旧城保护的限制,而道克兰地区在城市建筑方面不受旧城保护的限制。在建设金融中心商务区

32、之前该地区为落后的港口待开发地区,因此地价成本较低,政府低价转让土地房产,有利于新城建设。题干中的优惠政策提示正确选项应该是,道克兰区域与金融城相比不同的措施。无论是新城还是旧城建设都应该鼓励加强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因此是属于相同的措施,不能选择。该地区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金融业,因此不会鼓励高科技制造业的发展。(2017全国卷1)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33、。据此完成1719题。.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 .针叶林.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 土壤B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 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 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A 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

34、要自然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 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2017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2021题。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A. 2000 年B. 2005年C. 2007 年D. 2011 年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D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是指提倡骑自行车出现,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

35、知,自行车出行方式从1986到2011年是逐步下降,2011后开始回升,所以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2011年。B市民出行方式变化, 骑自行车比重上升, 减少汽车和公共交通比例,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 2224题。.德国、日本的城市等级特点为()B .D .()B .政府注意分散城市职能D .海洋交通运输发达)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德国以大城市为主日本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以大城市为主A.C.日本城市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是A.日本自然条件较为均一24.从德国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可知(C.城市化发展动力不足A.高一级城市均位于低一级城市中心各级城市

36、分布较为均匀C.大中城市集中分布在莱茵河流域D.德国城市化水平比较低22.B结合图例可知,德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很少,而中小城市数量多,以中小城市为主;日本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多,以大城市为主。.D 日本地形等自然条件多样,中部多山,平原狭小且分布在河流下游和沿海地带,太平洋沿岸多 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有利,主要产业沿海布局吸引了大量人口。 中部山地和北部气候较为寒冷,对经济活动限制大,城市较少。日本工业化水平高,城市化动力充足。.B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但并不是所有高一级城市都位于低一级城 市的中心,各级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德国工业发

37、达,城市人口比重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读图, 回答2526题。)B .纽约城市面积扩大D .重庆建设用地紧张)“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 (A.芝加哥楼高已降低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 (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B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D .城市服务范围缩小.D 芝加哥排名下降是因为其他城市的个头在继续长高,故A项错误;同理,纽约城市的排名下降也可能与其他城市个头长高有关,城市的面积不一定扩大,故 B项错误;“城市个头”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地价上涨,故 C项错误,D项正确。.B“城市

38、个头”增长说明城市地价在不断上涨,城市化水平在继续提高,但还未出现逆城市化,故A项错误;“城市个头”增长主要表现为商业区和住宅区楼层高度的增大,反映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故B项正确;“城市个头”增长说明用地紧张,人口更加拥挤,城市环境问题更加严重,故C项错误;“城市个头”增长说明城市发展快,城市的服务范围应该扩大,故D项错误。(2016 马鞍山质检)城市热岛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图甲为北京市城区与郊区地 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图乙为北京市热岛效应四季的强度和空间范围遥感图像。读图完成2728题。 TOC o 1-5 h z .图乙中与北京市春、夏、秋、冬四季热岛对应正确的是()

39、A. a、b、d、cB .a、c、b、dC. d、c、a、bD .c、d、b、a28.图乙d中出现低温冷岛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季节郊区植被覆盖率高,白天升温慢该季节郊区地表裸露干燥,白天升温快该季节城区污染物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该季节城区污染物扩散快,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少A.B ,C.D .27.B 根据图甲信息,城区12月份与1月份地表温度处于最低位,且郊区温度高于城区,因此图乙中的d对应的冬季的热岛,由此可知B项正确。.D 图乙d中出现低温冷岛现象的原因与北京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处华北平原的北京郊区冬季植被稀疏,加上近年来多暖冬,降水较少,导致“地表裸露干燥,白天升温快

40、”;冬季为取暖而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导致“城区污染物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因城区出现而“低温冷岛”,城区无上升气流,导致城区污染物扩散变慢,进而排除选项。二、综合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卜图为北京市2002年与2011年产业结构变化图。(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请你谈谈北京市应如何实现城市化发展。【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斜率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 (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

41、平逐渐提高,而促使其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

42、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移民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 (2017 上海杨浦区一模)长江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 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 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 : 57.2 : 35.8。(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

43、体系。(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进行城市化体系的总结描述。第 (2)题,城市级别和城市之间的距离、服 务范围呈正相关,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第 (3)题,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既有自然条件,也有人文条件。图示和材料二提示了德清的位置、交通和工业基础条件。第 (4)题,协调发展应发挥大、中、小城市各自优 势,同时加强分工协作。【答案】(1)长三角大都市圈按城市规模可分为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和杭州为省

44、会城市;第三级为省辖市(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 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3)德清县位于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为德清就地城市化提供了条件。(4) “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 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31.(山东省滨州市 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

45、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 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 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 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研究发现,在城市土地利用转变较为剧烈的近郊区,其生物多样 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3)推测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原因。【答案】

46、(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 (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 )、土壤等环境改变,本地物 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 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 植物为主。(3)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近郊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2分),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

47、较多)。【解析】(1)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建筑、生产生活等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等自然环境改变,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统一,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生存空间。(2)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与动植物本身特性有关,如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 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 隔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两大原因 都导致了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3)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较高源于近郊区土地利用类型

48、多样,且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该位置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32.(四川省双流中学 2018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休斯顿市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南,墨西哥平原北部,海拔 14.93米。该市创立于1836年,建城伊始,洪 水梦魇就挥之不去。1850年人口 2000多人,棉花是当时主要的经济作物 1901年该市附近油井喷出石油,20 世纪20年代,美国各大石油公司总部迁至该市,成为美国南部最重要的域市。20世纪60年代以后石油开采业下滑,该市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获联邦国防开支。同时,与航天相关的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和

49、军事工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人 口接近200万,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化学与金属制品的最大集中地、著名航天中心。下图示意休斯顿市 的位置。(1)说明休斯顿建城伊始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2)与1850年相比,说出现在休斯顿市城郊农业生产的不同点。(3)分析休斯顿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的主要原因。(4)简述休斯顿市的转型发展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答案】(1)受来自于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墨西哥湾夏秋季节易形成飓风,休斯倾受暴雨和风暴潮影响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园艺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或以市场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

50、种植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 (3)重化工业问题突出: 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航天工业区位优势:体斯敦市是美国南部重要海港,交通运输便利: 纬度较低,便于火箭发射;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技术导向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4)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宣,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政策有力支持【解析】 整体分析: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排水角度分析。现在休斯顿市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 市,规模大,城郊农业生产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菜、花卉园艺等为主。休斯顿市

51、由“石油城”向“航天 城”转型,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条件分析。(1)洪灾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排水角度分析。休斯顿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受来自于海洋 的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墨西哥湾夏秋季节易形成飓风,休斯倾受暴雨和风暴潮影响大。位于平原区,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与1850年相比,现在休斯顿市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规模大,城郊农业生产农产品种类以乳畜、蔬 菜、花卉园艺等为主。机械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以城市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规模和棉花 种植相比较小,生产过程精细化。(3)休斯顿市由“石油城”向“航天城”转型,原因主要从产业结构、环境污染、航天工业发展

52、条件分析。休斯顿作为石油城市,重化工业问题突出,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从交通、纬度、科技、政 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休斯敦有发展航天工业区位优势。是美国南部重要海港,交通运输便利。纬度较 低,自转线速度大,便于火箭发射。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工业等高技术导 向型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获联邦国防开支,有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美国是发达国家,该地的工业基础 雄厚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4)休斯顿在进一步延伸石油工业产链的基础上,新建航天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并获联邦国防开支。对我 国的启示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政策等方面考虑。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

53、值;发展 科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地制宣,发展符合本地发展条件的产业:政府正确引导,政策有力支持。33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平均气温22.5 C,冬季平均气温 6C-8C,年降49%水量1200mm全省大致以贵阳为界,东西两侧降水的时空差异明显。地质结构较稳定,森林覆盖率贵阳是全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是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交易中心,我国南方大数据中心 示范区。下图为“贵州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中国洪水频度分布图”。(1)指出以贵阳为界的东西两侧地区冬季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2)说明

54、贵阳成为南方大数据中心的自然优势。(3)专家建议,在贵阳市空间布局上,应加快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构建“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 大物流”的发展格局。试分析其合理性。【答案】(1)贵阳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冬季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阻挡,易形成准静止锋;贵阳 东侧多位于冷气团一侧,降水多。(2)贵阳市靠近我国南方地区几何中心,便于链接南方各地;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气温适 宜,便于设备运行;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好;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少洪水,受灾风险低。(3)城中地租高,适合布局付租能力高的商业;城郊地租低,交通通畅,适合布局大型批发市场;城外交通 便利,便于货物集散,适合布局大物流业。【解析】(1)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东侧降水多,西侧降水少。冬季冷空气南下,受云贵高原阻挡,易形 成准静止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贵阳东侧多位于冷气团一侧,位于冷锋、暖锋的雨区内, 降水多。西侧位于暖气团一侧,降水少。(2)贵阳成为南方大数据中心,从位置分析,贵阳市靠近我国南方地区几何中心,便于链接南方各地。大 数据中心耗能多,贵阳煤炭、水能丰富,电力充足且廉价。大窝曲位于高原上,地势高,气温适宜,便于 设备运行。森林覆盖率高,环境好。位于板块内部,破坏性地震风险极低,地势高,少洪水,受灾风险低。 (3)构建“城中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