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贞观政要》读书报告_第1页
2022《贞观政要》读书报告_第2页
2022《贞观政要》读书报告_第3页
2022《贞观政要》读书报告_第4页
2022《贞观政要》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贞观政要读书报告贞观政要是唐朝著名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类史书,该 书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王珪、房玄龄等官员关于治国理政的 对话,并收录了某些官员的奏疏。笔者认为,在梳理本书内容之前,有必要对作者吴兢的生平概况 作一介绍。吴兢是汴州浚仪人,被时人誉为“当今董狐”,他生于唐 高宗总章三年(670年),历经唐高宗、武那么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 玄宗五朝。从少年时代开始,吴兢便博览群书,“励志勤学,博通经 史”。到了中年,吴兢正处于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当时的唐朝社 会仍然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是统治危机已初露端倪,对此,为了给 当朝皇帝唐玄宗提供执政参考,从而维护唐朝的长治久安,吴兢认为,

2、将贞观年间的治国经验进行总结已是迫在眉睫,于是,他着手撰写贞 观政要。贞观政要一共收录了将近四十篇文章,每篇文章均以故 事为引子,而且书中广泛引用哲理深刻的箴言,因此,该书是一部独 具特色、对人富有启发的历史文献。笔者希望通过阅读此书,加深对 唐初社会历史的进一步了解,并思考唐朝君臣在治国方面对当今政治 开展的启示。一、君道第一卷为君道,此为全书的总纲,主要探讨了皇帝的为君之 道。唐太宗认为,作为一名国君,“必须先存百姓”,倘假设统治者实行 一系列损害民众的错误方针,就犹如“割股以谈腹,腹饱而身毙”。 此外,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就明君、昏君之别向魏征征求意见, 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3、,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接待老 师的时候,凡事均须太子先行礼,老师还礼;上课之时,老师就坐之 后,太子才能就坐,这充分表达了唐太宗对尊师重学的重视。结语阅读完贞观政要一书之后,笔者归根到底要通过它去认识和 体验“贞观之治”,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示。书中有许多名言佳句早 已成为世人传诵的经典,如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 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这些良言警句对今人在 认识问题、用人治事方面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价值。魏征云:“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还列 举了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

4、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兼听那么明,偏听 那么暗的重要性,他的原话是:“人君兼听纳下,那么贵臣不得壅蔽,而 下情必得上通也”。到了贞观十年,距离唐朝建国已过去十八年,唐 太宗又与臣僚探讨帝王创业与守成的区别,在房玄龄看来,创业最难, 他的理由是:“天地草味,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相反, 魏征认为,一位帝王在建立国家之后,志得意满,骄奢淫逸,致使“百 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因此,守成 最难。二、任贤第二卷为任贤。从某种意义上说,贞观之治就是任人唯贤的 结果,在李世民看来,最为贤良的官员即为房玄龄、杜如晦、魏徵、 王珪、虞世南、马周,在这些官员里,有的曾是李世民的

5、部下、有的 曾为隐太子李建成的谋士,还有的出身卑微。关于李世民不计前嫌、 善用人才的做法,魏徵即为典型一例,魏徵曾为李建成的洗马(官名, 为东宫官署),当李世民与李建成等人为争夺皇位而闹得你死我活之 时,魏徵劝谏建成“早为之谋”,李世民荣登大宝以后,曾怒气冲冲 的对魏徵说:“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沉着不迫地应答如流, 毫无惧色,李世民彻底被魏征的气场征服了,从此以后,李世民每次 与魏征谈话,从来没有不高兴的,更有甚者,李世民还对魏徵说:“卿 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假设是? ,可见 李世民对魏征是何等的信任。魏征去世以后,太宗“亲临痛哭”,并 给予了魏征死后最高礼遇

6、,追赠其官职为司空,谥号为“文贞”,又 “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另外,贞观初年,李世民允许官员就朝政 得失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一位名叫常何的官员便向皇帝提出二十 条治国理政的建议,李世民对常何的治国方略深为折服,然而常何却 说:“此非臣所发意,乃臣家客马周也”。马周,何许人也?据旧唐 书马周传记载:“马周自幼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喜好学习,落拓 不为州里尊敬。武德年间,补任博州助教。离职游学长安,寄住中郎 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上书谏言有功,入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 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治书侍御史、谏议大夫。屡次直 言进谏,匡正朝政得失,李世民遂让常何将马周举荐给自己,对他 委以

7、重任。唐太宗除了善于用人以外,还常常接纳臣下提出的意见,以便及 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贞观四年,唐太宗准备修缮洛阳宫乾元殿, “以备巡狩”,对于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给事中张玄素向唐太宗上 书:“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因六国之盛,将贻之 万叶,及其子而亡,谅由骋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是知天下不可以 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持,惟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对于张玄素 的建议,李世民最初甚为不满,张玄素又进一步劝谏说:“假设此殿兴, 所谓同归于乱”,李世民最终采纳了张玄素的意见。三、忠孝公平“孝子之门,忠义存焉”,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里,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是古人最为重视的道德标准。其中,

8、忠孝篇主要记载 了贞观年间官员忠孝的史实,比方贞观名臣房玄龄,“恭谨过人”,当 他的母亲病危之时,房玄龄“请医人至门,必迎拜垂泣”。此外,一位 名叫史行昌的突厥人,他在玄武门吃饭之时,将饭菜里的肉单独挑出 来,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他说:“归以奉母”,唐太宗听闻之后,感 慨地说:“仁孝之性,岂隔华裔”,并赐给他尚乘局一匹马。公平篇主要论述了皇帝处理政务,贵在公正平允。如果帝王 施行决策有失公正,一些奸猾之徒就会投机取巧,紊乱朝纲。李世民 初登皇位之后,曾对臣僚阐述了国君理政贵在公平公正的重要性,与 此同时,他还列举了上古时期尧舜、周公的事例,得出如下结论:“知 君人者,以天下为心,无私于物”,李

9、世民又说:“朕以天下为家,不 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 ”再如,李世民希望能 够搜罗一批具有卓越政治才能的人才,但是,别人认为“彼者皆宰臣 亲故,公等至公行事,勿避此言,便为形迹”,对此,李世民予以反 驳,他认为,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换句话说,只要能举荐到真 正有才识的贤人,即使是自己的子弟或与自己有过节的人也要举荐。四、诚信诚信篇记载了贞观君臣利用诚信来治国的史实。倘假设君臣之 间不能真诚相待,必然导致君臣离心,那就谈不上治理国政了,关于 这一点,魏征在贞观十年的奏疏中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那么 下无二心,德礼形那

10、么远人斯格。然那么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 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字日: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那么败德,为下那么危身,虽在颠 沛之中,君子所不为也。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 私,上下相信,上不信那么无以使下,下不信那么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 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日:“吾欲使酒腐于爵,肉爵于俎,得无害霸 乎? ”管仲日:“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日:“如何而 害霸乎? “管仲日: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 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

11、根据上述记载可知,在魏征看来,首先,君王要想更好的治理国 家,必须为臣民树立老实信用的典范,这种诚信思想不仅贯穿于君臣 之间,还存在于父子之间,因此,诚信思想是绝对不可放弃的,同时, 魏征引用了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进一步强调了君臣之间互相信任, 以诚相待的重要性。反之,如果一个国家毫无诚信可言,既会败坏国 君的道德名声,还会危及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让唐太宗成为一 代明君,魏征建议唐太宗要“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 以礼”,意思是让君王用仁德来安抚百姓、用诚信来对待官员、用仁 义来劝勉他们、用礼仪来节制官吏。五、俭约仁爱俭约篇记载了唐太宗等人关于爱惜民力、俭约慎行的言论。 唐太宗李

12、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厉行勤俭节约、不务奢侈,早在 贞观元年,李世民经常向周围的官员提出训诫,他说:“自古帝王凡 有兴造,必须贵顺无情”。为了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李世民还举了秦 始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例子,以进一步论证过分奢侈会危害国家, 据贞观政要记载:“秦始皇营建宫殿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 不与众共故也”。为了将俭约民力,力戒奢靡作为重要的政治原那么进 行贯彻,唐太宗下令:“雕镂器物,珠玉服玩,假设恣其骄奢,那么危亡之 期可立待也。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娶、丧葬,准品秩不合服 用者,宜一切禁断“。关于唐太宗坚持节俭爱民的史实,还有一例可 予论证,如在贞观二年,由于李世民居住的寝宫

13、低洼潮湿,有些官僚 公卿便想为皇帝修建一座冷暖适宜的楼阁,对此,李世民援引了汉文 帝的历史故事,并说:“假设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将起露台,而惜 十家之产,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由 此可见,李世民在其生活起居中提倡俭约,反对奢华。与此同时,唐 太宗还经常告诫侍臣:“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 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弊之事,诚不 可施于百姓”。仁爱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封建社会里,君主宽厚仁爱、 体恤民生疾苦、施行仁政,其目的是安定社会,维护统治。仁爱篇 侧重记载唐太宗体恤民生的史实,如贞观二年,关中地区遭遇严重的 旱灾,紧接

14、着又爆发了严重的饥荒,有些灾民为了存活,不得不将自 己的子女卖掉,唐太宗听闻之后,非常痛心,他说:“水旱不调,皆为 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 女者,朕甚悯焉”,有鉴于此,唐太宗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出资赎还。 再如,贞观十九年,唐朝政府发动了对高丽(今朝鲜)的征伐战争, 恰巧一名随从士兵生病,唐太宗遂把他叫到自己的床前,仔细询问他 的病情,并敕令地方官要给他好好治疗,唐太宗此举使得“将士莫不 欣然愿从”。等到唐太宗率领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之时,他下令:“召 前后阵亡军人骸骨,设太牢致祭”,这一举措不仅感动了在场所有的 军士,而且感动了阵亡者的父母,这些阵亡将士的父母

15、都认为:“吾 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通过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唐太宗始 终秉持关心下层人士疾苦的治国准那么,这为开创贞观之治奠定了良好 的群众基础。六、慎所好慎所好篇记载了唐太宗对儒、释、道三教的不同看法,并告 诫周围的官员不要盲目地跟从皇帝投其所好。在唐太宗看来,居于统 治地位的人有什么样的爱好,下面的人就会大张旗鼓地奉承,因此, 他在处理政务过程中以去除虚妄,重视实际为原那么。贞观二年,李世 民曾对侍臣说:“下之所行,皆从上之所好”,与此同时,唐太宗还列 举了南朝时期梁武帝崇信佛教以致大臣纷纷效尤的例子,在他看来, 像梁武帝父子只喜欢佛教和道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采用尧舜禹 的行为准

16、那么以及周公、孔子的礼乐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持社会安定。 就李世民反对神仙鬼怪之说得史实而言,在贞观二年,唐太宗明确指 出:“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紧接着,他又引用秦始皇和汉武 帝因迷信长生不老之术而身败名裂的事例进行论述,最后得出如下结 论:作为一名帝王,根本不用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追求神仙之术。七、灾祥灾祥篇记载了唐太宗与官员关于灾害、祥瑞的议论。在中国 古代,人们相信天人感应的学说,在他们看来,如果吏治清明,社会 安定,上天就会向人间降以祥瑞;反之,倘假设君王失政、政治腐败、 社会动乱,上天就会以灾异的形式向人间发出震慑。唐太宗认为,只 要能使天下太平,家家富足,即使没有祥瑞进献,自己的

17、功德同样可 与尧、舜相媲美,“朕比见众议以祥瑞为美事,频以表贺庆,如朕本 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无祥瑞,亦可比德于尧舜,相反, “假设百姓缺乏,夷狄内侵,纵有芝草遍街衢,凤凰巢园囿,亦何异于 桀纣? ”与此同时,唐太宗指出,真正的祥瑞是“百姓敬之如天地, 爱之如父母,动作兴事,人皆乐之,发号施令,人皆悦之”。除此之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君王一般会采取修省自身 的行为来应对,如贞观八年,因陇右地区发生地震,加之山东、江淮 地区遭遇水灾,太宗遂向虞世南询问原因,虞世南从“天人感应”的 灾异观出发,认为:只有君臣及时改正和反省自己的施政失误,采取 一系列稳定社会的举措,方可消弭灾害,唐

18、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遣 使者赈恤饥僮,审理冤诉,多所原宥”。贞观十一年,长安遭遇大水, “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百余家”,面 对如此严重的水灾,唐太宗对侍臣说:“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 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传戮,雨水乖常”,并下令:“尚食断 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上书言事,极言得失”。八、君臣鉴戒尊师君臣鉴戒篇里的内容主要反映了贞观君臣为采取适应唐初社 会开展的举措,他们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防止再次重蹈覆辙。唐 太宗要求臣僚懂得“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的利害关系,并 从多方面引用历史故事来告诫,魏征也以史为鉴,希望唐太宗要成为 一名善始善终的有为之君,贞观四年,君臣探讨隋朝的情况,魏徵说: 以前在隋朝之时,常常发生盗窃案,隋炀帝不问青红皂白,将所有人 等处以死刑,然而,真实情况是官人有谙识者,就九人内四人非贼, 但相关部门却不再做进一步处理,对于这一历史教训,太宗说:“非 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君臣如此,何能 不败”。此外,贞观君臣汲取隋亡教训,主张君主应该顺从民欲,姚 思廉曾进谏太宗说:“陛下高居紫极,宁济苍生,应须以欲从人,不 可以人从欲。”黄门侍郎王硅也谏言:帝王为政,应“以百姓之心为 心”。唐太宗也有明确的认识,他屡次表示:恒恐自己行事”上不称 天心,下为百姓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