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华夏古韵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gif)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2.gif)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3.gif)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4.gif)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1bfa4954f32193746746c2ce09961af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华夏古韵阳关三叠 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阳关三叠唐山市第三十中学 隋春 链接: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 叠龙应台写信给儿子: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她说这会使人有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人快乐。很对!人的本事愈大,底气愈足,选择的路子愈宽;反之,不单路径狭窄,无路可走也是可能的。链接:配乐诗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
2、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独唱合唱三、唱歌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独唱 合唱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 1、歌曲背景: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唱词的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诗意清新、旋律质朴、
3、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3、“叠”古代对同曲变奏结构的一种称谓。三叠是指演唱(变奏)了三次。教材中选用的是歌曲中的一叠。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
4、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独唱 合唱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关于埙的小知识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等多种类型
5、。1、葫芦埙的特点a.基音(从全按平吹算起)以上的音域扩展了小三度;但基音以下俯吹部分减少了三度;b.演奏高音区时较为省力;c.由于带喉装置,低音区的音色受到影响。 2、握埙:就是握着吹奏的埙,它是运用十个手指和拇指根部控制音孔。 3、鸳鸯埙:是指两个音高不同、方向相反、底座相连的连体埙。这种埙两端各有一个吹孔,上下埙的发音孔与一般埙完全一样。演奏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迅速转换。鸳鸯埙的特点:音色丰富,音域增宽。但造型不美(较原始埙形体状态),演奏时,鸳埙与鸯埙换用不很方便。而且音质变化较大,故音色不统一。 4、子母埙:是指两个大小不同、方向一致、左右相连的连体埙,大埙与小埙的音程关系,一般是纯五
6、度。如:大埙是G,小埙是d。根据需要还可以随意组合。 5、牛头埙:根据宁夏回族乐器改进,10孔,音域低音5到高音2,内有隔音板,音色圆润浑厚,高音好吹,缺点是孔稍大,音域不好扩展。 6、子弹头埙:冯氏陶埙的最新申请的专利产品,内部仿葫芦埙做成双腔结构,初学任意掌握,高音好吹;缺点是不易吹俯吹。 7、仕女埙:空谷乐器以古代仕女形象为主题设计的埙,其埙多采用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制作,无釉窑变为其一绝,尽显雍容华贵大方之气。落叶时分,和着哀婉、忧伤的古埙曲,铅华洗净,你忆起遥远的梦,回转于千年绝美惆怅的历史画卷中,豪饮间,簪花仕女裙摆袅娜,起舞而歌 仕女埙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大多是葫芦埙、牛头埙、子
7、弹头埙和卵形埙。其它埙不多见。关于埙在生活中的小常识所谓工艺埙与演奏埙的区别埙本来是乐器,但旅游市场上卖的大多都是不能吹奏乐器的工艺埙,工艺埙一般是传统梨形,8孔,不标调式,价格便宜,雕刻水平参差不齐;乐器埙一般制作精细,有制作师或者校音师的名字,埙上标有调式。 埙 的 平 面 图哀郢由龚国富作曲、赵良山演奏。乐曲截取古琴曲离骚中调性鲜明的乐句作基调,揉进如泣如诉的民间唱腔,表现出屈原在被流放途中,远离郢都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课本p5页作品介绍。这是一个只有2分多钟的埙独奏曲。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其魅力在于它的音色,质朴
8、醇厚、高远疏阔,曲调忧伤哀婉、悲凉沧桑。它适合大漠、孤雁,空旷而寂寥;适合边关、冷月,凄清而茫远。所以有人说:埙,不是一般用来把玩的乐器,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郢(yng):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篪(ch):古代书上说的一种竹古代一种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八孔。 播放音乐哀郢cd哀郢:楚辞九章之一,作者屈原。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原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作者简介编辑屈原(前335?前296),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
9、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
10、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哪个节日为了纪念他?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 刘旦宅的天问图刘旦宅简介刘旦宅(b.1931),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浙江温州人,自幼喜好绘画,一九四一年便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一九五一年到上海,加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擅长人物,兼及山水,花鸟,创作多取古典题材及历史人物,造型清隽,情思横逸,秀拙相蕴、生动雅键、风格别具;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及在多种专业
11、报刊上发表,为多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馆收藏。主要作品有曹雪芹生平琵琶行洛神赋长恨歌九歌图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太白观瀑东坡舞月虎溪三笔换鹅群玉之山春消息等。出版画册石头记人物画册红楼梦故事图历代诗人画册齐鲁哲贤图刘旦宅画集等,工书法,善诗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 播放音乐“却顾所来境,苍苍横翠微”骨笛原始狩猎图乐曲表现了“河姆渡文化”神秘的森林、双鸟朝阳和狩猎乐舞的情景。“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位于浙江的余姚市,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第四文化层年代,距今7000年。它的发现和发掘,有力的证明了长江流
12、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因此,“河姆渡遗址”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被学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70年代中期,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约160件骨哨(笛),专家进行了吹奏测试。80年代初期,詹永明、赵松庭先生、作曲家钱兆熹先生等人共同策划“中国竹笛历史长河音乐会”,其中第一首作品就是由赵老命名、钱兆熹作曲的原始狩猎图。这首乐曲1986年由詹永明首演于北京音乐厅。当时演奏的骨笛是詹永明于80年代初得到的九斤重大公鸡腿骨后与赵老共同复制的。骨笛音孔的排位是根据作曲家采用的|“活五调”5 6 1 2 b3的音阶开孔。乐曲采用复二部曲式,以引子,A、B段,尾声为结构,采用“活
13、五调” 音阶以骨笛与民族乐队的形式而创作。乐曲引子部分:骨笛与埙、打击乐等呼应,描绘出原始森林神秘朦胧的景色。A段由4/4拍慢板11 61 6-11 61 b3-动机发展而成,描绘了“河姆渡人”崇尚凤鸟、太阳,表现出先民们对知时的鸟和照耀万物的太阳的崇拜。B段是2/4拍小快板形式,描绘了先民们狩猎、乐舞的欢乐场面。尾声是引子再现,又回到了神秘的原始森林中。90年代后期,作曲家钱兆熹与蒋国基先生合作创作并由蒋国基先生首演的交响版原始狩猎图。作曲家在B段进行了修改,用移调对位等手法,在演奏上增加了大幅度的吐音跳进,是乐曲更为丰富与完整。原始狩猎图创作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它经久不衰的流行于海内外
14、音乐舞台,它凝聚了老一代音乐家、作曲家和演奏家共同创作的心血,充分体现了作曲家与演奏家成功合作的典范。骨笛是笛子的一种,用大型飞禽的骨头制成。参考教材P4图片和音乐知识。贾湖雌雄骨笛图编钟曲楚商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素材,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时期楚地的音乐风貌。编配者的意图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乐曲表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悲愤之情与离别之情,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表达了屈子高洁的品质。先秦时
15、期,楚作为一个文化基础深厚的大国,一方面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在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在音乐方面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中,“楚商”就是楚国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楚商”在七弦琴(琴、古琴)音乐中代表传统调弦法的“开指”或“调意”,是一种在定调和练习指法上起作用的独立小段。“楚商意”就是按“楚商”调来定弦的一种传统的七弦琴“调意”。据考证,“楚商”调有如下特点:第一,音列的两端,高音为宫(do),基础低音为商(re);第二,以商为主,其次重在徵(sol)、宫二音,商一徵一宫是其骨干。编钟曲楚商是参加曾侯乙墓挖掘整理人员根据楚商调的特点,采用和声、复调和转调等手法,
16、为这套编钟改编的一首曲子。全曲的风格较好地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情趣。乐曲开始时,编钟的声音如同从天边传来,乐曲结束时,余音缭绕,回味无穷,给人以一种“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受,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金石之声。 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 播放音乐cd古琴造型图解 伏羲式古琴古琴曲流水简介流水流水是一首非常古老、著名的琴曲。相传,高山流水原来是一个曲子。到了唐朝才分成高山和流水两个曲子。在吕氏春秋中记载,俞伯牙擅长弹奏古琴。他的好友钟子期非常能听懂他的琴。可以在他的琴声
17、中,听出“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海”的意境。后来钟子期死了,俞伯牙砸碎古琴,从此不弹。这个故事后来引申为人们对知音和挚友难得的感慨。流水的谱本最早见于朱权的神奇秘谱。现在大家最流行弹奏的版本是清代张孔山留下来的版本。张孔山是清代四川青城山的道士。他根据原来的琴曲进行加工。增加了许多“滚、拂、绰、注”的手法。模仿水流湍急的自然景象。人称“七十二滚拂流水”。后来这个版本记录在著名的天闻阁琴谱中。1977年8月22日,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发射于太空。用以向宇宙中外星高等生物传达人类智慧与文明。古琴十大名曲1 潇湘水云 6 阳春白雪
18、2 广陵散 7 胡笳十八拍3 高山流水 8 阳关三叠4 渔樵问答 9 梅花三弄5 平沙落雁 10醉渔唱晚 古琴,是一种浑身上下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仅从琴形而言,就可说是通身是韵。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古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19、”。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古琴的音箱,不象筝等乐器那样粘板而成,而是整块木头掏空而成。其音箱壁较厚,又相对较粗糙,所以其声更有独特韵味和历史的沧桑感。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声池”。尾部一般
20、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茕茕qing qing1.all alone 形容孤独无依靠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左传2.如果我茕茕独立,那影子能隐藏我的心情吗。If I stand all alone, will
21、the shadow hide the color of my heart. 哀郢表达了屈原在怀王时期返郢复用的希望.屈原在顷襄王时期被逐之后,已经没有返郢复用、报效朝廷的希望。如涉江有“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忽乎吾将行兮”。悲回风有“浮江淮而入海兮,从子胥而自适”,他要像伍子胥那样浮尸入海。惜往日已将顷襄王称为壅君,有“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怀沙有“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可译为:知道死亡不可回避,心愿是不再爱惜躯体。屈原在怀王时期被放被逐之后,还存有返郢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如惜诵有“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欲横奔而失
22、路兮,坚志而不忍”。抽思有“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狂顾南行”。思美人有“思美人兮愿寄言于浮云兮因归鸟而致辞兮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等等。南行,指屈原从流放的汉北向南方的郢都行进。有没有返郢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已成为屈原在怀王期与顷襄王期的分界线,可以据以判别屈原作品的分期。哀郢:“发郢都而去闾兮哀见君而不再得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至今九年而不复冀壹反之何时?”哀郢全篇充满返郢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篇末“乱辞”还说:希望返回一次该在何年何时?所以,哀郢应作于怀王时期。寄寓了返郢复用的愿望。“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是感慨而发,面对陵阳,
23、无法抵达。这陵阳无论在湖北黄冈的西陵,还是在安徽青阳的东陵,都要经过汉口,而汉口正在遭受战乱的威胁,无法通过,所以只有望陵阳而兴叹。上述二句可谓退而选其次的无奈之举,向南方的浩渺洞庭进发,可悲的是还没有目的地、落脚点、栖身处。此二句应是对楚王昏庸、朝廷腐败,重用奸佞、放逐贤臣、导致兵败地失的血泪控诉。以上应是“当陵阳之焉至”的表层与深层的含义。这个聂政刺韩王的故事反而成了广陵散的曲情。虽然故事情节与史书的记载有太多出入,但广陵散一曲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并未因故事的走样而减色。 聂政所在的时代大约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
24、绝响。这个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名士嵇康。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音乐家。当时司马氏与曹魏争权,性烈而才俊的嵇康,站在曹魏一边,对司马氏始终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抵触最终招来了杀身之祸,公元前262年,嵇康以乱政之罪被斩首。 嵇康曾被钟会指责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他的独立不羁,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中记载,嵇中散(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即便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以为师,司马昭也不允。为了铲除异己,司马氏早已族灭了曹爽、何
25、晏等八家名门望族,如何会对嵇康这个名士下不了手呢? 广陵散虽声调绝伦,但历来有人批评广陵散最不和平,愤怒躁急,有所谓臣凌君之象。想必嵇康当时在刑场上以此曲来抒臆积郁于胸中的不平。曾著有声无哀乐论的嵇康,一向主张音声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而与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无关。嵇康临刑时,神气不变。但曲为心声。不知嵇康面对大辟之刑时如何在 怫郁慷慨处,表现出雷霆风雨和戈矛纵横的气势,从而以此曲作为对强权的最后反抗?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
26、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别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
27、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 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史记中只用了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刺客刺杀了韩相而被暴尸街头,就怀疑是自己的弟弟聂政所为,于是聂荣立即动身到韩国去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根据索隐对史记的注解,聂荣显然误会了聂政的意图。聂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听课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4.1《相似三角的判定》(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听课评课记录: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听课评课记录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一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 上市或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聘任合同范本
- 孵化器委托运营协议书范本
- 企业承包合同范本
- 众创空间入驻服务合同范本
- 2015-2022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铝合金门窗设计说明
- 常见食物的嘌呤含量表汇总
- 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 SB/T 10752-2012马铃薯雪花全粉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秦晖社会主义思想史课件
- 积累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
- 机动车登记证书英文证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