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诗词曲阅读方法(方法+例析)_第1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诗词曲阅读方法(方法+例析)_第2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诗词曲阅读方法(方法+例析)_第3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诗词曲阅读方法(方法+例析)_第4页
高考语文备考之诗词鉴赏:诗词曲阅读方法(方法+例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词曲阅读方法诗词曲,只有读懂了,才能进行更高层级的鉴赏活动,就如同在学诗的“爬走跑”三阶段,我们会爬了,但不能跨越“走”的阶段就去“跑”。本篇提供的几种方法尝试着去解读诗词,这几种方法是:词语变序法、句式倒装法、关系推理法、一语统领法、议论明旨法、题目揣摩法。1.词语变序法为了抑扬顿挫或压韵,诗词曲中大量地存在着词语变序的语言现象,而现代人却往往习惯于依着文字的排列顺序从前往后挪着看,顺向解,这样便有许多地方讲不通,甚至无法理解。如果懂得了“词语变序法”,读起来就顺当多了。例1,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诗歌中的“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等句明显地存在着词语变序的现象。“天气晚来秋”句的常态语序是:秋晚天气。(深山秋天晚上的天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句的常态语序是: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的常态语序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竹林里传来一阵阵喧笑声,那是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池塘中莲花摇动,那是打鱼的人从渔船上下来了。)“随意春芳歇”句的常态语序是:春芳随意歇。(春花随着人的意愿而凋谢。)例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联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句的常态语序是:晚坐爱枫林停车。(我因为喜爱这里

3、晚上火红的枫林而停车。)例3:李清照永遇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三句语序都有变化。其常态的语序是:浓烟染柳,笛吹怨梅(哀怨的梅花落曲调),知一几许春意?2.句式倒装法同样是为了抑扬顿挫或压韵,诗词曲中大量地存在着句子倒装的语言现象,要读懂诗词曲,有时就得倒着念读,逆句理解。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构成因果关系(前果后因),其常态的句序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自身长期居住在这座山林中,所以才不能认识庐山的本来面目。)例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也构成了因果关系(前果后因),常态的句序是:西出阳关无故

4、人,劝君更尽一杯酒。(因为你向西走出阳关之后再就没有像我这样的老朋友了。所以我劝你再喝完这一杯酒。)例3:“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也存在着倒装关系,出句交代了地点,对句交代了时间和事件。常态的句序一般是先说时间,后说地点,所以先译出第二句,再译出第一句更顺当。(秋天,黄昏时刻,海风劲吹,我独坐在城西百尺高的烽火楼上观望远处的烽火。)3.关系推理法复句不仅存在于文章之中,也存在于诗词曲里。有多少种复句,句子之间就有多少种关系,所以,要读懂诗词曲,就要理顺作品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例1,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其中的“涧户寂无人

5、,纷纷开且落”联句是因果关系,出句为“因”,对句为“果”。正确的解读应是:因为山涧冷寂。无人游览,无人欣赏“芙蓉花”,所以“芙蓉花”是纷纷而开,又纷纷自落。例2:“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构成了转折关系。通过转折,雨前景况与雨后景况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确的解读应是:下雨之前才刚刚见到花朵的花蕊。但是,下雨之后叶子底下的花便全凋零了。例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联中的出句与对句构成了假设关系。正确的解读应是:如果当年东风不给周瑜提供方便的话,那么曹操的铜雀台深深的春宫中恐怕正锁着吴国的两大美人大乔和小乔呢!4.一语统领法要读懂诗词曲,也要借用其他作品的阅

6、读经验,譬如“一语总领全篇”的方法。诗词曲中也有近似“中心句”对全诗起统领作用的句子,抓住它,去拓展理解的空间,去领悟其他各句的意思,会省却许多迂途。例1:毛泽东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句在全诗中就相当于一个观点,起了统领全诗的作用,余下七句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事例具体地突出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一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句,马上就会引发思考:为什么说“不怕远征难”呢?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不怕远征难”呢?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去阅读其余诗句

7、,思考的大方向就不会错。例2,赵嘏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诗中的“独上江楼思渺然”句概述了诗人登楼的心境,起到了统领全诗的作用,余下三句则具体地描写了“思渺然”体现在哪里。例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自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句就是总领全诗的句子,其他七句都是回答诗人闻“收蓟北”的消息之后怎么样的问题的。读此诗就得顺着诗人闻“收蓟北”的消息之后怎么样的思路往后看,往下想。果如其然,其他的诗句全是写诗人欣喜的神貌情

8、态和行为举动的。5.议论明旨法所谓“议论明旨”,就是寻找出诗词曲中表议论性的句子。然后通过议论性的句子确定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议论”和“主题”往往具有“同一性”。找出议论性的句子之后,就戴上这副有色眼镜去领悟其他的诗句,这样各句的意思便跃然纸上了。例1,崔道融西施滩:“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诗中的议论句是“宰豁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其意思是:吴国的太宰嚭使吴国遭受了灭亡之祸,然而西施却背上了亡吴的恶名。沿着这个意思想,马上就知道后两句是为西施鸣冤的。例2,杜苟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

9、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诗的议论句是“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其意思是:任凭你躲藏到比深山还要深的地方,也没有良方逃脱朝廷的赋税和徭役。沿着这个意思想,马上就知道其他的诗句是描写老百姓的痛苦和朝廷赋税沉重的。6.题目揣摩法所谓“题目揣摩”,就是通过题目去揣摩诗词曲的表意倾向。诗词曲的题目是全诗意义的高度浓缩,揣摩题目的意思至少能猜测出全诗表意的范畴。例1:“懒修珠翠上高台,眉月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一诗,其题目是:“东都望幸”。“东都”,洛阳;“望幸”,帝王的妃嫔盼望皇帝的到来。如果皇帝就在那里,或者经常来,那么妃嫔们就不会“望”了。顺着这个意思自然会揣摩出诗的大意是抒写后宫之怨了。例2:“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一诗,其题目是:“未展芭蕉”。“未展”,花瓣还没有展开;“芭蕉”,一种花卉。接着一想,那不是含苞未放吗?再往下想,这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