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_第1页
文言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_第2页
文言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_第3页
文言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文言诗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基本要点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实验本)(2017年版)对初中阶段的古 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记诵一定量的古诗文篇 章和段落。能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最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 课文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能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含义,把握作品内容和行文思路,感知古诗文的 语言特点和文体特征,形成一定的文言的语感。能掌握古诗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能汲取古诗文中蕴含的丰富养料,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 力。2017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

2、程终结性评价指南确定文言诗文阅读能力的评价 标准是:能记诵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概括文章的中心。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文言文知识内容为:150个文言实词。虚词:之、其、而、以、何、于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和文化常识二、诗文的默写基本要点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背诵文言诗文应是在理解前提下的记诵。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时还应一字 不错。(一)读准字音,是朗读、背诵文言诗文的基本要求*注意多音多义字(二

3、)熟读成诵,是加深理解文言诗文的重要途径*读准节奏才能准确理解文章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句与句意义上的联系 来确定停顿时间的长短(三)关注新的考试信息,是提高复习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背诵复习步骤大声诵读。每篇课文连续诵读三、五遍以上,通过诵读,一方面可以强化对 课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检查读音、句读和语气是否正确,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课文的语感乃至感悟和体会。出声背诵。在大声诵读的基础上出声背诵。动笔默写。圈画名句。三、实词词义的把握基本要点积累一定量的常见文言实词,初中阶段的实词积累量有150个。掌握课内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能根据语言环境作准确解释。(一)从语言环境推断词义(二

4、)依据词性变化辨析词义(三)依据“通假”规律辨析词义四、虚词作用的理解基本要点1 .能积累“之”、“其”、“而、“以”、“何、“于”六个常见文言虚 I司O能理解六个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或用法。能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六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表达语气。五、句子的翻译基本要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课文中的语句。能借助积累的知识和提供的注释,翻译课外浅近文言文的语句。(一)字字落实(二)省略部分补充完整(三)调整语序六、课内古诗词理解基本要点1 .能熟读记诵课内古诗词,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从主题、形象、情感、意境、语言、表现形式等角度欣赏、分析诗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理解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切入

5、:(一)看题材。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离别之情,赞颂对方高尚品 格;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 或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或借古讽今;边塞诗多描写壮丽的边塞 风光,或戍边将士的生活,借此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等。(二)抓题目。如观书有感(三)析词义。如“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的“王孙” O(四)联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主要有以下方法:(一)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反 映的社会现实。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 O另一 方面,也指世人自身多变的人生经历。如李清照的词作。(二)分析诗眼,解读诗词的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二 字。(三)领会意象,

6、挖掘诗词的情感。(四)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五)品味形象,破解深层情感。初中阶段的诗词理解与掌握,只须 抓住诗词特色,简要说出阅读理解和感受即可。(六)赏析名句,窥一斑知全豹。七、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基本要点1 .能顺畅地阅读文言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2.能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基本要点能运用课内学习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借助选文所附的注释,读通并基本理解 浅显的课外文言短文能与学过的课文相联系,解释有关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所读文章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九、文学文化常识(一)文史典籍“四书,“五经“四库”“四史,“四书,“五经“四库

7、”“四史,:大学、:诗经、:经、史、:史记、中庸、 尚书、 子、集汉书、论语、孟子礼记、易经、春秋后汉书、三国志“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 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 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诸子百家:“诸子”指各学派代表人物,“百家”指各学派。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道家: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列子列子。墨家:墨子墨子法家:韩非韩非子、李斯。纵横家: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杂家:吕不韦门客所编吕氏春秋(二)地理“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

8、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三)科举: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 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 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 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

9、甲鼎。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 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四)其它: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五味:指酸、咸、甜、苦、辣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文人四友:琴、棋、书画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五声:五个音级。也称

10、“五音”,即宫、商、角、徵、羽。六书:象形、会意、指事、 形事、转注、假借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五)称谓礼仪:谦称: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帝王自称:孤、寡、不谷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敬称: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称天子:殿下称将军:麾下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 令间(ku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

11、(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 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 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 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 仁公等。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称谓前加“先”,表示巳死。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年龄称谓:(代称)垂髻(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豆蔻指十三四风岁十五六岁的少年。束发:男子十五岁。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11)耄耋:指八九十岁。12)期颐:是一百岁。其他: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 谥号为文正公。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