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资料_第1页
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资料_第2页
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资料_第3页
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资料_第4页
校本研修读书笔记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 的评价,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必须切实转变或 掌握以下几个方面: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 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 建。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 年的成长划由三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 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 即学会做人。因此,传

2、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 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 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 育的根本任务。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调查显示,在厌学辍学的学生中,有大量的 学生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着的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是 造成厌学辍学的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燃起希望之 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曾激励多少人从失败走向成 功。然而,对于一个心理、生理、价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走出失败的阴

3、影 却是不易的。如果让孩子老是处于失败的阴影之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 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使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 这就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 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改为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曾经有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它和“没有差 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样,都是强调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国家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学生,有的只是你对 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的不当。后来为什么会

4、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 成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常用“桶”和“碗”的关系来比喻师生关系, 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由此而产生的评价体制 也就必然以学生的“碗”接没接到水、接了多少水为标准。这样只用一个模子 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自然就会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的学 生视为“差生”,尽管他在其他领域可能会很优秀或大有可为。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我能行” 激励式教育中的一句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所说的,人人都有自 己的长处。这就是新世纪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平 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5、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平等、民主、合作师生关系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 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 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 新人。为了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

6、要摈弃传统的师 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 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 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 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 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 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 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

7、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 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 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 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 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从工具到顾问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道,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位顾问,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 建的促进者

8、、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 这样的教师,不仅仅只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不再只 是一个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教育者,能帮助学 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从而更多地成为 学生学习的向导和顾问。掌握新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新世纪教师教育理论的新取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 建构以及普遍性和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学习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 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 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9、,而且,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的是一场学习上的革命。根据建构主义 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 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 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 1. 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 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的知识,要让 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 案;

10、2. 教师要做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要设计真实的任务,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 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善于与学生并且善于组织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多维互 动,设计支持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3. 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去搜集并 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 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即个体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种个体智能的发

11、展 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每个人都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 表现得突出,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 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首先要确立这样的几个观念: 1. “每一个学 生都是好的”学生观; 2.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的智能观; 3. “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 4. 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同时还要求老师努 力做到: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 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重视发展学生的所有智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鼓励学生经常使用他们所有的智能,并模糊评估和课程之间的界限,把

12、评估当作日常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新的理论将会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让我们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成熟。确立新的教材观教师是做什么的?过去的回答我们常可以听到的是教书的。长期以来,把教材中的知道传授给学生成了老师的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教教材是过 去的、占据老师全部教学内容的教材观。在新世纪,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因此,新的教材观应该包括:教材是“材料”。在新的课程理念里,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事实上的惟一依据”,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这样,我们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一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

13、、时 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教材是“学材”。教材虽然是师生共用的,但它主要是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新形势下,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教材还给学生。教材是“媒介”。教材应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人认为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把学生学习教材当作目的,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等现象的产生。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作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而应把教材看作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新的教材观的确立,不仅可以让教师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对“双基”的超越” 传统的教学过程过分注重

1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忽视了智力、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造成了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创 造力的缺失,泯灭了不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导致了“高分低能”和“有 才无德”等现象的产生。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 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 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知识与能力: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 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终身

15、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 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 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 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 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 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

16、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新课程与三维目标的落实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认知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 忽视了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育人目标,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 功能。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 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把三 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应注意: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17、 行。”一位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感慨地说:“我感到很奇怪,要是凭课 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金,美国人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 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轻松。”这就告诉我们,有新的课 堂教学中观念中,应该提倡“做中学”。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既有经验 及社会实践为基础展开,以自主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在“动手做”和“动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中“体验、感悟”乃至发 现和解决问题。要把思维的时空交给学生,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建构中把握知识 的生成过程,然后再运用知识去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摸索到了 方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过程”,学生的智

18、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了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就是要能创设一种学生 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丰富的。与此同时, 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充分发展。“动手 做”后,还要抓住五个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要抓住学生在表述中所暴露出“思维漏洞”的机会、及时进行有效矫正的机会、 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

19、程。如果没有认知因 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 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现代教学要力求挣脱就认知面认知的框框,进入认知 与情意和谐发展的轨道。我们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 统一,力争使情感态度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我们要善于组织能激发思维高潮的问题来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能引 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能触动学生内心体验的问题;让学生从批判和参与决 策的角度来生发的问题;新颖有趣的问题;来自学生身边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 善于捕捉放飞学生想象的时机,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要善

20、于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猜测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还可以使研究活动出现质的飞跃。猜想和推测有助于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 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助于提高直觉思维能力。要让学生感到知识是有魅力和价值的。通过让学生感到知识不是枯 燥乏味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窜楼阁,更不是毫无用处的“玄学”。在学生眼中,知识应该是绿色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 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及个性养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名优秀的、成功的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 情意三个方面。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教师的工作像蜜蜂采蜜,需要博采众长,不 仅要有渊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要

21、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一定的限度内,教 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因此丰富的学科知识是 一个好老师的必要条件。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涉及老师对“如何教”问题的 理解。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对具 体的学科知识作出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释,从而将自己具有的学科知识转 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教育学科知识不仅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 心理学知识,还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知识的沟通与融合。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不能是孤立存在的,教师 应将这三种知识相互沟通与融合,形成具

22、有个性特点的专业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对象的特征对学科知识作出符合 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原则的整合,以便教学对象能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因此, 可以说教师的教育学知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普通文化知 识使教师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应对复杂教学情景并 能够有“远见卓识”。不仅如此,教师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应注意 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纯熟的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 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教师行为方式。包括导入技巧、讲解 技巧、提问技巧、变化技巧等等。良好的教学能力。优

23、秀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 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学生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特有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 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 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也就 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 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包括:理智的情 操(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和道德的情操 (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4、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人事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人 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创造力强的教师的人格特 征应该包括:有见识、有献身精神、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有独立性, 在人际关系上,耿直、坦率、不拘小节,诙谐、幽默。专业自我。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人,是 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因此,新世纪的教师, 要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环境,对别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要引导学生建立自

25、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 同探究的过程。现代“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把教 学的过程理解为研究的过程,恰恰击中了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要改变原有 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让学生“有中生有”。“有中生有”是创新的内涵之一,指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生成过程的追踪 探索来获得对已有定论的认识。传统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败之处就在于忽略知 识的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下更多的东西。其实知识 生成的过程

26、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获得比知 识更为重要的东西,如对目标的不懈追求,大胆、严谨、踏实以及不屈不挠的 态度,精于观察的能力和灵活思维的技巧等。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把知识的 结果不直接告诉学生,而让学生亲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有中生无”。“有中生无” 是创新的内涵之二, 指的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来生发新的思维 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 澡,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使学生“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创新的又一内涵,指的是学生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但又比较 陌生的某一问题的研究生发出新思维的过程。我们要通过探究活动,把知识教 学与动手实

27、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 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 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它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更 是新世纪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 基本的行为和认识取向”。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 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依赖性学习 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 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

28、式转变,从一味的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 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学习方式是人的主要存在方式,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 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未来和祖国的命运,因此,新课程强调指出: 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存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盲目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 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 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

29、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 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任何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 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真正落实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学生改 变观念,也需要老师改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的新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首先我们应当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 方式的转变

30、。教学方式的变革要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历练、主动探究的 原则,要有利于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供几种教学方式:探究式: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者合作探 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体验感悟式:依据恰当的教学 目标,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 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促进正确价值 取向的发展。实践式: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从实际操作入手,弓I导学习提炼 或难相关的知识结论,其特征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适用于各类实验课或某些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的落实。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

31、设计:参与学习目 标的确定、设计适合自己的学潮、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善于自己设计评价指 标、乐于自己设计最能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点的作业。要引导学生善于“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汲取 教训;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自我批判,可以实现自我否定、自我 完善、自我发展。要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维。批判不仅包括 对自我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批判,还包括对学习内容的批判。通过批判验证 学习对象的正确性,发现自己认知上的缺陷。在对学习内容及相关信息的批判 中,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合作学习的落实。要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任务与合作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

32、问 题就是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学习任务认识不清。 教师要引导学习虚心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分歧较大时, 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批评别人也要对事不对人。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要引导 学习开放自己,要善于组织学生和志同道合和同学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 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作为合作成员,要积极承担和履行共同任务的责任, 要进行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沟通,要相互信任并有效地 解决合作小组内的冲突,针对个人完成的任务,小组还要进行深加工,对共同 的成效要进行评估,要寻求提高其成效的途径。要引导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经验

33、与同伴分享。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发布出来,和同伴分享;当有人向自己求教时,学生应慷慨相助。 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在帮助过程中,提高自己的 水平和能力。防止有人旁观或有人垄断。要分工明确、落实责任、增强学生的合作 意识。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我们应该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也应该富有变化。教师应具备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探究学习的落实。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 指导学会用两双眼睛读书:一双眼睛看字面上的内容,另一双眼睛搜寻文字后 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拿起“望远镜”,思考所学的知

34、识和现实生活 有什么联系;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随时叩问自己:所学的新知识和以前自 己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有什么联系,及时内化新知并将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具有个性特点的问题解决策略,最终能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写探究日记,把日常生活或学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 题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探索的脚步,养成探究的习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的学习方式 来进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否定接受式学习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新课程改变过去把教学过程视为知识传输过程的旧观念,从教育促进 发展这一基点出发,把教学过程的裨定位为生命的实现过程,把课堂

35、教学过 程的实现形式定位为交往, 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是对传统的认为 “教 学过程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一种超越。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对 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是生命力量呈现的过程,是师生对于生命内涵的化验 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且理为重要的是理 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使人聪明,教育使人变成“人才”,教育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教学过程 逐步实现的。教学过程实现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往互动。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 式,互动是师生交往最主要的特点。所谓交往,就是共存的主体之间的相互 作用、相

36、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师生交往 的本质就是教师的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景中的相遇。这种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平等对话。平 等对话,不仅是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的体现。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 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 理解,不单是关注“物”,而且要关注人,上课将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 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课堂行为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 传统

37、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 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 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我们应该通过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 自己的教育”。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 教定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牌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评价标准也应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 为主。教师要根据“学情”施教。由“重结果”向“重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