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10.25_第1页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10.25_第2页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10.25_第3页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10.25_第4页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10.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方案设计总说明第一章 总则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资料。2、甲方提供的本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地质、给排水、电气等相关的设计基础资料。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规划建筑景观、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标准。4、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项目概述本项目为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建设用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岔路口村4社,在C-32/02地块范围内。该小区地理优越,项目紧邻红光大道,水、电、气、电信、排污

2、等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对面即是巴南区党校且交通方便,仅需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中心城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21243平方米(合计约32亩),商业门面面积和相关公建配套及其他占地面积、车位配置数等按总建筑面积以规范规定的相关比例设计,此项目容积率为2.5,建筑密度不大于30%,绿化率不小于30%。设计标准本项目设计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设计标准及甲方要求进行。建筑物属于二类高层建筑。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均按六度抗震设防。本工程建筑物人防为异地建设,由甲方办理相关手续。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 场地概述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用地为21243平方米。用地呈不规

3、则长条形,东西宽约21116米,南北长约166.5211米,南面临城市现有城市干道红光大道,西面、北面是规划城市道路(西面城市规划道路宽27米,北面城市规划道路宽24米),东面与心相印纸业公司相邻。基地建筑控制线南、西侧分别退市政道路红线5米,基地建筑控制线北侧退市政道路红线3米。区域内为浅丘陵地形,最高处标高231.61,最低处标高198.27,与城市道路最大高差约37m。 总平面布置重庆巴南岔路口村安置房项目在总平面设计中主要把握以下三点:整体布局规整,小区内部空间活跃,具有现代风格;突出信息时代便捷、高效、互动的结构理念;采用点式高层平行错列式布局,形成高层低密度的社区环境,充分考虑“建

4、筑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力争创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有机居住环境。规划目标:营建优美的人文社区,在考虑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时提升用地的经济效益,使工程达到功能组织合理、用地配置得当、结构清晰、道路顺畅、适当配套等要求,创造出以人为本、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人居空间,同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新的安置房理念。总体布局符合规划、消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小区建筑利用地形合理布局,沿用地红线布置住宅,小区内建筑平行西侧道路错列布置,建筑层数控制在1618层,整个小区共布置五栋住宅,其中2#、4#、5#楼为18层,1#、3#楼为16层。建筑围合形成宜人的小区空间,小区内部视线通

5、透,视线干扰小,富有韵律感,沿街立面简洁、美观、现代。沿街布置小商业,结合小区入口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交叉口均做较大退让,西南面最远退让用地红线11.46米,西北面最远退让用地红线10米,分别形成集散广场,并将人行主入口做后退开放处理,加强小区内外交流。由此构成以下几个特点:1)总图完整,点、线、面结合,一气呵成;小区环境景观与公共绿地有机联系,丰富了城市空间。2)小区内交通自呈体系,地下车库出入口结合地形紧邻小区车行出入口设置,置于小区东北角,小区车道沿建筑周边及建筑适中位置布置,地上停车场布置在小区外围对小区影响较小的部位,使区内人车分流,内部为应急消防车道,人行在内,车行在外,相互干扰小;

6、3) 小区住宅所有住户朝向都比较良好,自成一体的景观体系及合理的布局,使得每户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4)建筑之间间距大,结合建筑平面,减少视线干扰。较大的绿地率营造出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2.3 竖向设计场地高差较大,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约33米,而周边的规划道路亦有一定的高差,西侧规划道路北高南低,高差为米,北侧规划道路东高西低,高差为5.254米。因此从土石方平衡的角度和城市空间及小区舒适性的考虑, 对小区场地进行了一定的挖填。场地的竖向设计与建筑单体统一规划,结合人行踏步设置、地下车库的设置及地面坡道的设置、设置挡土墙、局部放坡等多种手法,巧妙地解决了地形高差的问题,使得整个小区建筑高低错落

7、,富有韵律感。2.4 交通组织小区入口采用人车分流,兼顾功能实用、空间变化和美观的要求;小区内部道路结合消防车道一并设置。道路系统均考虑无障碍设计。1)、场地出入口设置:在距西南角交叉路口80米处设小区人行主入口,东北角设置车行主出入口,并结合地形相应设置地下车库入口,实现小区出入的人车分流,减少对小区环境的过多干扰。沿街商业均设置为两层小商铺,商业入口与住宅入口完全分开,互不干扰。2)、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整个地块地势南高北低,平场后小区内部环境北部略比南高,因此在基地北侧结合地势设计了一个地下车库,设有一个独立的汽车坡道出入口,布置于基地东北角车行入口旁,出入方便。3)、机动车停放:机动车

8、停放主要分集中设地下车库和地面停车考虑,在小区东北角设车行出入口,减少对小区环境的过多干扰,部分车辆按地面停车位考虑,主要集中布置在小区东侧道路边上及小区地下车库屋面上。本小区共规划停车泊位109辆,其中地面停车53辆,地下停车56辆,满足规划要求。4)、消防环道的设置:沿建筑周边位置设置消防通道,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对于建筑群内部的交通组织,小区内部道路结合消防车道一并设置,同时保证各个功能区均有独立的出入口,互相之间又有顺畅的联系。水平和垂直交通系统的设置简洁明了、方便快捷。各种人流有效分开,互不干扰,同时满足安全疏散的要求。2.5 景观绿化用中心绿地和庭院绿化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强调绿地景

9、观的共享性;采用叠落式的建筑手法,布置屋顶花园,延伸小区内部空间,提升了住宅的品质;小区中心运动广场的设置,为居民提供休憩及其交流的空间平台;通过广场的景观构筑物、运动器械、木栈道等空间景观构筑要素规划成统一的组团景观。整个园区的绿化、景观追求现代、规整的空间艺术效果。 小区绿地率:32.85%2.6 技术经济指标 附表一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计量单位规划要求数值所占比重(%)总用地面积2124321243居住户(套数)户(套)675居住人数 (每户按3.2人计算)人2160 总建筑面积54939.76 一、按功能性质划分1)住宅建筑面积48

10、417.05 2)商业建筑面积3768.45 3)配套设施建筑面积531.67 其中:a)物管用房建筑面积221.13 b)社区服务建筑面积214.60 c)居委会建筑面积61.34 d)公厕建筑面积34.60 4)设备用房建筑面积573.56 5)地下车库建筑面积1649.02 二、按地上地下划分1)地上建筑面积52741.16 96.00%2)地下建筑面积2198.60 4.00%三、停车泊位辆109地上辆53地下辆56容积率2.483 建筑密度%30%22.04%建筑占地面积绿地率%30%32.85%附表二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建筑面积计算值明细一览表详细建筑面积计算表:栋号

11、部位部位编号主要功能层高(米)层数(层)标准层建筑面积(M2)标准层建筑面积计算值(M2)总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积计算值(M2)备注1#楼塔楼一层住宅31581.31 581.31 581.31 581.31 2-16层住宅315593.71 593.71 8905.59 8905.59 屋顶层住宅3146.72 46.72 46.72 46.72 小计9533.62 9533.62 127户2#楼塔楼一层社区服务31214.60 214.60 501.41 501.41 一层住宅31190.87 190.87 一层居委会3161.34 61.34 一层公厕3134.60 34.60 2-

12、18层住宅317538.05 549.55 9146.92 9342.42 屋顶层住宅3137.15 37.15 37.15 37.15 小计9685.48 9880.98 138户3#楼地上层一层物业管理31197.15 197.15 570.58 570.58 一层住宅31373.43 373.43 2-16层住宅315599.63 599.63 8994.45 8994.45 屋顶层住宅3146.72 46.72 46.72 46.72 小计9611.75 9611.75 124户4#楼塔楼一层住宅31505.62 505.62 529.61 529.61 一层物业管理3123.98 2

13、3.98 2-18层住宅317543.01 553.31 9231.19 9406.29 屋顶层住宅3137.29 37.29 37.29 37.29 小计9798.08 9973.18 143户5#楼塔楼一层消防控制3123.98 23.98 529.61 529.61 一层住宅31505.62 505.62 2-18层住宅317543.01 553.31 9231.19 9406.29 屋顶层住宅3137.29 37.29 37.29 37.29 小计9798.08 9973.18 143户A商业地上层一层商业1682.79 682.79 682.79 二层商业1823.34 823.34

14、 823.34 B商业地上层一层商业1432.66 432.66 432.66 二层商业1519.09 519.09 519.09 C商业地上层一层商业1813.60 813.60 813.60 二层商业1496.97 496.97 496.97 小计3768.45 3768.45 地下地下层负一层车库11649.02 56个负一层设备1549.58 549.58 549.58 小计2198.60 56个总计54394.06 52741.16 附表三 重庆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户型配比一览表户型配比图表种类阳台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公摊率套数(套)所占比例一室二厅一卫81 0.

15、120 1-45.600 33.460 6.825 40.285 0.169 31 2-26.070 52.597 6.839 41.584 0.164 17 2-44.550 34.165 6.724 40.889 0.164 18 3-65.600 33.460 7.031 40.491 0.174 15 二室二厅一卫327 0.484 1-26.150 51.647 10.535 62.182 0.169 16 1-66.590 51.985 10.604 62.589 0.169 16 2-37.800 52.597 10.352 62.949 0.164 17 2-55.820 51

16、.482 10.133 61.615 0.164 17 3-26.150 51.617 10.852 62.499 0.174 16 3-45.720 51.162 10.750 61.912 0.174 16 3-55.820 51.482 10.818 62.300 0.174 15 4-29.650 52.065 10.812 62.877 0.172 18 4-37.800 52.597 10.923 63.520 0.172 17 4-45.820 51.482 10.691 62.173 0.172 34 4-45.820 47.762 2 4-57.540 51.860 10.7

17、70 62.630 0.172 36 5-29.650 52.065 10.812 62.877 0.172 18 5-37.800 52.597 10.923 63.520 0.172 17 5-45.820 51.482 10.691 62.173 0.172 34 5-45.820 47.762 2 5-57.540 51.860 10.770 62.630 0.172 36 三室二厅一卫203 0.301 1-18.810 68.495 13.971 82.466 0.169 32 2-18.810 69.145 13.609 82.754 0.164 69 3-18.810 68.4

18、95 14.393 82.887 0.174 30 4-18.810 69.145 14.359 83.504 0.172 36 5-18.810 69.145 14.359 83.504 0.172 36 三室二厅二卫64 0.095 1-39.720 84.600 17.256 101.856 0.169 16 1-512.630 100.980 20.597 121.577 0.169 16 3-39.720 85.358 17.942 103.327 0.174 32 总计675 1.000 第三章 建筑设计3.1 设计原则a、以人为本,创造舒适、方便、健康、经济、适用的高质量的人居环

19、境。b、突出规划建设的先进性、引导性,探索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住区与配套商业的安置模式。c、应用先进规划理念,建立全方位的社区管理服务系统。3.2 建筑单体设计1、1#楼为16层一梯8户塔式高层住宅楼(负一、负二层为商业)。2、2#楼为18层一梯8户塔式高层住宅楼(一层为社区服务用房、住宅、居委会及公厕)。3、3#楼为16层一梯8户塔式高层住宅楼(一层为物管用房及住宅)。4、4#楼为18层一梯8户塔式高层住宅楼(一层为物管用房及住宅)。5、5#楼为18层一梯8户塔式高层住宅楼(一层为住宅及消防控制室)。沿街为一层或两层商铺。1)、建筑平面设计1、住宅户型平面根据甲方提出的户型要求设计。吸收国

20、内外优秀住宅要特点,结合重庆居民的现代居住水准及现代生活需求。户型设计有一居至三居多种形式,可供选择。在有限的面积指标下,做到面积有限功能全,合理组织和布置各功能行为空间,达到“食宿分离”,“居寝分离”,“公私分离”,形成动区与静区,以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商业部分,商业模式为居住小区配套小商业。商业部分沿街退让设置,有足够的车流、人流缓冲空间,使每家商铺都有良好的位置和人气。 电梯塔设置一部消防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用于疏散小区主入口竖向人流。2)、层高设计各建筑体层高的确定主要考虑要满足各个功能空间净高的使用要求和舒适度的要求,又要满足不同空间及管线布置所需要的空间高度,同时考虑经济性,避免造成

21、浪费。1#5#楼层高3米,底层商业层高5.1米,地下车库层高米。3)立、剖面设计 本项目方案作了三个里面方案比选:方案一、方案二:立面造型采用平屋顶形式,采用现代建筑手法,通过屋面构架高低、形式的不同变化,使两个方案的建筑各具特点,别有千秋。色彩总体上都采用灰+白。充分考虑城市形象,结合地形合理组织住宅塔楼与商业关系,形成错落有致的城市形象。通过运用墙面与百叶有韵律的错动,颜色体块的穿插、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时尚、现代的风格。同时把握秀美细节的设计和精细材料的运用,已使得居住其中的人感到亲切、宜人。方案三: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对传统符号提取与变形,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放大。传统山墙、马头墙

22、的穿插、组合,以及更具现代特点的风格窗纹等,在设计中利用现代的够成手法结合居住建筑的功能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山墙被作为体现中式感受的重点而处理,不仅用挺拔的线条修饰山墙的顶部,而且将很高的山墙作为衬板,不断重复具有传统中式特征的山花园窗、花格竖窗,从而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转换,整个建筑不仅有传统中式建筑的神韵,而且具有现代建筑简约时尚的风格。3.3 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考虑无障碍设计 ,各入口及高差部分设坡道.第四章 环境景观、灯饰工程与绿化设计4.1 设计依据1、国务院1992年6月22日城市绿化条例。2、1993年11月4日建城(1993)784号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3、重庆市相关

23、地方法规4.2 环境、景观、绿化设计 根据总平面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绿化布置在满足消防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尽可能多地设置绿化环境。将宅旁绿化,边角绿化,道路绿化,架空绿化等进行点面结合。 绿化布置时,选用了适应重庆地理气候特征的树种及花卉,在丰富环境色彩和有利于分隔空间的同时,起到了调节局部小气候的作用。顺应地形坡度变化,种置成片草皮,于其上采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的形式。绿化按不整形种植,或独株,或三五成群。以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相结合,散布于草坪中。并于适当位置布置体育活动设施。 4.3 灯饰(光彩)工程设计电气专业预留光彩工程用电量,由专业灯饰工程公司设计施工。 4.4. 绿化系统a、结合

24、中庭布置大的公共绿地,并通过道路绿化与庭院绿地、垂直绿化相连,形成点、线、面、体交织的网络状绿化体系,使建筑、环境、绿化融为一体。b、尽力处理好绿地,使之园林化、艺术化,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休闲环境 。c、充分利用坡地绿化,营造休闲气氛。d、整体风格简约、时尚,尽显现代气息。第五章 结构设计说明5.1设计依据5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5.2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

25、10年版)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0、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图集西南05G701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5.3.设计荷载取值5恒荷载与活荷载:恒荷载:结构自重根据构件的实际容重考虑:混凝土钢结构页岩空心砖玻璃非结构荷载暂按下列估值考虑:楼面面层2KN/m2天花吊顶和机电管道活动隔墙活荷载: 未特别注明者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用消防车道:3kN/

26、m2停车库:4.0kN/m2商场:3.5kN/m2 kN/m2厨房、厕所、盥洗室、普通住宅楼梯:2.5 kN/m2 kN/m2挑出阳台:上人屋面:各项荷载的效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进行组合。5风荷载重庆地区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按B类考虑。在设计玻璃幕墙时将按玻璃幕墙设计规范考虑有关之风压系数。5地震作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重庆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特征周期为,建筑物按6度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多层建筑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

27、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高层建筑则须考虑地震作用。5.4结构体系5基础形式:根据现场地基条件,结合上部结构形式,拟采用人工挖孔桩和扩展基础。5上部结构根据建筑方案,主要分为商业、高层住宅、配套服务用房及地下停车库与设备用房等花园洋房。高层共5栋,层数为16和18层,拟采用剪力墙结构,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楼层板厚度为100150mm,屋盖板厚度为100120mm,竖向构件根据建筑平面并结合建筑物的竖向关系设置,竖向构件全部落地;商业共3栋,层数分别为1层、2层等,均拟采用框架结构,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楼层板厚度为120150mm,屋盖板厚度为120150mm,竖向构件根据建筑平面并结

28、合建筑物的竖向关系设置,竖向构件全部落地,不设置结构转换层,不仅能避免结构竖向刚度的突变,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5地下室地下室主要用作停车库、机电设备房间等。拟采用框架结构,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井字梁系,楼层板厚度为120150mm,屋盖板厚度将根据其板面上的覆土厚度为150300mm。地下室外墙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抗渗等级S85主要结构材料:混凝土C25C50,钢材HR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热轧钢筋。5.4.5拟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 CAD工程部研制的多、高层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进行结构计算分析。第六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6.1设计依据6建设方提供

29、的设计委托书以及有关使用要求和设计技术要求。6.1.2 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 2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 50-071-2010 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6.1.3各相关专业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给水6用水量(1)用水标准:商业: 6 L/m2d K= 1.2 住宅: 250 L/人天 K= 2.5 道路及绿化 2 L/m2d车库地面冲洗水 :2 L/ m2次,

30、K= 1 (2)用水量序号用水类别用水量(m3)备注昼夜最大时1普通住宅2商业3车库地面冲洗水4道路及绿化用水995小 计6未预见用水按小计的10%计算7合 计6水源小区水源由市政水源直接提供,进水管管径 DN200 。6给水系统 (1)根据市政供水压力情况本工程在市政供水压力范围内的楼层由市政水源直接提供;超过市政供水压力范围的楼层由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减压提供或直接提供,地块设置二次供水加压设备。(2)室外给水采用生活和消防分设制。 (3)室外生活供水管呈支状形敷设,地块给水进水总管管径为 DN200(由西南面接入) 。管道覆土深度 1.2 m。(4)小区内根据不同的用水性质分别设置水表计量

31、。4、管材选型 室外管道选用 钢丝网塑料给水管 ; 电熔 连接。 室内管道选用 PP-R给水管 ; 热熔 连接。6.3 排水6排水制度: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制。6排水量(1)污水量:按住宅商业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地块每天排放污废水量约 506m3。(2)雨水量:按重庆市暴雨公式计算,即:q=2509(lgp)/(t+1)0.753(L/s100m2)其中P= 2 年,地面径流系数取 0.65 ,地块雨水流量 Q=升/秒。6雨污水均采用暗管(沟)组织排放,污水管管径为DN300DN400,雨水管管径为DN300-DN500,分别排入市政 雨污水管。6.管材选用: 室外选用 PVC-U双壁

32、波纹塑料排水管 , 橡胶圈 连接。室内污水管道选用PVC-U内螺旋降噪排水管 , 胶粘剂 连接。室内雨水管道选用PVC-U承压排水塑料管, 胶粘剂 连接。压力排水管道选用焊接钢管,采用焊接连接。6.4 污水处理住宅集中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地块一日处理能力合计为 485m3。商业集中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地块一日处理能力合计为 21 m3。第七章 电气设计说明7.1. 设计依据7.1.1.业主提供的设计要求;7.1.2甲方提供的强弱电接口条件等资料;7.1.3国家有关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标准图集及设计手册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

33、45-95(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217-20077.1.4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7.2 设计范围:本项目10/变、配电系统设计;室内配电系统设计;电气照明系统设计;防雷保护及接地系统设计。- 系统(预留干线及通道)-宽带网络系统(预留干线及通道)-有线电视系统;(预留干线及通道)-对讲系统(含住宅户内可对

34、视对讲、安防及可燃气体泄漏报警7.3 7.3.1工程现况 由区域开闭所引一路10千伏高压线路,沿用地东南侧接入,在实施中,沿小区边线埋地敷设。本工程有二类高层住宅建筑及地下车库。主电源由市网10kV高压一路专线供电。应急电源由设在地下车库的柴油发电机供电。 本小区负荷分为动力、商业、居民生活用电三大类。商业小门面、车库设备用房等按单位面积法计算,住宅按户计算,其单位指标及计算负荷如下: 指标: 商业用房: 100W/m2 配套设施用房 : 80W/m2 车库设备用房 : 410W/m2 住宅 : 6kW/户根据负荷估算总安装容量: 建筑范围住宅楼及楼座下商业、车库等公用变配电所安装容量4*63

35、0 KVA专用变配电所安装容量1*800 KVA总容量3320 KVA柴油发电机容量480 kW应急电源负荷为发电机400Kw(只带消防负荷)。7.3.2 变配电室本工程设置一专用高压配电室,建议共设公用及专用变配电室建于地下层,配电设备采取防潮防火等各种措施,确保运行安全。为节省机房面积,力求先进与安全,低压配电室与发电机房相邻。发电机房至少有一面墙靠建筑物外墙,以便于通风散热。7照明室内照明以舒适、美观、节能及配合装修为原则;室外庭院照明主要用以烘托建筑物晚间的艺术效果。7 防雷、接地及安全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置保护系统。保护接地采用TN-S(TN-S-C)制。7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

36、动系统本工程根据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要求按二级防火等级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设于物管配套用房的一层能直通室外。7 由城市网交接箱引来,预计本工程:地块 安装量为1500对.7电视闭路电视信号由城市网分配箱引来,经放大分配处理后送至各用户终端。预计本工程用户约需:地块电视用户800点。7宽带网宽带网,直通到户,网络接入设备置于值班室内。预计本工程网络用户约需:地块网络用户800点。第八章 通风空调设计说明8.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巴南区花溪岔路口村安置房工程。建设用地位于重庆市巴南区花溪街道岔路口村4社,用地三面临城市规划道路。 总占地面积21243平方米(合计约32亩),

37、总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 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 平方米,包括5栋1618层塔楼和配套商铺及物管用房。 本工程塔楼属二类高层住宅楼,系新建工程。8.2 设计依据8.2.1相关批文和建设方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1本工程现状规划红线地形图(重庆市巴南规划局提供);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委托书、本阶段的设计要求及各种有关设计的基础资料和双方会商纪要;3建筑工程设计合同。8.2.2所采用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条例、规定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3采暖通风

38、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重庆市坡地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DBJ 50-5031-2004 9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 50-071-2010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1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 暖通空调动力2007 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13

3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14重庆市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要点(2009年版);15国家和地方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现行设计规范、标准、法规和条例。8.2.3 由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和电气等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8.3室外气象参数见下表:表-1 室外气象参数(参照重庆市沙坪坝区)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注1本地区气象台位置北纬( 度分)分 )29o35东经( 度分)106o28海拔m2大气压力冬 季hPa99夏 季973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供暖通风冬季夏季空调冬季夏季3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5室外相对湿度冬季空调%82夏季通风586室外平均风速冬季m/s夏季7主导风向及频 率冬

40、 季最多风向N平均风速m/s频率%8夏季风向NW频率%108极端温度最高最低9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10供暖期天数d08.4设计范围8.4.1 空调设计: 配合相关专业预留空调用电量及室外机位。8.4.2 通风设计。8.4.3 防排烟设计。8.5 空调系统8.5.1室内设计参数见下表:表7.4-1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夏 季冬 季新风量标准m3/hP噪声标准dB(A)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住宅26-2865-5016-18一般办公室26-286518-203050餐厅24-2765-5518-2220558.5.2配合相关专业预留空调用电量及室外机位。具体设备安装由业主自理。8.

41、6 通风系统设计 8.6.1地下设备用房产生的废气和余热需通过机械通风排至室外,补风由自然补风+机械补风,系统划分及组成详见消防专篇中的防排烟设计。各类房间通风量换气次数见下表:表7.5-1 各类房间通风换气次数表房间名称排风指标(次/h)送风指标(次/h)备注变配电房55车库480%排风按3米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商铺餐饮厨房20自然进风柴油发电机房按柴油发电机需排风量计算按柴油发电机需送风量计算发电机运行时柴油发电机房66平时发电机不运行时储油间66电梯机房15自然进风不小于2000M3/h其余设备用房65公共卫生间12自然进风住宅厨房设置变压式排风道8.6.2住宅内的卫生间通风由用户自理,厨房

42、采用变压式排风道进行排风。8.6.3柴油发电机房及储油间设独立的通风系统。尾气引到最近的住宅塔楼预留烟道高空排放。8.6.4变配电房设独立的通风系统。第九章 燃气设计说明9.1 设计依据9本专业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条例、规定和标准: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9由总图和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9顾客提供的本专业初步阶段的设计要求。9J/Nm3。93现状:本工程建地旁有已建城市天然气中低压干管预留接口,管径为D80。本项目工程用气由该管上开口接管引入。94耗气量:本工程住户共计675户,住宅天然气小时耗气量每户

43、按2.4 M/h*户计算,小时耗气量为224 M/h;日耗气量每户按1.8 M/d*户计算,日耗气量为1215 M/d;考虑预留商业等公共建-筑用气,按400人就餐估算,估算商业小时耗气量为43 M/h,日耗气量为256 M/d。考率不可遇见系数5%。本工程总小时耗气量为281 M/h,总日耗气量为1545 M3/d。用 户用户数同时工作系数小时耗气量(M/h*户)总小时耗气量(M/h)日耗气量(M/d*户)总日耗气量(M/d)住宅(户)675382241215商业就餐预留(人)400143256不可遇见5%1474合计281154595供气流程由市政引入中低压天然气引入管,管径D80,小区内

44、供气管网为环状布置。在室外天然气管网引入小区处设一阀门井,经阀门井的中低压天然气管,沿小区道路人行道埋地敷设至各调压箱(挂墙式),经调压箱减压后的低压天然气管埋地敷设至各用户用气点。96 燃气计量:各户住宅厨房、各商业厨房均分别设置天然气流量表独立计量。97管道敷设:小区室外天然气管道选用无缝钢管。室外天然气管道采用埋地敷设,管顶埋深应满足在车行道下不得小于、在非车行道下及绿化地下不得小于的要求,且管道采取加强级绝缘防腐。第十章 消防设计说明10.1 总平面消防设计消防间距: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均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2条的规定要求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消防车道:沿建筑周

45、围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净宽4米。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3条规定。消防扑救面:建筑有足够的消防扑救面,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的补救面长度。小区内设环形消防车道,主扑救面道路宽度为4m,坡度作为主扑救面使用的均5%。(详消防布置图)10.2 单体消防设计1、1#楼建筑层数16层。建筑分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防火分区及疏散:高层住宅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座防烟疏散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负一、负二层为商业用房部分,消防疏散与塔楼断开,每个上下联通的商铺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300平方米。2、2#楼建筑层数: 18层。建筑分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

46、级:二级防火分区及疏散:高层住宅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座防烟疏散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首层的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214.60,居委会建筑面积61.34,公厕34.60,均直通室外。3、3#楼建筑层数:16层建筑分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防火分区及疏散:高层住宅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座防烟疏散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首层的物管用房建筑面积,直通室外。4、4#楼建筑层数:18层建筑分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防火分区及疏散:高层住宅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座防烟疏散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首层的物管用房建筑面积23.98,直通室外。5、5#楼建筑层数:1

47、8层建筑分类: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二级防火分区及疏散:高层住宅地上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一座防烟疏散楼梯和两部消防电梯。首层的消防及弱电控制室建筑面积23.98,直通室外。10.3结构防火该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构件(承重墙、柱、梁、楼板和屋面板等)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达到规范规定的相应等级要求。结构柱、梁、板保护层厚度达到相应设计耐火等级要求。10.4消防给水10.用水量室外: 15 L/S;室内: 20 L/S;自动喷洒: 30 L/S。消火栓系统火灾延时2小时,自动喷洒系统1小时。10.4.2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水源为城市自来水,采用生活和消防分设制供水,进水管 2 条,管径

48、分别为 DN200和DN100。 室外消火栓管网呈环状形敷设,干管管径为 DN100 mm。 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不大于120m。10.4.3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由市政水源提供,在建筑每层 设置消火栓系统,室内喷淋系统采用临时高压制,在车库设置自动喷水系统。 在地下室设备房设置独立的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V= 360 m3。 在2#楼屋面设置高位消防水箱 1 座,消防水容积 18 m3。10.4.4化学消防 在变配电房、发电机房和储油间 设置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 其余建筑根据其面积和耐火等级及功能配置一定数量的化学灭火器。10.5防排烟设计10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

49、地下车库均设排烟系统,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共用一套管道和风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2000m2,且防烟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采用从顶棚下突出的不小于的挡烟梁划分,排烟风机的排烟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计算确定。10 车库无自然补风条件的防烟分区,同时设置机械补风系统,且补风量不小于排烟量的50%。10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地下设备房走道设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共用一套管道和风机。排烟风机的排风量为: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时,按每平方米不小于60m3/h计算,但单台风机的最小排烟量不小于7200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时,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

50、/h计算。10地下室所有排烟、送(补)风风机均选用消防高温排烟风机。直接吊装在车库(或其它非专用机房)内的消防风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小时的防火板包裹。10本工程内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以及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10 下列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道应设防火阀: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穿越通风、空调机房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垂直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为70(兼作排烟系统的为280)。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当烟气超过280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

51、停止运转。所有通风、排烟管道及设备均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管道及设备的保温、隔热、消声材料,风管柔性接头采用不燃材料制作。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作防火分隔。所有通风、排烟管道穿越房间隔墙和管道井的孔洞;管道井、电缆井与房间吊顶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采用不燃材料填充密实。穿越防火墙和变形缝的风管两侧各2m范围内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及其粘结剂。10 地下柴油发电机房、开闭所、变配电室采用气体灭火方式,故此房间无需消防排烟系统,而通过该房间隔墙的通风管设防烟防火阀,火灾时,在气体灭火启动前自动关闭,以保持该类房间的密闭灭火状态。待灭火完成后,手动打开该阀门及排风机,以排除室内废气。

52、地下水泵房可燃 物较少且不会经常有人停留,只按通风考虑。10 防排烟自动控制要求(1)当某层发生火灾时,该层(烟)温感器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报警信号,不需确认,由该中心自动(或手动)开启相应的多叶送风口及排烟口,并联动加压送风机及排烟机。涉及到地下室时,还启动补风机。排烟风机入口管道上装有熔点为280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2)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多叶送风口、防排烟系统及指定的70、280的防火调节阀的开、闭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均有灯光信号显示。(3)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均需有备用电源。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补风机、多叶送风口、多叶排烟口,除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操纵外,也可就地操作。(4)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切断除加压送风机 、排烟风机及消防补风机以外的所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