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详解课件_第1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详解课件_第2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详解课件_第3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详解课件_第4页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详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和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故宫 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泰姬陵1、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体育项目、建筑艺术、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表现形式: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一、文化的多样性: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思考:1)说说你所知道的民族节日,2)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的宣

2、传? 1)民族节日: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中国传统节日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回族:开斋节傣族:泼水节苗族:苗年布依族:查白歌节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异彩纷呈,交相辉映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西方传统节日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内涵、形成、作用和功能2)文化遗产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特色?我国已拥有各类世界遗产30处 我国在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已经有30处文化和自然遗产

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遗产大国。其中文化遗产22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莫高窟、周口店 “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 庙、孔府及孔庙和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拉萨布达拉宫、平遥古城、庐山、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皇家园林颐和园、皇家祭坛天坛、重庆大足石刻、青城山-都江堰、洛阳龙门石窟、皖南古村落、明清皇家陵寝、大同云冈石窟、澳门历史城区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部分: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遗产部分:武陵源历史风景名胜区、九寨沟历史风景名胜区、黄龙历史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20

4、06年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公布 中国有六处上榜伊拉克境内全部遗址榜上有名 中国六处入选的濒危遗址分别为:河北怀来鸡鸣驿、浙江省东阳卢宅 、山西省碛口镇村落、甘肃秦城天水的古楼群建筑、云南团山历史村以及分布在四川和西藏地区的石林。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透视文化的多样性二、1、文化的多样性的含义和地位: 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地位作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动力。2、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 语言文字、

5、宗教信仰、思想理论、 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3、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各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4、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个性和共性区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 (1)文化多样性是从文化的内容形式方面来说的。文化内容的差异,地域文化的特色,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文化多元化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方面来说的。各种文化的性质上的差异,就是强调文化的多元化。 (3)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深化拓展:深化拓展: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文化的世界性不能脱离民族性

6、而存在。(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4)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1、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1)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2)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7、然要求。3、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深化拓展:正确理解各了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不是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2)我国发展文化,首先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我们要学习世界文化的有益成果,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基本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文化遗产透视文化 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含义、作用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 多样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

8、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小结:1 、从古至今,中国人过春节总是要吃团圆饭、放爆竹,而西方人的圣诞节少不了唱圣诞歌,送圣诞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表现了不同的民族情结文化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各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A、 B、 C、 D、 C2、 (2009年高考广东卷)人们一提到中国,就想起长城;提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这表明长城、金字塔() A是落后文化的象征B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只具有建筑文化意义D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答案】B 3、(2010年高考江苏卷)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

9、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答案】B 4、(2010年高考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

10、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1)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促进世界繁荣发展。 (2)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3)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二、文化在交流

11、中传播1、什么是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3、什么是传媒?传媒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4、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5、大众传媒包括哪些手段?6、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新课导学:(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涵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

12、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2)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3)教育。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意义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

13、往过程交流文化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文化传播的常见几种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活动各种政治活动各种文化活动 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生活中?烽火狼烟驿寄梅花鸿雁传书晨钟暮鼓1、传媒及其发展:3、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传媒:传播媒介,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手段:大众传媒报 刊广 播电 视网 络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

14、标志的。(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3、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班超遣使通大秦(古罗马)马可波罗撰写东方见闻录利玛窦献坤舆万国全图比一比:举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1271年起,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从意大利骑马旅行到中国。之后著 马可波

15、罗游记,详细介绍中国。 1405年,郑和率船队通使西洋,后又访遍30多个国家。带出中国的各种名产,又带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2003、102004、7)古老、多彩、现代(2004、102005、7)法国文化年法国文化年浪漫、创新、以人为本深化拓展: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大众传媒及作用 知识小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作用)1、传媒及其发展2、做传

16、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途径(三)文化交流: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 文化传播的手段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练习1、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B. 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单项选择题C 1、(2009年高考广东卷)互联网出现后, 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这表明科技进步()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

17、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答案】A 2、(2010年高考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答案】C3、两宋时期,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保持者频繁的贸易交往,两地区的文化也随之交流传播。这说明 ( )A商贸活动就是文化活动 B文化传播

18、具有多种方式和途径C商贸活动有文化传播功能 D文化传播具有多种媒介和手段答案:C 4、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这表明 ( )A、旧的传媒已经不起任何作用 B、现代信息技术标志着传媒开始面向大众 C、大众传媒具有多种形式 D、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日趋重要答案:D5、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吸收世界优秀文化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A B C D 答案 D文化传播

19、的常见几种途径丝绸之路:世界文明的脐带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丝绸茶叶瓷器骏马葡萄佛教医药西乐 制糖天文学数学金银器制作技术商贸活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20、过程交流文化;思考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人口迁徙回忆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谈谈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客家人及客家文化据统计,现在生活在中国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万之众。除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

21、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六次大规模的南迁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

22、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客家人及客家文化六次大规模的南迁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