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1页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2页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3页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4页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人对于孔子思想体系中所谓 “人” 的概念,学者 有多种解 释。有人把论 语 中 的 人 ” 和 “ 民 ” 进 行 比 较 、考 证, 认 为 “ 人 ” 、“ 民 ” , 是 指 春 秋 时 期 相互 对立的两个阶级。 “人” 是统治阶级, “民” 是被统治阶级,所 以孔丘对 “人” 言 “爱” ,对 “民” 言 “使” 。 如 “道 千乘 之 国,敬 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论语学而篇第一)。其中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人物。在孔子 思想中, “人” 的主要意义 是泛指,不 是指特 定阶级。也有人从 “人” 的广义的 概念上衍生出具体意义。如“女得人焉耳乎”(论

2、语雍 也篇第六)和孔子 称管仲为“人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中的“人”是指人才;“不患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 (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和 “人皆有兄弟,我独无” ( 论 语颜渊篇第十二)中的“人”是指他人,与“已”或“我”相对;“孰谓鄙 人之子知礼乎”(论语八份篇第三)中的“人”置于地名之后,表示某地 的大夫;等等。到 了 孔 子 生 活 的 春 秋 时 期 , “ 人 ” 的 观 念 逐 渐 取 得 了 重 要 地 位 。当 时 的 思 想家虽然还 不能直接否认天、 命、 鬼、 神的存在,但 已被明确地放 在人的附属地位。 如郑国巫者 裨灶预言郑国将遭火灾,要 挟郑人 把镶,子产 斥责说

3、 : “天道 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十八年)孔子虽出身于没落 的贵族家庭,但“少也贱”,“多能鄙事”(论语子 罕篇第九),做过小吏, 社会生活的接触面比较广阔,在社会 动荡、激变的大变革时期,他了解到社 会各阶层的思想和实际情况;加之 好古,敏以求之” ,他学习历史,对 照现实,分析问题 ,认识到社会 动荡、 激变的危机主要来自人 与人关系的矛盾。 他以前瞻性的 眼光,要求对 于人 事、 对 于人的价值要有所重视,提出 “天之 所生,地之 所 养, 无人为大”(礼记祭 义)的理论。这在我国思想认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时代的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庄子齐物论里说:“六合

4、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论语述而篇 第 七 也 说 : “ 子 不 语 怪 、力 、乱 、神 。” 这 就 说 明 孔 子 对 于 天 、命 、鬼 、神 、 怪等 “六 合之外” 的事是采取敬 而远 之 的态度的。 他说 : “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论语述而篇第七 载 : 孔 子 病 重 , 子 路 请 求 祈 椅 。孔 子 便 怀 疑地 问 是 否 有 这 回 事 。子 路 作 了 肯 定 的 回答 ,并引用祈祷 文说 “祷尔于上下神祗 ” 。 孔子便挪输 子路说 : “丘之 祷久 矣。 ” 即我早已祈祷过 了,可我的病却毫无起色。 言外之意就是根本不

5、相信上 下神板的存在。 这种对 于人事以外的鬼神所 持的不可知或怀疑的态度,说 明了 孔 子 对 于 人 , 对 于人 事 的 重 视 。对 于 宗法 社 会 遗 留 下 来 的 人 陶 、人 祭 制 度 , 孔 子 也深恶痛绝,坚决反对 。孟子曾引孔子话说 :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反映了孔 子在当时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认识。孔子不 仅 看到了人的价 值,而且在 人与 人的关系上也有一些独到见解 ,深 化了他对于人的认识。如“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泛爱众, 而亲仁”(论语学而篇第一);“节用而爱人”(同上);“夫仁者,已欲立 而立人,已 孔子思想的基本概念。欲达而达人”(论语雍

6、也篇第六);“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测篇第十二);等等。从孔子这些论述中可知, 他确立 “仁 ” 的概念,是以 “人” 为前提的。孔子还按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把人分为圣人、善人、成人、君子和小人 等。 圣人 是指具 有超凡智识,又能为人类 谋 福利的杰出人物, “圣人耐(能够) 以天下属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礼记礼 运篇)。善人是能本着仁道的原 则,消除残暴祸 害人民的统治者 ,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 论 语子路篇第十三)。成人即今天所谓的完人,论语宪 问篇第十四载:“子 路 问成人 。 子 曰 : 若 臧武仲 之 智 ( 聪明 ), 公绰 之不 欲(不 贪得), 卞庄

7、 子之勇 (勇 武 ), 冉 求 之 艺 ( 多 才 多 艺 ) 文 之 以 礼 乐 , 亦 可 以 为 成 人 矣 。 曰 : 今 之 成 人 者 何 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 久要(长处 穷困)不忘平生之 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 ” 可以看出,孔子所谓成人分 古、 今两种,古 之 成人 是最理想的,今之 成人是次之 的 。君 子 和 小 人 这 两 个 概 念 , 在 孔 子 言 论 中 经 常 是 对 比 出 现 的 。他 说 : “ 君 子 喻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同 前);“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君子上达,

8、小人下达”(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 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君子和面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罕篇第 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 而篇第七);等等。上 述所罗 列的 “君子” 和 “小人 ” 的种种思想言行,是以道德 品质的高下作为评判的标 准的。基于对 社 会 的责任 感和历史的研究与实践考察,在 统治者 不把人作为人看 的情况下,孔子重视到了人 的价值。 他的仁爱思想,求人与人之 间的平等,要求 发展人的独立人 格 ,对于缓 和社会 矛盾,促 进生产 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天在 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天” 字有多种含 义 。 第一个含义,即

9、自然界的天。 例 如 , “ 子 曰 : 予欲无言 。 子 贡 曰 : 子如 不言 , 则 小 子何 述 焉 ? 子 曰 : 天何言 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孔子还说 过:“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篇第 八 ) “天” 字的这个意义 是直至今天仍然常用的,与孔子思想的关系不大。第二个含 义,即义理之天,与今天人们常说 的 “天理” 的意思相近。 例 如 : “ 王 孙贾 问 曰 : 与 其媚于 奥, 宁媚 于灶 , 何 谓 也? 子 曰 : 不 然 。获 罪 于天 , 无所祷也。”(论语八侑篇第三)这个意义上的“天”,先秦的各派

10、思 想家以及今 人们也还常用,故此,也不 能反映孔子思想的特色。第三个含 义 ,即主宰人事或命 运 的天。 例如: “子见南 子,子路 不说。 夫子 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篇第六)又例如,“子 日:天生德于、桓魅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篇第七)又例如,“颜渊死, 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根据第三个含义, 似乎 可以认 为孔子相信 天对人事或人的命运有一定 的主 宰作用。 但是,从孔子 思想的总体 上看,在天的主 宰作用与人事的作用两者之 中,孔子更重视后者。他 认为“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当他的弟子樊迟问他什么是“仁 时,他回答“

11、爱人”,问什么是“知”(智)时,他回答“知人”。(论语颜渊 篇第十二 )孔子还有过 “其人存则其政 举,其人亡则其政 息” , “为政在 人”,“仁者人也”等论述(均见礼记中庸篇第三十一)考察孔子对于君子小 人 ” 等 概 念 的 论 述 , 以 及 他 的 思 想 中 政 治 、法 律、等级、教育等各个方面,他肯定 人事、人的作用的内容也大大多于涉及 “天 的主宰作用的内容。 论 语 中 多 次 提 到 “ 友 ” , 其 基 本 意 思 是 朋 友 。上 古 时 , 同 门 ( 师 ) 为 朋 , 同 志 曰 友 。所 谓 “ 同 志 ” , 就 是 指 不 共 学 而 志 向 相 同 的

12、 人 。 论 语 中 常 常 “ 朋 友”连用。例如,“朋友切切偲偲”(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事君数, 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篇第四)。孔 子 的 交 友 之 道 , 是 与 他 的 政 治 理 想 紧 紧 地联 系 在 一起 的 。曾 有 人 问 孔 子 , 为什么不 参与政 治?孔子引 尚书 上的话回答 道 : “ 书 云 :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 政篇第二)意思是说 ,把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也就是参 与政治,并 不是非要 做官才算参 与政治。 孔子交友有个原则,即 “无友不如己者 ” ( 论 语学 而篇第一)。

13、子贡问孔子,如何去培养仁德?孔子回答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 篇第十五 )孔子希望通过 交结这种比自己强、 位在 自己之 上的朋友去对 政治 施 加 影 响 。孔 子 的 这 种 思 想 , 自 然 影 响 到 自 己 的 弟 子 。曾 参 就 曾 说 : “ 君 子 以 文 会友” ,然后 “以友辅仁” 。 ( 论语 、 颜渊篇第十二 )。孔子待友,首先 是诚实。 他说 : “匿怨而友其人,左 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论语公 冶长篇第五)孔子的弟子曾参就很注意这一点,他“日三 省吾身”,检 查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 而

14、篇第一),看看待 朋 友 是 否 诚 实 。孔 子 在 诚 实 待 友 的 同 时 , 也 希 望 得 到 朋 友 的 信 任 。他 说 : “ 老 者 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这是他的志向。其次, 便 是 施 加 影 响 , 亦 即 劝 告 引 导 。子 贡 询 问 对 待 朋 友 的 方 法 。孔 子 告之 曰 : “ 忠 告 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孔子交友很慎重, 他 说 : “ 益 者 三 友 , 损 者 三 友 。 友 直 , 友 谅 , 友 多 闻 , 益矣 。友 便 辟 , 友 善柔 , 友 便 佞,损矣。”(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15、)他将朋友区分为益友三种和损友三种, 认 为 同 正 直 、信 实 、见 闻 广 博 的 人 交 友 , 便 有 益 ; 同 谄 媚 奉 承 、当 面 恭 维 而 背 面 毁谤 、 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中”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多种意义。一个意义是在矛盾的两方面中选 取的最合 理而 至当不 移的度,以使事物 维持 最佳 的平衡状态。 这种 “尚中” 的做法,作为一种道 德范畴和哲学思想, 早在 孔 子 以 前就 产 生 了 。 论语 中 就记 载 了 尧 对舜 的 教诲 : “ 天之历 数在 尔 躬 , 允执其中。(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诗经里也赞美商汤“不竞不缚, 不刚不柔”(商颂长发

16、,也是说他做到了 “中”。音乐、五味、五彩等 也“尚中”,达到了 “中”即为“中和”或“和”。左传昭公二十八 年: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 ,以烹鱼肉,婵之 以薪,宰夫和之 ,齐之以味, 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声亦如味清浊、大小、短长、 疾 徐 、哀 乐 、刚 柔 、迟 速 、高 下 、出 入 、周 疏 , 以 相 济 也 。君 子 听 之 , 以 平 其 心 , 心 乎 德 和 。” 这 种 尚 中 、执 中 观 念 , 到 了 儒 家 就 被 发 展 成 了 中 庸 思 想 : “ 不 偏 谓 之中,不易谓之庸 “过犹不及” , “喜 怒 哀乐之 未 发谓之 中,发而

17、皆中节谓之 和” 。 对中国后来的政 治、 思想、 文化 等各 领 域都产 生了深远影响。此外,在论语一书里, “中” 字还有如下意义:一是方位词,如 “言寡 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篇第二);二是“半”的意思,如“子 日:“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 也篇第六),“中道”犹 言 “半途 ; 三是表示中等,如 “子曰: 中人以上,可 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同上);四是用如动词,如“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论语乡党篇 第十 ), “ 中 门 ” 在这 里即 “站 在 门 中 间 ” 的意 思 ; 另 外 , “ 中 ” 还 读去声 , 有 时表示中肯,符合事理

18、:“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篇第 十一);有时还表示恰恰合于某事,如:“言中伦,行中虑”(论语微 子篇第 十八 )。“仁 ” 是孔子哲学思想体 系中的核心概念,表示人的一种最高道 德品质。“仁 ” 的概念并非孔子首创 ,在他之前即已出现,最早出现 “仁” 字的文 献是尚书。尚书金 滕载:“予仁若考”,指的是人的一种美好品德。在 孔子大量的关于 “仁 ” 的阐述中,他借用了 “仁” 的这一基本含 义,进而将其 内涵拓宽,使之 成为内涵极 其丰富的概念。综 观孔子有关 “仁” 的论 述 ,我们可 以归纳出它的三层 含 义 。 第一层 含义, “仁” 是指人 所具有的善良、 正直、 诚

19、实 、质 朴 的 品 质 。孔 子 认 为 , 在 人 之 所 以 成 为 人 的 本 性 中 , 有 一 些 本 性 是 潜 在 的 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很接 近或很可能成为 “仁 ” 。 所谓 “刚、 毅、 木、 讷近 仁”(论语子路篇第十三)。与此相反,个人如果不具备刚直、朴质、果 决的品性而是虚伪、 文饰、 乖巧,那么这个人 就绝不 可能具 备 “仁 ” 的品质。 所以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颜 渊篇第十二。第二 层 含义, “仁” 是指人在 社会 人际关系中所应遵循的特 定 的行为准 则和由此表现出来的优 秀道德品质。 孔子认 为, “仁 ” 所要求的人际基本原则 就是 “忠恕

20、” 之道 。关于 “忠恕” 的具体 内容 ,孔子曾对 曾参说 过,即 “吾道一 以贯之”,“忠恕”而已”。(论语里仁篇第四)又,子贡问孔子,“有一 言而 可以终 身 行之 者乎 ?” 孔子 答 道: “ 其 恕乎 ! 己所 不欲 , 勿 施 于人 。 ” ( 论 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另据论语雍也篇第六载:子贡日:“如有博施于 民而 能济众 , 如 何 ?可谓 仁乎?” 子 曰 : “ 何 事于仁 , 必 也圣 乎 ! 尧 舜其犹病诸 ! 夫 仁者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从 以上所 引诸段可见,所谓 “恕” 即是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所 谓 “忠” 即是 “己欲 立而立 人,

21、已欲达而达人” 。 意思是,一个人自己所不愿 意做的,就不应强迫别人去做 ,进 而在完成自己的事 业时应该想到别人也欲 如此,因而 帮助别人也达成其事业。总之 ,在与他人发生 社 会 交 往 时 , 自 己 应 本 着 理 解 、体 谅 、尊 重 的 心 理 去 对 待 他 人 , 从 而 在 立 己 时 不 至于损人而是立人;在 达己时不至于损人而是达人,这就是 “忠恕” 精 神。孔子 认为,要真正做到 “忠恕” 之 道就必须有一颗爱心,爱人之 心。因此 “仁” 的关 键 是 “爱人” 。他多次指出: “仁者 爱人” ,即一个人必须要有怛恻之心别人的 痛苦和欢乐能在 自己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22、只有具 备了 “爱人” 之心,才能充 分尊重对方、 体 谅对方、 理解对方,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贯彻 “忠恕” 之 道。 因此 “爱” 是前提, “忠恕” 是准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 “仁 ” 的核心。孔子认 为,把 “爱人和 “忠恕”贯彻到社会实践中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都属于 “仁” 的范畴。 在 他看来,孝悌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符合 “仁” 的行为。 因 为 “爱人 ” 即仁 ,而爱人是从 对于亲人之 爱开始的,所以说 “仁者 ,人也;亲亲 为大”(中庸右第十九章)。孝悌即是对于亲人之爱的表现,故“孝弟(悌)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为政篇第二)!亲亲之爱推广开去并辅之以 “忠恕” 原 则,那么

23、在社会 各种类型的活动中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符合 “仁” 的 要求的行为和道德。那就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作 为 人 臣 的 就 会 表 现“ 恭 ”、 “ 敬 ” 的 品 德 ; 作 为 君上 的 就会 表 现 出 “ 宽 ” 、 “ 惠 ” 的品德,凡此种种行为和品德都贯彻了 “爱人” 和 “忠恕” 之 道。又 是 人们 以 “ 爱 ” 和 “ 忠 恕 ” 为 本 而 表 现 出 来 的 孝 悌 、恭 敬 、忠 信 等 一 系列行为品德同时,孔子认 为, “仁” 还是一种最高的社 会 品质。 他说 : “克己 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24、表现“仁” 最高品质的是一种克 制自我,主动顺应社 会 的行为,即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同上)。 这就要求人们主动自觉地做到将自己的一言一 行、 一举一动契合 于社 会 规范,从 而把个人融入 到社会 整体中去。在 孔子的思想体 系中, “仁” 是一个含 义广泛的概念,其中所阐述的 “仁 者人也” 、 “仁 者 爱人 ” 的思想作为一般的社会 价值是不无意义的,它所 表达 的以 “忠恕” 之 道 “爱人” 为旨归的理论,对 于缓和社 会矛盾,规范人际关系, 限制统治阶级的压 迫,增进 人类的道德修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 用。爱“ 爱” 的 含 义 很广 泛 ,

25、其 一 是 指 爱 护 的 行 为 。例如 , 孔 子 说: “ 节 用 而 爱 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一);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论语颜 渊 篇 第 十 二) 。 他 还 说: “ 弟 子 , 人 则 孝 , 出 则 悌 , 谨而信 ,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 ( 论语学而篇第一);“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由以上 例句不难 看出, “爱人” 是仁 学的核心或根本,孔子所以用 “爱人 ” 来规范 “仁 ” ,一方面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残留的氏族社会 原始人道主义影响所致。所谓 “爱人” ,即意味着承认他人的人格 ,承认人与人 之间人格 上

26、的平 等,也意味着统治者与被 统治者 在物质与精 神上具有相等的分 享权 利。 因此,这种爱便超出了家族的界限,甚至也超出了阶级和等 级的范围, 从而含 有 “博爱” 的性质。 而这恰是孔子所 向往的 “大同” 世 界的特征之一。从 “爱” 的思想出发,在政治上孔子主 张实行仁政 德治,他说: “为政以 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第二,“古之为政,爱人 为大”(礼记哀公问篇第二十七)。他还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 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 第十二)他甚至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 路篇第十三 ), “

27、苟 正其 身矣 , 于从 政乎何 有?不能 正其身 , 如 正人何 ” (同 上) 。 为改变社会 现实,他宁肯采取 “正名” 的办法,而不 愿进行暴力革命 。在具体施 政过 程中,他主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反对 “道 之 以政 ,齐之以刑” ( 论 语为政篇第二)。在教育上,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方针 ,并亲自实践了它,承认人人都 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均可通过后天的习染而 完善自己,出身与地位并不 是命 运的决定因素,因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强调人在其先天本质上的平等,从而打破了 “学在官府” 、 教育为贵族所 垄断 的局面。 孔子 “爱” 的思想在

28、其教育理论中的体 现,也正是其教育思想的本质 和意义所在。爱还是喜爱的感情。 在 孔子向往的社 会里, “老者 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 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充满了情和爱,而唯有尽孝才能使“老者安 之 ” 。孝 所 爱 还 指 喜 爱 的 感 情 。在 孔 子 向 往 的 社 会 里 , “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者 怀之” 。 孝所 表现出来的爱是平等无差别的,这 就把父子之间人格 上的隶 属关系归 结为人伦之 爱,利于人们心理的接受,这 固然是孔子的贡献,但是,孝 为 历 代 统 治 者利 用 , 作 为 巩 固 其 政 权 、施 行 强 权 政 治 的 手段 ,

29、 原 因 也 在 于 此 。当 然,孔子重孝所 表现的爱,对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这一民族性格 的形成,也具有 积极意义。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 “文” 字有多种含 义。第 一 个 含 义 , 即 文 献 及 文 献 上 的 知 识 。 例 如 , “ 行 有 余 力 , 则 以 学 文 ” ( 论 语学 而篇第一),指的就是文献,即书本上的学问。孔子很重视古代文献。他是我国最早整理和传授古代文献的专家。当时 的鲁国是西周文化 的中心,保存有宗周的典籍 和文物制度。 孔子办学所用的课 本,就是他从当时现存的各 种文献材料中整理出来的。“文” 的第二种含 义 ,是文采、 有文采。 古人以 “文” 和

30、“质” 对 言。 如,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 也篇 第六 ) 又 如 , “ (卫 大夫 ) 棘成子 曰 : 君 子 质而 已 矣 , 何以 文 为 ? 子 贡曰: “惜乎,夫子之 说君 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 ,犹犬羊之。(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可见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文”与“质” 是统 一 的 , 作 为君 子 , 既不应 “ 野 ” (粗 野), 也 不 应 “ 史 ” (虚 浮 ), 而应 “ 文 质 彬彬” ,即文质兼备。否则,去掉文,就像去掉毛只剩下皮,虎豹与 犬羊就难 于分 辨了。 “文” 与 “质” 都是美好的,也就

31、是说 礼乐修 善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 起来,才是真正的君子。而美的标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论语雍也 篇第六 )。 孔子认为周礼是丰富多彩的,他说: “周监于二代,郁郁 乎文哉!吾 从周。”(论语八 侑篇第三)孔子维护周代礼制,并企图采用历代制度加 以补充。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记载:“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 乘殷 之 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 他认 为古代 制度的根本是不能变动的,只 能 略施改进 。 “ 子张 问 : 十 世可知 也?子 曰 : 殷因 于夏礼 , 所 损益 , 可知 也 ;周 因 于 殷 礼 , 所 损益 , 可 知 也 。其 或 继 周 者 , 虽 百 世 ,

32、可 知 也 。 ” 可见 孔 子 认 为 古今 礼制是一致的,百世之后和百世之前,不会有很大的不同。这 样就产生出儒家的“古今一度”论(见荀子非 相篇)。“文” 的第三种含 义,是指文辞。 如, “子曰: 吾犹及史之 阙文 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所谓“史之阙文”,是指史书存疑的地 方。“文” 的第四种含 义是指文饰、 涂饰,用为动词。 公绰之 不欲,卞庄子之 勇,冉求之 艺,文之 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行一般指行为。“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对于人的行为,孔子的基本态度是:第一, 反对言过其实,认 为说得 多、 做得少 是一种耻辱。 第二,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不

33、 但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 做了什么。 孔子说 :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 行。”(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孔子认为,只听信人说的话就对其品行下结 论是片面的,只有观察人的言行,综合 两方面的因素,才是正确评价人的方法。 第三,行为的正确与 错误原则上决定 于是否与 的规 范相符合。 君 子于行孔子 说: “立 于礼。”“行” 用作动词时,意思常常是 “做 ” 。 “子贡问君 子。 子曰: 先行其言 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第二)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做什么不做什 么有严格 的界限。从 外在 标准看,君 子只能做符合 “礼” 的规范的事,不能做背 离 “礼”

34、的规 范的事。 孔子说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做任何事,都必须符合“礼”的规范,不得超 越 “礼” 的界线。从 内在 要求看,君 子只做 符合道 德原则的事,不 做不符合道德 原 则 的 事 。依 道 德 原 则 行 事 , 是 孔 子 一 贯 的 立 场 。在 论 语 中 , 这 方 面 的 记 述 很多。 如在对待 “仁 ” 这一道德 原则上,孔子说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 灵公篇第十五 ) “君子无终 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 沛必于是。 ” ( 论 语里仁篇第四)又

35、如在对待“义”的问题上,有“君子甚义也。”(论 语微子篇第十八)“行义以达其道。(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总之,做 有道 德的人,依 道德原则行事,是孔子的终 身追求和理想,它涉及到行为的方方 面面。 孔子作为道 德家,其最大影响就在 于做人做事的思想。宽 容 。在 孔 子 的 思 想 体 系 中 , “ 恕 ” 是 一 以 贯 之 的 具 有 纲 领 性 作 用 的 内 容 。 论语里仁篇第四云:“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卫 灵公篇第十五 云: “ 子贡 问 曰 : 有一 言可 以终 身 行之者 乎? 子 曰 : 其 恕乎 ? 己所 不欲,勿施 于人。 ” 可见孔子所说的 “恕” 是讲的

36、人已统一的情操,它要 求人们在立 身处 世 的时候 要推己及人,不 要把自己不 喜欢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 上 。孔 子 在 谈 论 “ 恕 ” 的 时 候 还 常 常 把 它 和 “ 忠 ” 联 系 在 一 起 。此 种 情 境 下 的 “忠”,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篇第六 )他的意思是说:你要求别人怎样对 待你,你也应该那样对 待别人。 可 见, “忠” 是对 “恕” 的补充,当它和 “恕” 联系在一起时,便使原先在态度上 比较消极的 “恕” 具有了积极的色彩。孔子关于 “恕” 的观念在 保持自身人格 独立 性的同时,还 表现了对他人人格 的尊重,这样便在

37、一定的范围内将人与人 的关系拉向了平等的状 态,赋予了个人以自我选 择的自由。但 这 并 不 等 于 说 “ 恕 ” 是 无 条 件 的 。作 为 “ 仁 ” 的 重 要 内 容 之 一 , “ 恕 ” 也是以礼” 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这也就决定 了它必然以传 统的 “尊尊” 与 “亲亲”观念为前提。论语八侑篇第三云:“事君尽礼”;同书论语学 而篇第一又云弟子入 则孝,出则悌。”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把推己及人的 “恕” 固定在一个有限的框架之中。礼记中 庸第三十一曾引孔子的话说:“忠恕 违道 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 子之 道 四,丘未能一焉。 所 求乎子,以 事父,未能也 ;所 求乎 臣,以事君 ,未能也;所求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