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与评价课件_第1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件_第2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件_第3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件_第4页
环境监测与评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九章 环境监测与评价 9-1 环境监测 一 、环境监测概述 1目的 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 收集环境本底值及其变化趋势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和合理使用资源提出建议,为制定和修改环境法规和标准提供科学数据和服务. 揭示新的环境问题,确定新的污染因素,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 2分类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 特定项目监测(特例监测或应急监测)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3特点 综合性 连续性 追踪性3 二、

2、环境监测程序与方法 1程序5 2方法 化学监测方法 物理监测方法 生物监测方法 三、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四、环境监测新技术69-2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二、环境质量评价程序 7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1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3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 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8 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调查原则 1)目的要求要明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步骤); 2)要把污染源、环境和人体健康作为一个系统考虑; 3)要重视污染源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环境; 4)要有一定的工作程序。

3、 2污染源排放量、排放强度的计算 1)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废水:mi = CiQ i10-6 (吨/天或者吨/年) 废气:mi = CiQi 10-9 (吨/天或者吨/年) mi:某种污染物排量, (t/d, t/y);; Ci: 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液体:mg/L;气体:mg/m3); Qi: 废水(气)总排量,(m3/d, m3/y)。9 2)经验估算方法 实测法 物料平衡法 排污系数法烟灰量: 式中:B用煤量(kg/h); Ap 灰份%(烟煤为1226%); b 燃料中的灰份%(即随烟气排放的烟灰)。 SO2重量: 式中:S煤的含硫量%; B用煤量(kg/h)。 10 3污染源评价

4、1)目的 对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考虑因素: 排放量 污染物毒性 最终目的是确定不同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大小顺序. 2)评价方法 等标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应用较多. 排毒系数:即按毒性标准进行,应用较少. 11 等标污染负荷(又称等标指数) 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计算,其含义为某种污染物超标准的倍数. 它反映了污染物浓度与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某物: 某厂: Qi:某一污染物废物量(水) t(m3)/d(y) 某区段: Ci:某一污染物实测浓度 mg/L 全区域: Coi:某一污染物工业排放 标准, mg/L 相当于(mi/Coi)12 污染负荷比 又称为某污染

5、物或者某污染源的评价指数百分率. 全区域各物负荷比: 全区域各厂负荷比: 全区域各段负荷比: 由K可以显示出指定范围内 的分布.13已知沿某河流域各观测站采集到下列有关的水质数据 (单位:mg/L)观测站位置平均流量(m3/s)Ca2+Mg2+Na+K+HCO3-SO42 -Cl-总可滤残 渣 A 6.9163.15.91.0726.01.3 91 B 68489.8402.21207754 334 C 1175612623.41429384 400 D 2167025793.617828111 660 E 4017326793.518223053 658 F 4977625744.01842

6、3548 580 1415 排毒系数 按照毒性大小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 式中Fi:引起毒反应的人数 mi:污染物排放量 di:能导致一人出现毒作用反应的污染物最小摄入量 废水: di=某污染物慢性中毒阈剂量(mg/kg)成人平均体重(55kg) 废气: di=某污染物慢性中毒阈剂量(mg/m3)成人每日呼吸量(10m3) PiFi均为进行标化计算的数值,含义不同是评价标准不同.16 3)污染源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污染物及污染源的评价主要是对其潜在危害来讲的,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难以将其对环境的实际效应反映出来,因为实际效应与外界环境状况有关. 评价标准的综合性 目的不同,标准不同; 力求科学反映

7、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感官、降解 远期危害等.(饮水中:酚含量2 ppm, CN-50ppm) 应考虑对尽可能多的污染物进行评价. 污染源的综合评价问题是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3.2 广义传输线方程在静态场和低频稳态场中,电压定义为两点间电场关于路径的积分。由于这时的场为位场,两点间的电压与积分路径无关,所以电压的定义是唯一的。这一概念也可用于TEM波传输线,因为TEM波传输线的横向问题也是位场问题(满足Laplace方程)。但是对于非TEM波传输线,横向问题不再是位场问题,上述方法定义的电压不再唯一,需要寻找新的定义方法。 为了唯一地定义电压和电流,规定:(1)对于传输线的某一模

8、式而言,电压U与该模式的横向电场Et成正比;电流I与该模式的横向磁场Ht成正比,即UEt,IHt。(2) 电压与电流的共轭乘积的实部代表该模式的传输功率P,即ReUI*=P。(3)传输行波时,电压与电流之比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即。根据规定(1),设传输线中某一模式的横向场为 令 则从传输线横截面s入射的功率为 (1.3.6) (1.3.7) (1.3.8) 恰好满足规定(2)。注意,在式(1.3.6)中已设e、h为实函数。由于式(1.3.6)是根据场模式定义的,所以称U(z)为模式电压,I(z)为模式电流,e、h分别为电场和磁场模式矢量函数。应当指出,规定(1)和(2)并不能唯一确定电压

9、和电流。例如,令U=AU,I=I/A,则式(1.3.8)成为仍满足规定(1)和(2),但规定(3)不再满足,而是 因此,还必须满足规定(3)才能唯一确定电压和电流。 由于横向电场模值和横向磁场模值之比等于波阻抗Zw,即所以,根据规定(3),在行波状态下,以式(1.3.6)代入式(1.3.9),得 (1.3.9) (1.3.10) 由于eh为方向,所以这样,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特性阻抗Z0了。通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而定。 (1.3.11) 232425 六、中国城市空气质量评价 1997年国家环保局根据国务院环委会三届十次会议的要求,开始组织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开展空气质量周报,并于1997年

10、4月在第一批13个城市进行了空气质量现状的试报,6月5日在当地新闻媒体和电视台正式对外公开公报,到2007年实行空气质量周报(或日报)的重点城市总数已达113个. 开展城市空气污染周报工作,公布空气污染指数(API)是为了反映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状况,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并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战略步骤;也是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环境管理,接受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提高政府综合决策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形象的重要措施.26 表9-6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 污 染 物 浓 度/(mg/m3) API TSP SO2 NOx 500 1.000 2.620 0.940 40

11、0 0.875 2.100 0.750 300 0.625 1.600 0.565 200 0.500 0.250 0.150 100 0.300 0.150 0.100 50 0.120 0.050 0.050 当浓度低于此水平时,不计算该项污染物的分指数. 注:各城市可按本地区情况选择评价污染物.27 1空气污染指数(API)的计算 当第I种污染物浓度 时,其分指数 式中:Ii-第I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 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监测值; Ii,j-第I种污染物j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 Ii,j+1-第I种污染物j+1转折点的污染分项指数值; Ci,j-第j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对应于Ii

12、,j)浓度限值; Ci,j+1-第j+1转折点上I种污染物(对应于Ii,j+1)浓度限值。 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 28 2API的确定 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来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项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其中,Ii-为第I种污染物的分指数; n-为污染物的项目数. 3示例 假定某地区TSP的监测值为0.325mg/m3,其污染指数的计算如下: 按照上表所示,TSP实测浓度0.325mg/m3,介于0.300 和0.500mg/m3之间,即按照污染指数的分段线形关系的第2段进行计算,此处浓度限值C

13、1,2= 0.300mg/m3,C1,3= 0.500mg/m3,而相应的分指数值I1,2=100,I1,3=200,则TSP的污染分指数为: 29 这样,TSP的分指数为113;用相似方法由其他污染物的监测浓度计算分指数分别为105(SO2)和75(NOx),则总体上取污染指数最大者报告该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 API=max(113,105,75)=113 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TSP).30 表9-5 空气污染指数(API)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 空气质 空气质量 对应空气质量 指数(API) 量级别 描 述 的适用范围 050 1 优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

14、护 的地区 51100 2 良 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 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 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 101200 3 轻度污染 特定工业区 201300 4 中度污染 300 5 重度污染 31 表 郑州市几年来空气质量状况 年份 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 达标率(%) 2003 308 84.4 2004 298 81.4 2005 300 82.2 2006 306 83.8329-3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目的: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使得人类活动更具有环境相容性。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33 2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类型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34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