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汇总_第1页
2022年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汇总_第2页
2022年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汇总_第3页
2022年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汇总_第4页
2022年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法规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一 企业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指引(试行)公布时间:2010年11月30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制定本指引。第二条 证券公司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以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为特殊目的载体,以计划管理人身份面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受益凭证(以下简称“受益凭证”),按照约定用受托资金购买原始权益人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将该基础资产的收益分配给受益凭证持有人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第三条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等业务参与人,以及其他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

2、供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第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设立专项计划,并担任计划管理人。计划管理人管理专项计划资产,应当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为受益凭证持有人的利益服务。第五条 证券公司管理专项计划资产,取得的财产和收益,归入专项计划资产,产生的风险由专项计划资产承担。专项计划资产独立于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受益凭证持有人及其他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机构的固有财产。第六条 证券公司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

3、,应当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未经批准,证券公司不得办理或者以任何形式变相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二章 专项计划第七条 本指引所称基础资产,是指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权属明确,能够产生独立、稳定、可评估预测的现金流的财产或财产权利。第八条 基础资产可以为债权类资产、收益权类资产以及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基础资产可以是单项财产或财产权利,也可以是同一类型多项财产或财产权利构成的资产组合。第九条 基础资产转让行为应当真实、合法、有效。基础资产为债权的,原始权益人应当将债权转让事项通知债务人。无法通知债务人的,原始权益人应当在全国性媒体上发布公告,将债权转让事项告知债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债

4、权转让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基础资产为收益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收益权转让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对于暂时不能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计划管理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基础资产的安全。第十条 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不得附带抵押、质押等担保负担或者其他权利限制。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等业务参与人通过合法安排,确保解除基础资产相关担保负担和其他权利限制的除外。第十一条 专项计划的任何货币收支活动,包括接收来自推广专用账户的投资者认购资金、支付基础资产购买价款、收集和存放货币形态的基础资产收益、支付投资者收益及专项计划费用等,必须通过专项计划账户。计划管理人应当分别为不同的

5、专项计划开立独立的专项计划账户。专项计划账户应当由托管人托管,账户内的资产属于专项计划资产。第十二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监控基础资产现金流的归集,定期核对专项计划相关账目,必要时可以现场检查;原始权益人、托管人及其他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出现重大异常情况的,计划管理人应当及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专项计划资金安全。第十三条 计划存续期内,计划管理人可以按照计划说明书和托管协议的约定,将计划专用账户内的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或者其他风险低、变现能力强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计划管理人应当以专项计划的名义设立专门用于再投资的账户,以确保计划资产的独立性。计划管理人应当

6、为专项计划资金的投资建立有效的投资决策、风险评估等内部管理机制,尽职履行审慎、勤勉义务,严格控制投资风险,并向投资者披露相关投资信息。计划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违反计划说明书或者托管协议约定的,托管人应当拒绝。第十四条 受益凭证是持有人享有专项计划受益权的证明,可以依法继承、转让和质押。第十五条 受益凭证可以通过担保等方式提升信用等级。第十六条 受益凭证的发行规模、收益分配安排、存续期限应当与基础资产的现金流状况相匹配。受益凭证的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可以由计划管理人以市场询价等方式确定。同一计划中相同种类、相同期限的受益凭证,收益率和发行价格应当相同。第十七条 推广机构在受益凭证的宣传和推介过程中应当

7、采取下列措施,确保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在充分知悉投资受益凭证风险的情形下作出的审慎决定:(一)推广机构应当了解投资者的财产与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等,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受益凭证;(二)推广机构应当合规推介专项计划,应当指定专人向投资者讲解企业资产证券化有关业务规则和计划说明书的内容,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专项计划的基础资产情况、现金流预测对专项计划的影响、交易合同主要内容及受益凭证的风险收益特性,明确投资受益凭证的权利义务;并在计划说明书的显著位置说明受益凭证仅代表专项计划受益权的相应份额,不属于计划管理人或者任何其他机构的负债,受益凭证持有人的追索权仅限于专项计划资产;(三)计划

8、说明书应当在显著位置提示受益凭证投资风险;推广机构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在接受投资者认购资金前应当确保投资者已经知悉风险揭示书内容并在风险揭示书上签字。第十八条 推广机构不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受益凭证。第十九条 推广机构应当在托管人处开立专项计划推广专用账户,用于受益凭证认购资金的接收、验资与划转。划入推广专用账户的认购资金,超过计划说明书约定的推广规模,计划管理人应当及时将超出规模部分的资金全额退还认购人。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挪用推广专用账户资金。第二十条 受益凭证投资者应当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者应当以真实身份认购专项计划受益凭证,认购资金的来源、用途应当符合法

9、律法规的规定,投资者应当在受益凭证认购协议中对此作出明确承诺。投资者未作承诺,或者推广机构明知投资者身份不真实、认购资金来源或者用途不合法的,推广机构应当对其认购要求予以拒绝。推广机构发现投资者涉嫌洗钱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规定,履行报告义务。第二十一条 计划管理人可以用自有资金认购受益凭证。计划管理人认购金额不得超过同一计划受益凭证总金额的5%,并且不得超过2亿元;参与多个专项计划的自有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计划管理人净资本的15%。计划管理人以自有资金认购专项计划受益凭证的,应当按照认购金额的10%扣减净资本。扣减后的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10、 计划管理人应当自专项计划设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计划的推广、验资和设立情况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第二十三条 推广期结束时,专项计划实际受托资金未达到计划说明书约定的最低发行规模,或者未满足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设立条件,专项计划设立失败。计划管理人应当自推广期结束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投资者退还认购资金及其交付日至退还日期间发生的利息,并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第二十四条 受益凭证的转让应当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受益凭证的登记、存管、结算、代为兑付由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第二十五条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专项计划终止:(一)受益凭证收益分配完毕;(二)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

11、;(三)计划说明书约定的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专项计划不能存续;(四)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证监会规定,以及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情形。第二十六条 专项计划终止的,计划管理人应当按照计划说明书的约定成立清算组,负责专项计划资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变现和分配。清算组成员的组成应当由计划说明书约定。第二十七条 计划说明书应当明确约定清算程序、清算财产的分配顺序及方式。专项计划的清算财产应当优先用于支付清算费用。清算账册及有关文件应当由计划管理人、托管人保存二十年。第二十八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自专项计划清算完成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托管人、受益凭证持有人出具清算报告,并将清算结果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12、。计划管理人应当聘请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清算报告出具审计意见。第三章 计划管理人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证券公司不得担任计划管理人:(一)证券公司持有原始权益人10以上的股份;(二)原始权益人持有证券公司10以上的股份;(三)根据协议安排,在未来12月内存在上述情形之一的;(四)证券公司与原始权益人之间存在其他重大关联关系,可能损害受益凭证持有人合法权益的。第三十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对原始权益人进行辅导,提高原始权益人规范运作水平,督促原始权益人依法履行职责,并出具辅导报告;(二)发行受益凭证,设立专项计划;(三)按照约定及时将募集资金支付给原始权益

13、人。(四)为受益凭证持有人的利益管理专项计划资产;(五)监督原始权益人持续经营情况和基础资产现金流状况;(六)督促原始权益人按出具的专项说明与承诺使用募集资金;(七)按照约定向受益凭证持有人分配收益;(八)按照约定召集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九)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十)聘请专项计划的托管人及其他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十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中国证监会规定,以及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职责。第三十一条 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计划管理人不得辞任。计划管理人被取消资产管理资格、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在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选任新的计划管理人之前,计划管理人应当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妥善处理

14、有关事宜。计划说明书应当对此作出相应约定。第三十二条 计划管理人职责终止的,应当及时办理档案和职责移交手续。计划管理人完成移交手续前,应当妥善保管专项计划文件和资料,维护受益凭证持有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管理人应当在完成移交手续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第三十三条 证券公司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对原始权益人等相关交易主体和基础资产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形成书面的工作底稿,并制作尽职调查报告。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获得充分的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预测报告。证券公司应当根据基础资产的类型和现金流特征设计符合资产证券化特征的专项计划,审慎确定专项计划募

15、集资金金额。证券公司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现金流预测偏差可能导致的受益凭证投资风险。第三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针对受益凭证存续期内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风险处置预案。在风险发生时,证券公司应当勤勉尽责地执行风险处置预案,最大程度地保护受益凭证持有人利益。第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设立专项计划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全面分析,并制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十七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按照计划说明书的约定管理计划资产。计划管理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受托资金不入账或者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账外经营;(二)受托资金超过计划说明书约定的规模;(三)挪用专项计划资产;(四)违反计划说明书的

16、约定以专项计划资产设定担保或者其他或有负债;(五)违反计划说明书的约定以专项计划资产对外投资;(六)以分支机构名义对外办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七)法律、行政法规及中国证监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八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为专项计划单独记账、独立核算,不同的专项计划在账户设置、资金划拨、账簿记录等方面应当相互独立。第三十九条 计划说明书应当详细说明计划管理人与原始权益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近三年是否存在承销保荐、财务顾问及其他业务关系。第四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明确业务主办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分工协作,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监察稽核、法律合规等部门的监督制衡作用,防止账外经

17、营、挪用计划资产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发生,防范利益冲突,控制业务风险。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项目选择、产品设计、系统测试、产品推广、信息披露、后续管理、档案管理、监督检查等业务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各个环节具有制度保障。第四十一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为专项计划指定项目主办人,项目主办人应当承担尽职调查及计划管理职责。项目主办人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无不良诚信记录,具备企业资产证券化相关知识,并具有三年以上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或者固定收益业务从业经历。第四十二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建立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权限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公司分管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项目主办

18、人的权限和责任。第四章 原始权益人第四十三条 原始权益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生产经营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符合国家经济政策;(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三)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无重大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四)最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违约、虚假信息披露或者其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五)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四十四条 原始权益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接受计划管理人的辅导;(二)承诺向计划管理人等有关业务参与人提交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情形;(三)承诺基础资产真实、合法、有效,且不存在任何影响专项计划设立的情形;(四)

19、与计划管理人签订基础资产转让协议;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和相关协议的规定或者约定,合法转让基础资产;(五)在专项计划存续期间,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提供合理的支持,为基础资产产生预期现金流提供必要的保障;(六)配合并支持计划管理人、托管人及其他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服务的机构履行职责;(七)不得侵占、损害计划资产;(八)发生重大事项,可能损害受益凭证持有人利益的,及时书面告知计划管理人;(九)专项计划法律文件约定的其他职责。第四十五条原始权益人不得违背募集资金用途专项说明与承诺使用募集资金。募集资金使用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经济政策。第五章 受益凭证持有人第四十六条 受益

20、凭证持有人享有下列权利:(一)分享专项计划收益;(二)参与分配清算后的专项计划剩余资产;(三)提议召开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并行使表决权;(四)获得资产管理报告等专项计划信息披露文件,查阅或者复制专项计划相关信息资料;(五)转让受益凭证;(六)认购协议或计划说明书约定的其他权利。第四十七条 受益凭证持有人不得主张分割专项计划资产,不得要求专项计划回购其受益凭证。第四十八条 专项计划应当设立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由全体受益凭证持有人组成。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的职权、召集、召开和表决机制等应当在计划说明书中约定。第六章 专项计划设立申请第四十九条 证券公司申请设立专项计划,应当向中国证监

21、会提交下列申请文件:(一)申请书;(二)计划说明书;(三)主要交易合同文本;(四)法律意见书;(五)受益凭证推广方案;(六)原始权益人募集资金用途专项说明与承诺;(七)原始权益人最近三年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及融资情况说明(未满三年的自成立之日起);(八)证券公司、托管人有关防范利益冲突的特别说明;(九)证券公司分管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和项目主办人的情况登记表;(十)证券交易所出具的专项计划论证报告和同意专项计划受益凭证挂牌交易的意见。(十一)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文件。上述申请文件一式三份,其中报送中国证监会两份,报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证监局一份。第五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为专项

22、计划制作至少包含下列内容的计划说明书:(一)受益凭证的发行规模、品种、期限、预期收益率、资信评级状况、登记、托管、交易场所等基本情况;(二)专项计划的交易结构;(三)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等业务参与人情况;(四)基础资产情况;(五)计划资产的管理安排;(六)现金流归集、投资及分配;(七)风险揭示与防范措施;(八)专项计划的设立、终止等事项;(九)信息披露安排;(十)受益凭证持有人大会职权、召集、召开和表决机制;(十一)主要交易文件摘要。第五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委托律师事务所,对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发表明确的法律意见:(一)计划管理人、推广机构、托管人的资质及权限;(二)计划说明书、资产转让协议

23、、托管协议、认购协议等法律文件的合法性;(三)基础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权利归属及其负担情况;(四)基础资产转让的合法性;(五)基础资产与原始权益人风险隔离的有效性;(六)专项计划信用增级安排的合法性、有效性;(七)专项计划合法性、有效性的总体法律意见。第五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聘请具有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资格的资信评级机构,对专项计划受益凭证进行初始评级和跟踪评级。专项计划存续期间,资信评级机构负有向受益凭证持有人披露跟踪评级报告的义务。资信评级机构应当每十二个月向受益凭证持有人披露至少一次跟踪评级报告。专项计划存续期间,资信评级机构发生变更,计划管理人、资信评级机构应当向受益凭证持有

24、人说明原因,并向计划管理人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报告。第七章 信息披露第五十三条 计划管理人应当自专项计划设立之日起,按照证券交易所规定,向受益凭证持有人每三个月披露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每十二个月披露年度资产管理报告。每次收益分配前,披露收益分配报告。托管人应当自专项计划设立之日起,按照证券交易所规定,向受益凭证持有人每三个月披露季度托管报告,每十二个月披露年度托管报告。资产管理报告、托管报告和收益分配报告应当由计划管理人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第五十四条 资产管理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一)基础资产运行情况;(二)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等业务参与人的履约情况;(三)专项计划

25、账户资金收支情况;(四)需要对受益凭证持有人报告的其他事项。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应当包括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年度资产管理报告审计意见。第五十五条 计划存续期间发生下列情形的,计划管理人应当向受益凭证持有人及时披露,并向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一)未按计划说明书约定分配收益;(二)受益凭证信用等级发生调整;(三)基础资产发生超过受益凭证未偿本金余额5以上,或者当期应分配金额10以上的重大损失;(四)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或者基础资产涉及法律纠纷,可能影响受益凭证按时分配收益;(五)基础资产现金流预期发生重大变化;(六)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担保人违反

26、合同约定,对受益凭证持有人利益产生不利影响;(七)原始权益人、计划管理人、托管人、担保人经营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作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等决定,可能影响受益凭证持有人利益;(八)计划管理人、托管人、资信评级机构发生变更;(九)担保人信用等级发生调整;(十)其他可能对受益凭证持有人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形。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87号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8月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1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12年10月18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活动,保护投资

27、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根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证券公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适用本办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诚实守信,勤勉尽责,避免利益冲突。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充分了解客户,对客户进行分类,遵循风险匹配原则,向客户推荐适当的产品或服务,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产品或服务。

28、客户应当独立承担投资风险,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第四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未取得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第五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第六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实行集中运营管理,对外统一签订资产管理合同。第七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和合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

29、措施,将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与公司的其他业务分开管理,控制敏感信息的不当流动和使用,防范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第八条 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国证券业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实行规范有序的自律管理和行业指导。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对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第十条 鼓励证券公司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依法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创新。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审慎监管原则,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创新活动规范、有序进行。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可以依法从事下列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

30、一)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二)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三)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与客户签订定向资产管理合同,通过专门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与客户签订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将客户资产交由负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的指定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证券公司等其他资产托管机构进行托管,通过专门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可以设立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非限定性集合资

31、产管理计划。 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应当主要用于投资国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债券、其他信用度高且流动性强的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证券以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并应当遵循分散投资风险的原则。 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由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不受前款规定限制。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为客户办理特定目的的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签订专项资产管理合同,针对客户的特殊要求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设定特定投资目标,通过专门账户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设立综合性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办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第十六条 取得

32、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可以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办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的,还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中国证监会提出逐项申请。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主办人不得少于5人。投资主办人须具有3年以上证券投资、研究、投资顾问或类似从业经历,具备良好的诚信纪录和职业操守,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注册登记。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发起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起设立情况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备案发起设立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备案报告;(二)集合资产管理计

33、划说明书、合同文本、风险揭示书;(三)资产托管协议; (四)合规总监的合规审查意见;(五)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第三章 基本业务规范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与客户签订书面资产管理合同,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和相关事宜做出明确约定。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基本事项:(一)客户资产的种类和数额;(二)投资范围、投资限制和投资比例;(三)投资目标和管理期限;(四)客户资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权限;(五)各类风险揭示;(六)资产管理信息的提供及查询方式;(七)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八)管理报酬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九)与资产管理有关的其他费用的提取

34、、支付方式;(十)合同解除、终止的条件、程序及客户资产的清算返还事宜;(十一)违约责任和纠纷的解决方式;(十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除应符合前条规定外,还应当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运作的条件和日期、资产托管机构的职责、托管方式与托管费用、客户资产净值的估算、投资收益的确认与分派等事项做出约定。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由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与单个客户三方签署。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健全、有效的估值政策和程序,并定期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保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估值的公平、合理。估值的具体规定,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办理定

35、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个客户的资产净值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第二十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只能接受货币资金形式的资产。证券公司设立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人民币5万元;设立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接受单个客户的资金数额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第二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定为均等份额,并可以根据风险收益特征划分为不同种类。同一种类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享有同等权益,承担同等风险,但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可以对计划存续期间做出规定,也可以不做规定。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应当对

36、客户参与和退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时间、方式、价格、程序等事项做出明确约定。 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不得转让其所拥有的份额;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二十七条 证券公司可以自有资金参与本公司设立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募集推广期投入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责任的自有资金,在约定责任解除前不得退出;存续期间自有资金参与、退出的,应当符合相关规定。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和客户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约定自有资金参与、退出的条件、程序、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等事项,合同约定承担责任的自有资金,还应当对金额做出约定。证券公司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防范利益冲突,保护客户利益。证券公司投入的资金,根

37、据其所承担的责任,在计算公司的净资本额时予以相应的扣减。第二十八条 证券公司可以自行推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也可以委托其他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机构代为推广。客户在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之前,应当已经是证券公司自身或者其他推广机构的客户。 第二十九条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完成前,客户的参与资金只能存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份额登记机构指定的专门账户,不得动用。第三十条 证券公司进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在证券期货等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应当遵守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的,还应当通过专用交易单元进行。在交易所以外进行交易的,应当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 证券公司将

38、其所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量的10%。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二条 证券公司将其管理的客户资产投资于本公司及与本公司有关联方关系的公司发行的证券,应当事先取得客户的同意,事后告知资产托管机构和客户,同时向证券交易所报告。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单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前款所述证券的资金,不得超过该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净值的7%。投资于指数基金或者完全按照有关指数的构成比例进行证券投资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不受前款规定的比例限制。第三十三条 因证券市场波动

39、、证券发行人合并、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变动等证券公司之外的因素致使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不符合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比例或者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比例的,证券公司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应处理原则,依法及时调整,并向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三十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由客户自行行使其所持有证券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证券公司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资产投资于上市公司的股票,发生客户应当履行公告、报告、要约收购等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义务的情形时,证券公司应当立即通知有关客户,并督促其履行相应义务;客户拒不履行的,证券

40、公司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告。第三十五条 证券公司代表客户行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所拥有证券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第三十六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客户资产; (二)向客户做出保证其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者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 (三)以欺诈手段或者其他不当方式误导、诱导客户; (四)将资产管理业务与其他业务混合操作; (五)以转移资产管理账户收益或者亏损为目的,在自营账户与资产管理账户之间或者不同的资产管理账户之间进行买卖,损害客户的利益;(六)利用所管理的客户资产为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行利益输送。(七)自营业务抢先于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交易,损害客户的利益; (八)

41、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利益为目的,用客户资产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交易;(九)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十)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七条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除应遵守前条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违规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用于资金拆借、贷款、抵押融资或者对外担保等用途;(二)不得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用于可能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 第四章 风险控制和客户资产托管 第三十八条 证券公司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明确规定,由客户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第三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向客户如实披露其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质、管理能力和业绩等情况,并应当充分揭示市场

42、风险,证券公司因丧失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给客户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其他投资风险。 证券公司向客户介绍投资收益预期,必须恪守诚信原则,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并以书面方式特别声明,所述预期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证券公司对客户的承诺。第四十条 在签订资产管理合同之前,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了解客户的资产与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偏好等基本情况,客户应当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证券公司、推广机构应当根据所了解的客户情况推荐适当的资产管理计划。 证券公司设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对客户的条件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推广范围进行明确界定,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客户应当具备相应的金融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第四十一

43、条 客户应当对其资产来源及用途的合法性做出承诺。客户未做承诺或者证券公司明知客户资产来源或者用途不合法的,不得签订资产管理合同。 任何人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参与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第四十二条 证券公司及其他推广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通过证券公司、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监会电子化信息披露平台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信息披露平台,客观准确披露资产管理计划批准或者备案信息、风险收益特征、投诉电话等,使客户详尽了解资产管理计划的特性、风险等情况及客户的权利、义务,但不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资产管理计划。第四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至少每季度向客户提供一次准确、完整的资产管理报告,对报告期

44、内客户资产的配置状况、价值变动等情况做出详细说明。 证券公司应当保证客户能够按照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查询客户资产配置状况等信息。发生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可能影响客户利益的重大事项时,证券公司应当及时告知客户。 第四十四条 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保证客户资产与其自有资产、不同客户的资产相互独立,对不同客户的资产分别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第四十五条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保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其自有资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与其他客户的资产、不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相互独立,单独设置账户、独立核算、分账管理。第四十六条 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应

45、当将客户的委托资产交由负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的指定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证券公司等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托管。第四十七条 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应当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资产交由负责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的指定商业银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证券公司等其他资产托管机构托管。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应当为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独开立证券账户、资金账户等相关账户。证券账户名称应当注明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名称等内容。第四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及异常交易日常监控机制,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资产,对不同投资组合之间发生的同向交易和

46、反向交易进行监控,并定期向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第四十九条 资产托管机构应当由专门部门负责资产管理业务的资产托管,并将托管的资产管理业务资产与其自有资产及其管理的其他资产严格分开。第五十条 资产托管机构办理资产管理的资产托管业务,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安全保管资产管理业务资产;(二)执行证券公司的投资或者清算指令,并负责办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运营中的资金往来;(三)监督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运作,发现证券公司的投资或清算指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或者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应当要求改正;未能改正的,应当拒绝执行,并向证券公

47、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及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四)出具资产托管报告;(五)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一条 资产托管机构有权随时查询资产管理业务的经营运作情况,并应当定期核对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的情况,防止出现挪用或者遗失。 第五十二条 定向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管理期限届满或者发生合同约定的其他事由,应当终止资产管理合同的,证券公司在扣除合同约定的各项费用后,必须将客户账户内的全部资产交还客户自行管理。 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管理期限届满或者发生合同约定的其他事由,应当终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运营的,证券公司和资产托管机构在扣除合同规定的各项费用后,必须将集合资

48、产管理计划资产,按照客户拥有份额的比例或者集合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全部分派给客户,并注销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等相关账户。第五章 监管措施和法律责任第五十三条 证券公司存在下列情形的,中国证监会暂不受理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设立申请;已经受理的,暂缓进行审核。责令证券公司暂停签订新的集合及定向资产管理合同:(一)因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调查,但证券公司能够证明立案调查与资产管理业务明显无关的除外;(二)因发生重大风险事件、适当性管理失效和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等表明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事项,处在整改期间;(三)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就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营制

49、定内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 证券公司应当按季编制资产管理业务的报告,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第五十五条 证券公司推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应当将集合资产管理合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说明书等正式推广文件,置备于证券公司及其他推广机构推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营业场所。第五十六条 证券公司进行年度审计,应当同时对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运营情况进行审计,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就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出具单项审计意见。 证券公司应当将审计结果报中国证券业协会备案,同时抄送证券公司住所地、资产管理分公司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并将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单项审计

50、意见提供给客户和资产托管机构。第五十七条 证券公司和资产托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存资产管理业务的会计账册,并妥善保存有关的合同、协议、交易记录等文件、资料。第五十八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证券公司和资产托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对其采取监管谈话、责令停止职权、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行政监管措施。第五十九条 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本办法

51、规定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中国证监会依照本办法进行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证券公司、资产托管机构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第六十条 证券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责令改正,并处以警告、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罚款,并依法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第六十一条 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改正;未能改正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暂停

52、其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 (一)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客户资产的托管;(二)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将有关材料置备于营业场所;(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委托其他机构或个人代为推广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四)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未完成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设立即动用客户参与资金;(五)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不通过专用交易单元进行交易;(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超出投资范围和比例进行投资;(七)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程序或者超比例从事关联交易;(八)未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履行通知、报告义务;

53、(九)从事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禁止行为;(十)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与客户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十一)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履行适当销售义务;(十二)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建立公平交易制度及异常交易监控机制,未公平对待所管理的不同资产;(十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保存有关材料;(十四)未按照本办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配合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督检查;(十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对证券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第六十二条 资产托管机构从事资产管

54、理业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一)未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的规定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资产或者履行托管职责;(二)未按照本办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保存有关材料;(三)未按照本办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配合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督检查。 对资产托管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证券从业资格。 第六十三条 其他推广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推广资产管理计划的,责令改正,并处以警告、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单处或者并处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证券从业资格。第六十四条 证券

55、公司因违法违规经营或者有关财务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被中国证监会暂停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暂停期间不得签订新的资产管理合同;被中国证监会依法取消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应当停止资产管理活动,按照本办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合同终止事宜。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所指关联方关系的含义与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中的关联方关系的含义相同。第六十六条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其他机构,遵照执行本办法。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证监会令第17号)同时废止。另: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关于进

56、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212号)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会计师事务所,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根据国务院批复精神和前期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实践经验,结合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的趋势性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制度,防范风险,扎实推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就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础资产。信贷资产证券化入池基础资产的选择要兼顾收益性和导向性,既要有稳定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又要注重加强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密切配合,鼓励金融机构选择符

57、合条件的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经清理合规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节能减排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文化创意产业贷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汽车贷款等多元化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丰富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种类。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要简单明晰,扩大试点阶段禁止进行再证券化、合成证券化产品试点。二、机构准入。扩大试点阶段,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准入条件及审批程序继续按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第7号公布)和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5年第3号发布)

58、有关规定执行。鼓励更多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银监会在收到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联合报送的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申请。银监会决定不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决定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三、风险自留。扩大试点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各发起机构应持有由其发起的每一单资产证券化中的最低档次资产支持证券的一定比例,该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每一单全部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持有期限不得低于最低档次证券的存续期限。本通知施行前,已经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不受此规定限制。发起机构原则上应担任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贷款服务机构,切实履

59、行贷款服务合同各项约定。四、信用评级。资产支持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初始评级应当聘请两家具有评级资质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持续信用评级,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申请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提交两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报告。鼓励探索采取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支持对资产支持证券采用投资者付费模式进行信用评级,参与资产支持证券评级的各信用评级机构要努力提高对资产支持证券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应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投资风险自主判断,减少对外部评级的依赖。资本计提。扩大试点阶段,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仍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

60、年第11号发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5年第3号发布)和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指引(银监发2009116号)等规定,计提监管资本。本通知施行后,如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新的资本监管规定,按新规定有关要求执行。六、会计处理。扩大试点阶段,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063号)及财政部发布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各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格执行财政部相关规定,按要求做好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工作。七、信息披露。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受托机构、信用评级机构或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