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整理(共14页)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共14页)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共14页)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共14页)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整理(共1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jioy)心理学概述广义(gungy)教育心理学:指研究(ynji)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狭义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

2、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1868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学上。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建立。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被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

3、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扩充自己的内容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卫生问题进入教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的思想成果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特点:出版数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

4、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特点(tdin):教育心理学的内容(nirng)日趋集中,教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时期(shq)(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特点:发展了多种教学模式: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一阶段(1949年1958年):学习改造阶段第二阶段(1959年1966年):初步发展阶段第三阶段(19661976年):跌入低谷阶段第四阶段(197

5、6 ):走向繁荣阶段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心理断乳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初二是关键期青年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是,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又称敏

6、感期。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新的认知结构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同化、顺应、平衡感知运算阶段(02岁):动作思维 感知分化 动作分化 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 (27岁):表象思维 单维度 不可逆 自我中心、泛灵论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逻辑思维 多维度 可逆 去自我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抽象逻辑思维 进一步多维度 进一步可逆 命题运算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随目的增加而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

7、”上升为“理论型”最近(zujn)发展区(维果茨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d do)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人格(rng):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自我同一性:个体组织自己的

8、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 3、同伴群体 4、社会宣传媒体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独立意识日趋高涨,产生“成人感”关注自我形象关注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有较强的自尊心自我评价趋于成熟和自我控制能力提高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

9、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标准:反应时间和精准性)、辅合型与发散型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斯托达德提出双重进度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xngg)的差异表现(bioxin)在性格特征差异(chy)(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性格类型

10、差异(外倾性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学习机基本理论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则或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猫开门的实验)主要理论:1学习的实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2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建立3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基本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评价: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觅食实验)基

11、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实验)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基本规律:1强化 2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负强化) 3消退(无强化) 4惩罚正强化:施加一个好的刺激;负强化:撤销一个坏的刺激正惩罚:施加一个坏的刺激;副惩罚:撤销一个好的刺激评价:“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实验)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习是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1

12、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过程: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强化基本(jbn)观点:知识观、学习(xux)观、学生观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

13、进行学习活动、维持(wich)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1学习需要: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儿童早期)1学习期待(诱因)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动机(利他主义)与低级的动机(利己、自我中心)近景的直接动机(兴趣)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前途)内部学习动机(内在需要)和外部学习动机(外部诱因)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是强化理论的背景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需要层次理论的背景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

1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三、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四、成败归因理论(维纳)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2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3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五、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因素(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2、归因方式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内部条件: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学生的抱负水准5、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1、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 2、教师的榜样作用学

15、习动机的培养: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学习(xux)的迁移学习(xux)迁移:也成训练迁移,指一种(y zhn)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5

16、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沃尔夫 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2、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 “形状知觉”实验 具有一定的机械性和片面性3、经验类化理论:代表人物:贾德 “水中打靶”实验4、关系转换理论:代表人物:格式塔心理学家 苛勒“小鸡觅食”实验现代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论(奥苏伯尔)产生式论(安德森)情境性理论(格林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过

17、程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陆钦斯“量杯”实验)教师的指导 5、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6、学习策略的水平 7、迁移的媒体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知识的学习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感知和表象)和理性知识(概念和命题)2、陈述性知识(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操作性知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知识本身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1下位学习(派生学习: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知

18、识学习的过程:知识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取在获得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同化在巩固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保持在提取阶段,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知识的应用知识(zh shi)学习的作用:知识(zh shi)学习是增长经验(jngyn)、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最后,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标志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知识直观的类型:1、

19、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知识概括的类型:感性概括(知觉概括)和理性概括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记忆系统及其特点:瞬时记忆(0.25-2秒,相当大的容量)、短时记忆(7+-2秒,直接记忆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没有限度)遗忘(艾宾浩斯):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性遗忘的理论解释:

20、1、痕迹衰退说(最古老的解释,亚里士多德)2、干扰说3、同化说(奥苏伯尔)4、动机说(弗洛伊德)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学生应用知识的一般过程:1审题2联想与有关知识的重现3通过题刻类化,找到解答方法4解题与验证影响知识应用的主要因素:1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程度2课题的性质3智力活动方式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技能的形成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五个基本特性:流畅性、迅速性、经济型、同时性、适应性技能的种类:操作技能: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心智技能:观念性、內潜性、简缩性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1、: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关键环节)、操作的熟练操作技能的培训(pixn)要求:1准确的示范和讲解(jingji)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jinl)稳定清晰的动觉加里培林心智技能五个阶段:1动作定向阶段 2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4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动作阶段安德森心智技能三个阶段:1认知阶段 2联结阶段 3自动化阶段我国关于心智技能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型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

22、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的特征: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学习策略的分类:A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常用的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常用的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3利用表格B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的作用: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增效作用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

23、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地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学习策略发展的基本过程:1无意识地运用策略阶段2有指导地运用策略阶段3独立地运用策略阶段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的条件2要达到的目标3存在的限制或障碍问题的分类:1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2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人之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类型:1常规性问题解决 2创造性问题解决有关问题解决的过程的观点:1、桑代克的尝

24、试错误说与苛勒的顿悟说是阐述(chnsh)问题解决的两种早期心理学理论观2、以杜威(d wi)为代表的学说3、20世纪(shj)50年代的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算法式与启发式方法手段目的分析法与爬山法目标递进策略与目标递归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25、能力或特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法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智力与个性:相关联的非线性关系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则:1、主体主导原则2求优求异原则3启发探索原则4实践操作原则5民主愉悦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成功激励原则8积极评

26、析原则9全体全面原则10不悖原理原则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的结构: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成分)2、道德情感(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3、道德行为(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态度与品德的关系:A两者的联系:1二者实质(s

27、hzh)是相同的2二者的结构是一致的,都由认知、情感、行为构成B两者的区别:1所涉及范围不同,态度(ti du)涉及的范围较大 2价值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接受、反应(fnyng)、评价、组织、性格化)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0岁以前: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儿童及少数青少年)2、习俗水平(青年和成人)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出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A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a形成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b自我意识增强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d品德结构更为完善)B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b

28、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从众和服众)、认同、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认知能力发展正常

29、,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愉悦的心情良好的意志品质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反应协调、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困扰:1、学习类问题(学习心理压力大、厌学、考试焦虑) 2、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心理障碍: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肌肉松弛法)心理健康教育(jioy)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jioy)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心

30、理健康教育的实施(shsh)途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两种参考架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心理评估的方法:1心理测验(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2评估性会谈(会谈的技术:倾听、鼓励、询问、反应、澄清、面质)3其他方法(观察法、自述法)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

31、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对待化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1学会调试 2寻求发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1教育方针制约性原则2活动分析原则3类化经验原则4系统化原则5明确化原则教学目标的意义:1、指导学习结

32、果的测量与评价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3、指引学生学习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三要素:具体目标(最基本)、产生条件、行为标准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一般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1引起学习注意2提示教学目标3唤起先前经验4呈现教学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展现学习行为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游戏、参观法、实习作业教

33、学(jio xu)媒体的类型:1非投影(tuyng)视觉辅助2投影视觉辅助3听觉辅助4视听辅助选择(xunz)教学媒体的原则:适宜、有效两原则。戴尔经验锥形:使用教学媒体遵循的顺序:从经验的直接动作表征、经验的图像表征到经验的符号表征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按领域原则安排课堂空间、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三种教学策略: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指导教学)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3、个别化教学(程序教学

34、、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指导教学的步骤:说明教学目标、呈现教学内容、监控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提供反馈发现教学四个阶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解答的假设、检验自己的假设、引出结论合作学习的特点: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团体历程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功能:促进和维持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群体的特征:1由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2群众成员根据一定的目的承担任务,相互交往,协同活动3群体成员受共同的社会规范制约群

35、体的心理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塑造功能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正式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非正式群体:爱好型、利益型、情感型、亲缘型和积极型、中性型、消极型、破坏型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要正确地对待非正式群体群体动力: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等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课堂气氛: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1教师的领导方式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3教师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期望通过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接受、反馈、输入、输出教师领导方式(勒温):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人际

36、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主要的人际交往工具。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1相似性因素2接近性因素3补偿性因素4仪表因素课堂里主要(zhyo)的人际关系:吸引(xyn)与排斥、合作与竞争印象形成的若干(rugn)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2晕论效应3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课堂纪律: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求课堂目标的最终实现,必然要求学生共同遵守课堂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三大要素:学生、

37、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课堂结构:课堂情境结构:1班级规模的控制2课堂常规的建立3学生座位的分配课堂教学结构:1教学时间的合体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问题行为的类型:1扰乱性的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2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1明察秋毫2一心多用3关注整体4转换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1教师非语言线索 2表扬其他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3表扬其他做出良好行为的学生4简单的言语提示5反复提示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步骤: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

38、料、描述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做出决定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3配置型评价和诊断性评价4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功能: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育评价和决策的依据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优越性:客观性、计划性、可比性; 缺点:1与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协调2测验结果的不当使用)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通常用于测量学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