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_第1页
邓州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_第2页
邓州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_第3页
邓州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_第4页
邓州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邓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与规划状况调研报告学号:201307111指导老师:彭茜日期:2015年4月14日2015年4月5日早,天公不作美,那时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我们调研小队一行人从彭桥镇回到邓州, 然后坐三轮到了花洲书院。我们先前就了解到,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后来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内讲堂一一春风堂、藏书楼、斋重修览秀亭,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花洲书院入口由石牌 坊一一景范坊进,过范公桥最后到花洲书 院牌楼,整个入口构成协调统一,气势恢 宏。走过牌楼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土岗,这 条土岗原是邓州城的城墙,我们沿着石传 路

2、向东走了大约二百米,看见一个照壁, 上刻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两侧是登上岗顶的阶梯, 顺台阶而上是“书山一览台”,在这 能看到花洲书院全貌。东侧城墙上有 一座15米高的春风阁,是新建的,但是修建的风格与书院协调一致,很有韵味。登上春风阁,真的 是如沐春风,此时下的朦胧小雨让景色更具诗意了,从这里可以看到花洲书院的整体布局, 而在这块翠绿包围的书院之外, 范公 河的对面,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我们下了阁楼,又回到书山一览台,西面不远处就是览秀亭,掩藏在浓密的树影里,站在书山一览台看书院布局,沿书院中轴 线依次“范仲淹塑像”、岳阳楼记照壁、花洲书院大门、椽星门、泮池、春风堂

3、、先圣殿、万卷阁。西侧从一览台向下是“范文正公祠”。东侧是一个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 还有UTT空|走,先看的东侧城墙角下的状元堂,很好奇里面的内容,便先从次参 观,从一个回廊走过,在一个庭院旁边是不欺堂,堂上无任何饰物, 仅立石碑一块,上刻“范仲淹知邓州,新科状元贾黯登门求教恩师, 公赠其不欺“二字。而不远处是一个层叠的假山石,构成流水瀑布 的景致,瀑布前水潭上还有一条石桩小道,别有一番风味。我们沿着 回廊走经过了牡丹园后来到书院大门,门联是“重整花洲五百年,常 新教育;再施霖雨三千土,永荷陶容”,此联为清光绪元年(1875年) 山长丁登甲撰,南阳府学生员刘维汉书。走过椽星门、泮池便是“春 风

4、堂”,为启功先生手迹。这是范仲淹讲学处,也是千古名篇岳阳 楼记的诞生地。堂内东山墙上镶嵌黑色花岗岩线刻的旅美画家陈雄 立创作的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图。西山墙镶嵌黑色花岗岩雕刻的范 仲淹手迹道服赞、程子四箴碑和花洲书院训土条规。在春 风堂前的庭院中立有一块当代著名作 家二月河的谒花洲书院有感诗碑。“蹊径老塘犹存,残城草树相抚。春 风阁前明月清新,百花洲上斜阳迟暮 四十载烟尘如昨,八百年游子归路。指点少小新学生,知否,知否, 此是范子情断处。”“春风堂”后面是“先 圣殿”,是祀奉孔子的地方。 殿内设孔子贴金画像。东西 山墙及梢间后墙镶嵌花岗岩线刻孔子圣迹图83幅。殿设木质后门与“万卷阁”相通。“万卷阁

5、”是书院藏书和学生阅览的地方。在“万卷阁”东西两侧还有东花厅 和西花厅,是范仲淹公余休息和会客的地方。在书院西侧有一幢相对 独立的建筑,是“范文正公祠”。范仲淹离邓后,州人便在此设生祠 祀之。范文正公祠前庭里还有一 口范公井,上题有“五彩酱井滋俊士, 饮水思源效前贤”这时雨慢慢下大了,游览不便,我们就在东测百花洲湖旁的廊亭 休息,洲北湖内大小 三岛,岛上再现范仲 淹任知州时与民同乐 的嘉赏亭及菊花台 等。我们沿着湖边走 廊漫步,然后出了花 洲书院,游览了花洲书院之后再次登上一览台,心中感慨,风景名胜不仅要有美丽的景色,更要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花洲书院就是这样集风景与文化于一体、和谐传承的文化遗产

6、。第一次登上一览台,看见的只是书院样貌,再次登上,似乎看到了范公在此治学育人,写下千 古名片岳阳楼记的情景。二、分析(1)历史渊源:范仲淹,字希文,祖籍苏州吴县,唐朝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 范墉之子。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生于徐州。两岁而孤。四岁时 母谢氏改嫁任平江府(今苏州吴县)推官的山东淄州长山人朱文翰, 仲淹随之改姓朱。仲淹少有大志,慷慨天下为已任。青年时游关中, 见病尸遍野,立志“大丈夫当以利泽生民为务” 。21岁到淄州长白山 醴泉寺“划粥断ST ,苦读三年。23岁辞母离家,求学千里之外的“应 天书院”(今商丘)“五年未尝解衣就枕,昼夜苦读”。于宋真宗大中 祥符八年(1015年)考中

7、进士。授光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 从此踏上仕途。天禧元年(1017年)上表获准,恢复范姓。庆历四 年(1044年)范仲淹因主持新政失败,自请外放,任陕西四路宣抚 使兼知加州。庆历五年十一月,以疾(肺病)求解边任,请知邓州, 遂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到邓州赴任。范仲淹知邓州,政简刑 清,一年余而化行俗美,吏畏其威,民怀其德。他对邓州也充满了感 情,曾赋诗“南阳本佳处,偶得作守臣。地与汝坟近,古来风化纯。” 庆历八年,朝廷将其调任荆南府(湖北江陵),邓州百姓遮拦传旨使 者,请求朝廷收回成命,而范公亦愿留任,朝廷破例让他多任了一年, 于皇佑元年才离开邓州。范仲淹知邓州时,将衰落了的“百花洲

8、”进 行整治,并在东南角城墙上建“春风阁”,在百花洲畔建“花洲书院”。(2)遗产区位: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 环、东三环路,交通方便。周围有多家高中档次宾馆饭店,适合游园 时居住。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3)环境概况: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由百花洲而得名。百花洲建筑采用清代 江南园林风格,是中国典型书院园林。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 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 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 月 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 赏石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 亭,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

9、景线。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 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 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 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4)遗产特色:2007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花洲书院 成功晋升3A景区。书院建筑是花洲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 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 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 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 正公祠。(5)遗产现状质量: 书院西侧并列为

10、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名人 馆,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北方建筑。百 花洲位于书院东侧,紧临邓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 布局 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现春风堂房门两侧挂有范仲淹后裔范文通亲笔书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楹联。范文正公祠是明代嘉庆年间邓州人民为 纪念范仲淹所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九代孙范文通 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 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 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

11、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 纪念馆。(6)遗产保护规划概况: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整修 了花洲书院。从南宋到明朝,花洲书院屡圮屡修,曾为邓州州学。嵩 阳书院记载:元朝时,曾作翰林院编修的蒙古族乃贤,世居南阳,曾游学花洲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知州张仙、夏忠等相继对书 院进行整修。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 越来越大。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 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日花洲霖雨”。2002到2005年,邓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筹措资金 1400余万元,历时三年,对花洲书院进行全面修复,创历史规模之最。重修后的花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