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_第1页
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_第2页
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_第3页
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_第4页
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事公益诉讼由谁来提起近年来,“公益诉讼”时常见诸报端,成为了热门词汇,似 乎已然成为公众期望用之以抵御公害事件、维护公共利益的武器之一。然而,一系列维权案件,如反就业歧视、环境保护、反消 费欺诈、食品安全等案件,尤其是2005年北大师生诉中石油 案大都由于“原告主体不适格”而吃了法院的闭门羹。有鉴于 此,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问题显然是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规范的建立健全和适用的重要前提。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顾名思义,即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学 界对其定义不一,简而言之,公益诉讼就是“在公共利益被侵犯 的情况下,有关的主体向法院提起诉讼, 寻求司法救济以保护公 共利益。”这里有两点需要

2、明确:(一)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利益,即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 这一概念早已成为法律 术语。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物权法、合 同法等民事法律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然而,在具体法律适用中, 公共利益如何界定是一难题,并且往往成为启动公益诉讼的瓶颈 之一。例如,在人口数为5万的村镇上,因建立一所小学而征用 土地,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目的是解决全村儿童的受教育问题。然而,若因建立一间私人企业的厂房而征用 土地,则可能被认为是为了追求私利,与公共利益无关。然而, 当这个企业可以满足当地5000人就业时,公益与私益的界限真的

3、还如想象般那样清楚么?这便是问题所在。说不清何为公共利益,就谈不上如何公益诉讼。笔者认为,公共利益,区别于国 家利益(这里指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国防上的整体利益) 和私人利益,亦不是简单的大家的利益的叠加,而是“必须具有 公共性质,体现社会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和强国富民的目标。”可见,这是一个广泛使用但并不十分明确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基于社会健康发展和保护社会公众 利益的要求,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应特别严格。凡是具有公共性 质,能体现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时,就可认为属于公共利益,这 便解决了公益诉讼的门槛问题。 至于审判过程中来具体认定是否 为公益诉讼,可依法律和双方当

4、事人的证明活动来判断。(二)有关主体的界定这里的有关主体,即诉讼活动中的原告。在私益诉讼中,原 告是确定的。然而,如前所述,公共利益的主体是不特定多数的 公众,这便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一款第一项 “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生 矛盾。公共利益的主体的不特定性决定了利害关系的不明确性。 也就是说,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公众都与受损的公共利益有 直接利害关系,其直接性有强有弱,甚至更多时候是间接利害关 系,这便不符合“直接利害关系”的规定, 这些公众往往因此被 法院认定为不具有原告资格,最终导致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 护,侵权人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和惩处。

5、 所以,越过“公 共利益”概念的门槛,对有关主体的明确界定便成为公益诉讼制 度有效实施的关键。二、民事公益诉讼的提起主体有损害就应当有救济,有诉讼就应当有原告。私益诉讼中的 原告是明确的,而由于公益诉讼的特殊性, 其主体角色应由谁来 扮演?笔者认为,可以将提起诉讼的主体资格赋予公民个人、公益性社会团体、检察机关和主管行政机关,并将“在必要时候提 起民事公益诉讼”作为一项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同时,充分发挥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一)行政机关提起诉讼的可行性辨析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行政机关担负着执行 国家权力的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理应是行政机关的法定义 务。根

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行政机关有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文 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保障公民的合法财产和人身权 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职责。 可见,当公共利益遭受侵害时, 由作为管理者的主管行政机关提起诉讼, 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和 合理性。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案例:2 0 0 9年11月,云南省 昆明市XX局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昆明市人民XX院同时出具 支持起诉意见书对原告的诉讼予以支持, 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受 理了案件并最终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的独特优势。 行政机关在日常职

7、务 活动中会获取大量关于公共利益损害的信息, 其对社会活动负有 监督职责,可以较为容易地衡量损失、提出救济手段和改善、预 防等措施。由其代表公益进行诉讼,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举 证,诉讼胜算更大。在法律层面上,由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已开先河。 海 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第二款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 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 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 赔偿要求。 ”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行政机关作为公益诉讼的原 告提供了先例和依据。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须建立配套的措施予以规范和监 督。由于提起诉讼的主体是某一领域的主管行政机关,

8、因此为减 少和避免相关行政机关的地方保护主义、 部门利益和消极懈怠的 不利因素, 将提起公益诉讼作为其法定职权的同时, 建立有效的 问责制显得格外重要。 凡怠于行使权力, 故意庇护违法者的相关 负责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要充分发挥公民、新闻舆 论、社会团体和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 保证其在阳光下积极合理 地履行行政职责,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二)公益性社会团体提起诉讼的可行性辨析公益性社会团体,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协会,在某一专 业领域更具有专业性和权威性, 提起公益诉讼符合其社团的宗旨 和目的。实践也表明, 由公益性社会团体来提起诉讼也已得到认 可。例如,20 10年底,中华环保联合

9、会和贵阳公众环境教育 中心作为原告提起了公益诉讼并最终胜诉。 但是, 社会团体有其 自身的和外在的不足。当社会团体内部分歧较大或有利益冲突 时,其作用便大打折扣。 而且,目前,中国的社会团体尚未成熟, 力量不足, 若将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单独赋予社会团体, 不具有 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保留其原告资格,承认其提起诉讼的可 能性,既可使其在某些情况或发展成熟时提起诉讼名正言顺, 也 是对公益诉讼主体制度的良好补充。(三)公民个人提起诉讼的可行性辨析 1公民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优势。 公民个人最具公益热情, 更容易发挥公益诉讼制度在公共利益保护领域的作用。 相比于其 他主体,其制约的力量更大,范围更广

10、。公共利益遭遇侵害时, 公民个人往往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敏感的利益受害方。因此,公 民个人具有天然的维护公共利益的积极性。2公民个人提起诉讼的法律保障。 2019 年的宪法修正 案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诉权就 是人权的一种,是人权中的程序性、保障性、救济性的权利。根 据这一观念不难得出, 人人平等地享有诉权。 如果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这种权利是不能被限制和剥夺的。 所谓足够充分 且正当的理由,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然而,“为了公共 利益而限制保护公共利益”似乎矛盾,其实不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而且存在较高的诉讼费用和专业知识的局限,一般情况下公民个人不适合单独作

11、为原告。此外,限于个人起诉的特点和“一事不再理”的原则,公民个人起诉反倒容易使得公共利益无 法得到充分的保护,或者易出现强势一方的侵权人利用其弱势特 征而减轻和逃避责任。但是不排除某些公民个人或群体,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和其他技术能力,赋予其起诉资格更容易发挥其制 约不法行为的作用,最终取得和维护公共利益积极效果。同时, 此亦是公民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良好体现。3.公民个人的起诉资格也不应是完全自由的。由于事关社会公共利益,对公民个人的起诉资格应予以必要的限制。这里的限制,应当理解为:公民提起公益诉讼之前应当在适当范围内予 以公示,经过行政机关和相关社会团体的审查和同意后,方可提起诉讼。其间若有不

12、同意见或不予批准起诉, 应当给出具体理由。 行政机关对有具备相应知识水平的符合条件的公民个人起诉予 以支持。因此,在公益诉讼中赋予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和有限制 的起诉权,一方面是为公民检举、 控告和监督的制约作用提供法 律支持,另一方面是当公民个人提起诉讼时,使之符合原告主体资格,而不受“直接的利害关系”的限制。当然,公民作为原告 时,诉讼费用等制度应当特别规定。(四)检察机关提起诉讼的可行性辨析1.检察机关基于国家法律的监督者的地位而代表国家起 诉。检察机关并不是对公益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而是行使宪法和 法律赋予的权力。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者, 既然能够代 表国家, 对破坏刑事法律秩序

13、, 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嫌疑人 提起公诉, 以起诉的方式实现对刑事法律的监督, 则同样也可以 代表国家对破坏民事法律秩序, 导致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 到威胁的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 ”。这在法理和法律上是说得通 的。检察机关实践中也不乏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例。 1 997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起由检察机关以原告身份代表 国家利益提起诉讼的案件得到了法院判决的支持。 河南省方城县 人民XX院作为原告,向方城县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要 求确认一份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进行国有资产交易的买卖协议 无效。2 0 0 9年,湖南省XX市望城区 XX院作为原告起诉某 水泥厂。之前,该水泥厂造成

14、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引起了村民 和水泥厂之间的冲突, 发生了刑事案件。 检察机关到实地察看时, 发现环境污染确实很严重, 晾的衣服很快就全是灰尘。 但是村民 不愿意起诉 (原因不详) ,检察机关只好当原告。 村民写委托书, XX院起诉。起诉之后,水泥厂压力很大。在这种背景下,法院 最后主持了调解并达成了两条协议: 一是要求被告整改; 二是对 村民进行赔偿。这个案件被评为湖南省2009年十大法治事 件。由于现实情况的迫切, 许多公共利益受损却因主体不适格而无法救济,公众的人身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由检察机关作为诉讼主体能够缓解和改善这种紧迫的状况。2 .检察机关提起诉讼亦有不足。鉴于民事诉讼的独特

15、性, 检察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负担等等,检察机关不适合单独成为 提起公益诉讼的原告。但是检察机关应当发挥强有力的法律监督 作用,对行政机关应当起诉而不起诉、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和审 判结果及公益诉讼的其他活动进行检察、监督。由此可见,任何主体都不适合单独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唯一 原告,这就决定了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化,应当发挥各方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公益诉讼的起诉主 体。三、公益诉讼预备入法公益诉讼无疑是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在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不仅需要有人来提起诉讼, 更需要有法律来 明确和保护诉讼主体的资格。现行法律没有针对公益诉讼的条 款,自然也就没有

16、特别授予有关机关、团体和任何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这将会导致诉权主体的缺位而使诉讼无法启动。针对越来越多的侵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和公益诉讼难的情况,草案第八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 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其立法目的显而易见。 草案赋予有关机关和社会团 体对消费者权益和环境污染等涉及公共利益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补充并完善了我国的当事人制度,使得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得 以建立健全,从而以司法的手段进一步保障了社会公共利益。然而,草案对关键的公益诉讼原告主体适格问题的规定 并不充分。(一)没有赋予公民个人起诉权如上所述,公民个人对提起

17、民事公益诉讼的监督,或者个人亲自提起诉讼对公益诉讼的即时顺利进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草案排除了公民个人在公益诉讼中的起诉资格, 这不仅不利于公民个人维 权的积极性和社会整体观念,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益诉讼 对有关机关的依赖程度。(二)起诉主体不明确有关机关,是指哪个机关?检察机关还是行政机关?按照分 权原理,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检察权。 然而,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 行政机关按其职责当然可 以提起公益诉讼,而检察机关亦可根据法律监督权启动诉讼。二者怎样协调,会使实际运作中发生困难。对此,立法应当予以明 确。(三)起诉

18、主体资格与主体的诉讼权利尚未协调由于民事诉讼的可处分性,当事人可以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 规定的前提下,自由行使诉讼权利,例如,变更、放弃诉讼请求, 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等。然而,公益诉讼的特点是利益的公共性。社会公众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他们是最终的 诉讼结果的承担者。既然如此,在公益诉讼中的起诉主体如何行 使自己的诉讼权利,能否如私益诉讼一般自由地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显然,答案否定的。“举轻以明重”,在多数人诉讼中, 当事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和解的尚需经过被代表的当事人 同意,更何况事关不特定多数人的公共利益。 然而,如方才所述, 经过不特定多数人同意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起诉主体

19、的权限如 何规定?笔者认为,虽然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在诉讼中以自己的 名义提起诉讼,但诉讼结果最终由国家和社会公众承担。因此, 公益诉讼的主体就公益部分实体权利处分时应当受到限制。法律应当对此作出规定,诉讼请求的提出、变更和放弃以及进行和解, 应当经过特定的程序,充分听取社会公众、社会团体、行政机关 的各方意见。当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时,原则上不得随意提出、放 弃和变更诉讼请求,原则上与被告不适用和解等。如前所述,公益诉讼主体应当多元化, 这点也应当在法律中 得到体现和支持。草案中仅将原告资格赋予有关机关和社会 团体,显然限制了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范围,没有明显体现公共利益的公共性。笔者认为,应当将公民个人、公益性社会团体、 检察机关和主管行政机关纳入诉讼主体的范围中,可以表述为“对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