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1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2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3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4页
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还是 走斯大林自己的道路?斯大林模式“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学习目标】1、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专题七 (2)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p135课前提示) 含义: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

2、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海报完成五年计划 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宣传画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国内落后的农业国 (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2、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3、方针提出: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背景4.过程-苏联的五年计划名 称时 间主 要 成 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1928年-1932年1933年-1937年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

3、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2)追求高速度(3)指令性计划(政府主导)5.特点 6、评价 这是在一个特定的国内历史环境中实现的。既要看到工业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看到工业化道路并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人民为此付出了较大的牺牲和代价。探究: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什么必要性?斯大林:现在不发展重工业,就等于慢性自杀。 苏联成立后,国内外环境严峻,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内部则经济依旧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4、,有助于苏联迅速建立强大的国防,巩固政权。苏联的工业化成就有哪些?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如何?两者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成就: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1928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550680075006440石油(万吨)1160190022002140生铁(万吨)3388001000616钢(万吨)4308301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4 材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

5、指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发展缓慢,农、轻、重比例失调 片面发展的经济 这幅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习思考 经济发展不协调。 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提示二、农业集体化之路过程: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掀起高潮1930年 整顿、发展1932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1937年 农业集体化完成方针的提出:原因: 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作用: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其实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

6、家的工业化,因此,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材料一 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二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笑容的背后是什么:材料一、二反映了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违背自愿和逐步原则。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落后。材料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

7、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这是前苏联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高呼:“斯大林万岁!”回首看历史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

8、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斯大林模式 1、定义: 指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模式。2、形成标志: 1936年颁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即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形成过程: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3“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所有制: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价值规律作用,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分配体制: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经济结构: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9、导致农、轻、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个 的发展模式:斯大林模式独特泰戈尔的判断:“这种疗法不能持久” 俄罗斯书简(1930) 罗曼罗兰的困惑:两个不吻合的斯大林 莫斯科日记(1935)纪德的悲观:“生虫的红苹果” 从苏联归来(1936)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50年到100年所走的路程。材料二: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

10、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斯大林模式的积极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成为工业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起借鉴作用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基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时间粮食人均产量(公斤)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11、19281929470351930193246020251933193744045015201938194042043025 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则笑话主要反映了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C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在列宁格勒

12、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排斥市场规律,压抑企业和地方积极性。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体制逐渐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4、“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经验(积极影响):将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强国;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被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教训(弊端、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牺牲农民利益,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落后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

13、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斯大林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这两幅漫画反映了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政治上高度集权,以党代政,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结合20、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1)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 (2)要充分发挥市场货币关系,尊重价值规律; (3)要注重改善民生; (4)与时俱进,不断改革;(5)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

14、水平适应改变的是政策,不变的制度,坚守的是信念“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中西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2013江苏学测)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

15、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材料二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说:“斯大林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饿死了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工业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