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_第1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_第2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_第3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_第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方案一、前言冷却水在循环系统中不断循环使用,因为水温升高、流速变化、蒸发、各种无机离子和有机物质的浓缩,冷却塔和冷却水池在室外受到阳光照射、风吹雨淋、灰尘杂物的进入,以及设备的结构和材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水垢附着,设备腐蚀,微生物的滋生与粘泥等问题。化工厂循环水冷却水系统是生产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循环水系统是企业生产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转的必要条件之一。提高水处理技术水平,实现节水、节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装置运行周期是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AA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简介:二、循环水系统情况循环水量(Q):1000m7hX2台保有水量

2、(V):约800m3(水池+管道+换热器)补水量(Qb):约59m3/h浓缩倍数(K):2.5倍系统材质:换热器器管:碳钢循环水主管道:碳钢系统类型:釆取开放式循环冷却补充水源:工业水三、药剂的选择及确定依据对贵公司水质的分析化验,结合我们以往处理经验,为贵厂选择了我公司化工厂专用缓蚀阻垢剂BF-204o并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确定了该药剂在贵厂水质条件下的效果和投加浓度。1、通过实验室静态阻垢和旋转挂片腐蚀试验我们确定在贵厂循环水系统投加50mg/L的BF-204化工厂专用缓蚀阻垢剂,阻垢率在95%以上,碳钢腐蚀率小于0.125mm/a;2、从以往运行经验看,该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挂片测试及实际应

3、用中,碳钢腐蚀率会在0.0258mm/a-0.0409mm/a,阻垢率达98%-99,5%以上,优于国家标准指标(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设计规范水质要求确定的技术指标、碳钢腐蚀率0.075mm/a,阻垢率85%)。通过一系列的试验结果我们能够得出贵厂循环冷却水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缓蚀阻垢剂BF-204在水中的加药量为50mg/Lo四、药剂的使用方法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是机组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为确保机组系统安全运行,应严格遵守循环水系统药剂投加标准。(一)缓蚀阻垢剂的投加1、产品性能本品由多种有机磷殄酸、聚梭酸、含磺酸盐共聚物、缓蚀剂、特殊界面活性剂等组成的复合缓蚀阻垢剂,利用有

4、机磷酸盐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起到缓蚀作用,同时对水中的碳酸钙、硫酸钙、磷酸钙等均有良好的螯合分散和晶格畸变作用。按照合理配比原则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具有缓蚀率高、耐高温、阻垢力强、不易分解等特点。循环系统保有水量800m3,加药浓度按系统容量200mg/L计量冲击性投加缓蚀阻垢剂BF-204,加药量:800mX0.2kg/m3-160kgo4、每天补充加药量:(1)系统补充水和排污水量分析系统循环水量Q为2000i/h,保有水量V为800m3当浓缩倍数达到N=2.5时,温差T为10C左右蒸发量Qc=QXZVTXr(循环量X温差X蒸发系数)Qe=2000X10X0.00174=34.8m7h排

5、污量Qb=Qe/(N-l)Qb=34.8/(2.5-1)=23.2m7h飞溅和泄漏W=0.05%QW=0.0005X2000=lm3/h补水量應蒸发量Qe+排污量Qb+飞溅泄漏WM=34.8+23.2+l=59m7h(2)缓蚀阻垢剂每天的补加药量运行期间控制加药浓度50mg/L,每天加药量视实际补水量而定,计算投加量公式为:补加药量(kg/天)二补水量蛆/天X0.05kg/m3=59X24X0.05=70.8g/天75g/天维持正常水位,控制补水和排水量进入正常运行状态。4、加药方式依据企业现有规范操作,釆用加药计量装置每天均匀连续的加入循环水系统。5、加药地点加药地点应远离排污口、循环水溢流

6、出水口等处。6、排污工作严格监测循环水水质指标,以氯离子含量为依据,达到规定的3倍浓缩倍率时,及时进行排放工作。(二)杀菌灭藻剂的投加冷却循环水系统的特殊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和各种藻类滋生繁殖,循环水中成分复杂,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多,各种有利于生物繁殖的养分充足,预处理和运行中就必须定时定量地往循环水中投加杀菌灭藻剂才能控制循环冷却水因细菌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所造成的危害。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管理是机组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为确保机组系统安全运行,应严格遵守循环水系统药剂投加标准。1、投加方式:冲击式投加,此投加方法可避免细菌的抗药性,杀菌灭藻快速、彻底。2、杀菌灭藻剂投加量:杀菌剂保持投加浓度100m

7、g/L,以系统保有水量计算投加量为:800m3XO.lkg/m3/次二80kg/次3、投加周期:根据系统的菌藻滋生情况、外界条件的变化、气候因素等因素适当调整投加频次,夏季每月投加3-4次,其余时间每月投加1-2次。5、注意事项:杀菌灭藻剂BF-301冲击性投加入系统时是最有效的。正确的投加量及投加频率与很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系统的清洁度、微生物的种类、营养源浓度、温度、PH值等,在运行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及时调整,以取得最佳处理效果。药剂有效成分在循环水中的保留时间及系统的其它运行参数应及时监控。通常的加药量能够参考方案设计加药量,实际运行时要求通过微生物监测来调整杀菌灭藻剂BF-

8、301加药量。粘泥剥离剂的投加冷却循环水系统的特殊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和各种藻类滋生繁殖,必须定时定量地往循环水中投加杀菌灭藻剂才能控制循环冷却水因细菌和藻类大量滋生繁殖所造成的危害。为了避免细菌藻类繁殖滋生大量生物粘泥一定期投加粘泥剥离剂BF-303进行控制。投加方式:冲击式投加,此投加方法粘泥剥离快速、彻底。粘泥剥离剂投加量:粘泥剥离剂保持投加浓度300mg/L,以系统保有水量计算投加量为:800m3XO.3kg/m7次=240kg/次投加周期:根据系统的菌藻滋生情况、外界条件的变化、气候因素等因素适当投加,杀粘泥剥离剂每月投加一次。注意事项:(1)投加粘泥剥离剂BF-303时,应停止投加缓

9、蚀阻垢剂,关闭排污运行24小时,当浊度增加至最大时,应加大排污置换循环水至浊度15ppm,再补加缓蚀阻垢剂BF-203;(2)当投加杀菌灭藻剂和粘泥剥离剂时应适当降低系统保有水量,以达到节约药剂,提高药剂浓度的目的。(三)循环水管理控制指标俗话说“三分药剂,七分管理”,控制好循环水指标,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也是十分有效的。根据贵厂的水质情况及国家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中对循环水水质的要求(GB50050-2007),对冷却循环水进行监控。(四)日常运行管理注意事项1、运行方案实施前应对系统进行挂片监测。2、严格按照加药方法和加药量执行。3、及时进行系统补充水水质指标的监测,以便因水质

10、变化调整加药方案。4、严格控制各项循环水水质指标,若有问题,应及时联系我方技术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5、循环水浓缩倍率严格控制在2.5倍左右运行,及时进行排污工作。6、保证正常的水位和补充水量,并按补水量及时加药,以保证系统中药剂的含量。7、系统加药时,每班需检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8、每年大修时定期清理循环水池沉淀物。9、需根据实际情况投加杀菌灭藻剂,粘泥剥离剂二个月投加一次。五、年药剂用量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型号药剂用量加药量年投加时间月用量年用量1缓蚀阻垢剂BF-20475kg/天360天2.25吨27吨2杀菌灭藻剂BF-30180kg/天36次0.32吨(夏季)0.16吨(春秋

11、季)2.88吨2粘泥剥离剂BF-303240kg/次12次0.24吨2.88吨六、技术服务.技术服务原则:品质保证,诚信为本,真诚服务,合作共贏技术服务内容:A:制定水处理加药方案:针对客户水质和系统运行状况,通过进行进行静态和动态模拟试验,为使用客户“量身定做”使用药剂及方案。B:现场的技术指导根据己制定的水处理药剂加药方案,到现场进行指导、调试,并对现场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及时提供最新版本的技术标准、检测方法。公司派遣专业技术工程师在初次使用新配方药品的第一年内长期到现场进行水质分析及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并改进现场运行存在的问题。使用一年以后,技术人员不定期以及在每次计划停机期间,到现场进行循环水系统运行情况的了解,掌握缓蚀阻垢剂使用情况和系统腐蚀、结垢情况检查。C:定期回访定期通过电话或到现场进行回访,了解系统运行状况,评价水处理系统运行的状态,为客户提出维护和系统需要改进的合理化建议,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定期进行现场水质抽査并与现场水质分析数据进行比较交流,并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