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_第1页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_第2页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_第3页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_第4页
最新整理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1教材分析:水墨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课是小学第一次接触水墨画, 所以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性能,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因为面临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 主要内容是用笔和用墨两个方面, 以及文房四宝和中国画的相关基础知识,在用笔这方面又分直线运笔、侧锋、滚笔和点笔等多个层次,力争从简到繁,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 有序地进行游戏, 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

2、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教学目标:.了解体验中国画的绘画特点和工具的使用。.通过尝试练习,体验中国画用笔和用水的特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尝试水墨的特性。教学难点:毛笔、水份的控制。教学准备:教具 :毛笔、 墨汁 、宣纸及其他各种纸影视文件、脸盆、范画等 。学具 :毛笔 墨汁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工具。二、导入新课:小朋友都喜欢玩游戏,老师也喜欢玩游戏,今天这节课就是游戏课, 今天的游戏不光是你、 我, 老师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 毛笔、墨水、宣纸、水,这些朋友虽然不会说话,但都很有本

3、领,大家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老师一一介绍墨水、毛笔、碟子、宣纸等材料。 游戏有游戏的规则, 为了看看那个组在游戏中最遵守游戏的规则,老师把我们四个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老师将表扬好的组。导入新课。(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贴近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要仔细观察并记住它们的本领 ” ,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 有序地进行游戏, 根据本课使用的相关材料和中国传统文房四宝的知识,我分别把四组分成云纸组、香墨组、清水组、神笔组进行组织和教学)师生探究:1 、老师示范蘸墨技巧。取出毛笔,轻轻放入墨水中,取出、再

4、在碟子边添一添, 画不同的线, 让学生观察画出的线有哪些变化?(粗细、干湿的变化)教师示范,试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毛笔先竖直了画,画出的线很细,用力按下去,毛笔接触纸面面积变大,所以就变粗;毛笔越画笔里含的墨越来越少,所以就越来越干)学生练习。2、毛笔除了可以竖直了画线外,还可以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教师示范不同运笔,学生练习。(设计意图: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老师的示范,将新授的内容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得以体现,从蘸墨 添笔 画线 再蘸墨 侧着、点着、滚着、逆着画,有简单的直线到斜着画、滚着画、点着画”尝试不同运笔,这也是本课的重要内容,有简到繁,层层递进。 )3、出示图

5、片:学生观察,与我们刚才画的图片有什么不同?墨的颜色有深浅的变化, 那么这种变化又是这样出来的呢? (加水)4、教师示范:在毛笔中加水、再加水画线、画点 甚至可以在原来不同墨色上重复着画,一层又一层,学生练习,感受水墨变化。(设计意图: 在单色用笔的基础上, 学习加水后的用笔变化, 拓宽和丰富内容, 有层次、 有变化, 把专业的中国画用笔、 用墨、用水、积墨、破墨等的知识分解开来,让学生容易接受,进一步感受水墨画的神奇)5、教师试问:刚才我们了解了毛笔、墨水、水的本领,你觉得宣纸有什么本领?柔软、吸水(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毛笔、墨水、水、宣纸功能的总结,让学生归纳、总结,既是本课内容的小结,

6、又是导入环节的呼应。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主导的地位)6 、 学生练习: 运用不同的方法, 充分发挥宣纸、 毛笔、 墨水、水的本领,分小组自由练习,看看谁最有创意。(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被调动起来, 前面是老师引导学生练习, 而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放手创作,学生的练习,是对这课内容的小结,又是创作激情和情感的迸发)7、宣纸、毛笔、墨水、水的本领很大,其中笔墨纸砚是传统水墨画的文房四宝。(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练习、总结铺垫,自然引出文房四宝的知识,新鲜而不突兀,容易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8 、 今天的游戏结束, 谁来给今天的游戏取个名字? 水墨游戏。谁能用学过的拼音把

7、这四字写出来。学生写过后,老师用汉字楷书揭示课题。并小结:水墨不仅可以画画,还可以用来写字,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书法。(设计意图:给游戏取名字,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也是 本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先先让学生尝试用拼音写课题, 老师再示范书写,既新鲜又能自然引出书法的内容,层层铺垫,引起学生极大兴趣)9、欣赏水墨作品,水墨不仅可以画线,还可以进行造型。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又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激励学生,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 )教学反思:本课是以游戏的方式,将传统

8、的水墨技巧情趣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接触水墨画的工具, 初步感悟水墨的特性, 本课的设计主旨接近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征,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试一试、玩一玩,掌握水墨工具的特性,初步尝试用笔、用水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兴趣。注重兴趣的培养,情趣的形成,让学生在快乐和自由的活动中自由表达和体验。特别是给课题取名字、师生分别用拼音和汉字书写课题,符合、贴近一年级学生的实际, 学生兴趣高涨, 把书本知识进行很好延伸和拓展,效果很好。所有的知识、体验都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完成,让学生形成浓厚的水墨新趣,大胆表达,在活动中体现出愉悦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小学水墨山水画教案2

9、教学分析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名作欣赏, 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教学难点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我们到山里去旅行, 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 峡谷里奔流的小溪, 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 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

10、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 A 组隋唐(青绿山水) 、 B 组北宋(水墨山水) 、 C 组南宋(水墨山水) 、 D 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隋: 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

11、,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 “青绿山水 ” ,被后世誉为 “唐画之祖 ” ,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 “金碧山水 ” 。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山水画 金碧山水唐:唐

12、朝以后,中国山水画为了强调山的高大挺拔,特意将人画得很小。这样,大自然的雄奇伟大就显现出来了。山水画有许多是画在屏风上的, 山水画挂在屋内, 可以使坐在屋子里的人,有坐在山水里一样的感觉。画面是直立式的,我们称为 “立轴 ” 。江帆楼阁图立轴,绡本,青绿设色,101.9 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李思训是皇亲,是唐代开元初年的左武卫大将军,他画的用大青绿着色,江天浩淼,风帆溯流,画出了勃勃的大唐气象。唐代的山水画多半用线条勾勒,勾出山的轮廓。宋:范宽是北宋卓越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雄强浑厚,苍苍茫茫。画面具有重量感,线如铁条,把山的质感表现得极为突出,树木用墨变化,皆给人苍郁朴茂的感觉。溪

13、山行旅图北宋,范宽,绡本墨笔,206.3 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采用对比、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法使人产生雄伟崇高之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出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 这座大山用细点的皴法来表现岩石的坚硬粗糙。 山顶上密集着小树。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瀑布下方是一片茫茫的水气, 隔开了后面的大山和前面的山丘。前面的

14、山丘是离我们比较近的地方。 山丘右上方有一些楼房的屋顶,被树木包围着。山丘下方是一条路。我们可以看到右边有一队驴子,正驮着货物,由人驱赶着前行。商旅所占画面极小,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烘托出山的高大, 如此雄伟壮丽的高山, 如此渺小辛苦的行旅,画中人前行不觉,观画人则不由喟然长叹。虽然是一幅大画, 可是在描绘细致的人物、 建筑等细节方面一点儿不马虎。北方多大山,崇山峻岭,一层又一层的,观赏者必须抬头仰望,因此,在画家的画中,就出现了非常陡直的 .构图。北宋的山水画经过写生的观察训练, 对每一种岩石的质地、 皴法都做了研究,对水的波纹、树叶的构成,甚至季节的变化,都仔细加以观察分析,所以有非凡成就。

15、南宋时代,北方的领土被金人占据,都城迁到江南的杭州。中国南方多河流,地势比较低。因此,南宋的山水画就产生了和北宋很不一样的风格。 因为南宋建都临安, 画家接近的多是水乡泽国, “水”的主题逐渐替代了北宋的 “山”的主题。北宋的都喜欢画高大的山峰。南宋的喜欢画河流,画水,画很秀气的山。踏歌图绡本,水墨,谈设色,192.5 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山水画突破了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对景色进行大胆剪裁,追求单纯与精炼。 踏歌图是南宋画院山水画的经典之作,近景、中景、远景十分清晰,边角之景, 大量留白是南宋画院山水的一种创新, 留白将绘画艺术带入一个耐人寻味的性灵空间。就

16、如白居易所言:此处无声胜有声。马远踏歌图我们看到是一幅山水画,其实还是一幅风俗画。 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几个老农在阳春时节带有几分醉意地欢娱歌舞。 他用简括的线条, 清秀的色彩, 巧妙地把山环水抱的复杂景物画得远近分明,远山奇峭,近石方硬,树木多姿,云雾掩映中显出辽远的空间和光的感觉,具有清旷秀劲的特殊风格。 对比分析比较两幅山水画面山石的布局、意境。马远山径春行,册页,绡本,设色画。尺幅:27.4 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高士的衣袖触动了野花,野

17、花轻扬飞舞,惊动了原本在鸣唱的鸟儿,也说明了画里的诗情。正是由南宋宁宗的题诗: “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 ”转化而来,装裱形式为册页。把诗写在画上,叫做 “题画诗 ” 。中国的绘画,从南宋开始,出现了题画诗的, “题画诗 ”是宋朝人的发明。中国人因此创作了世界上唯一把诗和画结合在一起的形式。从此以后,中国的画家,不但要会画画,也还要会作诗。要把诗题在画上,书法也要很好看。在这幅作品里,画家着墨不多,但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薰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 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 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正是此画动人心弦之处。 临流赋琴绡本,淡设色纵 25.526cm

18、,故宫博物院藏。夏圭山水画笔简意远,遗貌取神。构图常取半边,近景突出,远景清淡,空间广阔,独具一格,人称 “夏半边 ” 。欣赏分析元:鹊华秋色图赵孟 (赵匡胤的后代) 28.4 90.2厘米, 纸本设色,元代(现藏于台北故宫) 。鹊华秋色图并非一幅平常的风景写生画,它是赵孟凭着记忆在家乡浙江画就的, 因为其中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而 被人们称为 思乡之画”。赵孟于公元1295年由京城辞官回到 了家乡, 文辞书画酬答中结交了不少朋友, 周密就是其中的一位。周密祖籍是山东, 宋靖康元年(1126 年 )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难,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赵孟便提笔挥毫,凭着记

19、忆描画起济南的山水来。鹊华秋色图 描绘的是山东南郊的鹊山和华不注山的风景。这两座山,一座尖峭如正三角形,另一座圆圆钝钝,好像一个馒头。赵孟用非常写实的方法画了这两座山。近、中、远景的分层布局, 营造出清晰的景深感。 这张画用淡淡的红色表现了秋天的树林。山脚下的水波、细竹,笔法都很自然随意。这种自然、随意的笔法,后来成为元代文人画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少胜多、以虚代实、计白当黑,讲究的是 “虚实相生 ”“无画处皆成妙境” 。在疏朗中留出思维和审美空间,因为空静的心灵才能容纳万物。思考鹊华秋色图 这张画秋季如何表达的?画面大面积留白表示什么 ?元朝的文人画家,大多是远离城市的隐士。他们不喜欢吵闹的城市

20、,住在安静的山水里,看山上的白云,水中的游鱼,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元代的文人画也就是要把这种心情传达给看画的人。在忙碌中生活的人,可以借着这些画,感觉到山水之美,重新得到心灵上的安静。富春山居图合璧前段剩山图浙江,31 51.4厘米;后段无用师卷台北33 636.9 厘米富春山居图 1650 年被烧断, 2011 年(庚寅) ,三个庚寅年。一幅分隔了三百多年,每一个文人都念念不忘的绘画作品, 终于在 2011 年 6 月 1 日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黄公望在富春江一带住了很久,对这一带的山峰、河流、房舍、树木都很熟悉,所以很容易画出了景物特色。然后他又把这很长的画带在身边,随时加以修改。这种力求完美的态度,使这一卷看来平凡的画, 变成了中国美术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长卷形式的绘画, 是中国人的独创, 它非常适合画河流两岸的风景。我们欣赏时会觉得那些山峰有时靠近, 有时推远, 有时就在眼前,有时又远在天边。 山水画的布局和构图很困难, 画家其实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富春山居图这张画,画了三四年,且不排除花费更多时间的可能性。黄公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云游。他从79 岁到 82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