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兰亭集序 (4)_第1页
二十一兰亭集序 (4)_第2页
二十一兰亭集序 (4)_第3页
二十一兰亭集序 (4)_第4页
二十一兰亭集序 (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兰亭集序王羲之兰亭集序情感变化:“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 郭沫若先生认为: 兰亭序兴怀太悲,与兰亭会情境不合。 王羲之等41人“寄畅在所因”“俯瞰绿水滨”,而“兰亭序却悲得太没有道理”。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

2、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悲”与“痛”1.悲痛2.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战国策楚策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信” ,“的确、确实”。朝文章的后面看,我们看到了?朝文章的前面看呢?“信”的背后有没有隐含的情绪?换言之,果真作者一开始的情绪就是“乐”的吗?王徽之: 散怀山水,萧然忘羁。袁峤之: 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 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王元之: 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 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虞说: 神散宇宙内,形浪濠梁津。 寄畅须臾欢,尚想味古人。谢安: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3、 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灾难之痛)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乐”只是暂时的忘记现实之“痛”“暂得之乐”解决不了长期抑于内心的“悲痛”“痛悲”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当一个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生命的无常,生命最终逃脱不了消逝的真相,从而发出悲痛的叹息,这就一定是消极的吗?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那王羲之做什么了呢?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儒道两种不同的生死观一死生、齐彭殇 死生亦大矣知天乐命、安时处顺立德、立功

4、、立言的现世追求凡世的永恒价值晋书 谢安传记载: 尝与王羲之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 羲之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玄学与清淡的风尚) 王羲之在“悲痛”的生死慨叹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序的一般特点 第一段:成书的由来:叙写宴集盛况 第三段:成书的意义:交代作序目的善于借题发挥,着眼死生二字,抒发生死之思,论及人生意义。兰亭集序的独特价值作业郭沫若先生认为: 兰亭序兴怀太悲,与兰亭会情境不合,悲得太没有道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讨论,对郭沫若先生的质疑,你现在想做出怎样的回应呢? 请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王羲之书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从弟子夭没,孙女不育,哀痛兼伤,不自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