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结构鉴定和加固技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1.一般规定 2.混凝土结构构件 3.钢结构构件 4. 砌体结构构件 5.木结构构件 6.古建筑木结构 7.地基基础I 、结构安全鉴定 1. 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所采用的检测数据 (1) 采用不止一种检测方法同时进行检测时,应事先约定综合确定检测数值的规则,不得事后随意处理; (2) 当怀疑检测数据有异常值时,其判断和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不得随意舍弃数据。 2. 检测的抽样方法随机抽样 抽样的数量510个构件一、一般规定 I类建筑 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征兆. 类建筑 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
2、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类建筑 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 类建筑 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以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抢修措施。 3. 古建筑可靠鉴定的分类: 二. 混凝土结构构件 1.安全鉴定的项目及其构件安全等级确定: 承载能力、构造、位移(变形)和裂缝四个项目构件的安全登记取其中最低一级。 2. 构件承载能力安全等级的确定 分别评定每个项目的等级,并以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等级。 3. 构件构造安全等级的
3、确定 分别评定两个检查项目的等级,取其中较低一级 作为该构件的安全性等级。4. 构件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位移(或变形) (1)桁架(屋顶、托架)的饶度 大于1/400(计算跨),应考虑由位移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并判级。 (2)其他受弯构件的饶度和施工偏差造成的侧向弯曲。 5.构件裂缝 (1)构件出现下表所列的受力裂缝时,应视为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并应根据其实际严重程度定为Cu级或du级。 混凝土构件不适于继续承载宽度的评定 表4.2.5检查项目 环境构件类别cu级或du级受立主筋处的弯曲(含一般弯剪)裂缝和轴拉裂缝宽度(mm)反常湿度环境钢筋混凝土主要构件0.50一般构件0.70预应力混凝土主要
4、构件0.20(0.30)一般构件0.30(0.50)高湿度环境钢筋混凝土任何构件0.40预应力混凝土0.10(0.20)剪切裂缝(mm)任何湿度环境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出现裂缝(2)非受力裂缝 当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下列情况的非受力裂缝时,也应视为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并应根据其承重定为Cu级或du级。 1)因主筋锈蚀产生的沿主筋方向的裂缝,其裂缝宽度已大于1mm。 2)因温度、收缩等作用产生的裂缝,其宽度已比本标准表4.2.5规定的弯曲裂缝宽度值超出50,且分析表明已显著影响结构的受力。 同时有受力及非受力裂缝时,分别评定,取较低一级作为该构件的裂缝等级。 (3)当混凝土结构构件出现下列情
5、况之一时,不论其裂缝宽度大小,应直接定为du级: 1)受压区混凝土有压坏迹象; 2)因主筋锈蚀导致构件掉角以及混凝土保护层严重脱落。三、钢结构构件 当钢结构构件(含连接)的安全性按承载能力评定时,应分别评定每一验算项目的等级,然后取其中最低一级作为该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等级。四、砌体结构构件 1.构件承载能力 2.构件构造 3.构件裂缝 (1)承重构件的受力裂缝 当砌体结构的承重构件出现下列受力裂缝时,应视为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并应根据其严重程度评为Cu级或du级: 1)桁架、主梁支座下的墙、柱的端部或中部、出现沿块材断裂(贯通)的竖向裂缝。 2)空旷房屋承重外墙的变截面处,出现水平裂缝或斜
6、向裂缝。 3)砌体过梁的跨中或支座出现裂缝;或虽未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但发现其中跨度范围内有集中荷载。 注:块材指砖或砌块。 4)筒拱、双曲筒拱、扁壳等的拱面、壳面,出现沿拱顶母线或对角线的裂缝。 5)拱、壳支座附近或支承的墙体上出现沿块材断裂的斜裂缝。 6)其他明显的受压、受弯或受剪裂缝。 (2)非受力裂缝 当砌体结构、构件出现下列非受力裂缝进,应视为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裂缝,并应根据其实现严重程度评为Cu级或du级: 1)纵横墙连接处出现通长的竖向裂缝。 2)墙身裂缝严重,且最大裂缝宽度已大于5mm. 3)柱已出现宽度大于1.5mm的裂缝,或有断裂、错位迹象。 4)其他显著影响结构整体性的裂缝
7、 注:非受力裂缝系指由温度、收缩、变形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五. 木结构构件 1.构件承载能力 2.构件木构造 3.构件裂缝 当木结构构件具有下列斜率()的斜纹理或斜裂缝时,应根据其严重程度定为Cu级或du级。 对受拉构件及拉弯构件 10% 对受弯构件及偏压构件 15% 对受压构件 20%六.古建筑木结构 1.木构架整体性检查及评定 2.木构架、类确定 3.承重体系评定七、地基基础 开挖深基坑,避免对毗邻建筑造成损伤的规定: 1.开挖深基坑的土层影响 2.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已有建筑物进行监测 3.可能影响建筑物安全的情况 (1)基坑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已大于基坑开挖深度
8、的1100(1300)。 (2)基坑支护结构支撑(或锚杆)体系中的个别物件丧失能力。 (3)建筑物的寸沉匀沉降(差异沉降)已大于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沉降差。 1.概述 2.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 3.现有建筑结构的检测 4.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 5.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鉴定、现有建筑抗震鉴定 1.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地震和抗震设防 我国地震发生的状况 我国抗震设防工作从1974年开始 抗震鉴定加固与否的比较 提高城市抗震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概述 未经抗震设防的建筑 该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了,该城现 有建筑均应区分轻重缓急进行抗震鉴定 不可属于的范围 现有建筑不
9、包括按建筑设计规范抗震设防的建筑 不可按鉴定标准去衡量新建工程 不包括古建筑2.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范围 原始资料收集 建筑现状的调查 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鉴定结论和治理3.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步骤 给出现有建筑物抗震鉴定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对现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和关键的构造进行宏观判断,力求做到从多个则面来综合衡量与判断现有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二、抗震鉴定的基本要求1、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的目标 与新建目标的差异 为保持原鉴定标准的水准,使鉴定标准有延续性,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给出的现有房屋经抗震鉴定和加固后的设防标准为在遭遇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
10、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这意味着: (1)、不仅要求主体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不倒塌,而且对人流出入口处的女儿墙等可能导致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的非结构构件,也要防止倒塌; (2)、现有建筑的设防目标低于新建建筑;在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前者的目标是“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后者的目标是“经一般修理或不经修理可继续使用”,二者对修理程度的要求有明显的不同。 2、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的判断 以往的抗震鉴定及加固,偏重于构件、部件的鉴定,缺乏总体抗震性能的判断。只要某部位不符合鉴定要求,则认为该部位需要加固处理,增加了房屋的加固面;或者鉴定加固后形成新的薄弱环节,抗震安全性仍不保证。 综合抗震
11、能力还意味着从抗震构造和抗震承载力两个侧面进行综合。抗震鉴定时,若结构现有承载力较高,则除了保证结构整体性所需的构造外,延性方面的构造鉴定要求可稍低;反之,现有承载力较低,则可用较高的延性构造要求予以补充。 这里,结构的现有承载力取决于:长期使用后材料现有的强度标准值;构件(包括钢筋)扣除各种损伤、锈蚀后实际具有的尺寸和截面面积;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在鉴定标准中引进“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就是力图使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判断,有个相对的数量尺度。3、建筑现状良好的评定 现状良好可包括下列几点: (1)、砌体墙无空臌、酥碱,砂浆饱满,支承大梁或屋架的墙体无竖向裂缝; (2)、混凝土构件的钢筋无
12、暴露、锈蚀,混凝土无明显裂缝和剥落; (3)、木结构构件无明显变形、挠曲、腐朽或严重开裂,节点无松动; (4)、钢结构构件无歪扭、锈蚀; (5)、构件连接处、墙体交接处等连接部位无明显裂缝; (6)、结构无明显的沉降裂缝和倾斜,基础无酥碱、松散或剥落; (7)、建筑变形缝的间隙无堵塞。 4、建筑重点部位与一般部位的划分 基于房屋综合抗震能力的判断,抗震鉴定时只需按结构的震害特征,对影响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重点部位进行认真的检查。这种部位,对不同的结构类型是不同的,对不同的烈度也有所不同。例如: (1)、多层砖房的房屋四角、底层和大房间等等墙体砌筑质量和墙体交接处是重点,屋盖的整体性也有重要影响
13、;底层框架砖房,底层是检查的重点,而内框架砖房的顶层是重点,其底层是一般部位; (2)、框架结构的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是检查的重点;8、9度时,框架柱的截面和配筋构造是检查的重点; (3)、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6、7度时天窗架是可能的破坏部位;有檩和无檩屋盖中,支承长度较小的构件间的连接也是检查的重点;8、9度时,不仅要重视各种屋盖系统的连接和支承布置,对高低跨交接处和排架柱变形受约束的部位也要重点检查。5、场地条件和基础类别的利弊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以上部结构为主,而地下部分的影响也要适当注意。例如:(1)、类场地的建筑,上部结构的构造鉴定要求,一般情况可降低一度采用;(2)、对全地下室、
14、箱基、筏基和桩基等整体性较好的基础类型,上部结构的部分鉴定要求可在一度范围内适当降低,但不可全面降低;(3)、类场地、复杂地形、严重不均匀土层和同一单元存在不同的基础类型或埋深不同,则有关的鉴定要求相对提高;(4)、8、9度时,尚应检查饱和砂土、饱和粉土液化的可能并根据液化指数判断其危害性。6、建筑结构布置不规则时的鉴定要求 现有建筑的“规则性”是客观存在的,抗震鉴定遇到不规则、复杂的建筑,则需采用专门的手段来判断,并注意提高有关部位的鉴定要求。至于规则与复杂的划分,则包含诸多因素的综合要求:沿高度方向的要求是:(1)、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尺寸不大,局部缩进的尺寸也不大(如B1/B5/63/4);
15、(2)、抗侧力构件上下连续,不错位,无抽梁、抽柱,抽墙,且横截面面积的改变不大;(3)、相邻层质量变化不大(如m1/m24/53/5);(4)、相邻层刚度及连续三层的刚度变化平缓(如K i/K i+10.850.7,K i/K i+30.70.5)(5)、相邻层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平缓(如2Vyi/(Vy,i+1+ Vy,i-1)0.8)。沿水平方向的要求是:(6)、平面上局部突出的尺寸不大(如Lb,且b/B2应设置必须设置S32S18S216S18S212S8楼盖处S08m或N4时隔层设置S08m每层,S08m且N 3隔层S04m每层,S04m隔层S32S16S12S8圈梁构造要求 表4-5
16、 注:圈梁未紧靠板底时,沿高度和楼层内分布的数量视具体情况宜有所增加。序项 目构 造 要 求1234连接标高截面高度纵向配筋圈梁应闭合,遇洞口应上下搭接与预制同一标高或紧靠板底120mm6、7度时48;8度时410;9度时4123、砖砌体的材料强度等级 多层砖房的竖向承载能力和受剪承载能力,主要决定于砖砌体中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纵横墙的连结等。因此,在多层砌体房屋的第一级鉴定中对砖砌体强度等级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分别提出了要求。 对于砖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7.5,且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当砖强度等级低于MU7.5时,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宜按比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降低一级采用。这一规定是基于震害和大
17、量砖墙的抗震试验结果。 墙体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6度时或7度时三层及以下的砖砌体不应低于M0.4,当7度时超过三层或8、9度时不宜低于M1,砌块墙体不宜低于M2.5。砂浆强度等级高于砖、砌块的强度等级时,墙体的砂浆的强度等级宜按砖、砌块的强度等级采用。4、易损部位构件判别 多层砖房中一些部位在地震中容易损坏,虽不致引起整个房屋的倒塌,但可造成人员伤亡或局部的破坏,也应符合局部构造要求(4-6)。易损部位构造要求 表4-6序项 目6度7度8度9度1234567承重窗间墙、尽端墙最小宽度(m)非承重外墙、尽端墙最小宽度(m)支承大梁的内墙阳角墙最小宽度(m)门厅、楼梯间大梁支承长度无锚固240女
18、儿墙最大高度出屋面小建筑坡屋顶上的小烟囱隔墙与承重墙、柱连接悬臂和一端铰接构件等的嵌固端房屋尽端的楼梯间和过街楼墙体0.70.70.70.80.80.81.00.81.01.51.01.5490mm68度0.5m,刚性体系0.9m8、9度时墙体用M2.5砌筑,屋盖与墙拉结有人流处应设防倒措施,其余也宜设防倒措施应设拉结,长于5m时墙顶应与梁、板拉结应保证稳定且支承构件抗震能力比一般构件提高25抗震能力宜比一般构件提高25注:表中,大梁指跨度不小于6m的梁,出屋面小建筑包括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悬臂构件包括阳台、雨篷、悬挑楼层等;一端铰接构件指由独立砖内柱支承的构件5、纵横向墙量判别 对于刚性体
19、系、整体性好、易损部位局部构造满足要求的多层砖房,只要依据砂浆强度按表4-7检验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进深B,在规定的限值内即完成其抗震性能的鉴定。第一级鉴定的抗震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限值(m) 表4-7 注:、L指240mm厚承重墙横墙间距限值;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 、B指240mm厚纵墙承重的房屋宽度限值;有一道同样厚度的内纵墙时可取1.4倍,有2道时可取1.8倍;平面局部突出时,房屋宽度可按加权平均值计算; 、楼盖为混凝土而屋盖为木屋架或钢木屋架时,表中顶层的限值宜乘以0.7。 抗震墙体类别修正系数 表4-8 墙体类别空斗墙空心墙多孔砖墙小型砌块墙中
20、型砌块墙实心墙厚度(mm)240300420190tt180370480修正系数0.60.91.40.80.8t/2400.6t/2400.751.41.8 注:t指小型砌块墙体的厚度。 多层砌体房屋符合上述各项规定时,可评为综合抗震能力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但应对房屋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 、房屋高宽比大于3,或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最大值4m; 、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符合要求,或支承长度少于规定值的75; 、易损部位非结构构件的构造不符合要求; 、有多项明显不符合要求。(三)第二级鉴定1、第二级鉴定应采用的方法 多层砌体房屋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
21、第二级鉴定时,应根据房屋不符合第一级鉴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和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等。(1)、对于结构体系、整体性连接和易引起倒塌的部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但横墙间距和房屋宽度均超过或其中一项超过第一级鉴定限值的房屋,可采用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2)、对于结构体系、楼屋盖整体性连接、圈梁布置和构造及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可采用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3)、对于横墙间距超过刚性体系规定的最大值、有明显扭转效应和易引起局部倒塌的结构构件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房屋,当最弱的楼层小
22、于1.0时,可采用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进行第二级鉴定。(4)、房屋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明显不均匀,或7、8、9度时房屋的层数分别超过六、五、三层,可按现行国家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方法验算其抗震承载力。2、砖房抗震墙基准面积率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和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均与楼层的纵向或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有关,下面对多层砖房的基准面积率给予介绍。 所谓多层砖房中的“面积率法”是采用房屋每一楼层总的水平地震剪力,除以该层横向或纵向各片砖墙中的水平净面积之和的总受剪承载力的结果。是用各楼层的总体验算来代替逐个墙体的验算。对于各楼层的层高相等,结构布置整齐、同一方向上砖墙的距离相同、同方向各
23、片砖墙上的洞口大小、位置大体相同,另外各墙肢1/2层高处的平均压应力也大体相同时,才能使各楼层的总体验算与同一层内各个墙肢分别验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否则,就会有一定的误差。(1)、用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表达的多层砖房的层剪力FEK=amaxGeq (4-1)Geq=0.85Gi (4-2)Gi=qoAd (4-3) (4-4) (4-5)式中 FEK-结果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a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qo-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 Aa-房屋楼层的建筑面积;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
24、算高度; V(i)-第i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 对于各层重力代表值相等,层高大体一致时,第i层的地震剪力标准值可用下式表示: (4-6)式中,n-房屋总层数。(2)、楼层受剪承载力 当各片墙1/2层高处的平均压应力大体相等时,第i层横向或纵向的受剪承载力可用下式表示: (4-7)式中 VR(i)-第i层受剪承载力; f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0-墙体1/2层高处的平均压应力; A(i)-第i层横向或纵向墙体的净面积和; 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3)、楼层最小面积率墙体截面验算表达式为:VR(i)EhV(i)式中,Eh为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3。楼层最小面积率0为: (4
25、-8) 上面是对多层砖房“面积率法”基本思路的概要介绍。对于多层砖房的抗震鉴定中所用的砖房基准面积率,即TJ23-77标准的“最小面积率”。因新的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材料指标和新的抗震设计规范地震作用取值改变,相应的计算公式也有所变化。为保持与TJ23-77标准的衔接,M1和M2.5的计算结果不变,M0.4和M5有一定的调整。表A.0.1的计算公式如下: (4-9)式中 oi-i层的基准面积率; go-基本的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取12kN/m2; o-i层抗震墙在1/2层高处的截面平均压应力(MPa); n-房屋总层数; fv,m-砖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MPa),M0.4为0.08,M1
26、为0.125,M2.5为0.20,M5为0.28,M10为0.40; fvk-砖砌体抗剪强度标准值(MPa),M0.4为0.05,M1为0.08,M2.5为0.13 M5为0.19 ,M10为0.27; o-墙体承重类别系数,承重墙为1.0,自承重墙为0.75。 同一方向有承重墙和自承重墙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基准面积率的换算方法如下:用A1、A2分别表示承重墙和自承重墙的净面积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的墙体净面积,1、2分别表示按表4-9表4-11查得的基准面积率,用o表示“按各自的净面积比相应转换为同样条件下的基准面积率数值”,则 (4-10)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表4-94-11所给出的砖房抗震
27、墙基准面积率,是基于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qo=12kN/m2给出的,当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为其他数值时,表中数值可乘以qo/12。3、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的计算 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应按下式计算:i=Ai/Abioi (4-11)式中 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A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抗震墙在层高1/2处净截面的总面积,其中不包括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截面面积; Abi-第i楼层的建筑平面面积; o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应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 -烈度影响系数;6、7、8、9度时,分别按0.7、1.0、1.5、和2.5采用。4、楼层综合抗震能
28、力指数的计算 所谓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是在求得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的基础,考虑结构体系和局部倒塌部位不满足第一级鉴定要求的影响,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4-12)式中 ci-第i楼层的纵向或横向墙体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1-体系影响系数; 2-局部影响系数。 关于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房屋不规则性、非刚性和整体性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4-12各项系数的乘积确定。当砖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0.4,尚应乘以0.9。 体系影响系数值 表4-12注:单项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或不符合的项目超过3项时,应采取加固或其他相应措施。项 目不符合的程度1影响范围房屋高度比2.2
29、2.62.60.5m0.90错层上下cij立面高度比超过一层0.90所有变化的楼层相邻楼层的墙体刚度比230.850.75刚度小的楼层刚度小的楼层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比规定少15以内比规定少15250.900.80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圈梁布置和构造屋盖外墙不符合楼盖外墙一道不符合楼盖外墙二道不符合内墙不符合0.700.900.800.90顶层缺圈梁的上、下楼层所有楼层不满足的上、下楼层 关于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易引起局部倒塌各部位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经综合分析后确定;也可由表4-13各项系数中的最小值确定。局部影响系数值 表4-13 注:不符合的程度超过表内规定时,应采取加固或其
30、他相应措施。项 目不符合的程度2影响范围墙体局部尺寸比规定少10以内比规定少10200.950.90不满足的楼层不满足的楼层楼梯间等大梁的支承长度l370mml3.3m 房屋宽度B=6.0(1.4+0.8)1.25=16.5m12.7m 5层横墙间距与房屋宽度符合第一级鉴定的限值,即5层满足抗震鉴定要求。3、第二级鉴定 (1)、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i) 抗震墙的基准面积率按鉴定标准中规定进行计算,当楼层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go)不是12kN/m2时,表4-9至表4-11中数值可乘以go12。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代表值(go)和修正系数(a)见表4-9。各层有关计算参
31、数 表23.4-9楼层G(kN)go(kN/m2)= go/12地下室4118.111.70.981层4469.212.71.062层4539.912.91.083层4537.012.91.084层4537.012.91.08 纵墙为自承重墙。按鉴定标准中墙体类别为每开间有一个窗纵墙查得纵墙基准面积率,并乘以修正系数(a),按鉴定标准条规定,自承重墙乘以1.05,各楼层纵墙基准面积率(i纵)见表4-10。各层纵墙基准面积率 表4-10楼层纵墙基准面积率(I纵)地下室0.02710.981.05=0.02791层0.03451.061.05=0.03842层0.03451.081.05=0.03
32、913层0.03041.081.05=0.03454层0.02481.081.05=0.0281 横墙为承重墙,按鉴定标准中墙体类别为无门窗墙查得横墙基准面积率,并乘以修正系数(a),各楼层横墙基准面积率(i横)见表4-11。各层横墙基准面积率 表4-11楼层纵墙基准面积率(i纵)地下室0.03470.98=0.03401层0.03451.06=0.04612层0.03451.08=0.04703层0.03931.08=0.04244层0.03231.08=0.03495层已通过第一级鉴定(2)、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及鉴定 根据鉴定标准,求得各楼层纵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见表4-12。各楼层横墙综
33、合抗震能力指数见表4-13。各层纵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表4-12楼层纵墙面积(m2)建筑平面面积Abi(m2)纵墙基准面积率i纵纵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ci鉴定结果地下室18.3351.40.02791.00满足1层18.3351.40.03840.72差282层18.6351.40.03910.72差283层18.6351.40.03450.82差284层18.6351.40.02811.00满足 各层横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表4-13楼层横墙面积(m2)建筑平面面积Abi(m2)横墙基准面积率i横横墙综合抗震能力指数ci鉴定结果地下室21.8351.40.03400.97基本满足1层21.835
34、1.40.04610.72差282层19.5351.40.04700.63差373层19.5351.40.04240.70差304层19.5351.40.03490.85差15(3)、薄弱层各墙段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从以上分析可知:地下室和5层满足抗震鉴定要求,14层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为进一步了解薄弱层各墙段的抗震能力,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对该楼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如果不考虑尽端楼梯间的不利影响,则当该比值小于0.75时,该墙体不满足抗震要求;如果考虑端头楼梯间的不利影响,则当该比值小于0.94时,该墙体不满足抗震要求。 3、抗震鉴定结论 通过对该房屋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
35、抗震鉴定,可得出以下结论: (1)该幢楼整体性较好,但楼梯间梁支承长度不足应采取加固措施;房屋尽端设楼梯间,对房屋的抗震不利。 (2)14层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的要求,其中: 1层纵、横墙抗震能力低于要求的28; 2层纵、横墙抗震能力分别低于要求的28和37; 3层纵、横墙抗震能力分别低于要求的18和30; 4层横墙抗震能力低于要求的15。 (3)对该房应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五、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抗震(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震害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为:(1)、梁端底部的配筋不足或锚固长度不够,地震下梁端容易开裂或使梁延性不足;(2)、
36、柱上下端配筋不当,纵筋过细过稀;地震时,长柱的柱端混凝土酥裂,钢筋外露甚至纵筋压曲箍筋拉脱;短柱则出现剪切破坏;(3)、仅考虑使用要求,相邻上、下层柱截面和配筋变化过大,形成刚度突变或承载力突变的薄弱层,地震中因变形集中而破坏,甚至倒塌;(4)、砌体围护墙、隔墙的布置不合理,连接构造不足;地震时,或者开裂严重,或者引起扭转加重破坏,甚至形成短柱导致脆性破坏。(5)、防震缝的震害较为普遍。 (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逐级抗震鉴定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与结构体系构件承载能力,结构沿竖向分布的均匀性和结构构件间的连接与构造等因素有关。 新修订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对多层框架结构,与多
37、层砖房类似,引进“两级鉴定”的概念,通过对房屋的结构体系、结构构件的配筋构造、填充墙等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以及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使相当一部分现有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简单的第一级鉴定方法进行抗震鉴定,少数第一级鉴定不能通过的房屋,则继续采用第二级鉴定予以判断。鉴定过程可参见图5-1。 图5-1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两级鉴定1、框架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第一级鉴定 第一级鉴定包括结构体系、材料强度、配筋构造和连接构造四大项。 (1)、结构体系的鉴定,指框架节点的连接方式(刚接、铰接)和规则性的判别。对6度和7度,只要是双向框架,则满足鉴定要求。对8、9度,还要判断是否满足规则性要求:平面局部突
38、出的尺寸不大于同一方向总尺寸的30;立面局部缩进的不大于同一方向总尺寸的25;楼层刚度Ki/Ki+10.7,且Ki/Ki+30.5;同一层内基本对称;楼层重力Gi/Gi+10.5;同一层内基本对称;结构无承重的砌体相连。 (2)、框架构件的混凝土,实际达到的强度等级,7度不低于C13(150号),8、9不低于C18(200号)。 (3)、框架的配筋构造,对6度和7度、类场地,只要符合非抗震设计要求;梁纵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级钢不少于25d、级钢不少于30d,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13时,各增加5d。因为框架结构的震害表明,在一般场地上,遭受6、7度的地震影响时,正规设计且现状良好的框架,一般不发生
39、严重破坏。在7度、类场地和8、9度时,还要按表23.5-1的要求判断其配筋构造。 第一级鉴定的配筋要求 表5-1 项 目鉴 定 要 求7度、类场地8度9度中柱、边柱纵筋拉筋0.2总配筋0.6总配筋0.8角柱纵筋拉筋0.2总配筋0.8总配筋1柱上、下端箍筋-200-2008-150梁端箍筋间距同非抗震设计200150短柱全高箍筋同非抗震设计8-1508-100柱截面宽度(mm)不宜小于300300400(、类场地)400 (4)、框架房屋的连接构造,主要是判断砌体与框架梁、柱连接的可靠性。具体要求是:承重山墙应有钢筋混凝土壁柱与框架梁可靠连接。填充墙每隔600mm有26拉筋与柱相连,粘土砖墙长大
40、于6m或空心砖墙长大于5m,墙顶与梁还要拉结。内隔墙两端应与柱拉结;8、9度时,内隔墙长度大于6m,墙顶与梁也要拉结。 (5)、对于单向框架、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13,或与框架相连的承重砌体结构不符合要求,则8、9度时应予以加固处理。其它要求不符合,可在综合抗震能力第二级鉴定中,利用体系影响系数和局部构造影响系数进一步判断。2、框架结构综合抗震能力的第二级鉴定 第二级鉴定的步骤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平面结构;计算楼层现有的受剪承载力;考虑构造影响得到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判断结构的抗震性能。 楼层现有的受剪承载力Vy,可按下式计算:Vy=Vcy+0.7Vmy+0.7Vwy (5-1) 式中,Vc
41、y、Vmy、Vwy分别为框架柱、填充墙框架和抗震墙的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 框架柱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取现有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标准值、柱和钢筋实有的(扣除损伤和锈蚀后)截面面积及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力,按下列两式计算的较小值采用:Vcy =(Mucy+Mlcy)/Hn (5-2)或 Vcy =0.16 fckbh0/(+1.5)+fyvkAsvho/s+0.056N (5-3) 对称配筋矩形偏压柱的现有受弯承载力Mcy,大偏心受压时(级钢,N0.6fcmkbh0,级钢,N0.55fcmkbh0), (5-4)小偏心受压时, (5-5) 对砖填充墙框架,先按式(4)式(7)计算偏压柱现有受弯
42、承载力Mcy,再按式计算层间现有受剪承载力: (5-8) 以上各式中,N、fvk分别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计算;柱计算刚度H0,两侧有填充墙时取柱净高的2/3,其它情况取柱净高;N取对应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轴向压力;其余符号,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 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由下式计算:=12Vy/Ve (5-9) 式中,1为体系影响系数,当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均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时,取1.25;当均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要求时,取1.0;当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取0.8;当结构受损伤或倾斜而修复后,尚需乘以0.81.0。2为局部影响系数,对与承重砌体相连的
43、框架,取0.80.95;对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填充墙框架,取0.70.95。 当某楼层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小于1.0时,该楼层需加固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综上述,第二级鉴定是以抗震承载力计算为主,并将构造影响用影响系数的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可使抗震鉴定计算有所简化。(三)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鉴定实例 1、建筑结构概况 某体育馆,修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为坡屋顶仿古建筑。房屋建筑平面示意图如图23.5所示,该房屋中部(411轴)为二层,两翼(14轴及1114轴)为三层。建筑檐口高度约为10.516m;中部一层层高为3.506m,二层层高为7.010m;两翼一层层高为3.506m,二层层高为3.
44、657m,三层层高为3.353m。中部及两翼屋盖均为钢屋架系统。基础为条形混凝土基础,埋深为1.219m。该建筑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与局部砖砌体(4轴及11轴及局部外墙)混合承重结构,房屋外墙为砖砌填充墙、两翼有部分砖砌框架填充墙和内隔墙,楼、屋面板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图5-1 某体育馆一层平面示意图 2、现场检测 本次现场鉴定,对砂浆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检测,并采用贯入法进行校正;砖强度、混凝土强度鉴定均采用回弹法进行检测。经过对现场收集数据分析整理后,综合评定后推定砂浆强度为M2.5级,混凝土强度推定为C11。 房屋梁、柱、楼板外观较好,无倾斜、裂缝现象。混凝土碳化现象明显,接近保护层厚
45、度。外墙现状较好,但两翼填充墙及内隔墙现状一般,有一部分为碎砖墙。3、第一级鉴定 第一级抗震鉴定是根据地震震害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鉴定原则和鉴定思想,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关键构造进行宏观判断,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为主,对房屋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内容如下:(1)、房屋结构体系。 此建筑中的框架部分结构属双向框架,梁柱节点为现浇节点,梁纵筋在柱内锚固长度基本满足非抗震锚固长度的要求,符合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2.1.1中关于框架宜为双向式框架,有整浇节点,8度时不应为铰接节点的要求。 房屋平面两翼沿横向局部收进4.877m,无局部突出部分,立面无明显缩进;但由于中部与两翼未设缝,这两
46、部分之间存在错层,相连层刚度存在明显降低现象,同时承重体系中有局部砖砌体与框架混合承重,属于结构体系不规则结构,不符合标准6.2.1.2中有关结构体系规则性的要求。 (2)、混凝土强度等级 经现场检测,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为C11,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2.2中8度区不应低于C18的要求。(3)、梁、柱构造要求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2.3.1要求,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8度时角柱不宜小于0.8%、其它柱不宜小于0.6% 。 本结构中部: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为0.852,其它柱的最小纵向钢筋总配筋率为0.796,满足要求; 两翼:角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为0.426, 边跨中柱的最小纵向钢
47、筋总配筋率为0.406,不满足要求;其它柱为0.792,满足要求。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6.2.3.2要求,梁、柱的箍筋应符合: 1)在柱的上、下端,柱净高各1/6范围内,8度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间距不应小于200mm; 2)在梁的两端,梁高各一倍范围内的箍筋间距,8度时不应大于200mm。 本结构柱箍筋直径为6.35mm,满足要求;角柱箍筋间距为254mm,其它柱箍筋间距为304.8mm,在柱的上、下端未加密,不满足要求。 本结构梁箍筋直径为6.35mm,箍筋间距为228.6mm,在梁两端未加密,不满足要求。 框架柱最小截面宽度为381mm,满足8度时不宜小于300mm的要求。 (4)、填充
48、墙、隔墙与主体连接 本房屋框架填充墙与主体框架梁柱间未设拉结筋,不满足要求;内隔墙间连接亦不满足要求。(5)、屋盖系统 按照建筑抗震鉴定标准8.2.3要求及本房屋的跨度、柱距等实际情况,屋盖支撑布置应符合: 1) 上弦横向支撑在两端开间各有一道;在跨中下弦处设置通长水平系杆;在两端开间跨中设置一道竖向支撑; 2) 上、下弦横向支撑及竖向支撑的杆件应为型钢; 3) 横向支撑的直杆应符合压杆要求,交叉杆在交叉处不宜中断。 本房屋屋面系统为三角形钢屋架,屋面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现状良好,屋架仅在跨中下弦处设置了一道通长水平系杆。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可不设上弦横向支撑,但跨中需设置竖向支撑,支撑
49、系统布置不满足要求。(6)、第一级鉴定小结 第一级鉴定总结见下表:第一级抗震鉴定总结序 号鉴 定 项 目是否满足鉴定标准1房屋结构体系混合承重,竖向刚度突变,不满足结构体系规则性的要求2混凝土等级不满足3梁柱构造要求两翼角柱及边跨中柱最小纵筋总配筋率不满足,其余满足;加密区箍筋间距不满足,4填充墙、隔墙与主体连接不满足5屋面系统缺少跨中竖向支撑,支撑布置不满足4、第二级鉴定 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平面结构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进行第二级鉴定。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平面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1-体系影响系数; 2-局部影响系数; y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Vy -楼
50、层现有受剪承载力; Ve -楼层的弹性地震剪力。 体系影响系数可根据结构体系、梁柱箍筋、轴压比等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和部位,按下列情况确定: (1)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时,可取1.25; (2)当各项构造均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取1.0; (3)当各项构造均符合非抗震设计规定时,可取0.8; (4)当结构受损伤或发生倾斜而已修复纠正,上述数值尚宜乘以0.81.0; 局部影响系数可根据局部构造不符和第一级鉴定要求的程度,采用下列三项系数选定后的最小值: (1)与承重砌体相连的框架,取0.80.95; (2)填充墙等与框架的连接不符合第一级鉴定要求,取0.70
51、.95; (3)抗震墙之间楼、屋盖长宽比超过规定值,可按超过的程度,取0.60.9;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不小于1.0时,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当不符合时应采取加固或其它相应措施。 对于该体育馆,二级鉴定采用PKPM系列程序进行辅助计算,荷载取值依据原竣工图纸,构件强度按现场检测强度值进行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为 C11。 分析时按楼层整体进行计算,分别考虑中部横纵向、两翼横纵向平面结构。除框架外,考虑部分粘土砖填充墙的作用。计算结果汇总如下: 经对该房屋进行第二级鉴定,除中部横向一层、纵向二层满足外,其余部位均不满足抗震要求;两翼横、纵向各层亦均不满足要求。房屋纵向较横向抗震能力稍好。部
52、位方向楼层y12结论中部横向一层1.3290.850.901.017满足二层0.9920.850.900.759不满足纵向一层0.9750.850.900.746不满足二层1.4120.850.901.080满足两翼横向一层0.9640.800.900.694不满足二层1.1230.800.900.809不满足三层0.9850.800.900.709不满足纵向一层1.0070.800.900.725不满足二层1.1730.800.900.845不满足三层1.0830.800.900.780不满足5、鉴定结论和处理意见 该房屋按填充墙混凝土框架计算,承载力可以通过,但因混凝土强度较低、梁柱箍筋构
53、造不满足、填充墙与主体无连接,房屋综合抗震能力不能满足8度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建筑为混合承重体系,在地震作用下若其中一个承重体系受到破坏,则将引起连锁破坏。而且该建筑钢屋架支撑系统不完善,地震时易受到破坏。 根据房屋鉴定的结果,该房屋的结构体系不规则,混凝土强度低于C13,填充墙、隔墙与主体连接不满足,钢屋架支撑系统不完善,建议:(1)、在房屋阴阳角转角处外墙增设纵横向相连的“L”形钢筋混凝土抗震墙。(2)、在4轴及11轴改善承重体系,可通过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将砖墙承重改为框架抗震墙承重体系,同时可增强房屋整体抗震能力。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可由基础做至看台底,为避免刚度过大,可在墙上均匀地开设一
54、定数量的洞口。(3)、对两端开间屋架跨中增设一道竖向支撑。(4)、增设填充墙、隔墙与主体的连接做法。 1.关于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 2.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 3.多层砖房抗震加固技术 4.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技术、现有建筑的抗震加固技术 在70年代的海城和唐山大地震后,根据我国70年代初以前建造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没有进行抗震设防的实际状况,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开展了抗震鉴定和加固工作。房屋和生命线系统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实践促进了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一) 用外加钢筋混凝土柱加固砖墙的抗震性能 抗震试验结果表明,墙体与外加柱的变形协调,能共同工作;钢拉杆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外加钢筋混凝土柱与砖墙
55、的共同工作,共同约束墙体以阻止开裂后墙体的塌落,从而提高墙体的整体性和抗倒塌能力。一、关于建筑抗震加固技术的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由于砖砌体、钢筋网和砂浆面层三者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的差异,三者不可能同时达到其极限承载力。其中,水泥砂浆面层首先开裂,然后是砖砌体,最后是钢筋达到屈服,他们之间达到极限承载力的时间间隔随加固的水泥砂浆与钢筋数量等有关,一般可分为下列两种情况。一是砂浆面层的极限承载力控制。这种情况的钢筋配筋量较少,表现为砂浆面层一开裂,整个墙体即裂通破坏。二是钢筋网的极限承载力控制。这种情况为钢筋网配筋量较多,当砂浆面层开裂时,钢筋网中的钢筋应力尚未达到屈服强度直到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后
56、整个墙体才达到极限承载能力。 试验研究还表明,钢筋网砂浆面层可大幅度提高原有墙体的抗侧力刚度与受剪承载力,原有墙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越低,其提高的比值就越大。(二)用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砖墙的抗震性能 未经抗震设防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在抗震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上存在着薄弱环节,这主要是: 1、柱的抗震承载能力不足; 2、柱的箍筋直径细且间距大,箍筋又往往采用直角弯钩,加之有的柱轴压比过大,地震中容易产生剪拉、剪压等脆性破坏,使得柱的变形能力差; 3、梁柱节点核芯区不配置箍筋等。(三)用外包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表明,外包角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是由钢构件与钢筋混凝土共同工
57、作的一种组合柱,它既保持了钢筋混凝土的性质,又兼有钢结构的某些特点。它的主要破坏特点是: 1、由于外包角钢的抗拉作用,使加固柱的抗裂能力大大提高。 2、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前,角钢与柱很好地发挥整体作用,扁钢箍与柱面间也无滑动迹象,在即将达到极限承载力时,角钢与柱面间粘结力逐渐丧失,产生相对滑动,但是随着扁钢箍的斜向错位而拉紧角钢,角钢与柱间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3、不论是大偏心受压柱还是小偏心受压柱,加固柱承载能力的迅速减低,均在于受压区混凝土的压碎;但是有外部钢构件包裹的加固柱,不会象原型柱那样出现混凝土剥落崩塌破坏现象;4、试验后原型柱的变形集中在柱端的塑性铰区内,柱的其余部分几乎保持直线状态
58、;加固柱的变形沿柱高分布较均匀,整根柱呈明显的弯曲状态。二、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 现有建筑抗震加固的基本要求是指根据地震震害和工程加固实践等总结得到的基本原则,对现有建筑加固的总体布置和关键构造进行宏观控制,使抗震加固达到预期的效果。(一) 加固目标与依据 现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的目标是达到抗震鉴定的要求设防烈度地震影响下建筑结构不倒塌伤人。同时,还须注意抗震加固与抗震鉴定的密切联系:1、抗震加固前必须进行抗震鉴定,仍以提高建筑的综合抗震能力作为衡量加固效果的标志;2、抗震加固设计中,结构的抗震验算仍可采用抗震鉴定时的简化方法,但计算参数要按加固后的状况取值。 (二)、加固方案的优化 加固
59、设计中,确定总体加固方案时,要处理好下列几个关系,使加固方案有所优化: 1、针对鉴定的结果和房屋的实际情况,确定使房屋总体抗震能力达到规定设防要求的关键,确定是整个房屋加固还是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以避免扩大加固量。 2、对结构的加固,要进行“内加固”或“外加固”的比较,从房屋内部加固便于保持外立面,但加固时对生产、生活的干扰较大;从房屋外部进行加固,干扰较小并可与外立面的更新相结合,但抗震墙间距过大等情况时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3、增设抗震墙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时,可保持或改变原有的结构体系,使地震作用相应地基本保持或显著加大,要进行二者的比较分析,包括普遍加固方案的比较,结合使用功能的要求和改
60、造等确定。 4、加固后结构质量、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都发生变化,当采用以提高承载力为主的方案时,要使承载力的提高超过因质量、刚度加大导致地震作用的加大;当采用以提高变形能力为主的方案时,要衡量现有承载力是否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考虑加固后结构自振周期与场地卓越周期之间的关系,避免引起加固后地震作用过多增大。 5、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与房屋使用功能、外观改善等出现矛盾时,需要通过几种加固方案的比较使之达到综合平衡。 6、加固方法要便于施工,减少对原结构承载能力的损伤,已有的损伤也要一并处理,以便在材料消耗、施工工效、环境影响和抗震能力提高之间取得最佳方案。(三)、加固布置的合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团队协作与管理制度
- 福建省福州永泰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 2024年杭州客运资格证专业能力考试题
- 2024年西宁考客运资格证需要什么资料
- 2024年红河小型客运从业资格证2024年考试题
- 2024年海南客运资格证需要什么条件
- 2024年河南考客运资格证实操考的是什么内容
- 2024年黄山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2024年南通办理客运从业资格证版试题
- 治安保安员试题库+参考答案
-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常规栽培技术
- 四风整改台账清单
- 标准报价单模板(二)
- 【期中】第1-4单元易错题专项攻略-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
- 《mc入门教程》课件
- 物理化学实验B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北京科技大学
- 福建省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医院病房超市经营管理服务方案
- 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法律还是靠道德辩论赛
- 中国各区域矢量地图素材(详细到省市、能编辑)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课件(区级公开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