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有答案_第1页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有答案_第2页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有答案_第3页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有答案_第4页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有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一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 对面为盗贼。【忍:狠心。】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彻:至L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能:如此、这样何由:怎能、如何安得:如

2、何能得到庇:遮盖、覆盖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出现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表现群童顽皮的诗句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表现诗人衰老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诗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此诗题目中的“跃”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 忧国忧民的思想。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 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

3、拟人化,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 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5、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 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下铺垫,而且烘托出 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6、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诗中描绘了风高雨急、屋破漏雨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忧国忧民的济世

4、情怀。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为盗贼” 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 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 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D .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 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解析:A. “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 。)二、火炭翁一一白居

5、易(唐)火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火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rc 晓驾炭车 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彩儿。手把文书口称 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 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 直。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它是一首讽喻诗,E是一 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 揭露唐朝宫市的公 开掠夺“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辗”字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

6、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示例:“千余斤”炭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价值悬殊,用对比手法,反映了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市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痛苦。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的揭露抨击。下列

7、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卖炭翁一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 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把” “称” “叱” “牵”几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 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火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 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火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 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是描。全诗笔

8、法简洁,富有表现力。(D选项“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实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 艰难过程,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 路远、车重、雪厚、人苦。)三、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一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悦:(使一欢悦)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但:(只)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 词的理解。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句妙在何处?这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

9、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 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4、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 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5、“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这是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 山寺后禅房的幽静。6.品读全诗,说说作者观赏破山寺的景物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情。触发了作者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

10、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王勃)。2、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含义。之:往、到。辅:护卫、保卫。比邻:近邻。无为:不要做、不要。儿女:像青年男女一样 。3、用“/”为下面两句诗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之点明了送别之地和友人的上任之所,又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乐观的情绪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5、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 意境开阔。“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

11、情。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1)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2)抒发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 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某调低沉的特点.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朋 友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杼发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 津”的,是作者的想像。(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 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B .颔联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

12、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 抹眼泪,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朋友要去外地做官。1五、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解释下面的词句。太清:指天空。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 。2、这是一首干谒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 的愿望。3、首联、颔联写景,运用了 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颔联“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 描写了洞庭

13、湖 雄浑壮阔 和 气势博大 的特点。4、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 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而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5、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独有羡鱼情 。6、请你从写景角度和选词炼句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 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 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7、这首诗在艺术上非常成功,历来为世人传诵,举例品析。“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触景兴怀,巧借双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想做官却没人引荐,不能在太平盛

14、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苦衷。8、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颔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旬以“波撼”显气势。C、颈联、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C:颈联、尾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来中明、渴望帮助”,即希望张的引荐。1K、送友人 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写景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青山”

15、“白水”从色彩角度写景;动静结合.“横”写出了山的静态.“绕”写出了水流的动态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地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 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3、怎样理解“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这一意象?“孤蓬”比喻远行的友人,形象的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篷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4、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 “落日”作比,“浮云” 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

16、开大地一样对朋 友依依惜别的心情。5、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 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很好地渲染了伤离别之情。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北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卜算子”是 词牌名,“黄州定慧院 寓居作”是题目。2、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 疏桐、孤鸿 等景物,渲染了凄满孤寂的氛围。3、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作用。上阕写的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

17、造了一个 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 作铺垫;下阕“寂寞沙洲冷”寓情于景,宁愿选择求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也透露出 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 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4、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真沙洲冷” 一句作简要赏析。本词托物寓人(或托物寓怀),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幽人”(作 者自己),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物象化。“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句 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 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 孤寂处境 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八、卜算子咏梅 陆游(南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中“卜算子”是 词牌名,“咏梅”是 题目。2、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3、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