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文化常识官职典制【司空】西周始设,主管土建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后称“司空”。左传襄公十年记载:“子耳为司空。“主管囚徒之 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宗正属官有都司空令丞。”【司寇】于西周始置,主管刑法狱讼。左传庄公二十年记载:“夫司寇行戮, 君为之不举。”【太宰】王室事务总管,位列六卿。相传殷置太宰,周名“冢宰”,春秋列国 名“太宰”,隋唐以后废置。韩非子说林下:“宋太宰贵而主断。” 掌膳食之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有臃(y 6 ng)太宰、太祝令丞。”【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待诏】汉代征土都待诏于公车司马门,特别优异的
2、待诏于金马门,以备皇帝顾 问。唐代置翰林院,凡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之流,均待诏于此。有翰 林待诏,负责文辞之事,后改为翰林供奉。又有画待诏、医待诏等,均 为内廷供奉人员。【起居注】是掌管侍从皇帝起居、记录其言行的官。【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 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如汉初刘邦既封皇 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 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 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 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
3、忠封曹国公,刘基 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 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总兵】“总兵官”的省称。明代总兵官本为派遣的名称,无品级,无定员,后 逐渐成为常驻武官。清代总兵直接受提督统辖,掌管本镇军务,又称“镇 台“总镇【副将】南宋时地位在统制、统领、正将之下。明代后期各有左、右副将分别统【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 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红楼梦第四回:“雨村便疾忙 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
4、并置。如范仲淹 曾任陕西经略副使。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 总督(别称“制军”“制府”“制台”,明代始置。明代初期在用兵时 派京官至地方总督军务,事毕即罢。清代时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综 理军民要政。同治年间,总督权势尤重。另有漕运总督,主管运河上 的漕粮运输;河道总督,主管疏浚河道、修筑堤防)。如梅花岭记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洪承畴降清后曾任七省经略,驻扎江宁。【布政使】又称藩司藩台明代置。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 为“承宣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为一省行政长官。清代 开始正式定为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民政。【按察使】又称“臬司臬台”。唐初
5、仿汉代刺史制设立按察使,赴各道巡察, 考核吏治。明代中叶后,按察使成为巡抚的属官。清代隶属于各省总 督、巡抚,与布政使并称“两司”,宣统二年(1910)改称“提法使, 【转运使】起于唐代,初称“水陆发运使”,管理洛阳、长安间的粮食运输事务。 后设“江淮转运使”,掌全国谷物财货的转运事务,多由大臣兼领。 宋初为集中财权,设置专职的“诸道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军需粮 饷。其后职掌扩大,兼理兵防、治安、巡察等事,成为府州以上行政 长官。一般称为“漕司”。辽、金亦设有转运使等职。元、明、清有 “都转盐运使”,为专管盐务的长官。【亭长】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及壮,试
6、为吏,为泗水亭长。”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言:“(韩信)常(通 尝,曾经。)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 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 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J【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师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 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 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 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
7、赐以旌节, 故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h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 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 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 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 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 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 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 上。”又称作“抚臣
8、”,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 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学官】掌握学校教育的教官。宋以后用以泛称各级儒学的教授、教谕等。明清 两代,学官规定有不同等级的名目,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 教谕,各设训导的副职。负责在学生员的管理教育。亦称“教官”,别 称“广文”。【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 枪棒教头。【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 中的鲁提辖鲁智深。【修撰】唐代集贤殿书院设“修撰官”,掌刊辑经籍,史馆设修撰,领史职。宋
9、代,翰林学士院设修撰官,掌修国史。明清时,一甲第一名进士俗称“状 元”,通常即授以翰林院修撰。宋史儒林传四陈傅良记载:“宁 宗即位,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道台(道员)】道台是道员的别称。由布政司的佐官左右参政、参议分理各道 钱谷,称为“分守道”;按察司的佐官副使、佥事分理各道刑 名,称为“分巡道”。这是以地盘划分的。另外有以职事分的,如督粮道、提学道,这是道员称谓之始。【京兆尹】国都所在地区的行政长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J省作“京尹,张衡的 西京赋有:“封畿千里,统以京尹。”也省作“京兆”。汉书张敞传记载:“敞为京
10、兆J【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 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 颍由南麓登。”【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 媒来J【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 教务训导之职。【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 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 左忠毅公视学京畿J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里正】古
11、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御史中丞】秦汉时以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为御史丞,一为御 史中丞。御使中丞因丞居殿中而得名,掌管朝廷重要的文书图籍,处理 公卿奏章,内领侍御史15人,外督部刺史。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改名 “大司空”,御史中丞成为御史台长官。东汉以后,其权日重,主管御 史事务,号称“台主”。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副都御史相当于古代 的御史中丞。清代因巡抚兼任右副都御史,故沿称巡抚为“中丞【州同】州之佐官。【知县】宋代开始,一县的行政长官正式称“知县”,明清相沿不改。辛亥革命 后,改称知县为“
12、县知事”,不久废止,易名为“县长”。【知州】宋代始设“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综理州郡政事,由朝臣充任。 明、清两代,知州便为州的长官。宋代范仲淹曾任邓、青、杭等州的知 州,苏东坡曾任密、徐、湖、杭、扬、定等州的知州。【州牧】是一州的管理者。古代天下分九州,每州设牧,为一州的长官。后来指 朝廷委派的州郡长官。汉武帝设置刺史,成帝时改为州牧。清代知州也 称州牧,官位很低,与知县并称“牧令二 仅为一种称谓而已。【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行人】供派遣出使。【典宝】协司宝掌玉玺。【衙内】唐代禁卫官称“衙内”。五代及宋初,藩镇的亲卫官有衙内都指挥使、 衙内都虞候等,多以官府子弟充任,后来即称官府
13、的子弟为衙内。水 浒传有:“恰待下拳时,认的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围(ji 6 ng)卿】即太仆寺卿。周礼夏官载有“太仆”一官,职掌正王之 服位,出入王之大命。秦汉两代为九卿之一,职掌舆马及牧畜之事。北 齐设太仆寺,有卿、少卿各一人。后世相沿不改,便以囹卿为太仆的别 称。张溥的五人墓碑记载:“贤士大夫者,阎卿因之吴公,太史文 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洗(xi dn)马】是太子的侍从官。李密的陈情表有:“寻蒙国恩,除臣洗马J 【太常】是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为太常J后历代沿置,设 太常寺。【宾客】是“太子宾客”的简称
14、,为太子的最高级属官。唐高宗显庆元年,以韩 谖等4人为太子宾客,正式定为官员,掌调护、侍从、规谏。宋、元、 明沿之,以他官兼任。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 客”。【使相】唐代中期以后,常以宰相官衔(同平章事)加予节度使,作为荣典,称作 “使相”。五代沿之,节度使多带宰相衔而不问朝廷政事。宋代,亲王、 留守、节度使等官衔加侍中、中书令、同平章事者,皆谓之“使相”, 实际上并不参与朝政和签署朝廷命令,但在除授官员命令的末尾保存其 官衔。清代用以称呼兼任大学士衔的总督。【都事】掌出纳文移。【宰相】指封建社会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辅佐帝王总揽国政, 统率百官。但是,历代所
15、用正式官名不同。例如:秦、西汉时,称“相 国”或“丞相”;东汉时,名义上把司徒(于周代始置,为主管民事、 户口、籍田、徒役和财赋诸事的官职。秦代废司徒而置丞相;汉哀帝元 寿二年将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又改称“司徒”,主管教化。左 传文公七年记载:“鳞曜(gu a n)为司徒。”户部尚书别称“司徒”) 当丞相,实际上权归尚书,尚书令无所不统,实为宰相;隋唐时,以中 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为宰相之任,中叶以后,凡为宰相者,必某 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宋代以“同平章 事为宰相的官称;元代以中书省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明洪武十三 年(1380)废除丞相,皇帝亲揽政务;此
16、后,明清的内阁大学士及清代的 军机大臣都是宰相之任。【明朝废丞相】明朝胡惟庸担任左丞相时,大权独揽,许多事务擅自决断,并不 上报明太祖,最终被明太祖诛杀。明太祖遂废除丞相制度。【主簿】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薄官 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局部官署与地方政府的 事务官,重要性减少。【主司】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指身居显赫、职位显赫的官员。【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17、。【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 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铳(记王忠肃 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 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 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 为之师J【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 又称国子助教。【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师军桁。【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18、。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 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 掌握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 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弹劾中 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二、九卿(九寺)。“寺”是官署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 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奉常】掌管宗庙礼仪
19、,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始于秦,汉沿置,九卿之 一,多由皇族中人充任。唐宋称宗正寺卿,元有大宗正院,明清为宗人 府。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J【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 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
20、发布), 下有中书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原 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 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 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 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 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 屯田水利等)。
21、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 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 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派遣。战国始有, 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本指正员以外的官。晋武帝始设员外 散骑常侍、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郎隋文帝时,于尚书省各司置员外郎 一人,侍郎不在时代行曹事。自唐代至清代,各部都设员外郎,与郎中通称“郎 官”。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担任过礼部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 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员外 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
22、直延续到清末。【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假设干等级,通称为“品”,同今之“级曹魏时,职官分 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 每品又分上下两阶,共30级。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18 级。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 流外官经考选后可递升流内,称为“人流明清称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 为“未入流”,不分品级。【勋】唐代将前代某些散官官号略加补充作为酬赏军功的勋号,有此称号者为“勋 官二有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轻车都尉、骁骑尉等,共12级。后 代沿袭唐制,只是品级略有不同。【阶】唐代始用“阶”标志官员身份级别。隋代把
23、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 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又称“寄禄官”)。唐代把隋代散官官号加以 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 通称为“阶官”。【行、守、试】唐宋时,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阶官品级和当时所任的职事官的品 级不一定相同。阶官高于职事官,那么在职事官上加“行”字;阶 官低于职事官,那么在职事官上加“守”字;阶官比职事官低二品, 那么在职事官上加“试”字。【开府仪同三司】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开府,指三公、大将军、 将军等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择僚属。仪,指署衙门夕卜两侧的 仪仗,如石狮、竖立的兵器、旗帜等,也指出行时的仪仗。三 司,即三公
24、,东汉指太尉(大司马)、司空、司徒。仪同三司, 意谓本为散官,无职守,但仪制同于三司。“仪同三司”之名 自东汉荡帝始。魏晋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k nJ o【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 相东曹掾。”【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
25、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拔】选拔,提拔。如:桓公尊九九之人,拔宁戚于车下。(论衡书虚)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那么仕。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表提升官职的词
26、语】【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 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于秦代始置, 主掌议论。历代沿置,隋代以后为散官。汉书贾谊传记载:“文帝说之 (指贾谊),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
27、“加官进爵”【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表降低、免除官职的词语】【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 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维、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废】废黜,放逐。如: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史记-吕太后本纪)【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纳、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
28、,左除(张)滂等官 (新唐书装延龄传)【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那么民 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 立奚齐。”【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 和调整官职,而免职那么是削职为民。【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补】补充空缺官职
29、。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 官辄积年不徙。”【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表兼代官职的词语】【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领战兵兵营。清代,其所带着的军队称为“协”,故又称“协镇”,在各地分别驻 守险要、城池。【守备】于明代为防守一城一堡的长官,无品级,无定员;于清代管理营务与粮 饷。土司中亦有守备一职,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称为“土守备【元师】本指军中的主师,唐代设立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师和行军元舛,元帅遂 成为正式官称。元帅常以皇子、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
30、臣担 任。后来,资望高深的武臣也称“元帅【都头】始设于唐代中期,用以称呼诸军总帅,后以军之一部为一都,其部帅随 之也称为“都头”。宋代都的编制缩小,其长官都头、副都头降为指挥 使以下的下级军官。此外,州、县捕快头领也称作“都头”,如水浒 传中的武松曾是阳谷县都头。【中尉】战国时赵国初置。秦汉时为武职,掌京师的治安警卫。武帝时,改称“执 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后,于神策军置护军中尉,专由宦官担任,率领 禁军。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中尉,秦官,掌微循京师。”【吏目】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市政府副处级干部。【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 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
31、称,简称“相”。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 兼枢密使,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开展成 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 兼管民政)诸路军马J【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大理寺少卿】官职名。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庭,掌刑狱案件 审理。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清为大理院。【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 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
32、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 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 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 “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再如明代张居正【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 相。晋书袁乔传【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假
33、】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表辞官的词语】【致仕】: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即 退休。宋代基本沿袭唐七十致仕之制。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 唐书白居易传)【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 病乞骸骨。【解
34、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 赐告。(汉书疏广传。【其他】【视事】治事、任职。如: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下车】官吏初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后汉书张衡传 【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做官。如:将解褐,故咨之于涛。世说新语 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 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 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 虚
35、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 官职,故称。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 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 礼、兵、开h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如张衡传:“上书 乞骸骨,征拜尚书。”再如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吏部尚书,诗人白居易 曾任刑部尚书,史可法曾任兵部尚书。【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 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 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
36、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 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天祥辞掉丞 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 林院侍读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 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学士。【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舍人】本为宫内人之意。各个朝代的舍人职权大小不一,清代废。周礼地 官舍人载:“舍人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法掌其出入者也。” 战国及汉初,舍人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
37、左右亲近之人。【侍读、侍读学士、侍讲、侍讲学士】侍读、侍读学士是给帝王讲学的人;侍讲、 侍讲学士是讲论文史的人,以备君王顾问。唐代开元三年(715)始设侍读 学士、侍讲学士,初属集贤殿书院,后来废除。宋代设翰林待读学士及翰 林待读官,明清沿置。清代另于内阁设置侍读学士、侍读,与翰林官有别。此外,南北朝、唐、宋诸王属臣有侍读、侍讲。南朝宋有侍读博士。明代 改称“伴读”或“教授”。【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 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 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鹭奇其才”,邓鹭 当时为汉安帝的大将军。【参
38、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 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 相当。宋代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 仲淹、欧阳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职。训俭示康“参政鲁公为谏官”, “鲁公”指宋真宗时的鲁宗道。谭嗣同“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 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 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那么三、 四人,多那么六、七人,被称为“枢臣清末
39、汉人只有左宗棠、张 之洞、袁世凯等短时间地任过军机大臣。谭嗣同“时军机大臣刚 毅监斩”。【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 称为“小军机”。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 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日,“相如顾召赵御史 书日。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 失诸事。韩愈曾任监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 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王翱当时任都察院长 官。【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 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40、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 解经籍等责,是为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鸿胪寺】中国古代官署名。汉朝改秦代典客为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 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 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 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 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 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宋欧阳修曾任枢密副使。指南录 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文天祥当时掌管军 事要务。【著作郎】职官名,三国魏始设,隶属中书
41、省,主管编修国史。晋代改属秘书省, 称为“秘书著作郎”,号称“大著作郎”。唐代设著作司,著作郎为主 管,曾一度改为司文郎中。著作郎下有著作佐郎、校书郎、正字等属 官。宋代仅让著作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西晋陈寿曾任此职。【校(ji Go)书郎】东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中藏书处校勘典籍,以郎充 任的就称“校书郎”,以郎中充任的就称“校书郎中三国魏 始置官,因属秘书省,故称“秘书校书郎”,主管校勘书籍, 订正讹误。唐代秘书省及弘文馆均设校书郎。明以后不设此官。后汉书梁懂传记载:“校书郎马融上书讼懂与护羌校尉 庞参。”【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设置,主要掌管昭、屈、景三姓贵族事务。屈原曾任此 职
42、。渔父有:“渔父见而问之日: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 斯?“【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名。武那么天垂拱元年(685) 置,置左右拾遗分属门下、中书两省,职掌与左右补阙(于唐始置,掌 讽谏,有驳正诏书之权。分左右补阙,左补阙属门下省,右补阙属中书 省)相同,同掌供奉讽谏、荐举人才,位从八品上,稍低于补阙。分左 右,左拾遗属门下省,右拾遗属中书省。北宋改为左右正言(秦汉时有 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战国时置中大 夫,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与谏 大夫、太中大夫等参与议论政事唐宋时光禄大夫为从二品;明清光 禄大夫为
43、正一品,成为文臣最高的阶官。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凡 诸国嗣之丧,那么光禄大夫掌吊J)、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 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 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后随设随罢。南宋一度沿设,旋罢。明 初又设左右正言,不久即罢。建文帝设拾遗,成祖即位后罢。唐代诗人 陈子昂、杜甫均曾担任拾遗,后人因称为陈拾遗、杜拾遗)相当。主要 取责是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 怀王左徒。【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 为最高一级武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受了一场官司J高
44、太尉指高俅。【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J当 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 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 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子非三阊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 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 士萃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师说:“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者,那么群聚而笑之。”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 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训俭示康:“当
45、时士大夫家皆然。”五 人墓碑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 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 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张衡传:“顺帝初,再转, 复为太史令。”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问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 文公,孟长姚公也J文起为翰林院修撰,史官,故称太史。【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丞 县丞】古代多用“丞”作辅佐官的称号。汉代中央各官署如卫尉、太仆寺 本身有丞,所属各署都有令有丞。唐、宋两代尚书省仆射之下有左、 右丞。清代末期,内阁及各部长官之下设置左
46、、右丞。南宋陆游曾任 尚书省左丞。战国时始设县丞,秦、汉两代相沿。为县令的辅佐之官, 主管文书、仓、狱。历代所置略同。【县尉】秦代始设,两汉相沿,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主管一县的军事,历代所 设略同。唐代县尉通常为进士出身的初任之官。唐代王之涣、白居易曾 任此职。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 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府君】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尊称太守为“府君”。孔雀东南飞有:“还部白 府君。”【通判】宋初握有与地方长官连署州、府公文的权力,实为监察之官,有“监州” 之称。清代各府通判职权大为削减,另有州通判,称“州判”。【司农】又称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
47、事务。【别驾】汉代始设州别驾,也称“别驾从事史”,为刺史佐吏。因随刺史出巡时 另乘传(zhudn)车,故谓之“别驾魏晋以后,诸州置别驾,掌本州 之众务,其权甚重。隋唐时,一度改称长史,唐中期后,别驾与长史并 设,其权渐降。宋朝诸州所设的通判职似别驾,后世因此沿称通判为“别 驾”。【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提刑】宋代始设,是府属下设机构,全称“提点刑狱官”,简称“提刑”。官署 称“提刑司”,主管各州的司法、刑狱和监察,兼管农桑,号称“宪司”。 京畿地区称“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主管县、镇刑狱以及治安、 场务、河渠;南宋称“提点京畿刑狱”。明、清两代在各省设提刑按
48、察 使,主管一省的司法。【刑名师爷】清代官署中职掌民事及刑事诉讼的幕僚。没有任期,是代代相传的 职业,也是地方衙门的班底,熟悉公文程式与律条案例。【钱谷师爷】清代官署中职掌钱粮、税收、会计的幕僚。没有任期,是代代相传 的职业,也叫“钱粮师爷【书吏】古代承办文书的吏员,也称“书办东汉已设。清代,内阁以及在京 各官署都有书吏。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皆设书吏,各仓、各 关监督的胥吏也称书吏。书吏往往父子兄弟相传,虽然职位卑微,但常 与长官狼狈为奸。方苞的狱中杂记记载:“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 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三老】是掌管教化的乡官。战国魏有三老之官;秦代设乡三老;汉代县、郡也 设三老,辅助郡守、县令等推行政令。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十 亭一乡,乡有三老。”南北朝沿置。【总镇】镇守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保健票据处理办法
- 餐饮业电梯施工安装工程合同
- 智能建筑网线铺设协议
- 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技术指南
- 绿色建筑招投标法规体系精讲
- 城市交通监理管理规范
- 大型设备焊工劳动合同
- 物业维修技术员定向就业
- 船舶制造工程招投标资料模板
- 旅游集团的民主管理
- 县委统战部部务会议事规则
-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大学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第3章 无人机装配工艺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企业盈利能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000字】
- 常见上市公司名称证券名称中英对照表
-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三大地类对照表
- 确定积极分子会议记录范文七篇
- 江苏省某高速公路结构物台背回填监理细则
- 零部件英文缩写及零部件中英文对照
-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 炼钢厂6机6流小方坯连铸机技术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