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第1页
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第2页
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第3页
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第4页
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岗位增幅有限,教师招聘体制的变化,不少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提高等因素,地方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分析就业的对策思考如下:采取多元的培养模式,提前做好职业转型;搭建就业交流平台、组建就业联盟、吸引校友回校招聘;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对策一、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每个大学生都要面对从大学校园到步入社会这一人生转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

2、学生就业已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家长操心、学生焦心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最普遍、最迫切的利益诉求。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2003年我国第一批扩招大学生走向社会以来,我国社会的人才需求量逐步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庞大的毕业生队伍走向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加之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形势变的更加不容乐观。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披露,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失业率近一成,比2010届略有上升。2013年,全

3、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教师岗位需求减少,造成结构性失业矛盾高等师范院校由于办学方向的限制,培养的师范生基本都是面对基础教育工作岗位。2003年以后高校毕业生的绝对数量和增加量都大幅度增加,而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远远赶不上毕业生就业量,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大。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总数将超过60万,而整个教育系统提供的用人需求不足25万。师范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造成结构性失业。师范生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学校的就业状况是本科生供大于求;不同专业毕业生供需不平衡,语文

4、、数学、英语、学前教育等中小学基础课程的师资需求量大,而政治、历史、体育、艺术等专业需求不旺;地区之间供需不平衡,城市的师资需求渐渐饱和,特别是学校超编严重,毕业生面临着有岗无编的困境,吸纳毕业生的空间非常小,而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边远山区急需大量师资,许多师范生却不愿去任教。教师招聘体制的变化,导致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从社会客观现状来看,1999年以前,师范类毕业生是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作。自2000年起,毕业生就业形式,实行双向选择。2003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向社会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

5、面向社会吸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多元化,部分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逐渐进入教育行业就业,不断分割着原有市场的需求量。因为教师岗位和其他行业相比,有保障、工作稳定,这样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应聘教师岗位,师范生垄断基础教育市场的局面基本上被打破,使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显得突出。师范院校应该在突出师范生教育特色的上下功夫,发挥师范生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就业。如双语师资培养是长春师范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培养毕业生到中小学和国际学校用英语教授学科专业课程的专业化、国际化双语教师,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们已有许多成为全国双语学校的骨干教师和顶梁柱。部分师范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缺乏竞

6、争力从毕业生本身主观方面,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寻找工作岗位,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主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看大学生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能否适应社会的需求。根据调查发现,现在部分师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敬业精神缺失;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知识面狭窄;缺乏教育实践经验与能力;教学理念不新;教学形式、方法陈旧、板书普遍较差;缺乏合作精神;语言表达、学习习惯欠佳;无职业规划等等。因此也就不具备优势可言,给就业造成很大的难度。用人单位提出的种种条件,制约地方高校师范生的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个大气候的影响,

7、很多招聘单位相应地提高了录用标准,强调高学历和第一学位。省会和其他经济发达的市县的好学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最低是研究生。还有的如不是“211工程”大学毕业的,就直接拒之门外。东北28所高师院校中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是“211工程”的学校,这个学校的师范生相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更容易就业。此外,工作经验的缺乏也成为阻碍应届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二、促进师范生就业的对策采取多元的培养模式,提前做好职业转型,拓宽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高考填报志愿时,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考生,报考师范专业。并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适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对教师职业有需要的条件和能力并不了

8、解,而是从自己的眼前利益出发,报考了师范专业。据于这种情况,当大一学习完成以后,对大学的学习以及今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取向进行认真分析,分析自己的性格是不是适合当老师,自己的兴趣是不是在当老师上面,找出自己的优势。对那些立志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专业学科和教育类课程,增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的时间,加大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打造精品师范生,增强师范生的就业能力,也为基础教育培养了优秀的教师。而另一部分入学后不再坚定教师理想的学生则可以多选择其他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特长和就业志向,挖掘多方面的潜能。据了解,中文系毕业

9、生,不从事教师工作,大多数人都从事行政人事、销售、策划、编辑、文秘等岗位工作,而且与做教师的同学相比较起来,其经济收入会要更高一些,有些甚至要高出很多。如果维持原有师范生的培养体系,不走转型的道路,又会有大量的毕业生难以适应就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有着非常明显师资培养的倾向的。如果让师范生从事非教师行业,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注定使他们不具备和其他专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因而,对师范生的培养有必要区别对待,在课程设置与实践形式采取多元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方式也符合高等教育逐渐淡化专业的趋势。搭建就业交流平台、组建就业联盟、吸引校友回校招聘等多种方式,促进

10、大学生就业2002年,以东北师范大学为龙头的东北28所高师院校就业工作协作体的成立,其宗旨是致力于打造轻松就业的新平台即“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使东北28所高校实现了资料、信息、成果“三共享”,在降低就业市场成本的同时,还使各高校能够提早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网路信息平台”则以互联网、手机网络及短信为载体,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通知给每名毕业生。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到这里选才的用人单位已从全国21个省市的230家攀升到27个省市的千余家,需求信息也由4000条攀升到了8万条。目前,这个协作体已成为全国领先、占有市场份额较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国性行业人才市场。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被教育部评为

11、首届“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部属师范高校。还有举行校友联谊会,吸引校友回母校介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招聘学生,这样拓宽了就业的路径。高校加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开展相关的创业活动随着国家继续实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国家通过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力。比如,可以借鉴上海市2009年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对于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投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零首付”注册,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注册资本。各级财政部门对师范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担保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相关手续

12、。结合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落实风险防范控制措施,逐步推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企业小额信用贷款。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功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指导、项目展示、项目对接等服务。大学期间对其创业帮助最大的是假期实习和课外兼职。学校、政府提供的创业培训和咨询以及大学的模拟创业活动也有显著帮助,如创业云南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为1.9%,吉林1.7%,宁夏1.5%。而广东、北京、江苏、上海等省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排名靠后。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是地级及以下城市。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是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苦练内功当下时代,社会无论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专业的,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自己所学专业要“通”、“专”;知识面要“广”;能力要“强”;综合素质要“高”。这是对于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