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细胞骨架0505课件_第1页
第10章细胞骨架0505课件_第2页
第10章细胞骨架0505课件_第3页
第10章细胞骨架0505课件_第4页
第10章细胞骨架050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 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G蛋白能与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效应物: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可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产生第二信使。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

2、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 第10章 细胞骨架细胞为什么能维持一定的形态?“人”有一定的形态是由于 有骨骼系统作为支架。细胞质: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细胞核:核骨架上皮细胞(红色:微丝;绿色:微管)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

3、真核细胞中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蛋白质成分构成的一个复合的网架系统。作用: 维持细胞一定的形状 网络各游离的细胞器 与细胞的运动有关 细胞骨架的发现过程 最初人们认为细胞质中无有形结构,但许多生命现象,如细胞运动、细胞形状的维持等,难以得到解释。 1928年,人们提出了细胞骨架的原始概念。 1954年,在电镜下首次看到了细胞中的微管,但在此时,电镜制片还只能用锇酸或高锰酸钾在低温条件下来固定,在这样的条件下细胞骨架常发生聚集现象,因而被破坏。 1963年,采用戊二醛常温固定后,才广泛的地观察到种类细胞骨架的存在,并正式命名为一种细胞器。细胞骨架由以下组分构成微丝(microfilament)

4、微管(microtubule)中间纤维(intemediate filament) 广义的细胞骨架还包括核骨架(nucleoskeleton)核纤层(nuclear lamina)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形成贯穿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的一体化网络结构。 微丝,又叫肌动蛋白纤维,是由肌动蛋白构成的两股螺旋形成的细丝,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微管,是由微管蛋白单体构成的基本组件形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中间纤维,又叫中间丝,粗细位于微丝和肌球蛋白粗丝之间,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三种骨架系统中结构最为复杂的一种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管及其功能

5、2中间纤维3细胞骨架与疾病4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微丝与细胞运动微丝(microfilament, MF)肌动蛋白丝(actin filament)纤维状肌动蛋白(fibrous actin, F-actin)直径7 nm 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微丝结合蛋白(microfilament binding protein)Neuronal growth cone photos Schaefer, Kabir, and Forscher, 2002.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158: 139-152. 一、微丝的组成及其组

6、装(一)结构与成分 肌动蛋白(actin)球状 G-actin纤维状 F-actin裂缝 / 极性ATP/ADP结合位点二价阳离子(Mg2+ 或Ca2+)结合位点负极正极(一)结构与成分 直径约7 nm 扭链肌动蛋白单体组装右手螺旋极性具有裂缝的一端为负极,相反一端为正极 微丝是由G-actin单体构成的螺旋状纤维,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装配时头尾相接,故微丝也具有极性,结合ATP的一端为负极,另一端为正极。在装配过程中,正极装配较负极快510倍。(二)微丝的组装及其动力学特性 微丝的体外组装一定的盐浓度(主要是Mg2+),一定的G-actin浓度,ATP,pH7.0 。1 条件G-actin

7、F-actinMg2+、高Na+、高K+Ca2+、低Na+、低K+2 过程 延长期(Elongation phase) 正端快,为负端的10倍。成核期(Nucleation phase) 限速过程,又称延迟期。 二聚体(不稳定) 三聚体(核心形成)平衡期(Equilibrium phase) 聚合速度=解聚速度。p195踏车行为(treadmilling)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正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不断添加而延长,负极由于肌动蛋白亚基去组装而缩短的现象由G-actin单体的临界浓度决定正极的肌动蛋白聚合速率等于负极的解聚速率时,踏车现象出现微丝的任何一端都可以以添加肌动蛋白单体的方式增长,不过由

8、于极性,两端的速度不同,速度快的一端为正端,速度慢的一端为负端,表现为踏车现象。当到达平衡期,肌动蛋白分子添加到肌动蛋白丝上的速度正好等于肌动蛋白分子从肌动蛋白上失去的速度,微丝的净长度没有改变,这种过程称为微丝的踏车行为。2. G-actin单体聚合成F-actin,F-actin组成肌动 蛋白微丝3. 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正极生长速度快, 负极生长速度慢;由于G-actin在正极端 装配,负极去装配,从而表现为踏车现象1. 条件:一定的盐浓度(主要是Mg2+),一定的G-actin浓度,ATP,pH7.0 微丝的体外组装2 微丝的体内组装2. 有结合蛋白参与 p1953. 具有动态不稳定性

9、,并与细胞功能相适应1. 成核期:没有固定的中心,根据细胞需要动物细胞中主要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及功能 类 型 功 能调节蛋白1. 原肌球蛋白 与肌动蛋白相连,调节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结合。 2. 钙调蛋白 与Ca2+结合,活化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连接蛋白1. -辅肌动蛋白 参与微丝与质膜的结合2. 纽带蛋白 肌动蛋白纤维端点与细胞膜之间结合的中介交联蛋白1. 毛缘蛋白 使纤维状多聚体肌动蛋白平行连接成束2. 细丝蛋白 与F-actin结合,使之形成三维网状结构3. 血影蛋白 与锚蛋白结合,并与肌动蛋白交联4. 锚定蛋白 血影蛋白与膜上的带III蛋白相连的中介间隔蛋白 抑制蛋白 结合于G-acti

10、n单体,可逆性抑制微丝聚合切断和封端蛋白1. 凝溶胶蛋白和绒毛蛋白 低Ca2+促进微丝装配成核心,高Ca2+将微丝切成片段2. 封端蛋白 结合于微丝(+)端,阻止G-actin加上或脱落微丝组装的动态不稳定性微丝的动态变化与细胞生理功能变化相适应微绒毛 应力纤维 伪足 收缩环细胞中大多数微丝结构处于动态的组装和去组装过程中,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其功能(三)影响微丝组装的特异性药物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与微丝结合后将微丝切断,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在该部位的聚合,但对微丝解聚没有明显影响破坏微丝网络结构,并阻止细胞的运动鬼笔环肽(phalloidin)与微丝表面有强亲和力,不

11、与肌动蛋白单体结合阻止微丝的解聚,使其保持稳定状态二、微丝的生物学功能3. 细胞运动4. 参与细胞分裂2. 维持细胞形态1. 肌肉收缩1 肌肉收缩 肌肉细胞利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产生有力的单向运动。 肌肉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的富含细胞骨架的高效能量转换装置。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p203肌球蛋白(myosin)目前已知的唯一沿肌动蛋白进行运动的马达蛋白 为细胞内组分的运动提供动力,使它们能够沿着肌动蛋白纤维和微管朝向两极运动。 目前已鉴定的马达蛋白多达数十种。根据其结合的骨架纤维以及运动方向和携带的转运物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sp201肌球蛋白:依赖于微丝的分子马达

12、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 可以分为3 类沿微丝运动的肌球蛋白(myosin)沿微管运动的驱动蛋白(kinesin)沿微管运动的动力蛋白(dynein)能量转换:利用水解ATP 所提供能量有规则地沿微管或微丝等细胞骨架纤维运动粗肌丝肌球蛋白(myosin)形态:由轻链和重链组成。 豆芽状:两个椭圆形的头部,一根长杆状的尾头部:ATP酶活性位点, actin结合位点;尾部:由两条重链相互盘绕形成一个双股螺旋肌球蛋白的结构3 个功能结构域马达结构域:负责将ATP 水解所释放的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调控结构域:轻链的结合部位,发挥杠杆作用尾部结构域:选择性与所运输的“货物”结合肌动蛋白(ac

13、tin) 提供动力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细肌丝调控肌肉的组成由肌原纤维组成,肌原纤维的粗肌丝主要成分是肌球蛋白,细肌丝主要成分是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肌小节(sarcomere)。肌小节是相邻两Z线间的单位。主要结构有:肌动蛋白(actin) 提供动力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肌钙蛋白(troponin)细肌丝调控肌纤维TEM照片 A带(暗带):为粗肌丝所在。H区:A带中央色浅部份,此处只有粗肌丝。I带(明带):只含细肌丝部分。Z线:细肌丝一端游离,一端附于Z线 。Sarcomere肌小节模式图 肌肉收缩(m

14、uscle contraction)肌肉可看作一种特别富含细胞骨架的效力非常高的能量转换器,它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肌细胞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高度特化的的功能:肌收缩(muscle contraction)。在肌细胞中,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联合形成一种复合物:称为肌动球蛋白(actomyosin), 一种高度有序的结构, 并能高效地工作。 肌球蛋白(myosin)肌动蛋白纤维的分子发动机肌球蛋白是一种分子发动机(属于马达蛋白) ,肌动蛋白纤维是肌球蛋白运行的轨道。肌球蛋白也是ATPase, 通过ATP的水解导致构型的变化从而在肌动蛋白丝上移动。 肌球蛋白的类型最早发现于肌肉组织(myo

15、sin II),目前已知的有 15 种类型(myosin I-XV)。已鉴定了三种主要类型肌球蛋白: 肌球蛋白、肌球蛋白和肌球蛋白。 Myosin: The actin motor porteinATPaseBinding sitesMyosin II-DimerMainly in muscle cellsThick filamemts三种类型的肌球蛋白的结构比较 肌球蛋白的功能(a) 运输小泡;(b)运输微丝。 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原肌球蛋白是细肌丝中肌动蛋白的结合蛋白,由两条平行的多肽链组成螺旋构型,每条原肌球蛋白首尾相接形成一条连续的链同肌动蛋白细肌丝结合, 正好

16、位于双螺旋的沟中。每一条原肌球蛋白有7个肌动蛋白结合位点,因此Tm同肌动蛋白细肌丝中7个肌动蛋白亚基结合。主要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 肌钙蛋白(troponin. Tn)肌钙蛋白分子量 80KD,由3个多肽。Tn-T是一种长形的纤维状分子, Tn-I和Tn-C都是球形分子。肌钙蛋白 C 特异地与钙结合,肌钙蛋白 T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肌钙蛋白 I抑制肌球蛋白的 ATP酶活性,原肌球蛋白及其结合蛋白 a)原肌球蛋白的螺旋结构; (b)原肌球蛋白的序列特征, C是保守区, V是可变区, 不同来源的原肌球蛋白的V区序列可能不同;非肌细胞中的原肌球蛋白的长度要短

17、些, 但保守区的组成相同; (c)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结合关系。 (四)骨骼肌的收缩机理滑行学说的提出:根据骨骼肌的微细结构的形态特点以及它们在肌肉收缩时的改变,Huxley 等在50年代初就提出了用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的相互滑行来说明肌肉收缩的机制,被称为滑行学说(sliding theroy)。肌收缩时肌节的收缩(a) 肌收缩时肌节长度变化及肌节结构差异示意图。在肌收缩时,肌球蛋白的交联桥(cross-bridge)与周围的细肌丝接触, 细肌丝被推动滑向肌节的中心。(b)肌收缩时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四)肌肉的收缩 肌球蛋白结合ATP,引起头部与肌动蛋白纤维分离;ATP水解,引起头

18、部与肌动蛋白弱结合; Myosin movement (continued)Pi释放,头部与肌动蛋白强结合,头部向M线方向弯曲(微丝的负极),引起细肌丝向M线移动;ADP释放,ATP结合上去,头部与肌动蛋白纤维分离。如此循环 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基本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 Ca2+的释放原肌球蛋白位移 细肌丝(肌动蛋白丝)与(粗肌丝)肌球蛋白丝的相对滑动 Ca2+的回收 P205微丝The coupling of ATP hydrolysis to movement of myosin along an actin filament.肌肉收缩的滑动模型P205 图10-182 维持细胞形态细胞

19、皮层(cell cortex)细胞膜下由微丝和各种微丝结合蛋白交错排列组成的网状结构。具有很高的动态性,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度,维持细胞的形态。p199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都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区域,并由微丝交联蛋白交联成凝胶态三维网络结构,该区域通常称为细胞皮层.皮层内密布的微丝网络可以为细胞质膜提供强度和韧性,有助于维持细胞形状,细胞的多种运动,如胞质环流、阿米巴运动、变皱膜运动 、吞噬(以及膜蛋白的定位等。应力纤维(Stress fiber) 体外培养的细胞在基质表面铺展时,常在细胞质膜的特定区域与基质之间形成紧密黏附的黏着斑。在紧贴黏着斑的细胞质膜内侧有大量成束状排列的微丝,这种微丝

20、束称为应力纤维(stress fiber);应力纤维通过黏着斑与细胞外基质相连,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建成等方面发挥作用。p199Actin stress fibers (red) terminate in focal adhesions (green). Nuclei are in blue/content/196/1/4微绒毛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存在大量的微绒毛(microvilli),其轴心是一束平行排列的微丝,微丝束正极指向微绒毛的顶端,其下端终止于端网结构.微丝束对微绒毛的形态起支撑作用。由于微丝束内不含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辅肌动蛋白,因而该微丝束无收缩功能。 变形

21、运动 (amoiboid motion)细胞迁移(migration)细胞的吞噬运动 (phagocytosis)精子与卵子细胞融合时的顶体运动血小板的变形运动细胞膜收缩环运动(参与细胞质分裂)肌肉细胞的收缩3 参与细胞运动Cell crawlingFigure 16-9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细胞运动过程中力产生机制微丝装配将质膜向前推进 肌球蛋白Myosin和肌动蛋白Actin 相互作用培养的动物细胞移动可以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细胞前缘的扩展,这一步是由肌动蛋白的聚合作用引起的;第二是扩展的前缘通过粘着斑的

22、形成附着到基底;第三是通过胞质溶胶向前流动和细胞尾部的收缩将细胞向前推进,在细胞质收缩过程中,肌动蛋白纤维切割蛋白可能起了重要作用。由大量反向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动力来源于肌球蛋白所介导的极性相反微丝间的滑动/whole/image/chapter14/14.33.jpg4 参与细胞分裂(胞质分裂环 p200)微管及其功能2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管及其功能2中间纤维3细胞骨架与疾病4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Microtubules reorganize during the cell cycle Photo courtesy of Lynne Cassimeris, Lehigh University.

23、微管:microtubule,MT 由微管蛋白(tubulin)装配而成 呈中空的管状,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相同的形 态,呈网状或束状分布 能与其它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鞭毛和纤毛、 中心粒等结构 是一种动态的结构,具有组装和去组装的功能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基本结构单位:-微管蛋白二聚体-微管蛋白 p207GTP 结合位点不可交换位点:-微管蛋白可交换位点:- 微管蛋白二价阳离子结合位点秋水仙素结合位点长春花碱结合位点可见亚基也是一种 G 蛋白。微管的组装与极性13 根原纤丝;极性图10-20细胞内微管的3 种类型单管:细胞质微管或纺锤体微管二联管:纤毛或鞭毛中的轴丝微管三联管:中心体或基体

24、的微管不稳定:单管。管壁由13条原纤维包围而成,长 短不一。微管外径为25nm,内径为 15nm。稳定:二、三联管。见于特化的细胞结构,如鞭 毛、纤毛、中心粒、基体等。12345678910111213单管 AB二联管 ABC三联管13根原纤维 23根原纤维 33根原纤维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s, MAPs) 定义:一类可与微管结合并与微管蛋白共同组成微管系统的蛋白。 主要功能:调节微管的稳定性,影响微管的结构和功能。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cgi/content-nw/full/16/10/2546/FIG1(一)微管的体外组装与踏车行为

25、微管的组装与携带GTP 的/-微管蛋白二聚体的浓度有关Microtubule exhibits polaritya和b微管蛋白GTP Mg2+适宜温度:37 C条件:(一)微管的体外组装与踏车行为12345678910111213单管 AB二联管 微管蛋白微管蛋白异二聚体聚合首尾相连原纤维 ABC三联管微管(13)12345678910111213微管横断面 1、指微管装配生长与快速去装配的一个交替变换的现象2、动力学不稳定性产生的原因:微管两端具GTP帽 (取决于微管蛋白浓度),微管将继续组装,反之,无GTP帽则解聚。微管的动力学不稳定性微管延长:微管蛋白的浓度临界浓度 微管缩短:微管蛋白的

26、浓度临界浓度微管的体内组装2. 有结合蛋白参与3. 具有动态不稳定性,并与细胞功能相适应1. 没有成核期,快速装配。有微管组织中心4. 特异性药物紫杉醇 阻止微管蛋白的解离秋水仙素 阻止微管聚合长春碱 促进微管降解均可作为化疗药物使用诺考达唑导致微管结构的解体 用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细胞,可立即破坏细胞内的微管或纺锤体的结构。秋水仙素可以与微管蛋白亚基结合,而当结合秋水仙素的微管蛋白亚基组装到微管末端后,其他的微管蛋白亚基就很难再在该处进行组装,但秋水仙素在微管末端的结合并不影响该微管的去组装,从而导致细胞内微管网络的解体。紫杉醇的作用与秋水仙素相反,当紫杉醇与微管结合后可以阻止微管的去组装,

27、但不影响微管末端的组装。结果是微管不停地组装,而不会解聚,其结果同样使细胞周期的运行被终止。(二)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 三、微管组织中心(MTOC) MTOC:活细胞内起始微管的成核作用,并使之延伸的结构中心体(动态微管)间期细胞MTOC 有丝分裂纺锤体极(动态微管) 分裂细胞MTOC基体(永久性结构)鞭毛、纤毛细胞MTOC(一)中心体 (一)中心体中心体含有一对彼此垂直的桶状中心粒无定形的中心粒外周物质;9组三联体微管微管起源于中心粒外周物质区域 (PCM,pericentriolar material)不直接参与微管蛋白的核化,具有召集PCM的作用。(一)中心体 (二)基体和其他微管组织

28、中心 9 组三联体微管构成具有自我复制的性质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8, 880-893 (November 2007)位于鞭毛和纤毛根部的特殊结构微管从微管组织中心向外生长 阴影部分是MTOCs.,包含一对中心粒和一个中心体。图中标出了生长中微管的正端, 靠近MTOCs部分是微管的负端。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微管的稳定性与其所结合的细胞结构组分以及细胞的生理状态相关不同状态的微管其稳定性差异很大 在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作用/content/158/5.cover-expansion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五、 微管功能1、维持细胞形态2、参与细胞内

29、物质的运输3、参与细胞器的运动 鞭毛(flagella)和纤毛(cilia)运动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4、细胞器定位 例如: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其轴突的伸长依赖于微管,用秋水仙素、低温等方法处理细胞,微管解聚,细胞变圆。 微管对维持细胞的形状是重要的。1、维持细胞形态 细胞中的小泡和蛋白质颗粒经过长距离运输到达特定区域。-神经元轴突运输-色素颗粒的运输2、细胞内物质的运输马达蛋白 Motor proteins根据其结合的骨架纤维以及运动方向和携带的转运物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驱动蛋白(kinesin):通常朝微管的正极方向运动 p213动力蛋白(dynein):朝微管的负极运动 p216肌球蛋白(

30、myosin):唯一沿微丝运动的 是细胞内一类以细胞骨架为轨道,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或细胞运动的蛋白质分子。驱动蛋白的分子结构及其功能2 条重链:具有马达结构域2 条轻链:与重链尾部结合、具有货物结合功能驱动蛋白沿微管运动的分子机制 驱动蛋白的运动主要涉及发生在两个马达结构域上ATP 的结合、水解和ADP 释放以及与自身构象变化相偶联等机械化学循环过程细胞质动力蛋白及其功能动力蛋白超家族细胞质动力蛋白轴丝动力蛋白重链含ATP 结合部位和微管结合部位细胞质动力蛋白沿细胞质微管转运货物,由一个相对分子质量接近1.5106 的巨大蛋白复合物组成,含多个多肽亚单位,两条具有

31、ATP 酶活性的使其沿微管移动的重链、两条中间链 、四条中间轻链和一些轻链 。 细胞质动力蛋白与被称为动力蛋白激活蛋白(dynactin)的蛋白复合物密切相关。动力蛋白激活蛋白调节动力蛋白活性和动力蛋白与其“货物”的结合能力神经元的轴突运输Dyneins, kinesins微管色素颗粒的运输许多两栖类的皮肤和鱼类的鳞片中含有特化的色素细胞, 在神经和激素的控制下, 这些细胞中的色素颗粒可在数秒钟内迅速分布到细胞各处, 从而使皮肤颜色变黑; 又能很快回到细胞中心, 而使皮肤颜色变浅,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研究发现, 色素颗粒的运输是微管依赖性的, 色素颗粒实际上是沿微管转运的。3、参与细胞器的运动

32、 鞭毛(flagella)和纤毛(cilia)运动 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鞭毛与纤毛是伸出细胞表面并能运动的特化结构。鞭毛与纤毛在来源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少而长的叫鞭毛flagella多而短的叫纤毛cilia鞭毛与纤毛的运动 p217微管滑动学说 p220图10-341. 动力蛋白头部与相邻二联体上B微管结合,促进ATP(水解) ADP+Pi(释放),同时动力蛋白头部构象变化角度改变,牵引相邻B微管向纤毛顶部滑动。2. 新的ATP结合于动力蛋白上,使头部与相邻的二联体B微管脱离。3. 结合的ATP水解,其释放的能量使头部的角度复原。4. 带有水解产物的头部与B微管的另一个位点结合,开始又一次循环。纺锤

33、体与染色体运动星体微管 动粒微管 极间微管 深绿:微管浅蓝:内质网黄色:高尔基体4、细胞器的定位 p212微丝与细胞运动1微管及其功能2中间纤维3细胞骨架与疾病4中间纤维3第三节 中间丝直径10 nm ;粗细介于肌细胞的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直径8-10nm。介与微管与微丝之间,故得名中间纤维结构稳定:既不受秋水仙素也不受细胞松弛B素影响,并且也没有极性。植物细胞内未发现中间丝 中间纤维是由多种异源性纤维状蛋白组成,至少有67种,根据这些蛋白的细胞分布和组织来源,将它们分类一、中间丝的主要类型和组成成分中间纤维蛋白分类及分布纤维类型蛋白亚基细胞定位组织来源角蛋白纤维角蛋白,19-22 种多肽细胞质上皮细胞波形纤维波形纤维蛋白,一种多肽细胞质间质细胞和中胚层来源的细胞结蛋白纤维结蛋白,一种多肽细胞质肌细胞神经元纤维神经元纤维蛋白,三种多肽细胞质神经元神经胶质纤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一种多肽细胞质神经胶质细胞核纤层核纤层蛋白(lamina 、)细胞核大部分细胞严格的组织时空特异性中间丝蛋白分子结构模式图高度保守的杆状区高度多变的头部和尾部参与中间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