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1.gif)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2.gif)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3.gif)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4.gif)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76395b83f16fbe8240811cfb3e5b0f7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上一章我们考察的是单个资本的运动及其规律性。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个互相独立的单个资本的运动又是互相交错、互为前提和互相影响的。因此,本章将从各个单个资本运动的相互联系上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从而阐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 所有的单个资本要实现所生产的剩余价值,有一个根本的条件。这个条件也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实现的条件。考察这个实现条件,需要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入手。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对象和核心问题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对象 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单个资本家用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然后出售产品,收回货币,取得剩余价值。
2、这样独立地进行循环和周转的资本,是个别资本。 社会总资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个别资本的总和,是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资本流通+商品流通单个资本的运动:资本流通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 应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 社会总产品:生产消费品、个人消费品 核心问题:说明社会总产品 考察个别资本的生产过程的时候,对于资本家生产什么商品,比方说,是生产钢铁、飞机,还是生产黄油、面包,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在那里,我们探讨的是资本怎样增殖价值,即资本家怎样榨取剩余价值。考察个别资本的再生产的时候,我们假定资本家能够卖出他的全部产品,也能够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全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3、在那里我们注意的只是个别资本怎样通过循环和周转增殖价值,还没有研究许许多多个别资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完成循环周转,增殖价值。 现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必须从各个个别资本的相互联系上,来考察整个社会的再生产怎样才能进行。这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各个资本家怎样才能卖出产品,卖到哪里去?怎样才能买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从哪里买?资本家和工人又怎样买到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就是说,要解决整个社会的产品怎样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在物质上得到替换,以便使整个社会的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问题。社会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叫做社会产品的“实现”。换句话说,所有个别资本所生产剩余价值的实现条件,就是
4、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公式及其作用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理论前提 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解决社会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首先要分析社会产品在价值上和物质上是由哪些不同的部分构成和社会生产由哪些不同的类别构成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在价值上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c;二是可变资本价值v;三是剩余价值m。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v+m是新创造的价值。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资料,一类是消费资料。 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分成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它的产品用于生产过程;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5、,它的产品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 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式分为c、v、m,按物质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整个社会的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出发点。 类比与扩展:经济分类(一)生产结构分类法 分类依据是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的分类法2、农轻重分类法3、(德)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1)消费资料工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制造业。(2)资本资料工业:包括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一般机械工业、运输工业、运输机械工业、化学工业。(3)其它工业:橡胶、木材加工、造纸、印刷工业等霍夫曼比例(系数)=消
6、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二)三次产业分类法(依据是产品)最早由费希尔(英Fisher)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提出。经过统计学家(英)克拉克应用并实证(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在世界流行,被称之为“克拉克大分类法” 我国在80年中期引入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次产业:农业 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 制造业、水、电、气制造供给业第三次产业:其他产业曾分两大类四个层次A流通部门 : a流通业包括:交运、邮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等B服务部门 : b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
7、游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c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行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 d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警察等。 d层次我国不计入GNP、GDP2003年我国取消了第三次产业的内部分类。 (三)标准分类法 具有完整性(不重不漏)、实用性(计算机化)、权威性的特点 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ISIC1971(1988修订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十大项,大、中、小、细四级,每一级都有统一编码,便于计算机处理:1.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2.矿业和采石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
8、水业5.建筑业6.批发和零售业、餐馆与旅馆业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社会团体、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归类的其它活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94)中将全部国民经济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60个中类和812个小类。 为了揭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还必须排除一些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所以还要作如下主要假定: 第一,考察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上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 第二,一切商品都按照它们的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不发生变化; 第三,不存在对外贸易,全部社会总产品都在国内实现; 第四,不变资本的
9、价值当年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第五,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第六,剩余价值率为100%。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为了简化分析,假定生产周期为一年,不变资本的价值在一年内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且假定第一部类(用I表示)的不变资本价值是4000,可变资本价值是1000,剩余价值是1000;第二部类(用表示)的不变资本价值2000,可变资本价值500,剩余价值500。此外还作了整个社会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没有进出口贸易等等一系列的假定,这都是为了分析的简化。实际上,把这些假定去掉,仍然能说明这里阐述的基本原理,只不过这需要以更大篇幅分析更多的复杂情况。依据假定的数字,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
10、以表示如下: . 4000c v m=6000 9000. 2000c+ 500v + 500m=3000 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共为6000,在物质形式上都是生产资料;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共为3000,在物质形式上都是消费资料。为了第二年能够进行再生产,两个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必须实现,也就是都必须按价值卖出去,并且在物质上转换为第二年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人、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产品的实现是通过在市场上商品交换来进行的,这个交换过程可以分为三类。 首先,第一部类的4000c,是第一部类的资本家用于替换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这个替换在第一部类内部进行。 其次,第二部类的500v+500m,由
11、第二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生活消费。这种消费在第二部类内部实现。 最后,第一部类的1000v m要与第二部类的2000c相交换。第一部类的1000v m,要由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用于个人生活消费,但是它们却以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存在着,因此,必须和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相交换。第二部类的2000c要由第二部类的资本家用于替换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但是它却以消费资料的物质形式存在着,因此,必须和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相交换。 所以,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互相交换,I(v+m)必须和c交换。这个交换可以用下列图式表示:. 4000c v m=6000. 2000c+ 500v+ 500m=3000 从上面的
12、分析中我们看到,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产品中代表1000v+l000m的部分和第二部类产品中代表2000c的部分,得到了实现;通过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一部类产品中代表4000c的部分和第二部类产品中代表500v+500m的部分,也得到实现。两大部类的全部产品都得到了实现,下一年可以在原有的规模上进行再生产。 两大部类的产品之所以都能实现,是由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即1000v m,正好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即2000c。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第一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小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那么第二部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就不能全部得到替换;或者相反,第一部类的可变资
13、本和剩余价值之和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那么第部类的产品就有部分不能得到实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简单再生产中,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v+m)=c 这就是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得以实现的条件。 这个条件实际也包含了两大部类各自内部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要求的满足。因为如果不是这样,I(v+m)与IIc相等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要把这一点表示出来,可以用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的两个派生公式:I(c+v+m)=Ic+IIc和II(c+v+m)=I(v+m)+II(v+m)。 公式I(c+v+m)=Ic+IIc,是简单再生产基本公式I(v+m)=IIc等式
14、两边同加Ic的结果。它的含义是, 第I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等于两大部类消耗掉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在使用价值上应符合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进行实物补偿的需要。 公式II(c+v+m)=I(v+m)+II(v+m),是基本公式等式两边同加II(v+m)的结果。其含义是,第II部类的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等于两部类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在使用价值上应符合两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需求。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扩大再生产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在以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纯粹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一种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是必要的,因为
15、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中所包括的各种比例关系不仅存在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而且其中也包含有许多适用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共同规律。所以,我们在这里分析的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为了实现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必须转化为资本。追加资木必须分为追加的不变资本(c)和追加的可变资本(v)。但是,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要能真正转化为资本,必须从货币形态这种可能性上的资本,转化为现实的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这要取决于社会能够为这种扩大再生产提供可供追加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及社会总产品能否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以及工人用以维持自身生存的消费资料。所以
16、,为了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除了具备可供追加的劳动人口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物质条件:第一,社会总产品中要包含可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二、社会总产品中要包含维持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追加消费资料。 二、社会总产品中要包含维持追加劳动力所必需的追加消费资料。 既然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只能来自社会总产品,而社会总产品既要保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又要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那么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就不能等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而必须大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第二部类所生产的消费资料也不能等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消耗掉
17、的消费资料,而必须大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所消耗掉的消费资料。因此,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除具备可供追加的劳动人口这一前提条件以外,另外两个前提条件是: 第一,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这个公式是由I(c+v+m)Ic+IIc的两端分别减Ic简化而成的。I(v+m)IIc是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认为,既然把积累作为前提,I(v+m)就大于IIc,而不像简单再生产那样,和IIc相等。如果I(v+m)不是大于IIc,而是等于IIc,那就是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第二,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和供积累用的剩余价值之
18、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用的剩余价值之和。如果用 代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资本家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剩余价值,用 代表扩大再生生产条件下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那么,第二个前提条件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这个公式是由(c+m) + 的两端分别减去 简化而成的。如果 等于或小于 ,第二部类就不能为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来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规模扩大的再生产。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中应有一部分用作追加的生产资料,还要有
19、一部分用作追加的消费资料以满足追加劳动力的消费需求。根据上述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价值9000的社会总产品应重新组合如下:I 4000c v m=6000II 1500c+750v+750m=3000 这就是说,某年社会总资本生产的结果,已具备了第二年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假定第I部类资本家以一半的剩余价值,即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500m仍按4:1的资本有机构成追加生产资料400v ,增雇工人100 v 。这样,第一年年终第I部类全部产品作如下组合: I(4000c+400 v )+(1000v+100 v )+500m=6000 即4400c v+500m=6000 上式中4400c可在第
20、I部类内部通过资本家相互购买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1100v+500m的生产资料要卖给第II部类以实现其价值,然后向第II部类购买资本家和工人(包括增雇工人)需要的消费资料,完成实物替换。这就要求第II部类以1600价值的消费资料交换生产资料,即要求第II部类追加100 c ,并按照原来2:1的资本有机构成追加50 v 。这150的追加资本来自第II部类的剩余价值,该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就是600m了。这样,第一年年终第II部类全部产品应作如下组合: II (1500c+100 c)+(750v+50 v )+600m=3000 即 1600c+800v+600m=3000 上式中800
21、v+600m可在第II部类内部通过交换实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1600c可通过与第I部类1600(v+m)交换实现双方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于是,两部类均可完成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安排。假定剩余价值率仍为100%,第二年生产的总产品及其构成如下式:I 4400c v m=6600 9800II 1600c+800v+800m=3200 以上按设定的数字描述的过程,已经把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或者说扩大再生产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包含在内了。这个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即第I部类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II部类不变资本和追加的不变
22、资本之和。 将上述公式两端各加上I(c+ c ),我们就可以得到公式 这是表示扩大再生产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的第一个派生公式。其含义为,第I部类全部产品在价值上等于两大部类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在使用价值上应符合两部类扩大再生产实物补偿的需要,即满足两大部类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同时: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时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以上对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条件的分析,是假定生产在技术条件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实际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的趋势。列宁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和分析模式,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因素引进来作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断增大的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趋向增大,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缩小。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要素为劳动力,而劳动力是靠消费资料维持的。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要求生产资料相对于消费资料增长更快,要求第部类的生产比第部类增长更快,要求第部类为本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比向第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下册《7.1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听课评课记录 新人教版
-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听课评课记录2新版新人教版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元朝的统一与拓展》听课评课记录
- 环境设计服务协议书(2篇)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第一课中学时代第1框中学序曲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1《学习与成长》听课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回顾与反思》听评课记录10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听课评课记录2
-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1《共享发展成果》听课评课记录
-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1 第1课时《平均数》听评课记录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2025代运营合同范本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使用错误评估报告(可用性工程)模版
- 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4年4月浙江省00015英语二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工程经济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 鼻空肠营养的护理及注意事项ppt
- 臭和味检测原始记录表
- 小学英语26个字母标准手写体卡片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