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维护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课件_第1页
硬件维护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课件_第2页
硬件维护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课件_第3页
硬件维护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课件_第4页
硬件维护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章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与维修 4.1 计算机系统的一般维护 4.2 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测方法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4.4 CMOS参数的维护与软故障修复 4.5 计算机不能启动与死机故障处理 4.6 硬盘与软驱故障处理4.7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其它故障处理 练 习 题 4.1.2 磁盘系统的维护 磁盘是数据信息的载体。良好的磁盘介质是使微机系统准确存取数据的基本保证。用户应重视对磁盘和磁盘驱动器的日常维护。 1软盘的维护 软盘是在一张高强度纤维材料上面均匀地涂了一层氧化铁等物质,做成圆形盘片后封装在一个方型的塑料保护套内制成的。维护软盘时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软盘应放在干燥蔽光处保

2、存。 软盘盘片中的有机物有粘结剂、 分散剂、 润滑剂等材料。 这些有机物质容易使软盘受潮, 时间长了还会长霉。 长了霉的盘片容易造成存储数据丢失, 在读写数据时易划伤盘片, 也会严重污染软盘驱动器的磁头。 禁止用手触摸软盘上的读写窗口, 以免手上的油脂和灰尘玷污软盘。 软盘从机器中取出后, 应随手装入盘片盒内, 否则磁盘表面落有灰尘时, 易划伤盘面或磁头, 破坏记录的数据。 软盘不应弯曲、 曝晒和靠近强磁场, 长期不使用的软盘要放在防静电盒内。 为防止软盘的信息被破坏, 读写软盘时不应将软盘从软驱中取出。 在开关机器电源时, 应先将软盘从驱动器中取出。 存储重要程序或数据的软盘, 应将其写保护

3、板处于写保护状态, 以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数据丢失。 2软驱的维护 当软盘插入驱动器时,一旦感到受阻,不要用力插盘,否则易将活动磁头撞下来。 定期用酒精或清洗盘对软驱磁头进行清洗,并且一次清洗干净,否则会造成清洗液与灰尘凝固后划伤盘片的后果。 经常对软驱进行清洁除尘。 长期不使用的驱动器,最好用胶带封上驱动器门或装箱,以防止灰尘进入驱动器腔内造成磁头污染。 3 硬盘的维护 当用户发现硬盘有故障时, 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打开硬盘。 因为在没有超净100级以上的条件下拆开硬盘, 空气中的灰尘就会进入盘内。 当磁头进行读/写操作时, 必将划伤盘片或损伤磁头, 从而导致盘片或磁头报废。 另外

4、, 盘内的某些机构一旦拆开就无法还原, 由此使得硬盘驱动器全部报废。 硬盘驱动器应平稳地固定好, 否则, 当机器进行读/写操作时, 一旦发生振动, 易使磁头损坏盘片的数据区。 当硬盘驱动器执行读/写操作时, 不要移动或碰撞工作台, 否则易出现磁头损坏盘片, 造成盘片上的信息读出错误。 硬盘由于结构上的原因, 可以垂直或水平放置, 但最好不要使底盘朝上(即电路板朝上)放置。 4.1.3 显示器的维护 1 清扫显示器 由于显示器的荧光屏带有静电, 所以很容易吸尘。 在对显示器除尘时, 必须拔下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定期用湿布从屏幕中心螺旋式地向外旋转擦拭, 去掉屏幕上的灰尘。

5、 经常清除机壳上的灰尘和污垢, 保持外观清洁和美观。 每年对显示器内部除尘, 以避免由于灰尘引起的打火和其它损坏。 清除机内灰尘时,可用软毛刷等,万不可用电动吹风机、微型电扇等可能产生电磁感应的东西到里边去吹,以防止电磁感应扰乱显示器的正常磁场。 3 显示器不要受潮 显示器不要接触水, 不要将盛有水的容器放在机壳上, 以免水流入机内而引起短路, 造成元器件损坏。 4防止异物进入机内 切勿使任何物体进入机内,以免引起故障。 5掌握断电次序 拔插电源线和信号电缆线时,应先关机,否则会损坏接口电路元件。 6将显示器调节旋钮调到最佳状态 当加电后,无显示或显示不正常时,可调节屏幕下的调节旋钮或按钮,使

6、其处于最佳状态。 4.1.4 键盘的维护 键盘上几乎所有键的功能都可以由程序设计者来改变的,因此,每个键的功能不一定都与键帽上的名称相符,使用时一定要根据所用的软件的规定来弄清各键的作用。 在操作键盘时,按键动作要适当,不可用力过大,以防键的机械部件受损而失效。 按键的时间(指按下某个键并保持的时间)不应过长。当按键时间大于0.7s时,计算机将连续执行这个键的功能,直到松开此键为止。 应注意保持键盘的清洁。键盘一旦有脏迹或油污,应当及时清洗。清洗时可用柔软的湿布沾上少量的洗衣粉进行擦除,然后再用干净而柔软的湿布将粉迹擦净。不可用酒精来清洗键盘。清洗工作应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 当有必要拆卸键盘时

7、,应先关掉电源,再拔下与主机连接的电缆插头,然后再进行拆卸。 4.1.5 鼠标的维护 鼠标的滑动操作平台要干净平整。 当机械式鼠标器使用日久,鼠标球可能会因脏污而运转不灵活,这时就要清洗鼠标球。 如果鼠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操作不灵,有反应迟钝且清洗后仍不凑效的现象,这多数是由于鼠标在频繁移动中磨损了鼠标底部的一层不干胶纸造成的。 翻过鼠标可以看到在鼠标底部平面的前后各有一条微微突起的长条(有的是其它形状), 称为鼠标底角。 新购鼠标在底角上粘有一层纸片, 可保证鼠标移动时不与桌面发生硬磨擦。 当鼠标使用一段时间后, 鼠标底角上的两块纸片容易磨损或磨掉, 使鼠标球的正常下垂位置发生上移, 这

8、样当鼠标移动时, 鼠标球虽然转动, 但在内部不能有效地带动光栅转动机构, 造成鼠标操作不灵。 遇到这种情况时, 先设法清除鼠标底角上的遗留纸片并擦净底角, 然后剪取与底角大小相同的几块不干胶标签纸, 粘在鼠标底角上, 一层或两层均可(但不可粘得太厚)。 4.1.6 微机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误操作是产生微机软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故障的发生。在微机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应先启动主机,再启动外设。正常情况下,开机工作时先打开外设电源开关,最后打开主机电源开关,而工作结束后应先关闭主机电源开关,然后关闭外设电源。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设电源开启和关闭时浪涌电流对主机产

9、生的影响。 要明确所使用微机的硬件参数及设置方法,搞清楚如何进入、修改和恢复。 绝不能带电插接连线或搬动机器。 连接外围设备时一定要断电。 不使用微机时, 应将系统退回到操作系统状态再关机。 关机后再开机需要相隔20 s左右的时间, 让硬盘电机停稳。 要纠正电脑操作中的模糊认识。 在操作计算机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 大多数用户会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手中的工具软件进行一些维护操作, 但在对一些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 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并进行一些误操作, 所以纠正用户的模糊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 全面、 有针对性, 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 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

10、复测试并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软件诊断法要求具备熟练的编程技巧, 熟悉各种诊断程序与诊断工具(如Debug、 DM等), 掌握各种地址参数(如各种I/O地址)以及电路组成原理等, 尤其掌握各种接口单元正常状态下的各种诊断参考值是有效使用软件诊断法的前提。 4.3 BIOS的维护与升级 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驱动和控制硬件的系统程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BIOS的功能也在不断改进增强, 所以用户升级维护BIOS, 可以增强或改进计算机的性能, 提高工作效率。 以前的BOIS是固化在EPROM芯片中的。 要升级BIOS, 需要把该芯片拔下来, 用EPROM擦除器擦除原有的内容,

11、再用EPROM烧录器重新烧录该芯片, 最后把它插回到主机板上。 这个过程非常麻烦, 对一般的用户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 现在, Intel公司推出一种新的EPROM芯片, 通常称之为Flash ROM。 它的作用和老的EPROM芯片一样, 在其中存放的内容不会因掉电而消失, 但更主要的是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更新程序, 来改写Flash ROM的内容, 从而达到升级BIOS的目的。 4.3.1 新版本BIOS和支持程序 升级BIOS需要一个能够把新版BIOS写入Flash ROM的支持程序, 该支持程序是在购买主机板时一起随主机板附送的。 新版的BIOS可以到主机板厂商的Web网站上去下载。 4

12、.3.2 新版本的BIOS写入Flash ROM 确认主机板的型号, 并准备好相应的支持程序和新版本BIOS。 设置主机板上的跳线, 使Flash ROM变为可写的状态。 以实模式进入DOS, 即不执行任何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命令。 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实现: a. 用没有带有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的磁盘启动计算机。 b. 若使用MS-DOS 6.x, 当开机屏幕出现“Staring MS-DOS”时, 按下F5键来跳过Config.sys和Autoexec.bat文件的执行。 c. 若使用Windows 98, 当开机屏幕出现“Start

13、ing Windows 98 ”时, 按F8键进入启动菜单并选择“Safe mode command prompt only”选项。 执行支持程序, 输入新版BIOS的文件名, 然后执行写入操作, 即可完成升级。 进入COMS, 重新设置CMOS的有关参数。 把主机板的跳线再改回来, 将Flash ROM设置为只读状态。 4.3.3 升级BIOS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升级以前一定要先准备好所需的支持程序和新版BIOS, 并与主机板型号相符。 如果下载后的BIOS文件为压缩文件, 则必须先解压缩, 然后再升级使用。 升级时, 可先通过支持程序将当前的BIOS内容备份到磁盘中。 如果在更新BIOS的过

14、程中发生错误时, 可以将备份内容重新写回原先的BIOS文件。 假若在升级新版BIOS的过程中发生问题, 千万不要关机, 应立即重新写回原备份的BIOS文件, 以免造成无法开机。 4.3.4 升级BIOS失败后的处理 升级BIOS一旦失败, 就会使计算机无法启动。 这时不用惊慌, 完全可以重新恢复BIOS芯片中的数据, 使机器恢复正常工作。 1 利用BIOS Boot Block引导块 现在用Award BIOS的主机板都有一个BIOS引导块, 当升级BIOS时, 这一小部分引导块可以不被覆盖(Boot Block Write跳线设置为“Disable”, 并且在运行Flash程序时, 不选择“

15、Update BIOS Including Boot Block”方式)。 这个BIOS引导块只支持软驱和ISA显示卡, 所以很多人在升级BIOS失败后, 当主板上仍插PCI显示卡时, 启动计算机会黑屏, 但计算机却能读软驱, 这就意味着主板的BIOS仍可以恢复。 这个BIOS引导块可以引导正常的DOS启动盘并执行Autoexec.bat, 只要把Flash程序和正确的BIOS文件拷贝到DOS启动盘上, 然后在Autoexec.bat中添加上执行升级Flash BIOS的语句, 如Awdflash Biosxxx.bin即可。 可以在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上做好这张盘, 拿到需要恢复的计算机上运行;

16、 或找块ISA显示卡插到计算机上, 启动后执行软盘上的升级程序。 如果没有ISA显示卡, 也可以在启动后黑屏的情况下, 自己动手运行升级程序。 这时计算机仍可以正常运行, 只是屏幕没有显示, 只要升级时键入的内容全正确, 一样可以成功。 在第一次进行升级操作时, 可以慢一些, 把每一步操作都按顺序记录下来, 以备升级失败时, 可以在黑屏的情况下, 用同样的步骤恢复原来的BIOS数据。 2 利用Flash Recover Boot Block引导块 对于另一些主板(例如某些使用Phoenix BIOS的主板), 主板上的BIOS中有一个Flash Recover Boot Block引导块, 这

17、个引导块不会被升级程序覆盖。 主板上有一个Flash Recover Jumper跳线, BIOS升级失败或被CIH病毒破坏后可以恢复, 其方法如下: 把Flash Recover Jumper跳线设置为“Enable”。 把可引导的升级盘插入A驱动器(盘中的BIOS一定要是能正常工作的, 文件名要符合主板的要求, 因为主板要把软盘中的BIOS备份自动写回Flash BIOS)。 实模式下重新启动电脑。 因为这一小段代码是放在不可写入的引导块区域的, 所以不支持显示卡, 升级过程只能靠声音和软驱指示灯的提示来判断是否完成。 如果电脑喇叭发声且软驱灯亮着时, 表明系统正在恢复BIOS到Flash

18、 BIOS; 当电脑喇叭不发声且软驱灯也不亮时, 表明恢复完成。 多等一会后, 关掉电源。 把Flash Recover Jumper 跳线跳回默认位置。 取出软盘, 重新启动计算机电源。 3 换一个新的BIOS芯片 与你的主板制造商联系, 设法得到一块BIOS芯片。 也可以买一块与主板的BIOS芯片兼容的ROM芯片, 如27Cxxx、 28Cxxx系列EPROM, 用专门的可写EPROM的仪器将正常的BIOS写入, 换下升级失败了的BIOS芯片。 用这种方法还可以升级那些不是Flash BIOS的BIOS芯片, 但所受到的限制是要找到紫外线EPROM的擦写器。 4 热拔插法 还有些主板的BI

19、OS芯片中可能没有集成最初始的信息, 或无法找到ISA显示卡, 这时如果能找到与原主板类型相同的好主板且备份有原BIOS的数据, 可按如下顺序操作: 把好主板上的BIOS芯片拔下, 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也要拔下。 把好的BIOS芯片插入原主板, 注意不要插得过紧, 能接通就行。 在DOS实模式下启动计算机, 注意进入DOS时不要外挂别的程序。 在主板加电(“热”)状态下拔下那块好的BIOS芯片。 将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插入“热”状态下的主板中。 注意, 动作要准确干净。 执行BIOS刻录程序。 关机。 确认数据才恢复的BIOS芯片插好后, 再开机试用。 当然, 也可以把数据被破坏了的B

20、IOS芯片拿到任何一个主板类型相同的计算机上去写。 当找不到相同的主板, 只要备份有原BIOS的数据,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挽救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使其起死回生。 具体做法如下: 先从主板上拔下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用DOS启动另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主板不同), 然后在“热”状态拔下它的BIOS芯片。 在“热”状态下插上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 并用原型号的BIOS芯片的写入程序对数据被破坏的BIOS芯片执行写操作。 写入完成后, 关机并拔下新写入数据的BIOS芯片。 把新写入数据的BIOS芯片插回原主板, 然后通电启动。 4.4 CMOS参数的维护与软故障修复 CMOS RAM是一

21、种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随机存储器, 它主要具有功耗低, 可随机读取或写入数据, 断电后用外加电池来保持存储器的内容不丢失, 工作速度比动态随机存储器快等特点。 4.4.1 CMOS数据的备份 由于CMOS的数据是否正确关系到系统是否能正常启动, 所以对CMOS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最简单的备份方法是在Setup程序中, 用笔把各个参数记录下来, 或者用屏幕硬拷贝的方法把各个设置界面打印出来。 再就是用程序把数据备份下来。 下面以AMI BIOS为例, 用Turbo C语言实现数据备份。 /*把CMOS中的数据读到A盘的Cmos.dat文件中*/ include main( )char

22、 cmos 64; FILE*fp; int I;for (I=0;I64;I+) out port b (0 x70,I); cmos I=inportb (0 x71); fp=fopen (a:Cmos.dat,wb); fwrite (cmos 0,1,64,fp); fclose(fp); 备份出来的数据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写回到CMOS中, 程序如下: /*把A盘Cmos.dat文件中的数据写回到CMOS中*/ include main( ) char cmos 64; FILE*fp; int I; fp=fopen (A:Cmos.dat,rb); fread (cmose 0,

23、1,64,fp); for (I=0; I64; I+); outportb (07x70,I); outportb(0 x71,cmoseI); fclose (fp) 4.4.2 CMOS电池的更换 开机后提示“CMOS Battery State Low”, 然后死机, 或者经提示后能够启动计算机, 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即死机, 多数情况为CMOS供电不足引起, 此时必须更换电池。 CMOS更换电池的方式有下面三种: 焊接式电池。 更换这种电池时, 首先用电铬铁将旧电池焊下来, 再重新焊上一个新电池即可。 为防止漏电或静电击穿元件, 应特别注意, 焊接时烙铁烧好后一定要断电再操作, 手腕应戴

24、接地良好的放电环。 纽扣电池。 更换这种电池不用工具, 很容易更换。 取下旧电池, 安装上新电池即可。 芯片式。 如果主机板使用可拔插式芯片为主机板CMOS供电, 更换时最好找相同型号的芯片替换。 如果无相同型号, 则应注意其引脚是否与原来一致, 能否为该主机板的CMOS供电。 4.4.3 忘记CMOS口令 1 利用Rescue盘 此方法采用Norton 8.0建立的Rescue盘来重置CMOS密码。 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在A驱中插入Rescue盘, 重新启动计算机。 运行Restore Rescue Diskette, 屏幕提示: Are you absolutely wish to re

25、store form the rescue diskette?回答Yes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partition table information? 回答No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boot record information?回答No后屏幕提示: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restore the cmos information?回答Yes后屏幕提示: 为使改变生效, 请选择Reset。 选样Reset选项后, 重新开启机器, CMOS

26、密码的修改就完成了。 这样可以重新进入计算机系统。 2 改变硬件配置 我们知道, 当计算机启动时, 固化程序首先检查机器的硬件配置是否与CMOS电路中的参数相一致, 当有冲突时, 开机后便自动进入Setup程序, 而不需要输入密码。 其操作方法如下: 打开机箱, 改变机器的硬件配置, 如取消一个驱动器等。 重新开启机器后, 机器自动进入Setup程序, 这样就可以进行CMOS密码重置。 重置CMOS密码完成, 恢复其原硬件配置, 重新开机。 当遇到口令遗忘的情形时, 首先应清除CMOS中的内容, 然后重新设置。 在主板上一般都有一个CMOS跳线, 只需将跳线插在CMOS清除位置, 再插回去即可

27、。 当有的机器上没有CMOS跳线时, 可将MC14069的14脚或MC146818的24脚或二极管的负极对地很快地短接一下。 如果上述作法都不能起作用, 可将电池取下(这样要等48小时以上)或将电池正负极短接一下。 使用软件的方法也可以实现CMOS内容的清除。 用Debug执行以下两条命令: O 70, 10 O 71, 0 然后重新启动。 另外, 有一些类型的主板, 其CMOS有“万能”口令, 但是仅限于某一类的计算机。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 CMOS口令清除后, 需要对CMOS重新设置, 计算机才可以正常工作。 4.6.1 硬盘的管理 充分利用子目录。 每个DOS盘根目录下存放的文件数是有限

28、的, 硬盘最多为512个文件。 但是当根目录下文件数超过150个时, 文件存取速度将大为降低。 对于公用微机, 各用户应在硬盘中建立自己专用的子目录, 所有工作尽可能在各自的子目录下进行。 对于硬盘中公用的软件, 也应分别建立子目录。 这样既可以避免根目录下文件过多而不便管理, 同时也可以避免破坏他人的文件或公用软件。 设置搜索路径。 由于硬盘的子目录数较多, 通过合理设置搜索路径, 可使用户在执行文件(.com、 .exe、 .bat)时免除频繁改变当前目录或指定路径的烦恼。 例如, 某C盘中包含子目录DOS, UCDOS, FOXPRO等, 用户可在Autoexec.bat中增加命令PAT

29、H=C: ; C: DOS; C: UCDOS; C: FOXPRO。 禁止随意在硬盘中安装软件, 删除文件及对硬盘进行初始化等操作。 注意预防病毒, 禁止在硬盘存有重要数据的机器上运行游戏软件或使用未经检测的软盘或光盘。 4.6.2 硬盘的维护 及时备份数据, 对硬盘中重要文件, 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数据文件要按一定的策略进行备份工作, 以免在硬件故障、 软件功能不完善或误操作等情况下造成损失。 建立Rescue Disk。 使用Norton Utilities工具软件将硬盘分区表、 引导记录以及CMOS信息保存到软件盘上。 及时删除不再使用的文件和临时文件等。 回收丢失簇。 当一个程序的执行被

30、非正常中止时, 可能会引起某些临时文件没有得到正常的保存或删除, 结果造成文件分配单位的丢失。 这样日积月累, 丢失簇会占据不小的硬盘空间。 解决办法是删除那些没有用的临时文件。 减少文件碎片。 所谓文件碎片是指文件存放在不相邻的簇上。 DOS仅在文件需要时才分配文件空间, 分配单位是一次一个簇(扇区的整数倍)。 DOS这种分配机制不可避免地导致文件碎片的产生, 同时文件的碎片无疑会降低文件的存取速度。 减少文件碎片的合理措施是在安装软件前清理硬盘并使用碎片整理程序清除原有的文件碎片, 以保证新安装的软件基本上没有碎片。 合理设置磁盘缓冲区数(Buffers)可提高硬盘存取速度。 使用Fast

31、open程序及磁盘高速缓存(Smartdrv.exe)。 定期检测并清除病毒。 4.6.3 硬盘的保养 尽管硬盘的可靠性指标不断提高, 但是目前微机系统的近40%的故障是因硬盘的损坏所引起的,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用户没有根据硬盘的特点采取正确的保养措施所致。 一般说来, 保养硬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正确设置硬盘的登陆区, 保护零磁道。 对于采用音圈电机作为磁头定位驱动机构的硬盘, 其内部装有磁头复位弹簧, 只要一断电, 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 磁头立刻快速转移到登陆区, 保证磁头的起飞或着陆均在登陆区进行。 保持环境的清洁。 硬盘是一密封体, 仅以带有超精过滤纸的呼吸孔与外界相通, 因此它可以在

32、普通无净化装置的室内环境中使用。 但若环境中灰尘过多, 会被吸附到印刷线路板的表面和主轴电机的内部, 也会堵塞呼吸过滤器。 硬盘拆装时要注意防止静电, 用户要保证连接好硬盘的接地插片, 切勿带电插拔。 在拆装过程中不可在有静电的工作台上进行, 亦不要用手接触印刷线路板的焊点。 减少震动和冲击。 严禁工作或刚关机时搬运机器, 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 保持合理的使用温度(140)。 4.6.4 硬盘故障处理 硬盘故障大体上可以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两种情况, 下面以无法从硬盘启动的几种典型故障为例, 对处理的过程加以说明。 1 故障类型的初步判断 无法从硬盘启动主要有如下几种原因

33、: 硬盘操作系统被损坏, 硬盘主引导区被破坏, CMOS硬盘参数不正确, 硬盘控制器与硬盘驱动器未能正常连接, 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硬件故障, 主板故障。 首先, 可以根据计算机启动信息对故障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例1: 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或类似信息, 则可以判断为硬盘驱动器或硬盘控制器(提示“Hard drive controller failure”)硬件故障。 例2: 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Hard disk not present”或类似信息, 则可能是CMOS硬盘参数设置错误或硬盘控制器与硬盘驱动器连接不正确。 例3:

34、开机自检过程中, 屏幕提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Non Os”、 “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等类似信息, 则可能是硬盘主引导区分区表被破坏, 操作系统没有正确安装或者CMOS 硬盘参数设置错误。 2 软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 在初步判定故障类型之后, 对于软故障, 可以采取如下步骤: 在存在CMOS发生错误的可能的情况下(如例2和例3), 确保CMOS中的硬盘参数正确。 在对硬盘类型不确定的情况下, 可以让BIOS自动检测, 也可参考同种机型的设置。

35、 若仍不能从硬盘启动, 可以用软盘启动(注意BIOS设置中的引导顺序设定)后, 试着访问硬盘。 如果能够访问硬盘(比如说能列出C盘目录), 说明很可能只是操作系统被破坏, 其它数据应无太大的问题, 否则硬盘的主引导区或可引导分区的引导区被破坏。 可以使用Debug或Norton Disk Editor(菜单Object/Partition table)等工具软件查看硬盘的主引导区是否正常。 如果无法访问主引导区, 则显然是硬故障, 否则查看引导程序和分区表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引导程序异常, 则可使用杀毒软件清除病毒或恢复主引导区。 在恢复引导区之后, 如果仍然不能正常启动操作系统, 但已能够访

36、问C盘, 那么可以备份重要信息, 然后重装操作系统即可。 如果C盘仍然无法访问, 则可以断定C盘的引导区或文件系统已经损坏。 此时容易产生误操作, 利用Norton Disk Doctor或微软的ScanDisk这样的磁盘修复软件是比较合适的。 这里以DOS版Norton Utility 的NDD为例(注意: 低版本的NDD在对磁盘进行诊断时可能不能正确诊断Windows 95以上的文件系统)加以说明: 在NDD的菜单中选择Options/General, 确认NDD将进行包括主引导区和CMOS在内的全面的检查, 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Diagnose Disk对硬盘进行诊断。 NDD在发现错误时

37、将会自动报告, 并提示错误描述(Description)和推荐意见(Recommendation), 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修复与否。 修复时注意保存Undo磁盘, 以便在恢复操作时使用。 在修复过程中, 尤其在表面测试(Surface Test)过程中提示读写错误, 则说明硬盘存在物理损坏, 数据可能会丢失。 在诊断和修复结束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若能对C盘进行访问则大功告成。 用户可以通过备份数据、 重装操作系统来简单地恢复硬盘功能, 否则只能进行恢复操作(Undo), 尝试手工或通过其它方法来恢复。 3 硬故障的一般处理方法 对于硬故障中的“硬盘丢失”的情况, 首先要检查硬盘驱动器与硬盘控制

38、器的连接是否正常; 硬盘驱动器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存在多个设备, 则需检查硬盘之间或硬盘与CD-ROM等等设备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并且检查CMOS中硬盘信息是否正确无误。 确认一切正常后若硬盘“出现”,就可以按照上述软故障的处理步骤进行诊断处理。 如果仍然找不到硬盘, 则可以采用替换法来进行故障定位, 也就是将硬盘驱动器换至运行正常的计算机上来测试其运行能否正常, 若能正常运行, 则说明故障与其无关, 数据安然无恙, 否则说明硬盘硬件损坏, 用户自身是无法修复的。 对于硬盘磁道出现物理损伤的情况(表现为读写硬盘时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39、 reading drive C”等类似错误信息), 首先要利用Norton Disk Doctor或Scandisk等工具软件对硬盘进行表面扫描测试。 当只有少数磁道出现坏扇区时, 在用NDD对硬盘进行修复后仍可以照常使用; 当出现大面积的坏区时, 或者几乎每道都有坏区时, 就有必要考虑舍弃一部分坏扇区中的区域。 例4: 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运行中摔落地面, 无法正常启动。 软盘启动后访问C盘, 经常出现错误信息“Sector not found”, 在抢救了一些数据之后, 无法对其进行格式化操作。 用NDD对其进行诊断, 发现频繁出现坏扇区, 而且其FAT和FDT中也有坏扇区存在, 尤其在每道

40、的后23区域。 只得决定放弃23的硬盘空间。 在CMOS中更改硬盘设定, 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将每柱面的扇区数更改为21, 然后重新分区并使用NDD对其进行表面测试和修复, 完毕后格式化C盘, 这样仍能保留13空间。 安装操作系统后一切正常。 4.6.5 软盘驱动器故障处理 故障现象: 用DIR A: 命令列文件目录时, 第一张盘的内容正常, 可执行EXE文件, 若连续读取第二张不同内容的磁盘后, 仍显示第一张软盘的目录内容, 第二张盘的EXE文件不能执行。 分析与处理: 从现象看, 第一张盘的EXE文件可以执行, 说明驱动器没有电路上的损坏, 但换盘后却不能识别, 主要原因很可能是A驱动器的

41、检测装置失灵, 在第一次读盘后, 每次读盘时, RAM得不到刷新。 可打开主机箱, 将软驱卸下, 用万用表检测发光二极管及光敏二极管是否均正常。 仔细检查, 发现机内灰尘较大, 弹盘导杆复位不好, 驱动器磁头固定机构很脏, 磁盘导轨、 导杆移动困难, 并且有一磁盘写保护标签脱落在零磁道检测光电传感处。 将脱落的磁盘写保护标签取出,把机内的灰尘清理干净。 用脱脂棉蘸工业酒精将磁盘导杆、 导轨及磁头小车导杆上的污物清洗干净, 滴上少许机油, 然后将小车及磁盘导杆来回滑动几下, 使其润滑均匀, 故障即排除。 故障现象: 3寸软驱只读第一张盘, 即插入第一张软盘, 可用DIR命令显示其内容, 再插入第

42、二张不同的盘, 用DIR命令显示的仍是第一张盘的内容, 第三张盘、 第四张盘都是如此, 安装应用软件也是如此。 开始以为是软驱或主板问题, 换了新的软驱和主板后, 仍然如此。 分析与处理: 软驱不能刷新的问题, 最可能有两个原因: 感染了病毒(如2708病毒)或硬件问题(软驱的换盘信号有问题)。 这种现象在以往老的1.2 MB驱动器中经常出现(1.44 MB软驱上较少见)。 从上述现象看, 很可能是感染了病毒, 应先杀毒, 最好彻底重装系统。 若是硬件上的问题, 可试试在DOS下加载一个驱动程序, 看看能否解决: Devicedrive:path Driver.sys/D:number /C/

43、F:factor/H:heads/S:sectors/T:tracks 其中“D: number”是指定物理软磁盘驱动器的序号, 其范围为0127。 第一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驱动器A)为驱动器0; 第二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为驱动器1; 第三个物理软磁盘驱动器为驱动器2, 但它必须是外部的。 对于只有一个软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来说, 其驱动器A与B的号都为0; 对于具有多个软磁盘驱动器的计算机来说, 驱动器B的号都为1。 “C”则是指定物理磁盘驱动器可检测驱动器的门是否已关闭。 故障现象: 从C盘启动正常, 但在读A盘时, 读错误时常发生, 屏幕显示“General failure reading

44、drive A, Abort, Retry, Fail?”。 仔细听软驱的声音, 发现软驱发出“吱吱”的噪音。 分析与处理: 由软驱发出的噪音来看, 初步判断很可能是软驱的机械部分有故障。 将机箱打开, 发现机器启动后, 主轴马达运转正常。 当用手指压压竖轮上的圆头后, 机器就能恢复正常的读写工作, 这说明软驱的机械部分故障。 一般来说, 软驱由主轴马达启动并运转, 然后由磁头小车带动磁头进行读写。 如果主轴马达对磁盘的压力不够, 可致使压紧轮不能压紧磁盘, 磁盘与主轴表面产生相对滑动, 而发出“吱吱”的响声, 对磁头定位产生不良影响。 再仔细观察, 发现压紧轮上的弹簧已变形, 从而造成了主轴

45、马达对磁头压力不够, 致使磁头定位不良。 将弹簧的热垫圈重新调整好后, 再添加一垫圈, 加大压力, 故障即排除。 故障现象: 盘片不易取出。 分析与处理: 故障的原因是由于使用时间较长后, 有个别涨压轮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有所变化而导致与盘片主轴轮孔的结合过紧, 使得磁头抬杆不能完全抬起, 造成涨压轮不能完全脱开盘片。 维修时, 将加载臂板上的两颗固定螺钉松开, 然后用手移动涨压轮的中心位置, 使涨压轮与盘片主轴轮孔能较轻松地配合(没有卡边的感觉)。 此时, 将固定螺钉拧紧并开关驱动器门几次, 如果涨压轮能自如地抬起, 故障即排除。 故障现象: 划盘。 分析与处理: 划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干燥,

46、 灰尘进入机内并积于磁头与软盘表面。 当软盘转动时, 灰尘充当了研磨剂, 从而划伤软盘表面的磁层。 另外, 由于摩擦而脱落的磁粉及粘合物等产生的一些氧化物附着在磁头上, 也易造成划盘故障。 一般情况下, 用无水酒精经过细心的清洗磁头后, 故障可排除。 4.7 基本计算机系统的其它故障处理 4.7.1 主板有关故障及处理方法 1 主板上键盘接口脱焊松动 接上一好键盘, 开机自检时出现提示“Keyboard Interface Error(键盘接口错)”后死机, 拔下键盘后重新插入, 有时也能正常启动系统, 使用一段时间后键盘无反应。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频繁地用力拔插键盘而引起主板上键盘接口信号线

47、(5个焊点)脱焊松动, 此外键盘接口插座上的两个连接在主板上的铁片断裂也会引起微机工作不稳定。 拆下主板, 然后用电烙铁重新焊接好即可。 2 集成在主板上的显示适配器故障 一台长城486DX280微机, 开机后响8声, 说明是显示适配器故障。 打开机箱后发现显示适配器集成在主板上。 仔细查看主板上的跳线标识, 在主板显示器信号插接口附近有一3针跳线, 上有标识说明: 1、 2短接为允许使用主板上集成的显示设备, 2、 3短接为屏蔽该设备。 将跳线设为2、 3短接, 然后顺扩充槽上插入一块好的显示卡, 故障即排除(显示器的信号线改接在此显示卡上)。 另一台COMPAQ ProLinea4/33微

48、机, 其主板上的P5、 P6也有类似的作用。 类似设备应该都有类似的跳线设置, 也有的主板可能是通过CMOS设置来允许或禁止该功能。 3 集成在主板上的打印机并口损坏 品牌机及大多数486以上的微机, 其打印机并口大多集成在主板上, 用机过程中带电拔插打印机信号线最易引起主板上或多功能卡上的并口损坏。 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查主板说明书或直接在主板上查看是否有类似于“禁止或允许主板上并口功能”相关标识的跳线, 通过重设该跳线可以“屏蔽”主板上的并口功能。 另一种是通过CMOS设置来屏蔽, 也有的主板需通过跳线设置与CMOS设置结合起来才能屏蔽, 然后在ISA扩展槽中加上一块多功能卡即可。 4 主

49、板上软、 硬盘控制器损坏 从大多数486微机开始, 软、 硬盘控制器均集成到主板上, 多为EIDE接口, 传输速率高, 可接四个IDE设备。 如果是软盘控制器损坏, 也可用类似上例中的方法用一块多功能卡替换, 相应地更改主板上的跳线或CMOS设置。 如果是硬盘控制器损坏, 需按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因为多功能卡为IDE接口, 只能接两个IDE设备, 对硬盘的容量也有限制, 且传输速率低。 如果硬盘容量为大于528 MB的快速硬盘, 且有光驱等多个IDE设备, 用多功能卡替换会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时最好送修或更换主板。 5 主板上扩展槽(以ISA槽多见)上的个别簧片缩进 这由反复拔插引起。 如

50、有空闲插槽, 将有损坏的槽弃之不用即可。 如果无多余插槽, 或损坏槽数多, 此时可对各种适配卡件进行适当调整。 有些适配卡只使用其中一部分信号线, 将正好不使用该信号的适配卡插入该槽中即可。 6 主板上Cache损坏 一台486主板(Expert 8049)的计算机, 自检到屏幕上提示“128K Cache Memory”时死机。 在CMOS设置中, 将“External Cache”项设为“Disable”后故障排除。 7 DIMM插槽短路 有一台基本配置为华硕P55T2P4主板, AMD K5PR100 CPU, WinFast S280显示卡、 16 MB EDO 60 ns内存, 1.

51、2 GB硬盘的兼容机, 启动时黑屏, 显示器电源指示灯不停闪烁且无任何显示。 刚升级时使用很正常, 由于内存少, 后来加装了8 MB内存(原来只有8 MB), 但内存插上后Windows 95就不能启动了。 初步怀疑后来加装的8 MB内存有问题, 拔掉加装的8 MB内存(发现内存很烫), 故障依旧。 于是又怀疑是CPU和显示卡的问题, 但经过替换法测试发现, CPU和显示卡在另一台机子上都很正常。 最终将疑点定在主板上。 拆下主板仔细察看, 主板很新, 做工也很精致, 并无任何明显故障之处, 将所有电容的焊点重新焊了一遍, 但装机后故障依旧。 此时突然想起刚才拔内存时内存很烫, 问题一定出在这

52、里。 再次将主板拆下, 仔细察看四条DIMM插槽, 果然发现BANK2的第一条插槽的第8、 9脚碰在了一起, 发生了短路。 用小镊子轻轻将碰在一起的第8、 9脚分开, 再小心地装上内存, 开机后故障排除。 4.7.2 常见内存故障的排除 内存故障多种多样, 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这里就较常见的情况做简要分析。 4.7.3 显示卡故障的处理 1 Windows 98下不能显示24位色 故障现象: 用华硕AGP-V1326显卡, 在Windows 95下运行正常, 但是当系统升级为Windows 98之后, 显示器达不到24位色。 分析与处理: 首先检查显存大小。 可以试着降低显示分辨率, 如

53、果能达到24位显示, 则说明是显存不够用的缘故, Windows 98比Windows 95需要更多的显存, 增加显存即可解决问题。 如果降低分辨率后仍不能显示24位色, 可能是显示驱动程序不支持Windows 98的缘故, 需要从华硕的主页下载新的驱动程序。 2 显卡驱动程序导致的死机 故障现象: 一台配S3(86C765)显卡的机器装上带有IE 3.0的Windows 95后, 不能自动为显卡安装驱动程序, 因此采用了显卡所附的驱动程序, 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5中安装成功, 但随后在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时经常出现死机。 其表现为鼠标不能动, 键盘没有任何反应。 开始以为是分辨率和色彩

54、设置得过高, 因此改为640480和16位色, 结果死机现象仍然很频繁。 分析与处理: 无意中发现Windows 95的安装盘上有S3 765显卡的驱动程序, 因此用此驱动程序更新原显卡的驱动程序, 问题即解决。 显卡附带的驱动程序为 96 年的版本, 而Windows 95中所附带的驱动程序为97年版本, 原来是驱动程序没有升级造成死机。 所以显卡的驱动程序应尽量使用较新版本。 3 Voodoo Rush卡问题 故障现象: 才买不久的Voodoo Rush卡竟将亮度较高的部分处理成了深浅不同的紫色, 而且还将一些物体处理得过分透明。 比如在玩“足球98”时, 加上雪的效果后, 地上的雪将全部

55、被处理成紫色, 而且场上的人也都是透明的。 CPU是Pentium 200(MMX)。 分析与处理: Voodoo Rush卡可能是老版本的, 老卡的性能不好或是驱动程序有冲突。 如果是后者, 请找出那些与游戏冲突的Voodoo Rush的Patch文件, 最好也更新一下Voodoo Rush的驱动程序。 4 AGP显卡在Windows NT下不起作用 故障现象: 有一块Trident 9750 AGP显卡, 有支持Windows 95和Windows NT 4.0的驱动程序。 在Windows 95下安装此卡, 一切正常, 显示为真彩色, 但在Windows NT下安装, 此时驱动程序安装正

56、常, 却只能显示为16色。 分析与处理: 很显然是没有安装Windows NT的另外一个软件包Service Pack 3, 只有在安装了Service Pack 3之后, Windows NT才可以支持AGP显卡。 5 AGP工作失常 故障现象: 一台机器的配置为华硕显卡AGP-V3000TV, 微星5168主板(主控芯片SIS 5591), 钻石四代硬盘, IBM M2-PR200(66 X 2.5)芯片, 32 MB LGS的SDRAM10, 一运行3D贴图即马上死机。 分析与处理: 重装Windows 98 Beta 3, 自检出nVIDIA-Riva128, 安装Direct 5.2

57、和主板配套的VGARTD后, 安装显卡驱动程序, 重新启动后找到AGP内存20 MB, 但一运行3D游戏还是死机。 改装Windows 97+Direct 5.0+VGARTD+显卡驱动, 问题仍然存在。 更换了显卡, 可问题依旧。 更换CPU与内存, M2 CPU在旧机上运行正常, 内存在P2B主板上也能运行正常, 于是怀疑主板与显卡有功能的冲突。 检查中断、 地址, 均正常。 进入BIOS, 在Load Setup Defaults (BIOS 为Award Ver4.51PG, 2A51KM49, 仅此一项为默认设置)项中将AGP Aperture Size设为64 MB, 故障依旧。

58、在Chipset Feature Setup中设置内存等选项时, 发现有NAEnabled选项, 而主板用户手册中并无提及, 修改后正常。 6 显示屏上的小斑点 故障现象: 显卡型号是Trident TGUI 9400cxi, 当在Windows 95下或者上网运行时, 只要用鼠标拖动移动条上下移动时, 就会出现严重的花屏(屏幕上出现许多小斑), 以致影响阅读。 分析与处理: 产生花屏的原因很可能是显卡所带的显存有问题。 可以试着在标准VGA模式下运行, 如果仍然出现问题的话, 那么无疑应该换一块卡了。 7 显卡硬件冲突 故障现象: 一台微机的配置为Pentium 233, 华硕智慧型AGP主

59、板, 华硕AGP-V1326显卡(卡上有MODEM), 32 MB内存。 该机在Windows 95下运行正常, 显示分辨率可达1028768。 但在安装Windows 98时, 显卡与硬件冲突如下: DMA控制器Vdmad.vxd设备装载程序Selodarg Bus Master IDE Controller, 显卡只能达到640486和16色。 强调整后, 有时可正常, 达1024768和24位真彩色, 但重新启动后, 故障依旧。 分析与处理: 出现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显卡硬件冲突。 显示只能达到640480 和16色, 可能是显示驱动程序与Windows 98不兼容造成的, 如在Win

60、dows 98中的驱动程序。 此外, 若使用的是非正式版本Windows98, 也可能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是设法排除硬件冲突, 删除并重装适合的显示驱动程序。 若仍有故障, 可换一张Windows 98光盘重新安装再试。 8 Word画圆故障 故障现象: 一台Pentium 100兼容机, 在中文Windows 95中用Word 97进行字处理时, 调用画图功能在文档内画图, 有时可见画的圆, 但点取该圆并移动后就消失了; 有时拖动画圆时根本看不到所画的圆, 只能看到圆轮廓四周的八个控制手柄, 但绘制圆以外的其他图形时, 表现又很正常。 经重装中文Windows 95和中文Office 97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