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反应合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课件_第1页
原位反应合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课件_第2页
原位反应合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课件_第3页
原位反应合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课件_第4页
原位反应合成铝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基复合材料江苏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2章 增强体材料2.1 增强体的分类2.2 纤维类增强体2.3 晶须及颗粒类增强体2.4 金属丝2.5 其它增强体课程回顾2思考题1、提高碳纤维性能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晶须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有哪些优势,还存在什么问题?3第3章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3.2 基体材料选择3.3 增强体材料选择3.4 力学性能设计3.5 物理性能设计43.1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3.1.1 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 复合材料的出现与发展为材料及结构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设计者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要求来设计具有不同特性与性能

2、的复合材料,以满足工程实际对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结构的要求。 这种设计的灵活性再加上复合材料优良的特性(高比强、高比模等)使复合材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竞争中成为特别受欢迎的候选材料。 5复合材料的几何非线性及物理非线性也是要特殊考虑的。如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弹性模量、线胀系数和材料强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是它超过传统材料的最显著的优点之一。复合材料具有不同层次上的宏观、细观和微观结构。复合材料设计问题要求确定基体材料、增强材料的几何特征(连续纤维、颗粒等)、增强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体积分数。 6图3-1 典型复合材料结构(a)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3、c)层状复合材料;(d)蜂窝夹心复合材料;(e)编织复合材料;(f)功能梯度复合材料7图3-2 复合材料设计的基本步骤83.1.2 复合材料设计的研究方法 工程结构设计原则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过渡,因此应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动态分析。 一般来说,从复合材料宏、细、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度来看,目前的分析手段主要有两种:细观力学分析方法和宏观力学分析方法。93.1.3 复合材料的虚拟设计 复合材料的设计主要有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三大部分。另外,还要求对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加以评价。 复合材料一体化制造系统是根据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及可靠性评价平行发展的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图3-3是复合材料

4、一体化系统的流程框图。 10图3-3 复合材料结构的一体化模拟设计与制造流程11选择基体的原则1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 2金属基复合材料组成的特点3基体金属与增强体的相容性3.2 基体材料选择3.2.1 选择基体的原则 12大致可分为轻合金基体和耐热合金基体两大类。(1)用于450以下的轻金属基体铝、镁合金(2)用于450700的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钛合金(3)用于1000以上的高温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镍基、铁基耐热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3.2.2 结构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133.2.3 功能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 目前已有应用的功能金属基复合材料(不含双金属复合材料)主要有用于微电子技术的电子封

5、装和热沉材料、高导热、耐电弧烧蚀的集电材料和触头材料、耐高温摩擦的耐磨材料、耐腐蚀的电池极板材料等等。 主要选用的金属基体是纯铝及铝合金、纯铜及铜合金、银、铅、锌等金属。 功能用金属基复合材料所用的金属基体均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有热膨胀系数大、耐电弧烧蚀性差等缺点。 14 根据其形态增强体分为连续长纤维、短纤维、晶须、颗粒等。增强体应具有高比强度、高模量、高温强度、高硬度、低热膨胀等性能。(1)连续纤维(2)晶须(3)颗粒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硼酸铝等陶瓷颗粒材料,主要有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碳化钛、硼 化钛、碳化硼及氧化钇等3.

6、3 增强体材料选择 153.4 金属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设计3.4.1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设计3.4.1.1 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 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由组分材料的特性、增强物的取向和体积含量决定。求弹性模量的解析法有两种,即求严格解的方法和利用包围法求近似解。 (1)纵向弹性模量:连续纤维平行排列于基体中,得到单向增强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称为纵向(L),垂直纤维方向称为横向(T); (2)横向弹性模量; (3)剪切弹性模量; (4)纵向泊松比LT:在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当沿纤维方向受拉伸(或压缩)时,在弹性范围内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163.4.1.2 单向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7、(1)纵向拉伸强度 (2)纤维临界体积分数和最小体积分数 (3)纵向压缩强度 (4)横向拉压强度 (5)剪切强度173.4.2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点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和高温性能等特点。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汽车结构、保险杠、活塞连杆、自行车车架以及体育运动其它器械上的应用。 一般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由于加入了高强度的纤维而得到了改善和提高。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通常作为高温下应用的工程动力构件。 由于硼纤维和其它陶瓷纤维的抗蠕变性能优异,决定了陶瓷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抗蠕变性能高于基体合金。 3.4.3 短纤维及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3.4.3

8、.1 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1)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a)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模量 (b)随机取向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模量 (c)具有一定方向性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模量(2)非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a)单向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 (b)随机取向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193.4.3.2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和强度 (1)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弹性 (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3.4.3.3 晶须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点 晶须和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长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生产工艺复杂及成本高等缺点,具有性能优异,生产制造方法简单等特点。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体

9、育器材,特别是在以汽车为代表的各种运输工具等领域。 晶须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往往应用于高温部件,颗粒与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提高其强度与模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塑性与韧性。 203.4.4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 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涉及到结构形状、所受环境载荷、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连接情况、结构的功能和特点、承载能力和破坏机理与准则、可靠性及安全性、材料的选择、性能数据、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结构材料,它在剪切强度、损伤容限、抗冲击性、断裂韧性等方面都有致命的弱点。21首先考虑关键的性能兼顾其他性能选择性能分散性小的材料采取尽可能简单、方便的成型工艺合理的经济性 功能复合材料是指主要以提供某些

10、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导热、磁性、阻尼、摩擦、防热等功能。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原则主要是:3.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设计 22功能复合材料调整优值的途径 (1)调整复合度 (2)调整联接方式 (3)调整对称性 (4)调整尺度 (5)调整周期性利用复合效应创造新型功能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不仅能通过线性效应起作用(如加和效应和相补效应),更重要的是可利用非线性效应设计出许多新型的功能复合材料。 (1)乘积效应的作用:乘积效应是在复合材料两组分之间产生可用乘积关系表达的协同作用。 (2)其他非线性效应:除了乘积效应外,还有系统效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等。233.5.1 密度及弹性模量 复

11、合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有效特性就是复合材料在宏观上表现的整体特性。一般情况下它依赖于复合材料的所有细、微观结构参数和每一相材料的物理特性。 复合材料的有效特性及其上下限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洽理论和相关函数积分法。243.5.2 热膨胀系数3.5.2.1 复合材料比热加和性原理3.5.2.2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表征材料受热时线度或体积变化程度的热膨胀系数,是材料的重要热物理性能之一。在工程技术中对于那些处于温度变化条件下使用的结构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仅是材料的重要使用性能,而且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关键参数。 材料的热膨胀性能的重要性还在于它与材料抗热震的能力、受热后的热应力分布和大小密切相关。3.5

12、.2.3 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计算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与其组分材料的性能(热膨胀、模量、泊松比等)、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关。25 以颗粒填充式相分布为例,热膨胀只考虑因温度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内应力带来的材料尺寸变化,并假设: (1)在考虑的起始温度下,复合材料内部没有应力存在; (2)各组分材料的变形协调,即在所考虑的范围内温度变化时,各组分材料的变形程度相同; (3)温度变化时,复合材料内部的裂纹和空隙的数量和大小不发生变化; (4)温度变化时,复合材料内部所产生的附加应力均为张应力和压应力。263.5.3 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设计 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是一种使金属和陶瓷的组分和结构呈连续变

13、化的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一侧是陶瓷,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能,而另一侧为金属,具有很好的强度及热传导性。在界面处,由于成分和结构是连续变化的,所以使温度梯度所产生的热应力得到充分缓和。 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体系如图3-22所示。金属-陶瓷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思想如图3-23所示。图3-24是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逆向设计程序框图。27图3-22 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体系 28图3-23 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 29图3-24 热防护梯度功能材料逆设计框图 30 当p=1时,成分随着材料的厚度呈直线变化; 当p1时,则相反。 图3-25不同梯度分布系数下的成分分布曲线313.5.4 阻尼功能复合材料1)用高阻尼基体金属 选择阻尼性能好的金属作为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如Zn-Al、Mg-Zr等,将它们与常用的增强剂(碳纤维、石墨纤维等)复合。2)用高阻尼增强物 因为纤维的弹性模量通常远大于基体和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应变能主要集中在纤维上,所以纤维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贡献是主要的。3)设计高阻尼界面 根据界面层阻尼理论,一定厚度的强结合界面层本身的阻尼性能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有极大影响;而弱结合界面层,其内发生的微滑移对复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