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陈 瑞2012年12月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语文部分特点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 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
2、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 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
3、人阅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如关于综合性学习。在强调综合性学习的同
4、时,“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如关于学生作业。课标要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如关于写作教学,特别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部分”,删掉诗歌2篇: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的观刈麦;增加诗歌8篇: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北朝民歌木兰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的卖炭翁、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辛弃疾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5、)、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增加文言文7篇:三则(含原有的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富贵不能淫)、一则、一则、一则、陶弘景的与谢中书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纪昀的河中石兽;另原有的内容不指定的孔子语录变成内容明确指定的12章。 “附录”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有微调:一是在推荐童话中增列了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两部中国作品;二是增加了革命传统读物,如艾青诗选、革命烈士诗抄和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三是删掉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换成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样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六、增加了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七、 要求写好字,会写毛笔
6、字 根据“旧课标”的要求,小学一到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而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新课标”明确,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四个学段都要求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标准主要的新亮点一、德育取向,更加鲜明 德乃做人之本,人以得立。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形式的,而语言总是
7、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道德和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新标准的第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新标准在德育取向上,更加鲜明,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其鲜明的取向,具体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1、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原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价值”,就是指教学内容所蕴含着的或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方面的意义与作用。然而,在
8、“取向”上它却没有指出选取的方向具体是什么。新标准完善了这一理念,明确指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这些内容的阐述,鲜明地指出了德育的取向,促使我们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和教学过程的灵魂。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2、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
9、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手书汉字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二、能力培养,更加强调 只有具备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而,语文教学要以能力为重,不能满足于只传授知识,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能力上。修订后的新标准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1、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的巨大变化,“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10、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中首次指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这些明确的表述,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本质的回归。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新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原标准为: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并将“总体目标”中的第8
11、项修订为“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9项修订为“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逻辑的起点与最终归宿。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2、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为改变这一状况,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把原标准的第四项标题“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改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向明确,激发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给力。并提出“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俗,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
12、,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三、教学警示,更加周到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语文教学的一次大变革。标准的制定者,为了防止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做法,在标准中的有关地方提出了教学警示。所谓警示,就是警告示意,提醒注意。表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分明地要求我们注意防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好地落实教学新理念、新策略。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原标准提出了10点教学警示。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
13、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等。这些教学警示,成了我们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南,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由于很多教师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历史惯性,因而,语文教学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在保留原标准3点教学警示的基础上,7点重新表述,又增加了9点教学警示。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
14、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抵制抄袭行为”;“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等。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新标准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共提出了19点教学警示,比原标准为周到。这些“改变”“不应”“防止”“不能”“摒弃”“避免”等教学警示,将促使我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惯性,少走弯路,不走错路,积极探索,勇闯新路。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
15、新课堂四、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当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环节。对师生的教与学直接起着导向的作用。修订者对“评价建议”,有较大的补充与调整。新标准的“评价建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条陈述。在评价导向上,更为清晰,方便操作,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1、在评价功能上,原标准只说“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至于评价有哪些功能,要注意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却只字未提。新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
16、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功能的正确定位,生动地体现了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2、在评价方式上,新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相合,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同时补充了“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特别补充强调“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评价方式方法的
17、多样化、灵活性,追求评价的实用有效,标志着语文教学评价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科学。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3、在评价主体上,新标准在提出“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同时,说明其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而且强调“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这些补充说明,使我们对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有了新的认识,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4、在评价内容上,原标准只提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而“五个领域”的内容是构成语文素养的主体,却没有提及。新标准明确指出:“应注意识
18、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这不仅有力地强调了评价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而且,进一步完善了评价体系。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如“精读的评价”,建议“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梯度清楚,指向明确,便
19、于教师掌握和操作,很有特色。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5、在具体评价上,新标准分别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提出了具体建议。比原标准最大的不同是,每个领域内容的评价,不仅提出了一般的评价要求与方法,而且在某一评价内容上,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每个学段需要“关注” “考察”“评价”的主要目标。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用新课标引领新课堂一、要有角色转变意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切实转变教师角色定位(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研究者。(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师。(5)教师是学生信息
20、的加工者。(6)教师是学生信息的鉴别者。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二、要有学生主体意识下面是一幅中小学生对学校的形象描绘: 小学生说:“学校是一块空地,有几幢房子,还有一堵很高的围墙。”初中学生说:“学校是教师最得意的地方,他想骂谁就骂谁。”高中学生说:“学校是考试的地方,一周一小考,一月一大考。”小学生把学校看作“刑场”,初中学生把学校看作“骂场”,高中学生则把学校看作“考场”。这样的学校,学生是被动的、压抑的。如何把学校建设成为美丽的校园、畅游的乐园、自由的家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值得深思。标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积极探索。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2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重申:“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学生主体的操作策略1.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2.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3.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4.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5.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6.学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7.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解答。8.检查尽可能让学生反思。9.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三、要有全面发展意识 修订稿始终贯穿“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主线 十年的课改历程,“把课改进行到底”的发展态势,已迫切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当下,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层面上,人们太多
22、地关注课堂上出新的理念、出色的亮点、出彩的课件、出众的老师才艺,却漠视了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观正在遭遇挑战。修订稿在“前言”“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多次提出“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修订稿倡导语文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凝聚广大教育工作者共识的“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理想追求作为统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调,这对我们如何走出课程改革的“深水区”具有引领作用。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转型,即将教学行为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对“人”的关注,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23、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四、要有平等对话意识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1.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2.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3.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的。4.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全方位的。5.教师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五、要有情感体验意识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要使学生有所感,这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掌握引发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情商”。第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第三,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第四,加强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第五,展开课堂情感交流的过程。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六、要有人文引导意识 语文课程中人文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掌握人文知识。 2.弘扬人文精神。 3.树立人文观念。 语文教学如果抽掉人文内涵,只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生命而暗淡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杯状耳的健康宣教
- 民生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情况分析
- 软腭癌的健康宣教
- JJF(陕) 029-2020 实验室氨氮测定仪校准规范
- 《数据分析分享》课件
- 提升产品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
- 建立区域联盟推动教学改革计划
- 数控车铣中心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医用高值耗材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
- 食品销售合同三篇
- 专题 与角度有关的计算问题(35题提分练)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北师大版2024)
- 网格员调解员培训
- 浙江省绍兴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地理试题 含解析
- 安全与急救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教 九下 历史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
- 金属冶炼知识培训
- 2024-2025学年度广东省春季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解析版) - 副本
- 新疆喀什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
- 商会内部管理制度
- 2024年物业转让协议书范本格式
- 《建筑力学》期末机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