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_第1页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_第2页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_第3页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_第4页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PAn)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PAn)目前现状,综述了聚苯胺的结构、特性、合成 方法、用途。指出了聚苯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关键词: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发展引言聚笨胺(olyaniline)即导电塑料,是一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它是一类特种功能材料,有塑料 的性质一一密度和可加工性,又具有金属的导电性,还具备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 能,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1聚苯胺的性质聚苯胺的主链上含有交替的苯环和氮原子,是一种稳定性较好的导电高分子材料,而且它的实 际应用前景很广阔。它具有优良的环境稳定性,是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粉末。聚苯胺是典型的高 分

2、子半导体,本身导电性很差(纯的聚苯胺不导电),需要掺杂以后才能提高导电性。聚苯胺能 被氧化,最终是白色。1.1聚苯胺的结构式1.2聚苯胺的性质(1)导电性聚苯胺本身的导电性差,需要掺杂以后才能提高电性,它是典型的高分子半导体。聚苯胺的 导电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分子链本身的结构外,还有PH值和温度等等。导电性是聚苯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完全还原的聚苯胺是白色,不导电;再经氧化掺 杂后显蓝色,不导电(如果完全氧化则不能导电);再经酸掺杂后显绿色,导电。PH值与聚苯胺导电率的依赖关系:当PH4时,导电率与PH值无关,呈绝缘体性质;当2PH4 时,导电率随溶液PH值的降低而迅速增加,其表现为半导

3、体特性;当PH2时,导电率与ph值 无关,呈金属特性。温度对聚苯胺导电性的影响也很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导电性会有规律的变化,但温 度超过后会改变聚苯胺的微观结构。(2)热稳定性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是待解决的问题,它的环境稳定性强,但它的加工强度和机械性能差。聚苯 胺难以保证经过常见工程塑料加工温度热处理后电导率不发生大幅度减弱甚至变为绝缘体。(3)聚苯胺的溶解性由于聚苯胺链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它的溶解性极差,相应地可加工性也差,限制了它在技术上 的广泛应用。当今,改善聚苯胺(外观是咖啡色)的可溶性和可加工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者们非 常关注的课题。本征态聚苯胺(外观是咖啡色)只能溶于少数几种溶剂完全溶

4、解于N-甲基毗咯 烷酮中,溶解度大于10%。),严重限制了聚苯胺的可加工性。如何提高聚苯胺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成为解决其可加工性的关键。当前,制备水溶性的聚苯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苯环或氮原子上引入酸基,被广泛地用 于制备水溶性的聚苯胺。采用大尺寸的功能酸,作掺杂剂可制得溶解性较好的掺杂态聚苯胺。文 献报道,用包含亲水的氧化乙烯低聚体的质子酸作为掺杂剂,可方便地制得水溶性的导电聚苯胺。 采用水-油二相乳液聚合方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可制备 出可溶性聚苯胺。利用聚乙烯醇作稳定剂和成膜剂,可制备稳定的聚苯胺水基胶体分散液。采用 以有机溶剂、水混合或双相体系为溶剂进行聚

5、合的方法可制备高溶解性的不同分子量的聚苯胺。 通过苯胺与一些带有极性和可溶性基团的苯胺衍生物,邻氨基苯磺酸发生共聚,得到溶解性和可 加工性较好的共聚态聚苯胺。2合成方法2.1化学氧化聚合法聚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在酸性水溶液中用氧化剂使苯胺单体氧化聚合。化学氧化法能够 制备大批量的聚苯胺,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备聚苯胺的方法。化学氧化法合成聚苯胺主要受反应 介质酸的种类及浓度、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质 子酸是影响苯胺氧化聚合的重要因素,它主要起两方面的作用:提供反应介质所需要的pH值和 以掺杂剂的形式进入聚苯胺骨架赋予其一定的导电性。苯胺化学氧化聚合常用的氧

6、化剂有:过氧 化氢、重铬酸盐、过硫酸盐、氯化铁等,所得聚苯胺性质基本相同。也有用过硫酸铵和碳酸酯类 过氧化物组成复合氧化剂制备聚苯胺的相关报道。以Fe2+为催化剂和H2O2为氧化剂可合成高溶 解性的聚苯胺。过硫酸铵不含金属离子,后处理简便,氧化能力强,是最常用的氧化剂。苯胺聚 合是放热反应,且聚合过程有一个自加速过程。如果单体浓度过高,则会发生暴聚,一般单体浓 度在0.250.5mol/L为宜。在一定的酸浓度范围内,聚合温度与聚苯胺的电导率无关,但与聚 苯胺的分子质量有关。随着聚合温度的降低,聚苯胺的分子质量升高,并且结晶度增加6。聚 合反应在装有搅拌器的三口瓶中进行,首先在经氮气置换且保护的

7、三口瓶中,依次加入水、盐酸、 苯胺,然后在搅拌下滴加过硫酸铵的盐酸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聚合,将得到的产物过滤,用 1mol/L的盐酸反复洗涤,然后水洗至滤液基本无色为止。产物在60C下,真空干燥48h,得到墨 绿色掺杂态聚苯胺。2.2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法制备聚苯胺是在含苯胺的电解质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电化学条件,使苯胺在阳极上 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粘附于电极表面的聚苯胺薄膜或是沉积在电极表面的聚苯胺粉末。操作 过程如下:氨与氢氟酸反应制得电解质溶液,以伯丝为对电极,伯微盘电极为工作电极,Cu/CuF2 为参比电极,在含电解质和苯胺的电解池中,以动电位扫描法进行电化学聚合,反应一段时间后, 聚苯

8、胺便牢固地吸附在电极上,形成坚硬的聚苯胺薄膜。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苯胺纯度高,反应 条件简单且易于控制。但电化学法只适宜于合成小批量的聚苯胺。主要的电化学聚合法有:动电 位扫描法、恒电位法、恒电流法和脉冲极化法。最普遍采用的是动电位扫描法,其特点是成膜较 为均匀,膜与电极粘着较好。恒电流聚合也能达到这一目的,其特点是成膜快,操作方便。用脉 冲极化法可以得到较厚的膜。影响聚苯胺的电化学法合成的因素有:电解质溶液的酸度、溶液中 阴离子种类、苯胺单体的浓度、电极材料、电极电位、聚合反应温度等7。电解质溶液酸度对 苯胺的电化学聚合影响最大,当溶液pH1.8时,聚合则得到无电活性的惰性膜。反应过程中,电极

9、电位 控制氧化程度,聚合电位和聚合电流都不宜过大,聚合电流高于0.18V时,则引起膜本身不可逆 的氧化反应,使其活性下降。2.3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有以下优点:以水作热载体,产物不需沉析分离以除去溶剂;采用大 分子有机磺酸作表面活性剂,可一步完成质子酸的掺杂从而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通过将聚苯胺 制备成可直接使用的乳状液,可在后加工过程中,避免再使用一些昂贵(如NMP)或有强腐蚀性(如 浓硫酸)的溶剂。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反应器中加入苯胺与十二烷基苯磺酸,混合均匀后依次 加入水、二甲苯,充分搅拌,得到透明乳液。然后向乳液中滴加过硫酸铵水溶液,体系颜色很快 变深,保持体系温度020C,继

10、续搅拌,然后加入丙酮破乳,过滤,依次用水、十二烷基苯磺 酸溶液洗涤至滤液基本无色,干燥,得到掺杂的聚苯胺粉末8。用这种方法生产聚苯胺,其聚 合产率大于80%,聚苯胺的电导率大于1S/cm;并且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与用化学氧化合成的 聚苯胺相比有显著的提高。2.4微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体系由水、苯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所得聚合物微乳液乳胶粒粒 径分布比常规乳液聚合得到的乳胶粒径分布要窄得多,而且所得聚合物分子质量很高,一般在106 以上。与传统乳液聚合法相比,微乳液聚合法可大大缩短聚合时间(3h),并且所得产物的电导率 和产率均优于采用传统乳液聚合法合成的聚苯胺。用微乳液聚合法制得的

11、聚苯胺链结构规整性 好、结晶度高,而且可以合成出具有纳米尺寸的聚苯胺颗粒,具有较好的溶解性9。近年来,报道了聚苯胺的反向(油包水)微乳液聚合法。用超声波辅助反向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聚苯 胺。苯胺的聚合发生在分散且狭窄的水相池中,超声波起到加速聚合速率的作用,并且将很容易 聚集在一起的聚苯胺纳米颗粒进行分散,能够较好地控制聚苯胺颗粒的形态和尺寸。用这种方法 可制得尺寸在1050nm之间的聚苯胺球形颗粒,颗粒尺寸的减小有利于掺杂以提高电导率10。应用3聚苯胺的应用3.1聚苯胺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金属腐蚀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腐蚀引起的破坏事例遍及所有使用金属的场合。据统 计,每年由于腐蚀而报废

12、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金属年产量的1/3,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19。 1985年,DeBerry发现,在酸性介质中用电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膜能使不锈钢表面活性钝化而防 腐,这一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此人们在腐蚀防护领域开始了导电高分子膜的应用研究20。 其防腐机理为:聚苯胺使金属和聚苯胺膜界面处形成一层金属氧化膜,该金属的电极电位处于钝 化区,从而得到保护。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电位比铁高,当两者相互接触时,在水和氧的参与下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在界面处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聚苯胺作为一种优良的防腐材料逐渐被引起重视,并且有可能成为聚苯胺最有希望的应用领域。 研究结果显示,聚苯胺在环境pH值N7时具

13、有完全氧化态(LEB)和半氧化态(EB)结构,这两种结 构的聚苯胺在金属的防护过程中,只起到一种机械隔离作用,它类似于金属表面的非金属涂装保 护这种形式,当金属表面的聚苯胺有缺损时,它对该部位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当聚苯胺在环境 pH值7时,聚苯胺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聚苯胺盐(ES)形态,此时聚苯胺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 化学活性。当金属表面的聚苯胺有缺损时,它对该部位起一种催化钝化作用,使缺损聚苯胺涂层 的金属裸露部分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阳极氧化反应,快速恢复表面钝化层:21。聚苯胺对氧气的 渗透起到了屏障作用,使之无法直接渗透到金属表面,从而吸氧腐蚀无法发生。同时在铁被氧化 过程中产生H+,可以进

14、一步掺杂本征态聚苯胺。通过在聚苯胺上引入磺酸基团等方法制备可溶性 聚苯胺,人们采用机械涂膜的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均匀完整的聚苯胺防腐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防腐涂料,无论从试验室结果还是实际检测结果来看,聚苯胺都是较为理想的,尤其是其特 有的抗腐蚀、抗划伤能力更是单纯环氧涂层不可比拟的。因此,聚苯胺类防腐涂料有较大的实用 前景22。3.2聚苯胺在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由于聚苯胺具有良好可逆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因而适宜做电极材料,制造可以反复充放电的 二次电池。1991年日本桥石公司推出第一个商品化的聚合物钮扣二次电池,其正极为聚苯胺,负 极为锂铝合金,电解质是LiBF4,为了克服聚苯胺锂电池易

15、燃、易爆、干涸的缺点,20世纪90 年代后期,用嵌锂的炭电极取代金属锂。这类商品化电极的充放电容量已达800Ah/kg 1000Ah/kg,现在这类电池市场占有率可以与镍镉或镍氢电池相比。把电池中正负极活性物质和 电解质都做成几十微米厚的薄膜压制在一起,日本已研究开发了薄膜型 Li-Al/LiBF4-(PC+DME)/Pan 二次电池。Kitani发现用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制成的蓄电池在1.01.7V之间以1mA/cm2进行充放电时,充 放电效率可达100%,充电容量为40Ah/kg,可循环2000次以上。以化学合成的聚苯胺为正极组 成全固态锂电池在2.54.0V之间的充放电效率可达95%,循环

16、次数可超过200次。此外也有研 究用聚苯胺的复合腊制备的二次电池,其电池容量密度可达120Ah/kg,可循环200次以上23。3.3聚苯胺导电纤维的应用用聚苯胺制备导电纤维,不仅导电性优良持久,而且通过改变掺杂酸的浓度,很容易调节纤维的 电导率,这是其它纤维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质。在普通纤维中混用极少量的导电纤维,就能赋予纤 维制品充分的抗静电性能,而且抗静电性能不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文献报道,以还原式聚苯 胺为成纤高聚物,N-甲基毗咯烷酮为纺丝溶剂,采用湿法纺丝制得聚苯胺纤维。在完成整个纺丝 过程后,再对纤维进行氧化掺杂,赋予其导电性。该法制得的聚苯胺导电纤维的比电阻为1.05 X10-2Q

17、cm24。3.4聚苯胺在电磁屏蔽材料方面的应用随着电器制品和电子器件的商业应用、军事应用和科学应用的迅速增长,电磁干扰也称作电磁环 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电磁干扰屏蔽日益受到关注。导电聚苯胺具有重量轻、韧性好、易加工和 电导率易于调节的优势,是一种优良的电磁屏蔽材料。文献报道,在频率范围10MHz1GHz之间, 用高导电率的聚苯胺作屏蔽材料,可得到20dB以上的屏蔽效力25。高导电聚苯胺薄膜的厚度 超过20um时,其屏蔽效力大于40dB,可以满足民用标准。但用导电聚苯胺作电磁屏蔽材料时, 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聚苯胺的电导率还不够高。因此,提高聚苯胺的电导率是今后的主要研究 目标26。3.5聚苯胺

18、在抗静电方面的应用常用的抗静电剂有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表面活性剂等。前者因其力学性能差、不耐腐蚀等缺 点很难长期有效。而后者的抗静电性则强烈的依赖于环境的湿度等,耐久性也不好。聚苯胺电导 率可在10-5105S/m范围内调节,与其它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大于金属和炭黑,并且有好的稳 定性和耐腐蚀性等,因此有望成为新的抗静电材料。3.6聚苯胺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在电致发光管应用方面,聚苯胺是重要的新型显示材料之一,会大大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 在延长器件寿命方面,IBM研究小组使用导电聚苯胺作电极的隔离层,将发光器件的寿命延长了 1000倍。利用聚苯胺的电致变色特性,可以用它来做智能窗和各种电致变色薄膜器件,在军事伪 装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利用聚苯胺吸收微波的特性,法国已研制出了隐形潜艇。潍坊职业学院毕业设计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