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_第1页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_第2页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_第3页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_第4页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单 位: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QC小组名称: 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QC小组 课 题 名 称: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 发 表 人: 肖 涌 涛 时 间: 2012年11月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 工程概况 表-1序 号项 目内 容 1工程名称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2工程地址天津站后广场,新广路、华碧道、新兆路交口处3建筑功能汽车交通枢纽中心4结构形式框架结构5建筑规模建筑层数为4层;建筑高度为21.65m(最高);7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创优目标天津市优质工程9课题

2、内容本工程建筑外形为弧线形,楼层内部结构梁设计错综复杂,尤其是在附楼施工过程中,建筑外形弧线角度较大,内部房间设置形状不一,出现部分小角度(45角)交叉梁体。10工程效果图制图人:肖涌涛 日期:2012年8月1日2.QC小组简介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QC小组与2011年4月1日成立,并以“提高圆形框架柱施工成型观感质量”为课题获得北京市优秀QC成果。为了使QC小组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对本工程部分难点问题再次进行深入研究,并利用QC原理进行问题解决。本工程结构外轮廓为弧线形,且内部房间设置为不规则形式,结构主设计多以梁体交叉变化来维持结构平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小角度交叉梁部位等施工质量控制较

3、难,尤其是夹角部位模板拆除很不易操作。针对小角度交叉梁部位施工实际情况,天津分公司第十四项目部继续开展QC活动,对如何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进行研究。2.1小组成员构成 表-2 小组名称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项目QC小组小组类型现场型本次课题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成立时间2011年4月20日本次活动时间2012年8月1日2012年11月1日培训时间平均24小时/每人小组人数8活动次数9注册时间2011年4月20日小组注册号TJQC-12-02课题注册号TJQC/kt-12-03QC小组成员姓名文化程度职务/职称组内职务组内分工肖涌涛本科土建技术/助理工程师组

4、长管理整个QC小组活动陈龙平本科技术部长小组顾问提供技术支持车国辉本科水电技术副组长整合编制QC成果张伟高中工长组员措施传达、保障实施朱永寿高中工长组员执行措施、负责落实赵振华本科质检员组员检查实施质量与效果姚德忠本科成本经理组员统计计划曹金奎大专施工队班组长组员执行措施、负责落实制表人:车国辉 日期2012.8.22.2 小组活动计划 表-3阶段活动计划采用方法计划时间监督人地点8月9月10月计划课题研究图表肖涌涛车国辉现场现状调查统计表排列图活动目标图表原因分析鱼刺图要因确认调查表柱状图制定对策图表实施对策实施简易图检查效果检查雷达图处理巩固措施文字下步打算文字制表人:车国辉 日期2012

5、.8.23.选择课题公司方针做为公司内部重点工程,公司要把本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窗口,做为一个品牌工程开拓天津建筑市场。落实公司“双百”方针,铸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符合建设及监理单位施工质量要求。避免应模板拆除导致混凝土成型较差现象。3、存在问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时间较长,拆模率极低。小角度拆模很容易导致模板破损,不能正常拆除。模板破损严重,造成周转材料物的无形浪费。现状情况图 1 选题理由分析图制图人:肖涌涛 日期:2012年8月3日 表-4选题调查情况 图 2 客运中心结构梁平面图(局部)制图人:肖涌涛 日期:2012年8月4日 相片 1 拆模后破损模板 拍摄人:朱永寿 日期:2012.

6、8.4制表人:赵震华 日期:2012年8月4日根据现场情况,如相片1所示,对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进行拆模检查,出现部分模板不能够成功拆除。即 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选择课题 4.现状调查4.1 为了充分了解、掌握如何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成功率,项目部对主楼三区楼板(存在部分小角度交叉梁)进行拆模实验,发现质量问题如下:检查点数为50个(确定每个小角度交叉梁为一个点),其中夹角内破损模板被卡死不能顺利拆除18处;夹角部分存在模板夹渣7处;模板不能完全拆除出现4处;拆模后该部位混凝土成型面破损现象达到10处,顺利拆除完毕的仅为11处,即11点。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小角度交

7、叉梁夹角部位拆模合格率仅为11/50=22%。具体不合率如下表: 表-5序号质量缺陷不合格点图3 拆模不合格率饼分图1夹角部位模板被卡死182混凝土成型面破损103梁夹角含模板夹渣74不能完全拆模4制表人:肖涌涛 日期:2012.7.22 表-6相片2 夹角内破损模板被卡死相片3梁夹角含模板夹渣相片4不能完全拆除相片5混凝土成形面破损(梁角)制表人:赵震华 2012年8月5日 实测结果统计分析表表-7序号检查项目不合格频数(点)频率()累计频率()1夹角部位模板被卡死1846.246.22混凝土成型面破损1025.671.83梁夹角含模板夹渣717.989.74不能完全拆模410.3100制表

8、人:赵震华 2012年8月5日 图4 拆模问题柱状图制图人:车国辉 日期:2012年8月5日 通过实地调查和缺陷排列图分析,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模板被卡死、混凝土成型面破损及梁夹角含模板夹渣到达89.7%,然而通过分析,发现交叉梁夹角部拆除过程中模板被卡死现象基本都伴随着梁角含夹渣及混凝土成型面较差现象,故本次现场调查发现影响小角度模板成功拆除的主要因素为,拆模过程避免夹角部位存在破损模板卡死。即得到结论为避免拆模后夹角部位模板被卡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解决对象。5.设定目标及依据5.1 目标为了确保天津客运中心综合枢纽站工程的质量,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故QC小组将活动目标确定为:模板顺

9、利拆除且成功率达到80%以上。图 5 活动前与目标对比图 制图人:肖涌涛 时间:2012年8月7日5.2 依据数据:从表3及排列图可知,模板正常拆除成功率为(50-39)50=22%,通过QC活动使模板拆除成功率达到80%以上,即模板不易拆除降控制在10点内(共50点)。可实施:虽然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很容易出现质量缺陷问题,但通过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通过研究采取措施能到达提高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成员素质:QC成员大部分为现场技术及工程人员,成员都按照QC要求进行过培训,同时施工人员为项目经常合作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经上述分析,得出可以通过方法实施来达到目标6.原因分析对于现场小角度交叉

10、梁夹角部位拆模施工缺陷问题,2012年8月10日召开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分别从人、材、机、法、环、测等6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质量问题的原因,采用分析图分析如下: 图 6 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缺陷分析鱼刺图制表人:肖涌涛 时间:2012年8月10日7.要因确认7.1.要因确认计划针对因素分析,按照鱼刺图主因和问题的判断方法,找出15条末端因素,小组于2012年8月10日组织开会,经过逐条分析,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具体如下表: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8序号末端因素验证方法确认内容负责人时间1施工方案编制不完善查阅资料项目是否留存模板拆除施工方案,是否有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

11、位施工节点图陈龙平2012-8-102模板拆除顺序不当现场及资料检查是否进行过模板拆除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施工人员对模板拆除注意事项了解多少肖涌涛2012-8-103模板拼缝是否存在缝隙现场检查检查模板拼缝是否严密,是否存在接缝缝隙现象车国辉2012-8-124拆模工具不符合要求现场检查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检查拆模工具是否符合模板拆除要求张伟2012-8-125梁位置较高,不易拆模操作现场检查是否有可支撑架体及方便操作的平台张伟2012-8-126温度引起模板变形现场检查要求周转模板100%合格,禁止模板在周转过程中烈日下暴晒张伟2012-8-127梁侧模板经雨水等冲刷变形现场检查雨季施工,是

12、否存在有雨水及其他水源冲刷模板导致变形张伟2012-8-128未正确实施检测、偏差大现场检查检查检测仪器是否在有效期内,同时严格质检人员,正确实施检测。赵震华2012-8-159未坚持三检制度查检验收记录严格要求施工队,必须执行“三检制度”进行验收朱永寿2012-8-1010施工工人责任心不强现场检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朱永寿2012-8-1511工人技术水平低查技术工种证书取得情况检查施工上岗操作证,要求经过培训人员达到80%以上,调查工人是否能熟悉掌握施工操作过程朱永寿2012-8-1512梁侧模板本身存在变形现场检查通过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要求模板合格率达到100%。朱永寿

13、2012-8-1613模板自身刚度不够现场检查木胶板加固刚度符合要求,拆模时不易破坏朱永寿2012-8-1614模板在周转过程中边角破损过程检验使用直角尺进行检查,避免周转破损赵震华2012-8-1615梁夹角设计形式不方便施工现场检查交叉梁夹角形式是够满足施工要求,是否方便工人操作赵震华2012-8-16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6日 7.2.要因确认 表9要因确认1施工方案不完善过程2012年8月11日,技术部长陈龙平对现场施工技术资料检查,有专项施工方案,并且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相片6 方案交底 相片7 施工交底结论通过检查,施工有专项方案,即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

14、涌涛 2012年8月15日表-10要因确认2模板拆除顺序不当过程经现场检查,模板拆除技术交底到位,大部分工人能按照交底顺序施工 相片8 现场技术交底 相片9 梁角部位模板拆除结论通过检查,大部分工人能掌握模板拆除方法,故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5日表-11要因确认3模板拼缝是否存在缝隙过程通过模板拆除实验并进行验收,发现部分模板拼缝加固存在缝隙,导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流浆,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致使该部分模板不易拆除。具体拼缝问题如下: 相片10 模板拼缝处出现缝隙 相片11 模板拼缝处出现缝隙结论通过以上分析,虽存在缺陷,但通过加强管理,可以避免出现该类事件,为非要因因素

15、。制表人:车国辉 2012年8月15日表-12要因确认4拆模工具不符合要求过程经现场检查,对已达到强度的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进行拆模施工,因为角度较小不适合使用木工专用锤子施工,使用较长臂端的圆头钢筋(20)进行模板起翘拆模,过程中发现不易拆除,同时起翘过程中对混凝土成形面及模板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未使用正确的拆模工具,不能正常拆模,故为要因因素。制表人:张伟 2012年8月18日表-13要因确认5梁位置较高、不易操作过程根据模板支撑体系设置拆模平台,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现进行模板拆除,首先,将支撑上端钢管及U托进行拆除,其次在架体上方铺设方木及模板设置简易操作平台,即方面拆

16、模施工,又提高了拆模过程中的安全性。 相片12梁模板拆除 相片13 模板拆除完毕结论通过使以上分析,故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张伟 2012年8月18日表-14要因确认6温度引起模板变形过程经过与厂家联系了解到,温度影响到模板变形几率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15要因确认7梁侧模板经雨水等冲刷变形过程经过检查,因施工阶段为雨季阶段,在模板周转过程中经常遇雨冲刷导致部分模板变形,尤其是在模板棱角部位,损坏较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强模板成品保护,雨天使用彩条布进行雨水遮挡,对于已破坏的模板及时更换。具体破坏模板如下: 相片14模板经

17、水泡棱角起翘 相片15更换新模板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16要因确认8未正确实施检测、偏差大过程经检查,通过加强管理,避免了因测量导致的施工偏差。结论通过检查,施工有专项方案,即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17要因确认9未坚持三检制度过程施工前对施工队伍进行调查,发现施工队自检相对薄弱,项目部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并且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相片16施工联检单结论通过严格管理,基本能保证验收标准,即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18要因确认10施工工人责任心不强过程对工人进行两次检查,发现工人操作相对马虎

18、,对模板连接部位处理不细致,项目部已经组织培训,并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相片17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相片18 加强过程控制管理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朱永寿 2012年8月18日表-19要因确认11工人技术水平低过程经检查,工人基本能按照操作工艺进行施工;木工共有50人,其中有将近20人从事模板施工长达10年之久,41人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持证比例大于80%。相片19工人熟练进行梁模板加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20要因确认12梁侧模板本身存在变形过程对进场模板进行现场检查,基本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相片20模板加固无变形情况

19、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8日表-21要因确认13模板自身刚度不够过程经过检查,本工程梁模板施工木胶板施工,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交叉梁夹角部位拆除仍有模板棱角残渣留存在夹角部位,但通过改变为竹胶板,强度及韧性增加。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赵震华 2012年8月18日表-22要因确认14模板周转过程中边角破损过程经过调查,模板材料统一堆放,结构梁模板支设为现场加工,过程中对边角破损的模板及时更换,故不存在边角破损。 相片21破损模板统一处理 相片22 更换新模板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即为非要因因素。制表人:赵震华 2012年8月18日表-23要

20、因确认15梁夹角设计形式不方便施工过程经现场调查,通过整理实施数据,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低,尤其是小于45度角模板拆除,模板在夹角内被卡死现象比例很大,该结构夹角设计并非合理,具体形式如下图: 图7 小角度梁示意图 相片23夹角部位模板不易拆除同时对小于45度角结构梁与90度角结构梁夹角部位模板拆除统计,各检查15处,发现90度角模板顺利拆除且成功率达到100%,而小于45度角结构梁交叉部位模板拆除较为费劲,且成功率达不到50%结论结构梁设计夹角过小,根据实际情况施工不容易顺利拆模,故为要因因素。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19日综上所述,要因因素汇总如下 表-24 主要原因1夹角部位

21、模板拆除工具使用不当模板不易拆除3梁夹角设计形式不方便施工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8月20日8.制定对策对 策 表 表-25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1夹角部位模板拆除工具使用不当调整改进拆模工具能够顺利的对模板进行起翘且成功率达到85%以上对原有拆模工具进行改造:将圆头钢筋加工成平头,且前端设置成扁平状;对工具前端进行微弯处理。张伟主楼首层三区梁2012.8.222梁夹角设计形式不方便施工更改夹角施工形式将夹角部位模板相互卡死不能拆除现象控制在3%以内1.会议研究措施;2.将措施报于监理,征求设计及监理单位意见,进行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混凝土梁改造。(在不影响结构基础上),即夹

22、角位置增加10cm宽的平角肖涌涛附楼二层二区梁2012.8.23制表人:车国辉 2012年8月23日9.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 表-26 实 施 一主要因素夹角部位模板拆除工具使用不当实施过程1、2012年8月23日,小组召开讨论会,对于夹角部位模板拆除工具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对策,并于当天下午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改造,由张伟负责落实。2、工具改造方案:在原有圆头钢筋基础上,加工成尖角扁头状,并对端部进行微弯处理,同时焊接小段钢管进行力臂加长,具体图示如下:制图人:仲新华 日期:2012年8月23日3、为保证模板拆除过程方便起翘,拆模过程设置专人进行监督调查,由张伟负责落实。 施工相片 相片24起

23、翘拆模 相片25拆模后效果 目标对照自2012年8月1日2012年10月10日,对主楼已经达到强度梁体模板进行拆模发现,统计30个点,施工改进工具全部方便起翘。优缺点虽然通过改变拆模工具提高了模板拆除的效率,全部可以自由起翘,但仍有部分模板拆除破损残留在梁夹角位置。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10月10日对策实施(二) 表-27实 施 三主要因素梁夹角形式不方便施工实施过程对于现场施工情况,整理并将实际情况上报设计及监理单位,由肖涌涛负责。部位 夹角梁个数未拆模板数量破损模板数量正常拆模数量 相片26 未拆除模板相片(个别)主楼首层5051134提出改变混凝土夹角梁部位构造形式,由肖涌涛负责。图

24、8:小角度交叉梁夹角设计变化 通过实验验证结果,由肖涌涛负责。施工相片 相片27 夹角形式改变 相片28夹角形式改变目标对照自2012年8月1日开始实施,至梁板到达要求强度并进行模板拆除,以50个点为标准,拆模方便操作,顺利拆除个数为48处,即得到合格率为4850=96%。成功拆模达到96%。优缺点提高了夹角部位拆模率,方便了模板拆除,同时未出现模板破损现象制表人:肖涌涛 2012年10月25日10.效果检查10.1 直接效果:经过三个月的施工,我们于2012年10月25日组织对主楼四层模板拆除夹角部位检查,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得到了提高,同时拆模后混凝土成型面质量好,具体统计为为: 表

25、-28楼层检查点数夹角部位模板被卡死混凝土成型面破损梁夹角含模板夹渣不能完全拆模11152210210910103109120041091300制表人:车国辉 日期:2012年10月28日小角度交叉梁拆模合格率统计汇总如下: 表-29 楼层检查点数合格点数不合格点数合格率1115110595.6%2109107298.1%3109106397.2%4109105496.3%平均值4424281496.8%制表人:车国辉 日期:2012年10月28日图9 模板拆除合格与不合格点数对比图制表人 :车国辉 时间:2012年10月28日根据以上数据及图片得出,通过实施QC活动,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达到98%,大于80%,实现了QC小组制定的目标,QC小组将对本工程继续关注,以便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更好的指挥。图10 小角度交叉梁夹角部位拆模率对比表制表人 :车国辉 时间:2012年10月28日序号项目QC实施前QC实施后备注元/m2数量合计(元)元/m2数量合计(元)1材料费33600198004447020680节约2人工费80200160008015012000实施后方便拆模3模板破损335016504420880实施后减小模板破损4总计3745033560节约3890注:同等施工材料浪费对比图 相片30 模板调整前后损坏对比调整前后对比相片:调整后 相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