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学案)_第1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学案)_第2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学案)_第3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学案)_第4页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必修一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一、 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秦统一的背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1)周室东迁: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_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_年,周平王东迁_,史称东周。(2)春秋争霸: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_、_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_和_,相互

2、间进行战争。(3)战国变法: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纷纷改称“_”。 一些诸侯国为了_,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_来统一天下。(4)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2.秦朝统一:_变法以后,秦国的实力日益强大,秦王_在公元前_年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_。二、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1)建立:从秦朝开始,“_”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据_由皇帝控制、发给。(2)特征:秦始皇首

3、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_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_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1)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_执掌群臣奏章并负责监察百官,_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_,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评价: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_、_和_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三、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建立:(1)出现:_时期,一些诸侯

4、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2)建立: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_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实行_,全国分为_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2建立地方官僚机构:_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_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_或(_)。,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和兵役等。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3.影响:(1)秦朝通过_,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2)秦朝形成的_,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探究一:阅读课本第九页第一

5、段和历史纵横,哪些可以说明皇帝独尊成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这说明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探究二: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请根据所学知识以结构(或图形)的形式直观地表达出来。提示:理解秦朝专制主义集权的金字塔结构特点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开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

6、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迁尉议是。回答: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探究四: 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度的比较。相同点:不同点:探究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巩固练习】1.右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今陕西咸阳一带)将领的铜铸虎符。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半符各有十二字铭文,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从上述文字和图片资料中,我们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秦朝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秦朝时军国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7、秦朝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秦朝使用的标准字体是小篆ABCD2.右图所示物品的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暴政C促进经济发展 D重农抑商3. 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下列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 秦始皇陵 秦长城 阿房宫 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 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 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D工匠水平的高超4.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毛泽东讲“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主要是因为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5、中国古代有一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

8、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主张(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6、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届,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

9、秦朝的赋税制度 D.肯定了秦朝的民族政策8. 下列有关秦朝官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B三公九卿实际上名额分别是三和九 C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D太尉负责管理军事9.秦时,在中央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对该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继承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B削弱了皇权 C随着秦朝的灭亡而取消 D使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皇帝独揽大权10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

10、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12.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参考答案 探究一:(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号曰皇帝。 天子自称曰 朕 ” 。

11、(2)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的建议,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探究二: 探究三:1答案: 1: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 2:李斯。措施:屈从发封制、实行郡县制。影响:秦废分封,高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探究四: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后世各朝都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点:时代不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和行省制

12、度是封建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行省制度确立并盛行于元朝。和中央政府的关系不同。被分封的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郡县制则是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行省只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同。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的残余势力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郡县制和行省制度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探究五: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