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材料力学课件之弯曲应力_第1页
[PPT]材料力学课件之弯曲应力_第2页
[PPT]材料力学课件之弯曲应力_第3页
[PPT]材料力学课件之弯曲应力_第4页
[PPT]材料力学课件之弯曲应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章 弯曲应力6- 概述1、弯曲构件横截面上的(内力)应力内力剪力 V 剪应力t弯矩 M 正应力s2、研究方法平面弯曲时横截面s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有M而无V的情况)平面弯曲时横截面t 剪切弯曲(横截面上既有V又有M的情况)6-2 弯曲正应力一、纯弯曲与剪力弯曲PPaaABVx+-PPMx+Pa1.纯弯曲(Pure Bending): 横截面上的内力只有弯矩没有剪力时,该杆段的变形称为纯弯曲。2.剪切弯曲 杆各横截面上有既剪力、也有弯矩,且弯矩为截面位置 x 的函数。二、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一)变形几何规律:1.梁的纯弯曲实验 横向线(mm、nn)变形后仍为直线,但转过一个角度;纵

2、向线(aa、bb)变为曲线,且上部缩短,下部伸长;横向线与纵向线变形后仍然正交。 aabbmmnn中性轴2.两个概念中性层:梁内一层纤维 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 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 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 层。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 面的交线。3.推论平面假设: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 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单向拉压假定: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相不挤压,每一根纵向纤 维均处于单向拉伸或压缩状态(即纯弯曲时,梁横 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4. 几何方程: 为中性层O1O2的曲率半径,两截面间的夹角为d,考察任一纵向纤维(如aa)的线应变,aa到中性层的距离为y(如图) 变形前: 变形

3、后: 线应变: 梁内任一点的线应变的大小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PPaaABCDxy(二)物理关系:假设:纵向纤维互不挤压。于是,任意一点均处于单 向应力状态。当正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时,由 胡克定律可得: 问题:=? 中性轴的位置如何? (三)静力学关系:yyzdAzx 横截面上的微内力 组成的空间平行力系,仅能简化为三个内力分量。 ,可见,y轴和z轴是截面的形 心主惯性轴。即截面的中性轴z的位置完全 确定。EIz 截面或杆的抗弯刚度。弯曲变形的基本公式(中性层曲率) 三、平面弯曲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1.计算公式 2.分布规律 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大小,与该点至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即正

4、应力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沿高度呈线性分布。中性轴的一侧为拉应力,另一侧为压应力。3.正应力公式讨论: 1)适用于均匀连续、各向同性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小变 形时的等截面直杆。2)在纯弯曲时,横截面在弯曲变形后保持平面,公式为精 确解;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不再保持平面,公式为近似 解,当梁的跨高比 l/h5 时,误差2%。3) 若中性轴为截面对称轴,则 ; 若不是对称轴,则,4)如何确定正应力的符号a)均以绝对值代入,根据梁的弯曲变形来确定是拉还是压;b)均带符号代入判断是正为拉应力;是负为压应力。四、最大应力的计算 抗弯截面模量。矩形截面的Wzz圆形截面的Wzz例:63 弯曲剪应力1、两点假设:

5、1)剪应力与剪力平行; 2)距中性轴等距离处,剪 应力相等。2、研究方法:分离体平衡。 1)在梁上取微段如图b; 2)在微段上取一块如图c, 平衡ysxyzs1t1tbdxx图a图c一、矩形截面梁V(x)+d V(x)M(x)M(x)+d M(x)V(x)dx图bq(x)3.剪应力公式推导sxyzs1t1tb图c由剪应力互等V横截面上的剪力;横截面上需求剪应力处的水平 线以下(或以上)部分的面积 A*对中性轴的静矩; Iz整个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 b需求剪应力处的横截面宽度。 4.剪应力沿横截面高度的分布t方向:与横截面上剪力方向相同;t大小:沿截面宽度均匀分布, 沿高度h分布为抛物线。在

6、截面上、下边缘处的剪应 力为零,而在中性轴上的剪应力值最大,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平均剪应力的1.5倍。V二、工字形(槽形,T字型)截面 工字形截面可视为由翼缘和腹板所组成。通过分析可知,翼缘主要承担弯矩的作用,而腹板则主要承受剪力的作用。 工字形腹板上的剪应力可以按照矩形截面的剪应力公式计算,即 1.腹板上的剪应力 由分析可知,工字形截面腹板上的剪应力接近均匀分布,且tmax tmin铅垂剪应力主要由腹板承受(9597%),其近似的计算公式为 对轧制工字钢截面,式中IzS*zmax的值可以查型钢表。2.翼缘上的剪应力翼缘上需求剪应力处的竖直 线与翼端之间的部分面积 A* 对中性轴

7、的静矩; (1)竖向剪应力(2)水平剪应力Ve呈线性分布3.剪应力流腹板上剪应力方向与剪力方向一致,各翼缘上的剪应力与之形成剪流。三.圆截面: 由切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截面边缘上各点处切应力 的方向必与圆周相切。假设:(1)沿宽度kk上各点处的切应力均汇 交于y轴上的P点;(2)各点处切应力沿y方向的分量沿宽 度相等。最大剪应力 ,仍发生在中性轴上的各点处,在中性轴上剪应力的方向都平行于剪力V,且各点处的剪应力均相等。五.开口薄壁圆环截面:四.薄壁圆环截面:假设: (1)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大小沿 壁厚无变化; (2)切应力的方向与圆周相切。6-4 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1、危险

8、面与危险点分析:一般截面,最大正应力发生在弯矩绝对值最大的截面的上下边缘上;最大剪应力发生在剪力绝对值最大的截面的中性轴处。VtsssMt一、梁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带翼缘的薄壁截面,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剪应力的情况与上述 相同;还有一个可能危险的点,在V和M均很大的截面的腹、 翼相交处。(以后讲)sMQtts3、强度条件应用:依此强度准则可进行三种强度计算:2、正应力和剪应力强度条件:注:对于拉压性能不同的材料,须对抗拉和抗压分别建立 强度条件。校核强度:设计截面尺寸:设计载荷:(4)各向异性材料(如木材)的抗剪能力较差,要校核剪应 力。4、需要校核剪应力的几种特殊情况: 细长梁强度的控制因素

9、通常是弯曲正应力。满足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的梁,一股都能满足切应力强度条件。 只有在下述一些情况下,要进行弯曲切应力强度校核: (1)梁的跨度较短,或在支座附近作用较大的载荷,以致梁的 弯矩较小,而剪力较大; (2)铆接或焊接的工字梁,如腹板薄而截面高度颇大,以致厚 度与高度的比值小于型钢的相应比值,这时,应对腹板进 行切应力校核; (3)经焊接、铆接或胶合而成的梁,对焊缝、铆钉或胶合面等, 一般要进行剪切计算。例1.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R北宋李诫于1100年著营造法式 一书中指出: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 h/b = 1.5)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10、: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为bh二、梁的合理截面2.其他材料与其他截面形状梁的合理截面强度:正应力:剪应力:zDzaa(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zD0.8D续(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a12a1z0.8a2a21.6a22a2z工字形截面与框形截面类似。sGz(2)根据材料特性选择截面形状 对于铸铁类抗拉、压能力不同的材料,最好使用T字形类的截面,并使中性轴偏于抗变形能力弱的一方,即:若抗拉能力弱,而梁的危险截面处又上侧受拉,则令中性轴靠近上端。如下图:3.采用变截面梁 , 如下图:Px最好是等强度梁,即若为等强度矩形截面,则高为同时6-5 开口薄壁截面的

11、弯曲中心一、开口簿壁截面梁的剪应力 1.分布规律: 剪应力方向与截面中心线相切,且沿截面中心线形成“剪应力流”,剪应力大小沿壁厚均匀分布,如图所示。2.计算公式二、开口薄壁截面的弯曲中心 1.弯曲中心: 剪切弯曲时,梁只产生弯曲变形,不发生扭 转变形,横向外力必须通过的点,称为弯曲中心。 2.弯曲中心的特征 (1)弯曲中心实质上是横截面内剪应力合力的作用点。 (2)弯曲中心必在截面的对称轴(或反对称轴)上若截面具有 两个对称轴(或反对称轴,则其交点即为弯曲中心。 (3)由若干中心线交于一点的狭长矩形组成的截面,各矩形 中心线的交点即为弯曲中心。 (4)弯曲中心仅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而与载荷大小和材 料性能无关。 3.弯曲中心的确定3.弯曲中心的确定几何方程与物理方程不变。横截面上内力依此确定正应力计算公式。PxyzO3.弯曲中心的确定PxyzO非对称截面梁发生平面弯曲的条件:外力必须作用在主惯性面内,中性轴为形心主轴,若是横向力,还必须过弯曲中心。exyzPPsMVe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