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养生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延长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是医学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切医学研究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诺贝尔奖获得者皮特梅达沃(Peter Medawar)爵士中医养生学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动态健康概念20世纪以前,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就是不生病,仅此而已。中医养生学健康的定义: (WHO1984宪章)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

2、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健康是从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正常的理想状态。中医养生学1990年,WHO增加了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指不能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的能力。中医养生学2000年WHO提出促进健康新准则: 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中医养生学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而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中医养生学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体重适当,体形匀称,头、臂、

3、臀比例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中医养生学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头发光泽,无屑;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中医养生学“五快”“三良好”“五快”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中医养生学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5、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中医养生学“三良好”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自

4、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满热情。中医养生学 上述健康标志反映了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医养生学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人5%患有疾病的人20%亚健康状态75%中医养生学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结构、功能、代谢发生异常改变的生命活动过程,表现为躯体或心理上的异常。中医养生学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度状态即是亚健康状态。中医养生学亚健康状态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由于其主诉症状多而不固定又称其为不

5、定陈述综合征。是一种现代文明病,体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及器质性病变,但又频繁出现不健康的生理状态。 中医养生学主要表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昏,头重,头痛,心律不齐,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疲劳,出汗短气,食欲不振,腰腿酸软,性欲减退,手足发凉或麻木,易感冒等。社会表现为:不能较好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难以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中医养生学人能够健康长寿吗?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

6、经中医养生学中医学对寿、夭、天年的认识“老”的年限 “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灵枢卫气失常 “凡人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 千金方引小品方中医养生学现代对老年的认识:6070 岁准老年期7580 岁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中医养生学人类对天年的认识天年人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即天赋之年寿。“终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人之寿百岁而死” 内经“以百二十为寿”尚书中医养生学“人类潜在的生命期限,有一定的幅度,应有一个上下限。115120是十分符合其真实上限的。” VVFrolkis中医养生学美国学者海弗利克的研究: 人体约

7、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开始分裂50次后停止正规分裂。每分裂一次平均需要2.4年,细胞死亡从这个角度推算,人类的寿命该是120岁左右。中医养生学德国学者HFranke1971年提出: 如果一个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遇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中医养生学亚里士多德:“动物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蒲丰氏指出“寿命系数”学说,系数为57哺乳动物寿命(年) =生长期(年)X寿命系数中医养生学动物寿命举例:马的生长期为5年 马的寿命=5年X(57)=2535年 犬生长期为2年 犬的寿命=2年X(57)=1014年中医养生学象的生长期为25年 象

8、的寿命=25X(57)=125175年猿的生长期为12年 猿的寿命=12X(57)=6080年中医养生学人的生长期为25年 人的寿命=25X(57)=125175年中医养生学另外也科学家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 =性成熟期X(810)人类的性成熟期约为14岁人的寿命=14X(810)=112140中医养生学世界上的高龄寿星举例英国的弗姆卡因:209岁,经历了英国的12个朝代。南美妇人玛卡兰珠:203岁匈牙利的约翰:173岁,其妻子164岁西汉音乐师窦公:180岁中医养生学东汉养生家封君达“年百岁,视之如三十人”东汉皇甫隆“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唐孙思邈:101岁当代原佛教长老吴

9、青云:142岁骑自行车中医养生学 养生的概念养生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学说是指研究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中医养生学养生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系统安排的生活方式来保养生命。生活方式指饮食起居、运动作息、情绪调节、休闲娱乐等时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中医养生学安排即指有意识的活动,也就是自觉的、持之以恒的活动。系统即指各项措施有机地配合。举例:木桶理论中医养生学养生的意义:1、却老全形2、防治疾病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的方法:气功、运动、情志、起居、饮食、药物调养等。中医养生的优点:发动人体自身天然的原动力,集取天然动植物之精华来调养机体,增强

10、体质,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以享天年。中医养生学不同时期人类的平均寿命奴隶制社会 青铜器时期:18岁 公元前五世纪:20岁中医养生学封建社会中世纪:3315871681:33.5178835.5中医养生学资本主义社会18381854:40.519001905:49.21945:66.71974:72中医养生学欧洲不同时代的平均寿命:古罗马:2930岁文艺复兴:35岁18世纪:36岁19世纪4045岁1920年:55岁1935年:60岁1952年:68.5岁中医养生学北京1979年统计城区男性平均寿命:71.84岁女性平均寿命:74.2岁与1950年相比男性延长:18岁女性延长:24岁中医养生学影

11、响寿命的因素:1、先天因素:张景岳:“夫人生器质既禀于有生之初,则具一定之数,似不可以人力强者第禀得其全而养能合道,必将更寿;禀失其命而养复违和,能无更夭”中医养生学2、主观能动性张景岳对灵枢天年有定数的解释:“所谓天定则能胜人,人定能胜天也。”关键是“养能合道”中医养生学3、环境因素举例:蜜蜂中医养生学 疾病谱变化第一期: 又称瘟疫期。工业化发展之前,生产和生活水平不高,人群中的主要问题是传染病、饥荒和营养缺乏,心血管病仅占5-10%,主要为风湿性心脏病。中医养生学第二期: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传染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的改进,上述疾病发病率下降,人口平均年龄增长,饮食结构

12、改变和盐摄入量增高,使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和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增加。因高血压病未能有效控制,人群中10-30%死于上述心血管病。如目前的非洲、北亚和部分南美地区。中医养生学 第三期: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个人收入增加,生活逐渐富裕,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同时交通发达及体力活动减少,使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提早出现于55-60岁的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占35%-65%,结果人群平均寿命下降。如东欧。中医养生学 第四期: 由于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是公共卫生问题,号召全社会防治其危险因素,随着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进步,动脉粥样硬化的死亡率降至50%以下,且多发生于65岁以上人群

13、。目前北美、西欧和澳、新等地区和国家正处于此阶段。中医养生学第一章 养生源流一、殷商时代及以前火的发现:生食熟食易于消化、杀菌消毒取暖御寒彭祖长寿伊尹烹调术殷王墓(河南安阳)全套盥洗用具。中医养生学二、春秋战国时期管子:形势篇 提倡“平正”养身法。即性情平和,行为端正 “心安则身安”,“平正擅匈,论洽在心,以此长寿”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中医养生学老子:道德经 提倡“反朴归真”、“清静无为”、“无欲” “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中医养生学庄子:天道篇 主张清净养神。 “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

14、寿长矣。”中医养生学孔子:论语 主张养生重在“修身养性” “仁者寿” “仁者,爱人。” “大德必得其寿”中医养生学孟子: 提出“不动心寡欲收心”的养生观,以其达到“养浩然之气”的目的。中医养生学荀子:修身篇 主张“修身自强”,反对单纯“治气养生” “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 “以修身自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则名配尧禹”的境界中医养生学韩非子:解老篇 提倡静养精神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中医养生学黄帝内经1、精神的摄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漠然无所动于中”中医养生学“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得神则昌,失神则亡”中医养生学2、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变

15、化,避免外邪的侵袭 “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养生学3、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 “起居有常”, 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 “饮食有节” 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中医养生学4、注意锻炼身体 导引术“咽气吞津”之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第七十二 强调劳逸适度,避免“久视”、“久立”、“久行”以及“久卧”、“久坐”等。中医养生学三、汉唐时期华佗:重视体育锻炼“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全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三国志“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作起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而著粉,身

16、体轻便,腹中欲食。”中医养生学晋朝葛洪抱朴子神仙传“养生以不伤为本”辅以吐纳、导引、运动、丹药并强调“精、气、神”为长寿之“三宝”中医养生学南朝陶弘景 养性延命论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中医养生学唐朝孙思邈:养性集前人医、道、儒各家养生之说而成。“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措施:陶冶性情 生活有常 饮食有节 动静结合 药养中医养生学四、宋元时期宋陈直养老奉亲书现存最早的老年养生学专著元王圭泰定养生主论 主张晚婚晚育、节制房事; 老年人“戒之在得”元邱处机摄生消息论中医养生学元忽思慧饮膳正要现存比较完整的营养学专著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朱丹溪

17、养老论强调保精节欲,提倡晚婚李东垣:提出节饮食,护养脾胃之元气。刘河间:强调调养元气中医养生学五、明清时期明冷谦修龄要旨提出“养生十六宜”如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胸宜常护,皮肤宜常干浴等。中医养生学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有“延年良缄”、“衰老论”、“保生杂志”、“摄养”等篇目。明高濂遵生八笺是学术价值较高的养生学巨著。美国人德贞曾用英文节译。中医养生学清曹庭栋老老恒言提出“疗身不若疗心”,“心药”疗心,“无念”“心安”即“心药”提出摄养五脏不用药之法:“养心莫善于寡欲”,“养肝主要在乎戒忿”,“养肾之法,在于寡情欲,节房事”等根据老年人脾胃虚弱的特点,

18、编制粥方100种,以“备老年之颐养”。中医养生学清石天基长生秘诀1、养心六常存: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2、房事七戒:虚弱、疾病、衰老、寒暑、雷雨、恼怒、酒饱。 中医养生学3、饮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4、起居善调摄5、天地八乐事: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中医养生学清程钟龄医学心悟提出“保生四要”四项保健基本原则:节饮食 慎风寒惜精神 戒嗔怒中医养生学三、衰老原因(一)生理性衰老的过程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19、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中医养生学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医养生学 “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中医养生学 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灵枢 天年中医养生学(二)自然衰老的原因1、脾胃虚弱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供给,脾胃衰弱,功能异常,供给减少,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就将受到影响。中医养生学现代医学认为:蛋白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