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中国地图版_第1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中国地图版_第2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中国地图版_第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中国地图版_第4页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理--中国地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件是用精确校对的word书稿制作的“逐字编辑”课件,如需要修改课件,请双击对应内容,进入可编辑状态。 如果有的公式双击后无法进入可编辑状态,请单击选中此公式,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进入编辑状态。修改后再点击右键“切换域代码”,即可退出编辑状态。第1讲地球与地图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圈层结构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4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返回目录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 形剖面图。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2、 殊的行星。6.太阳对地球的影响。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8.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考纲概览1.以经纬网为载体,综合考查方位识别、比例尺及距离计 算和区域认知等。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地形类型、河流流向,分析等值 线的水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为提出区域生产开发 利用方案提供依据等。3.结合对宇宙探索和航天发射等热点事件,探讨航天基地 选建的条件;研究地球上生命起源的新依据,说明地球 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探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返回目录考向定位4.以重大时政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综合考查季节的 判断、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 律等。5.以实际生活知识,如太阳视运动、楼

3、间距、太阳能热水 器的安装等为切入点,考查地球运动基本规律及相关的 判断和计算。返回目录考向定位第1讲地球与地图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1讲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图11 由上图信息可知: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的椭球体。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二、地球仪 图12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如图示中的 ),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如图示中的分别表示北极点和南极点)。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P北极星N、S3经纬网(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

4、自主梳理经线纬线形状 圆长度相等,约2万千米从赤道向两极逐渐,赤道最长相互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间隔任意相邻两条经线间的间隔在上最大任意相邻两条纬线间的间隔指示方向方向方向半圆变短南、北两极点赤道处处相等南北东西(2)经度和纬度 (3)经纬网的意义:定位置、定方向、定距离、定范围。第1讲地球与地图经度纬度划分方法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由(0纬线)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愈向东,西经的度数愈向东北纬的度数愈向愈大;南纬的度数愈向南愈大半球划分 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本初子午线赤道愈大愈小北赤道20W016

5、0E基础自主梳理三、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3) 特点: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文字式线段 低_大小_详细_大精确度内容范围 比例尺大小小高简略2.方向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 _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 _方向,纬线指示 _方向 北方南北东西3.图例和注记特别提示比例尺的选择要结合图示要表达面积大小和内容详略确定,一般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例如:同等图幅的地图,要表示中国范围用较小的比例尺,要表示河南范围用较大的比例尺

6、。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图例注记四、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如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图13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 _的垂直距离,如图,甲点海拔为 _m,乙点海拔为500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对乙的相对高度是 _m。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海平面1 5001 0002等高线地形图 图143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部位ABCDE地形_山谷_陡崖_ 山顶山脊鞍部方法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如C处虚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如B处虚线)为河流的集水

7、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4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反映出沿地形剖面线的 _ 的变化状况和 _的大小状况。等高线地形图与其剖面图相比较,地形剖面图更能直观地显示出某条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地势高低度坡5五种地形特征与海拔高度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类型高度地表起伏特征平原海拔一般在200 m以下地表平坦、起伏较小高原一般海拔较高,绝对高度大、相对高度小平坦,边缘部分陡峭丘陵海拔500 m以下,相对高度100 m以下地势起伏小、坡度较缓山地海拔500 m以上,相对高度100 m以上地表起伏大,坡度陡盆地无一定高度四周高中间低

8、 特别提示 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中显示的数字均表示的是某点的海拔,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则表示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返回目录第1讲地球与地图基础自主梳理 探究点一经纬网的主要作用1定“位置”常见的经纬网地图有方格状经纬网图和极地经纬网图,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位置,包括确定经度和纬度。 (1)方格状经纬网图1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图16度数的判定: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一般都是相等的。 图中A点为(80N,0);B点为(70N,40E);C点为(0,180);D点为(20S,160W)。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2)极

9、地经纬网 图17南北纬的判定:在极地经纬网图上,各点所属的南、北纬度应由图中极点来确定。 若极点为北极点,则以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范围内,各点纬度均为北纬度;相反,则为南纬度。如图中E点为30N,图中F点为30S。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图18 图中E点的地理坐标为(30N,45E),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为(30S,45W)。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定“方向” 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

10、球与地图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图所示: 图19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东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南方。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 图110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3定“距离”图111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 km,如图中A

11、B。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 km(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4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5定“最短航线”及方向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

12、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图112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 赤道上两点,其最短距离是两点间劣弧线长度)。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方法 1.经纬度的判断 (1)纬度的判断 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纬度

13、相隔1,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 km的得数。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经度的判断 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 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图113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40S,20W)。 (2)关于地轴对称

14、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C(40N,160E)。 (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例1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不考虑地形等因素,一架飞机从甲地沿最近的线路飞往乙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图111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1)该飞机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分别是() A一路正西 3 330 km B先东南,后东北6 660 km C先东北,后东南 大于6 660 km D先西南,后西北小于3 330 km (2

15、)甲、乙两地均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解析 (1)D(2)B第(1)题,从甲、乙两地经度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呈顺时针,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外圆纬线为南纬60。两地之间的最短航线是通过两地大圆的劣弧,所以从甲地飞往乙地的方向应该为先西南,后西北。甲、乙两地均位于南纬60,两地之间经度差为60,纬线上的距离为60111 km cos 603 330 km。由于飞行航线为大圆劣弧段,其距离比南纬60纬线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短,即小于3 330 km。第(2)题,两地纬度均为南纬60,位于南半球;经度分别为1

16、50E和60E,位于东半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二比例尺的大小、缩放与应用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地图上,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一样的,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如图甲),但如果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不同纬度的比例尺是不同的(如图乙),纬度越低,比例尺越小,纬度越高,比例尺越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甲乙 图11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1)规律

17、内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反之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2)规律应用: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3比例尺的缩放 (1)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例如将1/2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 000,比例尺变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例如将1/120 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

18、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1/160 000,比例尺缩小。 (3)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的平方。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4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根据比例尺求距离 如下图(左),求A、B两点的直线距离。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 图116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根据距离求比例尺 如上图(

19、右),AB间为30 km,求出该图的比例尺。先用刻度尺量出AB间图上距离,然后除以30 km即可,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5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 (2)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3)若等高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等高距越小,坡度越缓。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例2读下图,完成(1)(2)题。 图117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三等高

20、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中的“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是均匀坡;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形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如图:若ab,则P取值为大于a,Q取值为小于b。 图118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地

21、形剖面图的应用与确定(1)通视问题 图119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上图)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2)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的方法 确定某剖面图是沿何剖面线画出来的方法: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鞍部、陡崖),所穿过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

22、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第三,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例3【2012上海卷】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读图,回答(1)(2)题。 图120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1)图中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以丘陵、平原为主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以平原、盆地为主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B C D (2)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 B

23、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解析 (1)C(2)D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数值大小,可知图中所示地区多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中部高,西南、东北低。第(2)题,图中甲、乙处等高线都是向高处弯曲,可知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都是山谷。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讲地球与地图 探究点四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甲H乙。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可以计算出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

24、 3估算陡崖的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 (n1)dH15/h。 (2)乘飞机向西飞,太阳日变长。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例1 【2012济宁一中段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图34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 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

25、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解析 (1)A(2)A第(1)题,在不考虑地表形态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而该区域自转线速度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其位于北半球;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 670 km/h,且任意纬线的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1 670cos(为任意纬线的纬度值),由公式计算可得该区域的纬度值在3060之间,故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第(2)题, 除纬度外,海拔高低是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读图可知,虽然a、b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a点的线速度大于b点,因此a点的海拔高于b点。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6、 探究点二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相差4 min,东加西减。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1)定时:即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该参照时间可以从题目的相关材料中获取,另外也可利用光照图的特殊经线进行判断,以下图为例: 图3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返回目录考点互动

27、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3)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线相差45,时差为3 h。 (4)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时45/(15/时)15时,F点地方时为24时45/(15/时)21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区时的计算 计算区时可分以下几个步骤:一定时区,二定区时,三定向,四定差

28、,五定值。定时区:若题中只有经度,可根据经度确定出所在地时区,方法:该地的经度数15/时,所得商“四舍五入”保留的整数位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东西经确定。定区时、定向、定差、定值的方法同地方时的计算。 特别提示 在进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时,尽量要按照东(经度或时区)早、西(经度或时区)晚的原则,尽可能不跨越日界线;在跨越日界线时,一定要注意日期的变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3地球上日期变更的判断地球上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0时经线。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 图36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9、2)极地投影图 图37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3)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图38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方法 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就是几个小时;反过来,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区域所占时间是几个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例2【2012河北名校期末】2012年1月22 日20时中央电视台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隆重上演,精彩的节目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据此回答(1)(2)题。 (1)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区时)是

30、( ) A1月21日7时B1月22日7时 C1月23日7时 D1月22日19时 (2)联欢晚会开始时,全球处于1月22日的理论范围是() A一半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全球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解析 (1)B(2)D第(1)题,北京时间采用的是东八区的区时,而美国纽约的经度为74W,计算可知在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故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时,纽约时间应为1月22日20时131月22日7时。第(2)题,此时东经120为1月22日20时,180为24时即0时,两个日期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点三晨昏线的特点、判断与

31、应用日照图中昼夜的分界线是晨昏线,理解晨昏线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正确判断是判读光照图的关键。1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球球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4)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6)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2.晨昏线的判断方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自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

32、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是晨线特别提示 晨昏线被分为昼弧和夜弧两段圆弧,尽管太阳高度均为0,但对应的时刻不同,昼弧上对应的是日出时刻,而夜弧上对应的是日落时刻。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3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右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图39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

33、O的地方时为6:00;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18:00。完整晨线中点为地方时为6:00,完整昏线中点为地方时为18:00。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3)确定日期和节气 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此半球节气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6月22日前后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12月22日前后冬至(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

34、;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都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如图39中的OD。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得数,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得数。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例3【2011浙江卷】图310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

35、Q1、Q2 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2)题。 图310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1)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 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AQ1、Q2 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 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 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 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6月间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

36、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解析 (1)A(2)B第(1)题,由题图所给信息可知,M点位于赤道,Q1、Q2位于北半球,某日晨线经过M、Q1和昏线经过M、Q2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南半球,所以排除D,D选项应该是太阳直射在赤道;由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可知M、Q1、Q2位于三条不同的经线,所以这三点不可能位于同一经线圈,排除C;由题意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时,可以为180,此时Q1、Q2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且刚好是该日晨线、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以答案为A。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解析 第(2)题,由Q1、Q2与L1的地方时差不等,可知Q1、

37、Q2与两点不可能以经线L1对称,即不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当晨线经过M、Q1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晨线经过M、Q2时,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题中只说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Q1、Q2距经线L1距离可大、可小,只要不相等就满足题意。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技能提升3等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及其变式图的判断典 例 精 析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

38、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答案 C 解析由于科考队经过2个月的考察返回P地,返回时间为4月21日,因此出发时时间为2月21日左右。2月21日与4月21日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相同纬度,则同一个地点这两日的昼夜长短相反。2月21日P地昼长为11小时,夜长为13小时,故4月21日P地昼长为13小时,夜长为11小时。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信息获取(1)题干信息:科考队海上考察时间及返回日昼长。 (2)图示信息:P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3)设问信息:昼长的计算或判断。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思路引领 结合题干信息出发日时间为2月21日出发日与返回日以春

39、分日呈对称分布调用所学知识,运用对称规律获取答案。误区警示 (1)题干信息获取不全,难以运用到解题过程当中。 (2)对地球运动过程中的对称规律掌握不牢,不能运用该规律解答相关问题。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思 维 升 华解答各种类型的地理计算题,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把握各常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应熟练掌握解答问题的计算公式,注重知识迁移,做到举一反三,遇变不惊。第三,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熟悉各种题型的解答技巧。 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了综合类试题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要结合相关公式进行精确的数学计算外,在解答计

40、算类的选择题时常用到估算法和代入法:运用估算法解题。地理计算并不是考数学,重在方法,许多数据和命题角度都是特殊情况,在有的选择题中,不必进行精确计算,只要结合选项进行估算即可。运用代入法解题。有些地理计算题得到答案可能比较麻烦,此时不妨将选项提供的数据直接代入,代入后看其是否与地理事实符合或者在代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答案。返回目录综合能力提升第3讲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考点互动探究综合能力提升基础自主梳理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图41返回目录基础自主梳理(1)方向:_。(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2)周期:一恒星年,即 _ 。(3)速度返

41、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 _1月初最 _B点远日点 _最慢自西向东365 d 6 h 9 min 10 s近日点快7月初 特别提示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有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的速度(包括角速度和线速度)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速度越快;距离越远,速度越慢。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示意 图42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赤道黄道2326(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之间往返运动。 图43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南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42、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特别提示 (1)地轴总是与赤道平面垂直,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但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4)南、北回归线太阳每年各直射一次,回归线之间的地点,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注意:一轴(地轴)、二面(赤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角度(2326、6634、90)。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

43、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_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_,夜越短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现象北昼越长最大值极昼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南半球 北半球各纬度 _,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现象昼短夜长最小值极昼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特点特殊节气图示春秋分日_全球各地_赤道昼夜等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由 _ 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

44、递减。 (2)季节变化c春、秋分日: 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赤道3四季更替和五带 (1)形成原因: _ 和 _ 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2)四季的划分 a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定为夏季,与之相反的为冬季。 b北温带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夏、秋、冬依次类推。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3)五带的划分 图44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北温带南寒带极昼极夜现象直射 特别提示 昼夜现

45、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返回目录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基础自主梳理 探究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黄赤交角的存在,加之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图4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黄赤交角变化对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速度及五带范围的影响 图46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

46、转及其地理意义 特别提示 直射点移动范围、速度 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在假设直射点匀速运动前提下,大约每月移动78。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黄赤交角对气候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不会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就不会形成地中海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4黄赤交角变化对四季五带的影响 若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将不存在四季的更替现象,也不会出现五带。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方法 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如下图: 图47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

47、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极昼(夜)的最大纬度跨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902北(南)温带范围。 (3)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例1 【2012上海卷】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图48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

48、116E)的地方时是_,北京的日期是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区到东12区。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角速度逐渐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 答案 (1)6:246月23日东2(2)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解析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根本原因。第(1)题,结合图示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 160W为6月22日12时,根据地方时和日期变更的计算方法知北京的地方时为6:24;北京的日期为6月23日;

49、在计算0时经线的基础上确定新旧日期后可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东2区到东12区。第(2)题,结合图示及其地球自转方向知,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西略偏南方向移动;从A到B太阳直射点连续2次通过160W,经过了2个太阳日,为48小时;期间太阳直射点向远日点靠近,日地距离逐渐增大,角速度逐渐减小,南半球极夜范围逐渐缩小,B点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掌握住“三结合”: 1结合“位置”,判断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

50、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图49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结合“移动”,判断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图410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3结合“特点”,计算昼夜长短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特点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h)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特点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51、)。 图411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特别提示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

52、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例2【2012海南卷】下图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2)题。(1)图中甲地时间为()A. 5日5时20分B. 6日6时20分C. 6日5时20分D. 5日6时20分 (2)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图412A. 悉尼 B上海C. 雅加达 D. 莫斯科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解析 (1) B(2) D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和区时计算方法可得15E的地方时为6日6时20分。第(2)题,结合上题结论知

53、图示晨昏线为晨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靠北白昼越长,据此得出该题结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点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计算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图413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直射点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D折线所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E折线所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

54、化规律 A B C 图414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A。 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B。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特别提示 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差值: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数值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地

55、区为4652;极圈至极点地区介于2326之间,也就是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如图415中各点旗杆日影长短

56、及日影所在方向(图中是6月22日,经线和纬线的交点是直射点)。具体实践如确定楼距、楼高和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等。 图415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一般情况下,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近;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远。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以我国为例(见图416),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为h/tanH。 图416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

57、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h90(为倾角,h为正午太阳高度)。 图417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角90“两点”纬度差。“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例3【2011安徽卷】图418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图418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1)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

58、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 B C D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解析 (1)D(2)C第(1)题,看图可知,冬夏正午太阳都位于该住宅的正南面(也可根据图中冬夏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为4652来确定该地位于回归线至极点之间,再结合冬夏正午太阳方位,确定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刚果盆地在赤道附近、撒哈拉沙漠南缘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均不符合条件。第(2)题,使用排除法。冬至到春分,该地的正午太阳高

59、度越来越大,而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则会越来越小。因此不正确,只能选择C。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探究点四太阳周日运动与影子问题1太阳周日运动示意图及考查知识点 图419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图。此图较好地再现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图中底面大圆为地平圈,外圆半圆弧为苍穹(天球),太阳运行轨迹中无论何时何地均东升西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北,根据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计算出当地纬度(90H),根据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可计算出当天昼长或夜长昼长(12时日

60、出时间)2(日落时间12时)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判读太阳周日运动示意图应该注意: (1)方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日出日落方向、正午太阳方位、影子朝向)。 (2)根据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当地纬度。 (3)根据日出日落地方时判断季节及计算昼长。 (4)图形种类:一年中无极昼现象、有一天极昼现象、有多天极昼现象、极点。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图420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4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