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课程论文_第1页
地域文化课程论文_第2页
地域文化课程论文_第3页
地域文化课程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秦名馔:牛羊肉泡馍摘 要:陕西的羊肉泡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名贵小吃,它因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 筋光滑、营养丰富、回味悠长而深受三秦父老和外地人的喜欢。陕西羊肉泡古称羊羹,宋代 大诗人苏轼就有“陇馔有熊蜡,秦烹为羊羹”的诗句。其历史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十一世纪, 古时被称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关于牛羊肉泡馍的形成和传说在陕西就有好几种,到底哪一种 说法准确,已无从考证。但是,牛羊肉泡馍作为一种传统名吃,能够保留下来,成为三秦名 馔,更重要的还是它有着厚重的历史。而且,其做法和吃法也很独特、讲究,体现着与众不 同的秦文化。关键词:羊肉泡馍;西安;饮食;文化一、非比寻常的由来“提起长安城,长忆羊羹名”

2、。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 传说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与西域来的客商携带的面饼组合 演化而来的。古时陕西的羊因肥嫩而驰名,且有烹制羊肉的传统。由唐至宋,都城东迁, 长安盛事不再,可旧皇都毕竟市井宽整,店铺驿站林立,沿着漫漫丝绸之路到达 或中转的商队总要在此贸易、歇脚和休整,家乡带来的干粮早已风干脱水,用此 地拿手的羊羹浸煮来吃正好符合商人精打细算的原则,泡馍暖胃耐饥又适合赶路 的需要,久之就成为一种固定吃法保留下来。应当说牛羊肉泡馍是中华饮食文化 与阿拉伯饮食文化相互交流的产物,这种吃法在宋代以后逐渐成形,明末清初才 正式成名。泡馍虽不过是一粗陋小吃,可搁在这

3、文化底蕴丰厚的长安城,架不住有心人 反复琢磨改进,融入关中名小吃的煮法,烹调技术日臻成熟,硬是将贩夫走卒的饮食引入寻常百姓家,登上大雅之堂。二、考究细致的做功如今,在西安城内,大大小小有近两千家羊肉泡馍馆,几乎每一条大街小巷 上都有几家专营或兼营的羊肉泡馍馆,随便在哪儿都能吃到很地道的口味。除少 数几家高档大店外,遍布市井街道的店铺多数还是由自家亲戚主灶,以自己的不 变风味服务于食客。羊肉泡馍分为熬汤、打馍、煮馍三大部分制作。好汤的关键是配料,制法当 然是商业秘密,各家有自己的高招。泡馍馆一般是晚上8、9钟点开始熬骨煮肉, 到第二天凌晨4、5点钟起锅捞肉,6点钟开始营业。羊肉泡原是回民经营的冬

4、令早 餐食品。远路客商扎扎实实地吃完一碗汤浓肉厚馍磁的饱饭就上了远路,这一顿 饭可要管到晚上呢。所以从前中午12点过后就没有卖了。如今有了冰箱保鲜,人 们生活也日趋多样化,这些老规矩也就跟着变了。泡馍所用的佗佗馍制作工艺并非一般的烙馍,而是半发面饼,取其韧而略发, 宜于浸煮的特点。饼打出的馍可概括为“虎皮、铁圈、菊花心”,饼要略呈金黄色, 背面如虎皮,正面沿边鼓起,形成一道深色的圆圈,似一铁箍,馍中心仿佛菊花 般发起散开。如今多数店铺早已走入集约化生产,由统一的制饼店定时配送面饼。多少年来这个行业全靠自家店里亲戚问一代代口传心授烹制经营秘诀,一个 名厨师要精通剥、易叭砍、煮、捞、切、冒等一整套

5、工序技术,严格按传统工艺 要求,肉块要薄厚均匀,肥瘦搭配恰当,煮肉时主料、辅料投放有序,香料匹配 考究,做出的牛羊肉汤才能香气扑鼻。因而培养一个合格的炉头一般得1 0多年。三、与众不同的吃法久居西安的人,几天不吃泡馍就好象缺了点什么,总会隔三差五地去过一把 瘾。可是与光顾其它饭店打牙祭不同的是,吃客必须自己掰馍,不能“饭来张口”。 食者进得饭铺,根据自己的饭量,将馍掰成花生粒大小的块状,经过掰(掰成小块)、 撕(撕成薄片)、掐(掐成碎粒)、抖(抖落均匀)等程序,放入碗里。馍块不宜过大 或过小,太大了五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一桌客人各掰各的馍,掰好后服务 员白会来按碗编号,送入灶头冒煮(翻着泡

6、煮的形象说法),煮后送回来才能开始 享用。掰好的馍送入厨房。厨房的切配师傅(行话称“板儿头”)给每碗切配数片肉, 根据食者要求,可肥可瘦或肥瘦搭配进行煮制。厨房灶边原汁肉汤和清水分盆而 放,煮馍时,要求以馍定汤,以汤定料,武火急煮。取肉汤一份,清水二份,用 炒勺烧开,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精盐,倒入切配好的馍块,用大火煮约1分钟,淋 入熟羊油,颠翻几下,撒上味精,盛入碗里即成。旧时食客吃泡馍认人,如果他认可的泡馍板头不在,扭头就走,改天再来吃。 所以旧时西安城里就有“文到阁老武到侯,牛肉馆里当炉头”的说法。可见在泡 馍馆里当师傅是很体面的。泡馍上来了,看那碗里,馍块在下,红色的肉片、青青的蒜苗在上

7、,细细的 粉丝盘成网状,煞是精致好看,怎不叫人胃口大开。吃泡馍时,不能上下翻搅, 以免发泻。一般是从一边“蚕食”,这样能始终保持鲜味不变,也能品出肉料浓汤 的鲜味来,再佐以糖蒜和泡菜消腻化腥。餐后喝一碗用肉汤烹制的高汤,顿觉心 旷神恰,上下贯通,全身无一处不熨贴的,仿佛一切烦恼郁闷顿时化为乌有。近些年,几乎天下的美食都进了西安,但西安人依旧挚爱着那一碗简朴实惠 的羊肉泡馍,足见它的无穷魅力。牛羊肉泡馍是古城西安上千年历史文化的产物, 细细地掰馍,慢慢地享用,轻松地聊天,渐渐就品出了古城的别样滋味。几百年 过去了,牛羊肉泡馍所代表的西北风情却是深入骨髓的。到西安游玩,登城墙、 看兵马俑、吃牛羊肉

8、泡馍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安排。四、舌尖上的文化泡馍从煮汤到掰馍都是一个慢话。旧时食家讲究掰馍要像蜜蜂头,太大了五 味不入;太小了又易煮糊。这泡馍的吃法也有讲究,一是“单走”馍与汤分端上 桌,这馍(饼)最好是发面的,掰到汤中吃;二是“干泡”煮好碗中不见汤;三 是“水围城”和“口汤”,前者汤多一些将馍围在中间;后者食后碗底余一口汤。 这吃的次序讲究要从一边一口一口吃,使鲜热之气不散。目前在西安,老孙家、 同盛祥、坊上人、安德坊四家牛羊肉泡馍都被评定为中华名小吃,每天食客盈门, 细细地掰馍、细细地品,品着鲜美无比的泡馍滋味,也品出了古城西安这座历史 文化名城的别样滋味。牛羊肉泡馍本身是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

9、风景,而在牛羊肉泡馍的做法上,本 身就能体现出一种文化。在具体吃法上更是一种文化,比如羊肉泡馍四种吃法中 的“水围城”,其选造型就十分美观,很有文化,讲究宽汤大煮,中间是馍、肉、 周围汤汁环绕,故称“水围城”,一位著名的诗人写道“馍似白玉碎块凝成山,汤 似浓浓的海水,水围山,山傍水,那两块肉却是两块罕见的褐色岩石,蒜苗是点 缀山峦的绿悲翠,粉丝不知是那位仙女撤下的一团水晶链,缕缕热气使山水蒙上 一层云岚雾霭的色彩,而其味更是回味无究,终生难忘。”吃羊肉泡用的大碗,大得叫外地人看了害怕。那碗也是一种文化,金边、细 瓷,陕西人粗犷、膘悍,吃饭用大碗,一碗就盛够,从不要第二碗。羊肉泡吃一 碗饱一天,也很适合陕西人的性格。“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 这是贾平凹先生对陕西人的评价,平凹先生也很爱吃羊肉泡,陕西的名人、文人 几乎都爱吃羊肉泡,也都写过羊肉泡。也是因为羊肉泡文味很浓,很有文章可写。总之,牛羊肉泡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超出了饮食文化,而形成一种地域文化,风俗民俗文化, 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所以吃牛羊肉泡馍是吃文化、吃历史、吃民族、吃风俗, 你到了西安吃一碗羊肉泡,也就了解了西安的许多。参考文献:于健惠.牛羊肉泡馍:深入骨髓的西北风情J.中国西部,2005,(1):112-115.刘西艳.牛羊肉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