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课设计_第1页
数学活动课设计_第2页
数学活动课设计_第3页
数学活动课设计_第4页
数学活动课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学活动课设计 趣谈文学中的数字设计说明:这一活动课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它适用于五、六年级开展,活动准备比较简单,教学时易操作。该设计通过五个层次的活动,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巩固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拓宽视野,开阔眼界,了解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工具性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下了基础。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巩固相关知识;(3)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发展智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

2、巧借古诗,引入课题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如在文学中就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低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这样一首诗(电脑出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问: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数字占多少呢?师总结:这首五言诗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其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还学习过另一首诗,也是先用看似平淡无味的数学产生悬念,而使全诗妙趣横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梨花都不见。问:诗中共有多少个字,用了多少个数字? 你的

3、感受是什么?总结:两首诗都用了110这10个数字,巧妙入诗,成为千古佳句。设计说明;引入部分,利用儿童熟悉的古诗导入数学活动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精美诗词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以此为载体创设“数学情境”,作为知识的“生长点”,有效实现“数文结合”,让诗句中散发着“数学的芳香”。二、听故事,欣赏对联故事:私塾老师的数字对联在19、20世纪交替之际,江宁府某县有一个人家,婆婆凶恶,姑子刁猾,媳妇被欺压得难以过日子。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媳妇在屋内上吊自尽,并无遗言。公公发现媳妇

4、死了,反而拍手称快。原来此人是一个诡计多端、鱼肉乡里、敲诈勒索的坏蛋。他叫家里人连夜将媳妇的尸体悄悄地搬到前村一户与他们有仇的人家,悬墙上,然后急忙到衙门里去“恶人先告状”,使这户人家平白无辜地陷入一场足以使其家破人亡的人命官司中去。幸而一位饱学多才的私塾老师,见义勇为,为这户被载赃诬告的人家写了一张状子。状子中有一副对联:七尺高墙,一妇焉能独立?三更大雨,双钩何以无泥?(因当时的妇女缠小脚,“双钩”是两只小脚之意。)县官看了状子,不禁暗暗称奇。对联中嵌有数字的反问句道出了案子的疑点。县官立即派人到现场勘察,查明事实真相后,批了一个“移尸诬告,依法严办”的结论,将死者的公公关进大牢。而私塾老师

5、善用智谋,伸张正义的事,在方圆百里传为佳话,几乎无人不知。问题:找出对联中嵌有的数字。看了数字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谈)设计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为学生数学学习创设广阔的文化背景,要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妙地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听故事,在故事的对联中寻找数字,借助数字来展现、描述情景,将语言文字趣味性溶入课堂,使数字产生了力量,增强了说服力,使严谨的数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让学生真正能够享受快乐数学,体味学习的乐趣。三、找数字,做游戏,学成语(1)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四字成语之多,当属世界第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成语、口语中镶嵌了数字,所占

6、比例之大,令人瞠目,看来,数与中国人是特别投缘。下面我们举几例来说明可以将成语涉及的数字,巧妙地写成算式。(三令五申)(一板三眼)=(四通八达) 算式:35 13 = 48 (十二生肖)(连升三级)=(三十六计) 算式:12 3 = 36(五颜六色)(七窍生烟)=(八面威风) 算式:56 7 = 8(2)填成语,找算式。(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荤 素)( 面 刀)=(百无一用)算式:( 平 稳)( 头 臂)=(一穷二白)算式:( 打鱼)( 天晒网)=( 亲不认)算式:设计说明:语文课中的成语走进了数学课堂,拓宽数学课堂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文学艺术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欣赏

7、数学,体验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学生的合作,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交际、合作的能力。在找算式练习时,学生能轻松解决,学会利用数学眼光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挽联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多媒体出示)1946年蒋介石反动集团面临灭亡的命运,疯狂迫害革命党人和爱国志士,在白色恐怖中,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遇难。社会各界为李公朴和闻一多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以此来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在追悼闻一多先生的大会上,北京学界送来一副挽联,上面写着: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师:这副挽联中两次使用“一个人”,两次使用“千万人”,发人深思。两次使用数字“一”与“千万”各是

8、什么意思?师:文学中的数学问题例子还很多,希望同学课余时间能继续研究。设计说明:将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从 “文学作品”中“找”数学素材,让学生 “想”数学问题,真切感受“文学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会能用数学的眼光欣赏“文学作品”。五、数学谜语抢答下列谜语各打一成语:1:1(不上不下) (七上八下) 11(一成不变)406(陆续不断) 1n(始终如一) 的倒数(颠三倒四)下列谜语各打一个数学名词:医生提笔(开方) 全部消灭(整除) 讨价还价(商数)七天七夜(周长) 不再说明(已知) 并肩前进(平行)设计

9、说明:这组题将有趣的语文知识与数学知识相互融入,关注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兼顾语数整合,形式灵活,创意无限,为学生生成意义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善于运用“它山之石”。练习题目利用了充满浓郁的“文学色彩”的素材作为情境,减轻了学生对数学题目枯燥无味的认识,加强了对学生评价体系的 “人性化”设计。六、小结数学在生活、学习和其他学科领域应用广泛,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才能使人类智慧达到辉煌境界,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有数学头脑,思维敏捷,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投入,取得更大的成绩。总的设计说明: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巧妙地整合学科资源,善于将趣味的文学与数学知识相互渗透,把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用直观形象的语文知识来展示、来描述,丰富数学的形式,使严谨的数学生动起来,活泼起来,丰富课程内涵、拓宽学习外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数学并不枯燥,而是我们把它教枯燥了”(数学家丘成桐语)。如何改变数学教学的枯燥、抽象的现状呢?在这个设计中采用“数文(学)结合”,给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学色彩,逐步与语文学科渗透整合,允许诗词、古诗、成语、谜语等语文课中的文学形式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学(语文)”在数学中的独特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