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高三高考适应性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高三一模适应性检测生物试卷、单选题温泉拟甲色球藻。下列相关叙1.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在低光照环境中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的蓝细菌述正确的是()A.温泉拟甲色球藻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酸B.温泉拟甲色球藻含有核糖体,核糖体中不含有PC.温泉拟甲色球藻的拟核区能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D.温泉拟甲色球藻吸收光能并释放氧气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新发现的温泉拟甲色球藻为一种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细胞膜的成分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但脂质和蛋白质在膜成分中占的比例很大,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A错误;B、核糖体由RN

2、用口蛋白质组成,RNA勺组成元素中含有 P, B错误;C、温泉拟甲色球藻的拟核区能进行DNA的复制,该过程需要 DNAm合酶,故可以形成 DNA一蛋白质复合物,C正确;D温泉拟甲色球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类囊体薄膜),D错误。故选Co【点睛】解答此题需把握题干信息中温泉拟甲色球藻的本质,然后结合原核生物的特点分析作答。.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润到0.3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进行显微观察,视野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处紫色会变浅C.由于细胞壁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处充满清水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

3、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 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 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图示中表示细胞壁,表示液泡,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 。【详解】结

4、构是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的细胞壁,伸缩性比原生质层小,A正确;细胞浸润在清水中时,细胞吸水,液泡内浓度下降,表现为紫色变浅,B正确;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处充满的应是蔗糖溶液,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新生细胞,没有大液泡,质壁分离不明显,D正确。【点睛】关键是识别图中三个标有序号的结构;其次要注意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结构。.下列实验中涉及 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B.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轻、中、重三种 DNA分子,证明DNA半保留复制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D.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

5、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

6、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A错误;B、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轻、中、重三种 DNA分子,证明了 DNA是半保留复制,B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C错误;D、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动态过程,D错误。故选Bo4.如图甲表示水稻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 CO2释放量或02产生量的变化, TOC o 1-5 h z 图乙表示用水稻叶片实验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匚6的释放量或5的产生量想.5的产生量的

7、吸收最U . CO:的悌放量&abed光照强度甲II CO的释放量乙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b时,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02C.图乙中,光照强度从 0到X的范围内,叶片固定的 C02量为S的ef+SgxD.图乙中,限制g点以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 a光照条件下,细胞释放二氧化碳,不产生氧气,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光照条件下释放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产生总量相等,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过程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过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图乙是光合作

8、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e点无光照强度,此时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f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g点是光的饱和点,g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详解】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 a时,02产生总量为0,只进行细胞呼吸,据此可知,呼吸强度为6;光照强度为b时,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错误;B、光照强度为d时,O2产生总量为8,则光合作用总吸收二氧化碳为8,因而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8-6=2 个单位的 CO2, 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从 0至Ij X的范围内,叶片净吸收 CO2量为SA fgXSA Oef C错误;

9、D、限制g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是温度、CO2浓度等,而限制 e、f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故选B。5.以测定植物在黑暗中 CO的释放量和光照下 CO的吸收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记录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组别一一三四五温度(C)1520253035黑暗中CO的释放量(mg/ h)1.01.51.83.03.2光照下CO的吸收量(mg/ h)2.53.33.83.43.2A.该植物在25 C条件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最多B.在35 C条件下,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C.在15 C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10、1.5mg/hD.光照相同时间,35 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30 c时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 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25 c达到最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 大值。【详解】当温度为 25c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 3.8mg/h,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 1.8mg/h,所以实际光合作用速 率为3.8+1.8=5.6mg/h ,而在30c时依据公式可得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

11、.4+3.0=6.4mg/h , A错误;在35c条件下,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3.2+3.2=6.4mg/h ,而呼吸作用速率为 3.2mg/h , B错误;在15c条件下,该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光照下CO2的吸收量,为2.5mg/h, C错误;光照相同时间,35c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 30c时分别为(3.4+3.0)和(3.2+3.2),都是6.4mg/h , D正确。【点睛】关键:表中“光照下CO2的吸收量(mg/h) ”代表的是在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不是真光合速率。而选项中“制造有机物的量”是代表真光合量,不是净光合量。.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 g控制,且

12、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 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 = 2:1 ,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详解】由题意 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词*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由题意 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

13、型分别为XGXg和XgY;再结合题意 受精卵中不存在 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 ”,可进一步推测: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 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答案】A【解析】据图中染

14、色体的数目及其行为特征判断,图甲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A项正确;图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组成不同,B项错误;图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已不再进行染色体的复制,C项错误;图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数目暂时与体细胞数目相等,D项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一条染色体变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缢裂

15、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减少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暂时加倍末期:细胞向内凹陷,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为四个精细胞8.环境雌激素(EEs)影响动物和人类的性腺发育。斑马鱼在EEs的诱导下,会表达出卵黄蛋白原( vtg)。已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能使斑马鱼发光, 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 EEs的转基因斑马鱼,下列操 作合理的是()A.将vtg基因的启动子与 GFP基因重组B.将EEs基因的启动子与GFP基因重组C,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 GFP基因重组D,将GFP基因的启动子与 vtg基因重组【答案】A

16、【解析】【分析】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1)启动子在基因的首段,它是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能控制着转录的开始;(2)终止子在基因的尾端,它控制着转录的结束;(3)标记基因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详解】欲获得能检测水中是否含有 EEs的转基因斑马鱼,需要将 vtg基因的启动子与 GFP基因重组,若 水中含有EEs,则斑马鱼会表达出 vtg和GFP,根据是否发光即可以判断 vtg基因是否表达,进而判断出水 中是否含有EEs。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9.对下列示意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准确的是()B.若只研究细胞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

17、对基因,则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可能同时产生故选A。2种、3种或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丙图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 X隐性遗传病D. 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该果蝇只能产生AXW、aXW两种基因型的配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1、图甲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3、丙图所示家系中,第二代中双亲都患病,所生的女儿却正常,说明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显性遗传病,父亲患病则女儿必患病,现女儿正常,所以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4、丁图细胞中有三对常

18、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而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和丫。【详解】A甲图中生物白基因型为AaDd,其自交后代产生 Aadd个体的概率为1/2 X 1/4 = 1/8 , A错误;B、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 AaDd的个体减数分裂可以产生2种配子,根据图中染色体上所标基因,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该细胞就会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如果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会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B正确;C根据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女儿,可确定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D 丁图果蝇基因型为 AaXY,其产生的配子有 AX ax* AY aY四种,D错误。故选Bo【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丝分裂和遗传方式判断的

19、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 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牡丹的花色多种多样,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颜色的深浅。花青素含量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 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深红色牡丹同白色牡丹杂交,就能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A. 3 种;9:6:1B. 4 种;9:3: 3: 1C. 5 种;1:4:6:4: 1D. 6 种;1:4: 3: 3: 4:1【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显性基因 A

20、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因此深红色牡丹 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 aabb,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这些个体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 ) =1: 4: 6: 4: 1。【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深红色牡丹的基因型为AABB白色牡丹的基因型为 aabb,它们杂交所得子一代均为中等红色个体(基因型为 AaBb),这

21、些个体自交,子代共有 5种表现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红色(1/16AABB):偏深红色(2/16AABb、2/16AaBB):中等红色(1/16AAbb、1/16aaBB、4/16AaBb):偏白色(2/16Aabb、2/16aaBb):白色(1/16aabb ) =1: 4: 6: 4: 1。故选C。11.如图,图I表示某动物细胞 (2N=4)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H中 ?表示该动物有性生殖时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 a、b、c分别表示某时期一个细胞中三种物质或结构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国IIA.图I中甲、丁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而核DNA数目相同B.该动物性腺中存在图I所示的

22、所有细胞分裂方式C.图n中处于时期的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图n中对应的时期包含了图I中的丙A.图I中甲中4条染色体,4个DNA; 丁细胞2条染色体,4个DNA ; A正确;B.该动物性腺中性原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故存在图I所示的所有细胞分裂方式,B正确;C.由图I中的丙图细胞细胞质均分可以看出该动物为雄性个体,图n中时期的细胞不可能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D.图H中由染色单体, 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一样的,而图I中的丙中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正好与中一致,D正确。考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图像判断及物质变化规律点睛: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

23、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曲线j F粗减疝蒙 受:而I作用 能1.时期.结合下图分析,叙述正确的有几项:IV口 成熟 0) 合子一率随子的随机组合包+不同表现型 一的子代用I、n进行模拟实验,桶中小球数量可以不同,但每个桶中不同的小球必须相等 利用I、n、出、W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 利用I、n模拟的过程发生在,利用出、W模拟的过程发生在利用I、n、出、W进行有关模拟实验,要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减少统计的误差A. 1B. 2C. 3D. 4实验中,I、n小桶中的小球表小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小两 种配子的比是1:

24、 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正确;利用I、n、出、W进行有关模拟实验,每次要保证随机抓取,读取组合后必须放回,保证每次抓取的概率相同,正确;I、n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模拟的是基因分离规律实验以及配子随机组合;出、W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为配子的随机组合,为产生配子过程,能发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正确;统计全班的结果并计算平均值,可以减 少统计的误差,正确。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 丫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

25、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国1,啮突触团2某肿局麻药的作用机理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r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10r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D.局麻药和丫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 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突触后膜电位变 化,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据图2知,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

26、,突触后膜的Na +通道未打开,阻碍 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正确;B、由图1知,丫-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通道打开,促进Cl-内流,突触后膜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l-内流,导致膜电位增加,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正确;C、图1显示r氨基丁酸这种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形式从突触前膜释放出来,C正确;D、局麻药和 r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但是r氨基丁酸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D。.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

27、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A.小于50只/ hm2B.小于100只/ hm2C.小于200只/ hm2D.大于200只/ hm2【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详解】根据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列出式子:N/50 = 52/13 ,可解得 N = 200, N代表112hm2草场灰苍鼠种群,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实际带标记的应该大于13,所以N应该小于200只/2hm2= 100 只/ hm2。故选

28、:B。【点睛】容易忽视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体积)的某种生物个体数量。.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稀盐酸-静脉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 -胰腺分泌胰液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 -研磨制成提取液 -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A.与、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实验:1、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盐酸刺激的部位,因变量是胰液是否分泌

29、,其结果说明稀盐酸是通过小肠肠腔起作用的,不能直接起作用;2、与组成的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小肠黏膜的化学物质,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 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详解】A、与、与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与小肠黏膜产生的化学物质有关,A正确;BD、与组成的实验自变量是通向小肠的神经,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其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也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B错误;D正确;C、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C正确。故选B。16.下图

30、表示某些细菌合成精氨酸的途径,从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12祖止-一丁目曲 3基因的转戢 _mR4AImRNA2mRNA3值料1 JIIV-1*中间产物1一蛆-中同产物ng耨氨酸竦科口 /A.若产生中间产物I依赖型突变细菌,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B.这三种酶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这些细菌的精氨酸的合成是由3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D.若酶1基因不表达,则酶 2基因和酶3基因也不表达【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 .若产生中间产物I依赖型突变细菌,说明其不能合成中间产物I,则可能是酶1基因发生突变,无法产生酶1 , A正确;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C.等

31、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细菌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等位基因,C错误;D. 3个基因的表达是独立的,酶 1基因不表达,不会影响酶 2基因和酶3基因的表达,D错误。17.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仞由甲:乙= 1 : 2调整为1 : 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1. 875倍1. 273 倍0. 575倍【答案】C13【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有甲一丙和甲一乙一丙两条食物链;首先在丙的食物比例为甲:乙=1:2时,逆推计算出所需要甲的重量;然后计算出丙的食物比例为甲:乙 =1:1时所需要甲的重量;

32、最后令原先的甲重量等于改变比例后甲的重量,求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的倍数。【详解】当甲:乙 =1: 2时,设丙生物量增重为X,按能量传递效率10%十算,逆推可知甲的生物量为1X+10%+2X+10* 10%=70X;当甲:乙二1: 1时,设丙生物 量增重 Y,应提供甲的 生物量为 33丫+10%+1Y + 10*10%=55Y;所以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 : 2调整为1 : 1后,列出等式为255Y=70X,求得丫 1.273,即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该生态系统的1.273倍。综上所述,CX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故选择Co18.基因x表达出的蛋白质 X,是合成

33、亮氨酸的必要蛋白质,利用单倍体酵母菌来研究基因x各种突变的效应,以下是基因x编码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 TOC o 1-5 h z 10203040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IIIIIATQ GCC CAA GAG GAG AAQ CGT GGT ACG QSC TTG QAI AGC GAC G6A CAB TAQ说明:起始密码: AUG终止密码:UAA UAG UGA下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A.基因x在位置13的C 一 T突变,会转录出较短的 mRNAB.在位置16的A 一 T突变,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无法生长C.在位置3

34、1的T - A突变,只会让细胞制造出1种不同的蛋白质 X*,缺少最前面的10个氨基酸D.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仍然能制造出有功能的蛋白X【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x编码链(不能进行转录的那条链, 即非模板链)上开始和结束部分的序列, 则mRNA 上碱基序歹U为 AUG (起始密码子) GCG CAA GAG CAG AAG CGU GGU ACG GGC UUG GAU AGC GAC-GGA CAG UAG (终止密码子)。14【详解】A、基因x在位置13的CT突变,则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度不变,但翻译形成的肽链缩短,A错误;B、在位置16的A-T

35、突变,则相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无法合成蛋白质酸的必要蛋白质,因此该突变会导致细胞在缺少亮氨酸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C在位置31的T-A突变,则相应的密码子变为起始密码子,这会导致蛋白质UAG因此转录形成的 mRN股X,而蛋白质X是合成亮氨B正确;X无法合成,C错误;D在基因位置33和34之间插入额外的1个G/C碱基对,则之后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将不能再制造出有功能的蛋白质 X, D错误。故选Bo19.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HIF-1 ”)与芳香煌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 )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

36、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a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HIF- 1 a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B HIF-1”与ARNT结合到DNA上,催化 EPO基因转录C.细胞合成EPO时,tRNA与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答案】ACD根据题干信,HI:量减少时, HIF-1 a的含量增多,HIF-1 a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 达,从而促胞形成红细胞,缓解缺氧症状;HIF-1 a羟基化后可被蛋白酶降解,故其化学本质为 蛋白质。【详

37、解】A、HIF-1 a能被蛋白酶降解,故本质为蛋白质,降解后可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A正确;B、由题干信息知:缺氧诱导因子( HIF-1 a)与ARNT结合,调节(而非催化)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B错误;C、细胞合成EPO时,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故会发生tRNA与mRNA的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15D正确。D在高海拔环境中,人体易缺氧,故机体会增加红细胞的数量适应环境的变化,故选A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HIF-1”的化学本质及其合成过程,并能结合选项分析作答。.下表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与事实不符的是()A. AB. BC. CD. D选项科学家研究成果研究方法

38、A施旺、施莱登细胞学说解剖和观察法B萨顿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假说一演绎法C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法D鲁宾和卡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 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 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 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

39、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 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 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在前人研究的基

40、础上,借助显微镜观察了大量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进而提出 了细胞学说,A正确;B、萨顿通过观察蝗虫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16B错误;C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II型构建法,构建了DNAl旋结卞模型,C正确;D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 18O分别标记C2O和H2O中的氧,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正确。故选Bo二、多选题.如图所示是两种细胞间信息交流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间信息交流离不开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信息分子在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去功能,提高了调节的准确性C.信息分子通过胞吐形式迅速排出,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与A

41、图模式相比,B图所示方式作用更快、范围更广【答案】A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图A表示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过程,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图B表示激素调节,信息分子是激素,细胞膜上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是蛋白质(糖蛋白),神经递质和激素排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吐,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大量排出信息分子,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而信息分子在作用后立即失效,可以保证调节的准确性。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较慢,但作用持久、作用范围广。【详解】A、糖蛋白又叫受体,具有识别作用,细胞间信息交流离不开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正确;B、信息分子在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去功能,提高了调节的

42、准确性,B正确;C、神经递质和激素排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性,C错误;D、A图表示神经调节,B图表示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较慢,但作用持久、作用范围广,D错误。故选AB 。173个生态瓶(如图).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卜列说法正确的是()甲(故附尤下)乙(成时光下)内(黑暗中)A.营养结构的完整和合理是维持生态瓶稳态的重要条件之一B.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C.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稳定性较高D.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应放在太阳散射光下,保证能量的输入【答案】ACD

43、【解析】【分析】制作生态瓶的目的是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研究影响稳态的因素,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以及外界的环境均会影响维持稳定的时间。甲中消费者过多,氧气消耗过快。丙缺乏光照,应给予散射光。乙的营养结构合理,并给予散射光,应是维持时间最长的一组。【详解】A、营养结构的完整和合理能保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是维持生态瓶稳态的重要条件之一, A正确;B、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小鱼数量过多,B错误;C、由于乙瓶在散射光下,成分齐全,比例恰当,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正确;D、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应给予散射光,保证能量的输入,D正确。故选ACD。.人绒毛膜促性

44、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国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如图是抗HC即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18件化阜并 ,、嫔及白并 技休日迄LLV将井艮中堵木A.过程的促融剂常用聚乙二醇( PEG,也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B.过程以抗HC由克隆抗体为抗原,利用抗原 -抗体杂交的原理进行检测C.给小鼠多次注射 HCG勺目的是获得较多的记忆细胞D.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目的是防止病毒污染【答案】BCD【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由单个 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的

45、特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利用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即AB型细胞(A为B淋巴细胞,B为骨髓瘤细胞),不需要A B、AA BB型细胞。第二次筛选是利用多 孔板法和抗原-抗体杂交法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A、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动物细胞融合还可以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处理,A正确;B、过程以抗HC印克隆抗体为抗体,再加入特定的HCG为抗原,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进行检 测,B错误;C给小鼠多

46、次注射 HCG勺目的是获得较多免疫过的B细胞,C错误;D、过程需要添加抗生素等物质 ,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而不是防止病毒污染,D错误。故选Ao【点睛】易错选项 B,单克隆抗体就是抗体,需要加入特定的抗原,如果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则说明 该单克隆抗体是所需的抗体。.如图表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9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培养基来培养噬菌体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C.若亲代噬菌体的 DNA中含有腺喋吟50个,3次复制需要胸腺

47、喀咤 350个D. C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 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参与【答案】BCD【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 ) 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 ;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由于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

48、2P标记的无机盐,需要加入 31P的无机盐,A错误;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正确;C、若亲代噬菌体的 DNA中含有腺喋吟50个,3次复制后形成8个DNA ,所以需要胸腺喀咤数目为 50X (8-1) =350 个,C 正确;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提供遗传信息,细菌的氨基酸作为原料,D正确。故选BCD。.如图是某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形态示意图(af、a+-T+代表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20A.该对染色体构成一个四分体,含 4个DNA分子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

49、变化导致缺失部分基因D.该细胞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dc+bef的配子【答案】AB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染色体没有缺失基因,而是发生了染色体倒位。【详解】A、该对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能发生配对,形成一个四分体,含4个DNA分子,A正确;B、该细胞中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染色体倒位,B正确;C、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变化只导致了基因的倒位,没有导致缺失部分基因,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可产生基因组成为 adc+be

50、f的配子,D正确。故选ABD。三、填空题.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地下的匍匐枝,用于分解供能或储存。研究人员对蔗糖的运输、利用和储存进行了研究。图1马铃着植株圄2马玲碧光合作用及其产梆的转正(1)叶肉细胞中的 与CO2结合形成03,据图2判断丙糖磷酸是否为碳(暗)反应的第一个产物2103,作出判断的依据是。(2)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蔗糖“装载”进入筛管可能通过 (选填“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使 筛管中的蔗糖积累到很高的浓度。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

51、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短根、短茎现象,其原因是;该酶还导致叶肉细胞外 含量升高,被叶肉细胞吸收后通过 调节机制抑制了光合作用。【答案】(1). 05(2),不是,丙糖磷酸是在 ATP和NADPH参与下03被还原的产物(3),主动运输 (4),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胞外的蔗糖,导致进入筛管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困难 (5),葡萄糖和果糖(6),(负)反馈【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2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输到地下的匍匐枝,用于分解供能或储存。【详解】(1)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后被固定为三碳化

52、合物,据图2分析可知,丙糖磷酸是在 ATP和NADPH参与下C3被还原的产物,所以丙糖磷酸不是碳(暗)反应的第一个产物03。(2)蔗糖“装载”进入筛管说明其运输需要载体,使筛管中的蔗糖积累到很高的浓度说明是由低浓度向 高难度运输,所以该过程为主动运输过程。根据题意可知,转基因植物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胞外的蔗糖,导致进入筛管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而出现生长困难。同时蔗糖酶水解蔗糖还导致叶肉细胞外葡萄糖和果糖浓度升高,被叶肉 细胞吸收后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光合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 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点理解

53、与应用。.现有五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1为野生型(长翅、红眼、正常身、灰身) ,品系25都是由野生型品系突变而来,且突变品系各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下表表示各隐性性状及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请回答。品系234522性状(控制基因)残翅(v)白眼(a)毛身(h)黑身(d)基因所在染色体第n染色体X染色体第出染色体第n染色体(1)品系3中的雄果蝇(若只考虑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型是 ,其白眼基因来自亲本的 (选填“雌”或“雄”)果蝇;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DDDX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 ;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2)若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已经选择

54、品系2作为一方亲本的前提下,品系 均可选作为另一方亲本。(3)现用品系2和品系4果蝇杂交,其Fi代果蝇随机交配得 F2代,F2代中的纯合长翅正常身果蝇在F2代所有长翅正常身果蝇中的比例是 。(4)现用品系3和品系5果蝇杂交,其Fi代的基因型有 种;其Fi代果蝇随机交配得 F2代,理论上F2代中的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是 【答案】(1), DDXY (2),雌 (3). DX、Y、Y(4),染色体(数量)变异 (5), 3 或 4(6), 1/9(7). 3(8), 1/32【解析】【分析】分析题干该题考查遗传规律和变异相关知识,需要根据所给条件做答。【详解】(1)因为题干中说明品系 25

55、都是由野生型品系突变而来,且突变品系各有一个性状为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且 X染色体是性染色体,所以品系 3中的雄果蝇(若只考虑眼色和体色)的基因型是DDXY。雄果蝇是XY,而白眼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说明该基因突变来自其母本雌果蝇。如果该雄性果 蝇产生了一个 DDDXa的精子,说明含D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所以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丫,形成两个Y精子。而这个含有 DDDDX aXa的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时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所以形成了一 个DDDXa的精子和一个DXa的精子,故另外三个精子是 DX、Y、Y。而这种变异是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必须是位于非同源染

56、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品系2的性状是位于II号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选择位于III或X染色体上的性状,即品系 3或4进行杂交。(3)品系2 HHvv和品系4hhVV果蝇杂交,其F1代HhVv果蝇随机交配得 F2代,F2代中的纯合长翅正常身果蝇HHVV在F2代所有长翅正常身 H-V-果蝇中的比例是 1/3乂/3=1/9。(4)品系3基因型是DDXaXa和DEXaY,品系5基因型是ddXAXA和aaXAY,杂交后后代有 DdXAXa、DdXAY 和Dd*Y三种,其中DdXAY和DdXY各占1/2,所以F1代果蝇随机交配得 F2代,理论上F2代中的纯合黑身23 白眼雌果蝇ddXaxa所占的比例是1/4 M

57、/2 1/4=1/32。【点睛】对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每对基因分开看,然后结果 相乘即可。.科学家研究发现,棉花染色体基数为n=13,二倍体棉种染色体组分成为A、B、C、D、E、F、G7类,野生棉二倍体含有 G染色体组。异源四倍体含有13个大染色体的组和13个小染色体的组,其中大染色体为A染色体组,小染色体为 D染色体组。异源四倍体属于AD复合染色体组棉种。异源四倍棉种由两个非 同源二倍体,n=13的棉种相遇,经天然杂交成异源二倍体2n=2x=26,后在自然条件下,杂种染色体组加倍成双二倍体2n=4x=52 (即异源四倍体)。三交种异源四倍体是由三类染色体

58、组组成的异源四倍体,拓宽了棉属遗传资源,为选育具有突破性状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了新种质。如图:亚洲楠AA x比克棉GG(E3) I异源二倍体AG (2n=2r=26)染色体加倍异源四倍体AAGG11k AD(输地桶*26)I三交种异翼四倍体AAGD (2n=4i=52)(1)野生棉二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亚洲棉AA和比克棉GG进行人工杂交, 需要在母本开花前先姜除雄蕊,授粉后需要 。(2)异源二倍体AG染色体加倍时,需要在 时期用特定的药物处理。用异源四倍体AAGG来培育AAGD , (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诱变育种,使其发生基因突变而获得,原因(3) 一般情况下,三交种异源

59、四倍体AAGD在育性上是不可育的,原因是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而不能产生配子。(4)若需要大量繁殖三交种异源四倍体 AAGD的植株,可以通过 技术。若AAGD偶然 也能产生可育的花粉,与野生棉二倍体杂交后出现染色体数目为42的细胞后代,其原因是 (填下列字母)。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异常b.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d.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e.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染色体增加等现象【答案】(1), 26(2),套袋 (3),有丝分裂前期(4),不可以 (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6).同源染色

60、体联会紊乱(7),植物组织培养(8), a【解析】【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 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2、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 抑制有丝分裂时纺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详解】(1)棉花染色体基数为 n=13,故野生棉二倍体植株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26条。棉花是雌雄同花植物,用亚洲棉 AA和野生棉GG进行人工杂交,需要在母本开花前先去除雄蕊,授粉后需要套袋,防 止外来花粉的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