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2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4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安徽卷)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

2、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

3、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得好,被引用得多,被人觉得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还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回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倒是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转化”。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违逆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它承负着传统而视其为累赘包

4、袱,也不必因为它象征着传统而视其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中国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紧紧相随的巨大影子,你以为扔开了它,其实在社会风俗、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里面,它总会“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选自葛兆光中国经典十种序言,有删改)1

5、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但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狭隘。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正是中国与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为不同的地方之一。C.中国经典内容丰富,其中的儒、佛、道思想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中国多元的文化,并在古代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D中国经典的认定,除了要考虑籍贯、宗教、学派的思想著作,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答案】C【解析一】本题从偷换概念、无中生有、以偏概全的角度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A偷换概念,“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一句中,将“

6、经典”这一概念,偷换成了“中国经典”。原文表述为“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B无中生有,“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的说法不当,原文未提及。D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解析二】A项信息区间在第一自然段,根据原文“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作者认为是偏狭的,因此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是不一致的。B项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B项“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曲解原意。D项,信息区

7、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D项中“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D项以偏概全。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世界中,封建统治者并不仅仅使用一种思想工具实行统治,比如,用儒家思想治世,用佛教思想治心,用道教思想治身。B儒家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C能成为被人们尊崇和仰视的经典的,往往是那些被广泛引用、被认为充满真理、被一再解释的优秀著作,其中有的还曾被“钦定”为必读书。D

8、经典与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其思想内容总是会留存在社会风俗、人们的日常行事和口耳相传中,如影随形,并不时地表现出来。【答案】B【解析一】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都关注社会伦理,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说法不当,作者在原文中并没有就“孟子”“荀子”和“新儒家”各自的关注点作叙述,只是说“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分别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是儒家的共同特点。【解析二】信息区间在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古代中国,关注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

9、”,B项“只关注政治秩序”错误,还关注社会伦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典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层层积累的经典化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B阅读经典时,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C.经典知识如何再生和重建,经典中哪些资源被重新发掘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今社会现实、生活环境的需要。D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答案】C【解析一】本题从张冠李戴、过于绝对和断章取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

10、解。A张冠李戴,“层层积累”的是第3段中表述的“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而非选项中表述的“从普通著述到神圣经典的”“经典化过程”。B过于绝对,第3段告诉我们“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把它放曰产生它的时代里面,重新去理解”,第4段中说“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选项中的说法过于绝对。D断章取义,“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说“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风格不是目的,目的是让经典发挥作用。【解析二】A项,信息区间在第三自然段,根据原文“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A项

11、中“这一过程正是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张冠李戴。B项,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根据原文“阅读经典可以使人们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B项中“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说法过于绝对化。D项,信息区间在第四自然段,根据原文“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呈现的对象不是风格而是“新经典”。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御史梁皙次先生传【清】王世祯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

12、又十年成进士。出知先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

13、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在京师,印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先生生明天启壬戊,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

14、,有删节)【注】内典:佛经。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D【解析一】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A.根据上下文语境分析,“晏坐,就是“静坐”,“晏”解释为“平静”正确。B.“居”的宾语是“厚实”,“厚实”有“富足,富裕”之意,“居厚实”即积储富足的意思,“积”解释为“积储”正确。C.根据语境,“当事”应是名词,当权的人,此译为“权要”,正确。D.“矩度”的意思是“规矩,法则”,“合矩度”即符合规矩,从上下文看这里是说先生作文规范,而不是说他有气度,

15、故D项错误。【解析二】根据语境“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先生的著作应该符合古人的规矩法4/18度。“矩度”应解释为“规矩法度”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皙次其别号也/吾其还也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c.予辈皆为赋诗/为武置酒设乐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c【解析一】本题考查“其、则、为、所”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其”,第一个是代词,“他的”;第二个是语气副词,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B“则”,第一个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那么”“就”;第二个是连词,表假设,如果。C.“为”,

16、均为介词,给、替。D“所”,第一个是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代指礼物;第二个与“为”合起来表示被动,翻译为“被”。【解析二】A项,代词,他的副词,还是;B项,连词,却连词,或者;C项,介词,替、给;D项,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为”和“所”呼应,表示被动。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C.梁熙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

17、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D梁熙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答案】B【解析一】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原文第3段开头部分说,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解析二】根据原文“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我们可以看出梁熙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为无中生有。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18、)出知先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3)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解析一】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涉及词类活用、倒装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省略句。(1)“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2)“酣”,酒喝得很畅快。“负”,凭仗,依恃。“下”,退让,让步。(3)“忧”,祸患。【解析二】(1)“出

19、”解释为“出任”,“于”解释为“向”,“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2)“诸”解释为“众多”,“负”解释为“凭恃”。(3)”忧,解释为“祸患”,“故”解释为“所以”。【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

20、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当时,世祖章皇帝(顺治帝)正重视广开言路,御史台和地方官员都趾高气扬,为了名声大而追求凶悍严厉。只有先生淡泊宁静,当值结束后就焚香扫地,平静地坐上一整天,就像脱离了寺院的闲僧一样。有空闲时就与他的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旗这些人外出游览丰台、草桥等风景名胜,有时大家也一起到寺庙、道观聚餐。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这时候)先生默然坐在那里,或者微笑着一言不发。先生偶尔说出一句话,每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说错了,觉得自己说得太烦琐了。先生本来就沉醉于佛经,对于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书没有不研究的,而通过楞严经更是领悟了潜心修行和修行成功的要旨。每

21、次到他住的地方拜访,(我们看到)除了简陋的绳床和药灶之外,陪伴他的只有几卷经书而已。先生曾经在秦地巡视茶马生意,自己却穷得一个钱也没有。有人对他说(让他借机挣钱),他就笑着说:“我把这事想得很透彻了。做官而谋取私利,为子孙打算而已。如果子孙无能却积储富足,将会有三蠢到来,一是盗贼,一是赌徒,一是倡优。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先生在京城,每天都想回归田园,嘱托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都为他赋了诗。不久,先生因病辞归故里。淄川高念东侍郎赠诗说:“燕台模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大概记录了当时的实情。回归田园之后,先生更加耿直、自我约束,不接待当权者。同年进

22、士王中丞做了河南巡抚,多次派人来访馈赠礼品,先生一点也没接受。先生回信说:“我有个癬好,就是酷爱古人字帖。如同古人喜欢饮龙团茶、赏廷珪墨一样。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在康熙壬申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

23、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离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一】本题考查通过概括诗歌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意境。对场景画面的描述要透过意象联想意境,本诗通过描绘“孤月”“寒江”“空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之情。【解析二】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

24、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廖。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规律方法】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意、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

25、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一】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最后两句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故园松桂发”是诗人想象的故乡松树当茂、桂花正香的景象,是虚写,而这又是实际发生的,所以是虚中有实;“清辉”指月亮的光辉,是眼前实景,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这句实中有虚。总之,这两句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思念故国的游子之情。【解析】最后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

26、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点明故乡的松树、桂花为虚写,而眼前的清辉为实写。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的同时,抓住关键词“故园”,点明其表达效果: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赏析】首联写月,以“楼”(暗写了人)来陪衬,写出了月光对照着楼,又用“满”写了月相,写出了秋夜寥廓,宁静深邃,同时也巧妙地点了题。颔联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楼房内的月光,视线是从远到近,角度从低到高有了变化。写月亮把灿烂的光辉洒在楼房里,华丽的绮席被月光染得更加美丽了。这里写绮席好像被如水的月光所净化所浸染过,把月光写得神乎其神

27、。颈联写月光皎洁,星儿疏稀,秋天的深夜一轮皎洁的月亮高悬空中,使深夜难眠的诗人望月兴叹,温馨似水的月色使诗人在倍感孤寂凄凉中陷入沉思,深深触动诗人的乡愁,故国情怀的感受油然生起。尾联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由身边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里之外的家乡,联想到万里天涯共沐浴月光。诗人思念家乡,专写草木,没有写人,表明诗人连家乡的一草一木都铭刻在心,何况人呢!思想之情何等深厚。想到千里之外的家乡的松树长得茂盛,桂花飘香,月辉万里,在万里天涯共同在明月朗照之中,亲友共享美好的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愿望,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向一切远方的亲友发出的真诚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自慰,是对所有

28、亲友的一种安慰。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使人听此调朱颜!(李白蜀道难)乙: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蓬山此去无多路,。(李商隐无题),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答案】甲: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乙:飞漱其间惑而不从师谁家新燕啄春泥青鸟殷勤为探看诵明月之诗气吞万里如虎【解析一】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查内容

29、涉及初中教材以及高中教材。甲题为高中教材内容,考查选段没有生僻字,主要考查对文本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认真书写即可。乙题既有高中内容又有初中内容,答题时注意“漱”“惑”“啄”“殷勤”“诵”等字不要写错。【解析二】乙处考查三峡无题为初中内容,其余均考查高中内容(诗歌占的比例较大),其中除了“飞漱其问”中的“漱”易误为“嗽”,“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以及“诵明月之诗”中的“诵”容易误写外,整体难度较低。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r、r:、蓑衣张炜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

30、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

31、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

32、地吧。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里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

33、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候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小格_”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

34、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意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一一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一夜刚好耕完。”“啊达子!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说,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

35、达子有钱呢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看来算不了一回事。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驾上我的轻骑!”小格不作声了。“你做什么?”“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你编蓑衣吧!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一一信息明

36、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小格笑了。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她来到芦青河湾了。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1984年11月(选自张炜中短篇小说年编采树鳔)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答案】抵触感动欣赏。【解析一】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的情节。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37、可以在文中找到依据。“一变肥,你就浑!”“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的说道。”反映了小格对达子的不耐烦和抵触心理。“小格的心里一热。“达子,你一衣都守在这地里吗?”“啊达子!”“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表现了她的感动。“哼,鬼主意”“小格笑了。”写出了小格对达予的欣赏。【解析二】根据“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开始时小格对达子有些敌意、恼怒,认为他看自己笑话。概括其态度为抵触。根据原文“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当达子提出两家一起耕地时,小格心里一热,概括其态度为感动;根据原文“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概括其态度为欣赏。12请依据小说相

38、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答案】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解析一】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的形象。达子是新型青年农民形象。在文中找出能表现他形象特点的语句,进行归纳概括即可。“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达子笑了笑,走开了。”“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以上这些都让读者看到了他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

39、活的特点。【解析二】根据“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对达子的身份进行定位新型的农村青年。然后抓住关键句进行概括其形象。根据“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概括其勤劳善良;根据“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可以概括其乐于助人;根据“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概括其新潮时尚;根据“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概括其善于抓住商机。【知识拓展】1设问方式(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2答题模板:(1)题干若问“某某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一般

40、模式为:总分: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分总:先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的总括。(2)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常用的一般模式为:某某的性格特点:(分条作答)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7分)请依据画线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画线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答案】(1)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意自己翻地。(2)把耕耙过的平整的土地比作梳理后整齐的头发,形象地写出了达子的耐心与细心。将耕耙后土地的平整与达子头发的蓬乱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达子劳作的辛苦。【解

41、析一】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小格的心里一热。”说明她心中有所感动。“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说明姑娘的自尊心占了上风,她是一个要强的人。(2)“这片土地变得漂尧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把变漂亮的土地比喻咸被耐心梳理过的头发,形象地表现了达子有耐心、乐于助人;认真细心的性格,也是小格改变对他的态度的最重要的依据。“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土地的漂亮和达子头发的蓬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达子劳作的辛苦。【解析二】(1)“心里一热”表明小格听了达子的话心里有一丝感动,然而小格认为达子是看自己笑话,她不愿意让

42、达子看出自己的感动,她要在达子面前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她执拗地坚持自己翻地。(2)根据“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可以解读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根据“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看出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其表达效果刻画达子辛勤劳作的形象。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示例】(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与回味的余地。(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象征了小格

43、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4)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解析一】本题

44、考查小说结尾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这篇小说的结尾宁静且富有诗意,分析艺术效果要考虑到其在结构安排、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倒数第二段,写河湾的浅水处的油绿,蓑衣草长得整齐、茂盛、生机盎然,暗示了达子眼光独到,头脑灵活,而他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像这美丽的风景,越来越美,充满生机和诗意。“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暗示小格的心中充满阳光和温情,对未来的日子充满希望。这个结尾也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沼想象,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解析二】阅读欣赏小说的结尾,不能仅满足于故事性,还要能对小说的内容、情节和人物的个性命运进行复述,更要在此基础上,去试着关注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追求。结合具体文

45、本分析,忌空洞谈论。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真谛睿智勤能补拙夙兴夜寐B甘霖磨砺积腋成裘蔚为大观C宵汉崔嵬中流砥柱沧海桑田D韬略谙熟飒爽英姿风弛电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音同、音近、形近造成的错别字。B积集,“集”在“集腋成裘”中是“聚集”的意思。C宵一一霄,“霄汉”是“云霄和天河”的意思,“霄”是“云,云气”的意思,而“宵”则是“夜”的意思。D弛一一驰,“驰”在“风驰电掣”中是“跑得很快”的意思,而“弛”是“松懈”的意思。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

46、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举征服了现场观众。【答案】A【解析】本题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的角度考查成语的使用。A高山仰止: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仰慕和崇敬。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仰,仰望。止,句末语气词。此处用来表达对于敏院士人品胸

47、襟的仰慕和崇敬。使用正确。B倾巢而出:出动全部的力量(多含贬义)。用来形容“我军”舰艇的情况,感情色彩错误,褒贬失当。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此处属望文生义。处。此处形容“舞者形体”不恰当。C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D.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C.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

48、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答案】D【解析】本题从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的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成分残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后缺少宾语成分,可在其后添加“问题”。B语序不当,“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与“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互换位置;科研观测精度”之前。C搭配不当,将“改进实验设计方法”提到“加强18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

49、2个字。(4分)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答:【答案示例】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绘画用线条色彩写作【解析一】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所

50、给材料的意思,提炼出两个要点:文学和绘画。其次,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两处都是文学和绘画并举,由第句后面将“绘画”比喻为“片段静止的文学”可知,第句应是将“文学”比作“绘画”,句子采用“文学是的画面”的形式。根据第句前面的分号和后面的“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与“所有文字都是色彩”相对可知,第句所填內容应与“文学用文字作画”相对,即“绘画用”。再次,注意句式的整齐。最后,注意字数的限制。做到以上几点,此题可以完美解答。【解析二】通览全文,明确这段材料的主题“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在作形象的比喻同时,也将两者的不同之处展现在读者面前。第处的对象应该是文学,与“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句式一致,应为

51、“文学是的画面”,然后根据“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概括其“延绵不断”的特点。第处与“文学用文字作画”句式一致,且形成鲜明对比。句式为“绘画用”,然后根据“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进行概括。7019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字。(6分)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在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有望在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据测算,2010-2020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亚

52、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可以预期,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建设项目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答:【答案】(示例一)亚投行将采用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亚洲各国提供资金支持,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示例二)亚投行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向亚洲各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末来的强劲增长。【解析一】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示意图,首先确定,叙述的主体是“

53、亚投行”,重点描述亚投行的投资方式(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投资领域(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和投资对象(亚洲各国),以及它的意义(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结合文字材料,将以上信息全部提炼出来,并用准确的语言整合描述出,来即可,要注意字数限制。【解析二】根据图表我们看出亚投行的投资三个方面,结合材料“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可以明确投资方式;结合材料“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可以明确投资领域;结合材料“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可以明确投资对象。而其意义在于“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

54、增长”。可以将“公路”“铁路”“港口”概括为“交通”,“电力电网”“油气运输”概括为“能源”,如此压缩符合字数要求。20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5分)答:【答案】(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解析一】本题以撰写标语的方式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题目要求,表达符合学生身份,紧扣“自然青春团队”的主题,修辞醒目,注意字数限制。【解析二】拟写标语首先要契合郊游活动,其次考虑到“自然青春团队”的主

55、题,再次明确修辞手法,诸如比喻、拟人、对偶等。最后考虑到字数限制。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写作指导一】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综观材料,其主要信息是:在某研究所推出的科普活动中,同学们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发现“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显然,材料最后一段的“发现”是理解材料的关键,也是作文立意的重点所在。显微镜下,蝴蝶翅膀“是无色的”,在光线的照射下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所以“无色”是其本质,色彩缤纷是表象。由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