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开始课件_第1页
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开始课件_第2页
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开始课件_第3页
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开始课件_第4页
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开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线索特征 本单元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1古代中国农业的线索: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商周的石器锄耕、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广到汉代的普及、唐宋的成熟。商周时期开始,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等不断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并存局面;汉唐时期,丝绸、瓷器等手工业品先后畅销海外;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线索:3古代中国商业的线索:古代中国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不断发展。汉代开始,朝贡贸易性质的对外贸易经历了陆路到海路、 繁荣到萎缩的过程;宋朝为转折点,

2、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限制;明清农村商品经济逐步发展,出现专业的工商业市镇;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步增强。线索特征 本单元主要包括: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 探究:古代中国和希腊不同的经济模式对其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政治小农经济 大一统帝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专制、封闭、保守、满足、顺从等商品经济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民主政治竞争、开放、冒险积极、自由、平等经济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基础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

3、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史学观点介绍是封建农耕经济奠基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铁犁牛耕出现,私营手工工业和商业出现,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古代中国封建农耕经济的阶段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农耕经济的初步发展时期,冶铁业、纺织业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技术普及。是封建农耕经济的繁荣时期,精耕细作技术的

4、成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从坊市制到街市制、对外贸易兴盛等是其突出表现。是封建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和迟滞时期,此时期农业种植结构明显变化,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未能实现向近代化转型。(一)农业耕作方式的变迁及启示耕作方式时期主要工具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农具铁犁牛耕原始社会早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及以后石刀、石斧、石犁等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等。铁犁、牛耕原始社会晚期青铜农用动力革命?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时期工具名称特点春秋战国西汉隋唐铁犁牛耕耦犁犁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二牛三人、二

5、牛一人(二牛抬杠)可以朝同一个方向翻土耧车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曲辕犁安装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二)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 开始推广完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基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耕作方式的进步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制度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灌溉工具的进步(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都江堰、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一年一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耦犁、耧车、曲辕犁等)1)、定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6、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形成的时间:春秋战国3)、形成的条件: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经济不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不是小农经济。但由于他们的生产主要是自给自足,所以是自然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除了自耕农经济以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主方式的租佃经济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不等于“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但是小农经济只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而自然经济可以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封建庄园)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自耕农的生产目的是满

7、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生产的东西很少在市场上进行交换。自给自足不等于与市场没有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与市场没有联系。如农民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所需的食盐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考点辨析自给自足性:没有天灾、战乱、苛政情况下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封闭性:相互之间缺乏交往与合作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 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特点: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土地公有制 王、贵族 土地所

8、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井田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二)古代土地私有制确立的过程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税制改革:齐国:“相地而税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客观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加速井田制瓦解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三)土地兼并1、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2、现象:“富者连阡陌,贫着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

9、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3、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允许自由买卖。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上2)、耕作方式上3)、土地制度上4)、经营方式上以小农经济为主以铁犁牛耕为主 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以精耕细作为主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重心的南移黄河流域中原长江流域江南八王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变两晋之际中唐两宋之际北民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政治中心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东晋南朝的江南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重心南移打下基础。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

10、代十国时期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苏湖熟,天下足”。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1)对国家财税来源的影响: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民的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人才教育的影响:促进了南方地区科举文化事业的发展。(5)对

11、民族关系的影响:北民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南方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C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税收形态: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标准(对象):人

12、头税逐渐取消,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征税时间:由不定时到固定时间知识延伸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 土地兼并的发展; 农民的反抗斗争; 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7(2011全国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D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形态上2)、耕作方式上3)、土地制度上4)、经营方式上以小农经济为主以铁犁牛

13、耕为主 以封建土地私有制为主以精耕细作为主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时期国别与出处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秦朝10倍或十几倍6世纪中国齐民要术粟:24-200倍麦:44-200倍公元前27年-476年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4-5倍13世纪英国亨利农书3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的良好与恶劣(天气;气候;土壤等)3、生产关系-人类处理社会条件的能力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制度;政策;政局等)产品的分配(赋税制度的合理与否)2、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根本原因)农具与技术的改进(耕作工具;灌溉工具;收割工具等)农民(劳动力的充足与否;勤劳与否)劳动对象(古代主要

14、是土地)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利因素思维提升1、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战乱等社会不安定因素 。-农民流亡,农业凋敝 3、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无积极性;农业不繁荣 4、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程度低-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 不利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思维提升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在封建社会,农民与土地的结合极其不稳定,关系脆弱,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社会动荡,人地矛盾紧张“黄宗羲定律”:历史上每进行一次改革,老百姓的负担就加重一层;历史上每进行一次“并税”改制,就会催生出一次杂派高潮。由于封建生产关系以及剥削制度的存在,在历代王朝里农民的赋役负担

15、并没有真正得到减轻,反而较前代更加沉重。(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发展治民治国。(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局限:(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思维提升“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1)孟子的思想:使农民有土地、有劳动时间,负担较轻,从而使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统治稳固。 历代轻徭

16、薄赋政策都与此相关(2)农本思想:汉景帝:“农业是天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雍正帝:“城里多一工作之人,农村就少一耕作之人,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农本思想长期影响古代农业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促进农业发展,稳定自耕农队伍和社会秩序。中国古代长期把农业看作“本业”,商业看作“末业”。知识延伸2、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和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地位:(2)原因:无农不稳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民之生计和国之兴衰。是国家富强、 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是基础农业的发展,为手工

17、业的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如西汉武帝用兵匈奴,如没有西汉前期农业的发展,钱粮的充足是不可想像的。知识延伸8.(2012安徽文综,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 。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图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 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B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53.63%,A项错误;从材料数据无法得出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C项

18、错误;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加快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D项错误;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53.63%,B项正确。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方式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 品流通方式发展情况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武器军用品、皇室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逐渐被打破;由官营手工业为主导到明朝中期以民营手工业为主导演变趋势:1、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资本主义萌芽时间与地区

19、:部门标志:明朝中期江南地区(苏杭、松江)丝织业、棉纺织业、冶铁业。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2、萌芽的影响:促进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未促成社会的转型。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发展缓慢,不占主导地位。原因: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基础: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国家政策劳动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 、“海禁” 、

20、“闭关锁国”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不是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而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束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影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进行打击;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官营手工业发达的原因凭借国家的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

21、中的大作坊生产。思维提升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雇佣劳动,我们原则上以有10人以上的厂坊为工场手工业。手工工场有分散和集中两种形式,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之初以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要形式。 简单协作、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三种形式工场手工业知识延伸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点1)、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一是 、 、 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家庭纺织官府纺织作坊民间冶金作坊材料一: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材料二:在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种类较

22、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明清时代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如制瓷、制糖、矿冶、井盐等行业的部分手工工场中,都已具有相当细密的劳动分工。 2)、从材料一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二是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材料三:春秋冶铁业以木炭为燃料,皮囊鼓风冶铁;西汉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发明了水力鼓风水排提高炉温;北宋用焦炭为燃料。 3)、从材料二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三是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材料四: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业,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

23、,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4)、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四是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材料五:在远古时代,中国丝织生产,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繁盛之地。其后逐渐演变为“南盛北衰”,迄至宋代,中国的丝织生产中心已经移到江南地区,尤以苏州、杭州、南京和广州等地为盛。 5)、从材料四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五是 。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的转移成相应变化材料六:中国青铜工艺精湛,冶铁和炼钢技术长期保持世界领先,青花瓷、珐琅彩精妙绝伦,令世人赞叹,古代西方一直把中国称为“塞里丝”,就是“丝国”的意思。 6)、从材料五得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之六

24、是 。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过程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供不应求飞梭 提高纺纱速度,但细而易断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提高纺纱速度,但粗而结实提高纺纱速度,且细而结实提高织布效率40倍自动织布机骡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元朝三锭棉纺车 。【思考】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

25、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1)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环境里,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发明革新服务范围狭窄,新技术难以推广;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3)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思维提升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下是决定一国能否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最关键因素时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商

26、朝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周朝“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货币多样;著名都会秦汉西汉富商周流天下;陆上丝绸之路;许多商业中心隋唐商业贸易蓬勃;;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宋元北宋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通纸币;明清商业市镇涌现,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广泛使用,商帮出现.1、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产生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空前繁荣继续发展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的发展可归纳为“五先”与“五后”五个变化商业场所:先定时定点,后打破时空界限。交易媒介:先物物交换,后一般等价物,直至固定为金银。商人组织:先亲缘组织,后业缘组织和地缘组织。主导商业:先官商,后私商。政府管控:先直

27、接严控,后间接宽松。1、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货币商人市场商品 如果你来研究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应用哪些关键词来表述商业的发展?(生产、政策)材料一 西周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商人由政府供给衣食,为政府服务.材料二 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商人地位有何变化?关键词1 :商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私商成为商人主体。材料三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无黟不成镇, 无徽不成商 ” “山西富户,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 -清高宗实录(2)材料

28、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哪一特点?区域性大商帮;商人资产雄厚.官商私商商帮关键词2:货币秦半两钱春秋战国货币北 宋 交 子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货币发展的哪些特点?货币统一 ;出现纸币。材料二 :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 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据材料二,指出明中后期货币发展的 特点,概括形成这一特点的国内外因素 。 铜钱、纸钞难

29、以满足市场需求;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政府政策的变化也推动了白银的广泛使用。 货币形式多样秦统一货币纸币白银关键词3市场材料一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新唐书百官志(1)材料反映了隋唐时期对城市商业是如何管理的?设官员严格管理;有时间和空间限制。材料二:大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北宋都城

30、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 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宋东京梦华录 (2)与隋唐相比,宋在商业管理方面有何不同?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夜市;街市代替坊市.国内市场坊市分明严格管理打破时空限制草市场更普遍工商业市镇城市功能的变化:唐朝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较小。宋元: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江南兴起许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 变化的原因: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布局的变化:唐代以前:多在北方黄河流域;整齐划一,市坊分开;商品贸易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日中为市)。宋

31、元开始:多在南方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地区;市坊界限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 变化的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城市功能、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关键词3市场材料三: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当时,中国的经济居主导地位,这可以由以下看出来:中国的出口品大多是制造品,如丝绸、瓷器等;而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如香料、和马匹等。最后应该指出,宋朝时期,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全球通史(1)据材料三,概括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以海路为主;出口品大多是制造品;进口品多半是原材料;

32、中国商人成为对外贸易主体;中国的经济居主导地位。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的原因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政策金融交通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思维提升10(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A关键词3市场材料四 :官府控制下的

3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目的不在于获取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2)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萎缩的原因。朝贡贸易不计经济效益;海禁和“闭关锁国”影响对外贸易。陆路海路渐趋萎缩国际市场政策:开放走向闭关。商路: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 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清,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上升。范围:官方贸易发展到民间贸易

34、。目的:官方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重在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影响:伴随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思维提升外出经商难免要携带大量财物,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唐朝出现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宋朝时出现纸币交子、会子。清朝时出现票号。票号,也叫汇兑庄,清代以经营存取、异地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由晋商独占经营

35、,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晚清时在外国银行的冲击下没落。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思维提升这是南宋发行的纸币“会子”.南宋发行纸币最初是起源于民间。绍兴年间,南宋政府为了应付铜钱短缺的局面,于1160年在杭州设立了“行在会子务”,正式在东南名路发行“会子”,面额分一贯、二贯、三贯三等,后来又增印了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票面,与铜钱同时流通。纸币的使用,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通用的铁钱携带极不方便,于是商人们发行一种类似存款收据的“交子”,代替铁钱流通使用,这种“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宋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由政府发行

36、,交子就成了国家发行的纸币。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的大量发行、流通,为宋代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方便了人民的贸易和市场繁荣知识拓展元代 纸钞元代鈔法更具現代紙幣特徵:不立期限,不限年月,永久通用;不限地域,通行全國。在元朝最強盛的時候,北盡蒙古高原,西貫中亞,紙幣均通行無阻。元朝制訂了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紙幣制度,紙幣用途廣泛,並有政府各種規定作為保障;紙幣發行權專屬於中央政府,由中央統一規定發行和管理制度。 11.(2014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

37、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12.(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B时间发 展 概 况原始社会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商朝职业商人和货币出现周朝“工商食官”,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货币多样;著名都会秦汉西汉富商周流天下;陆上丝绸之路;许多商业中心隋唐商业贸易蓬勃;;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繁荣。宋元北宋交子,集镇、夜市兴盛。元广泛流

38、通纸币;明清商业市镇涌现,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广泛使用,商帮出现.2、从古代商业发展的历程看,归纳有利于商业发展的因素?农业、手工业的繁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政策开明;交通便利;货币统一产生兴起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空前繁荣继续发展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出现柜坊、飞钱、纸币。8)

39、 .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逐渐发生变化。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表现?)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动摇了 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思想上:促就了反封建的民主进步思想。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举例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文化的关系:唐传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40、都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工商业繁荣景象;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是当时商品经济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引起思想观念变化:明清时期崇尚奢侈;儒家思想受到挑战,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必修三内容的联系 13(2012全国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

41、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B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 : 产生原因:A.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B.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C.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统治者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矛盾(直接原因) 发展历程:A.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B.汉朝得到发展,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 重打击,此后私商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C.唐宋有所松动(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和推行官商分利的措施) D.明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 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 :B.抑商:专卖

42、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表现A.重农: 奖励农耕,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14.重农抑商的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低下,经商只富不贵,从政才能既富又贵。”下列言论中均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A B C DB15.(2013山东高考)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

43、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D【解析】本题以汉书中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皆无得名田,以便农”可知商人不能占有品质好的土地,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D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的信息,故A项排除。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C项排除。增加赋税收入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排除。 评价: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前期)A.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B.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维护社会稳定。消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把农业和商业放到了对立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C.强化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1.重农抑商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6(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