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11教案设计第六单元_第1页
长征11教案设计第六单元_第2页
长征11教案设计第六单元_第3页
长征11教案设计第六单元_第4页
长征11教案设计第六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征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科 目: 语文 班级: 六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伏涓备课时间:2012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教学难点: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

2、学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练习给下面的字注音冢( ) 窦( ) 雉( ) 舂( ) 羹( )贻( )一、回顾导入: 你都知道那些与战争有关的诗?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这两首诗歌又是从哪方面来反映战争的? 二、 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三、 诵读诗歌十五从军征,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了解诗歌大意:四、设疑自探: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你脑海里有什么疑问?1.为什么他15岁当兵80岁才退伍?2.老人的家人哪里去了?3.这首诗写老兵回乡的

3、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五、解疑合探:1.请同学们带着上面的问题读诗,并在文中勾画圈点。2.生读书解疑,学习交流。3.教师正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检查读书情况。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板书)4.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六、质疑再探:学了这首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七、作业1.推荐阅读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 翰凉州词2.背诵默写板书设计:兵役的残酷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不尽的悲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背诵十五从军征。2.比一比再组词冢( ) 雉( ) 舂( ) 贻( )家( ) 难( ) 春( ) 怡(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

4、大意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三、设疑自探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你脑海里有什么疑问?1.龙城飞将指的是谁?2.这首诗也是写战争的,它与第一首诗有什么不同?四、 比较探究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五、 学生小结六、 作业1.背诵默写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板书设计:十五从军征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 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课后反思长征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科 目: 语文

5、班级: 六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伏涓备课时间:2012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教学内容 小英雄雨来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练习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其码(

6、 ) 劫难( ) 撒谎( ) 嘟囔( )一、导入1.大家对抗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今天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让我们向小英雄雨来致敬。在日本的右翼势力歪曲和否定这段历史的今天,让我们勿忘国耻!2出示课题,引导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二、整体把握文章1.请大家

7、迅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雨来为了帮助区里的交通员李大叔逃脱鬼子的追杀,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2.我们看到课文已经分成了六部分,每部分的上面都标着数字。请大家再次迅速浏览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三、指导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1)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2)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

8、出文本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2汇报预习的情况。(1)会读多音字。本课多音字较多,哪位同学能读准字音。如:“还”、“弹”、“扎”、“拧”,在本课分别读“hun”、“dn”、“zh”、“nn”。 (2)理解重点词。课文中有些词语,现在已不常用,如“晋察冀边区”、“扫荡”,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理解基本意思。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也有用石头的)。推推搡搡:搡,猛推。推推搡搡就是使劲推的样子。劫难:灾难。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鸡冠花:一种草本植物,开的花形状像鸡冠,通常为红色。3.讨论课文的表达顺序。

9、教师归纳板书:雨来游泳本领高 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 勇敢机智智斗强敌 热爱祖国 村民夸奖 机智脱险4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自愿读或者表演。大家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练习比一

10、比再组词笤( ) 劫( ) 搡( ) 趔( )苕( ) 却( ) 桑( ) 趋( )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吧嗒吧嗒一、回忆旧知,设疑自探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部分,质疑设疑。(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2指导同学讨论、理解重点句子。(1)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

11、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明确: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但学到了文化,也接受了爱国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出现在第五部分,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是雨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他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两句话的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又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2)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直朝后院跑去。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因为年龄小,面对雪亮的刺刀,敌人以

12、为雨来害怕,不顾一切朝后院跑去,实际上,雨来是为了把敌人引开,保护交通员。(3)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4)有志不在年高。3指导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5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作业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3.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定使同学们有很深的感触,请你用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自己见到的景物,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求:200字左右)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望着妈妈笑 游泳爱自己的祖国 读书掩护李大叔

13、 掩护与鬼子斗争 斗争有志不在年高 枪声 雨来没有死 脱险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教后记:长征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科 目: 语文 班级: 六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伏涓备课时间:2012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教学内容 夜莺之歌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激发向他学习的情感。:教学难

14、点 肖像、语言、动作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练习 给带点字注音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e 胳膊bo 云杉shan一、导入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我们炎黄子孙期盼祖国统一的梦想与心声,一曲长江之歌则唱出了对长江母亲的热爱与依恋,那么我们今天来看一看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夜莺之歌又传达出了怎样的一种情怀。二、交流所查找到的资料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苏联卫国战争的事情三、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瓦砾li 耷拉da 木屑xie 鹧鸪zhegu 蠢东西chun 轻蔑mi

15、e 胳膊bo 云杉shan耷拉:下垂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阻击:以防御手段阻击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呻吟:指病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四、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大意。本文记叙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作“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圈,使游击队全歼德寇的故事,表现了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五、交流探究1. 文章共出现几次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第一次: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第二次:说明小男孩麻痹了敌人,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四次:借歌声暗送情报,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第五次:说明小男孩仍在帮助游击队,体现了他的爱祖国的思想品质。2.围绕

16、着夜莺的歌声文章记叙哪几件事?(见板书)3.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夜莺的歌声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夜莺的歌声记叙了小夜莺给敌人带路、巧送情报、全歼敌人取得胜利的故事。歌颂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以“夜莺之歌”为题具有明确线索,赞颂人物的作用。六、小结七、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2.想象敌人进入包围圈时小夜莺的想法和行为。 第二课时练习 缩写句子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书垂头丧气地弯着腰。一、 检查复习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请同学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二、小组合作探究1、 找出文中描写描写小夜莺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17、外貌有个孩子坐在河沟边,耷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一件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将一个机灵、略带顽皮的小夜莺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心生爱意。同时为下文诱敌成功做铺垫;绿色衣服也为引敌人入包围圈后顺利摆脱敌人埋下伏笔)语言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既避开了敌人的盘问,又为下问用鸟叫报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怀疑埋下了伏笔,显示出机智和勇敢来)动作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一甩一甩、拾、踢三个动词既传神地写出了孩子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也传达出作者对小夜莺的喜爱)明确: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不仅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

18、在行文结构上起到了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说一说文中的小夜莺具有哪些的优秀品质?小夜莺是一个机智、勇敢、活泼、灵巧的,具有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的小英雄3.找出文中景物描写语句并体会其作用。第(1)段景物描写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揭示了夜莺诱敌的原因承前启后,帮助情节发展第(21)段景物描写山高要密,是适合伏击敌人的好战场帮助情节发展二、 讨论1.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文章前后照应、首尾相连,一方面使文章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三、小结学过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写的作用上来谈一谈)

19、四、作业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少年英雄的故事层出不穷,你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呢?请简要写出他们的事迹。板书设计 机智、勇敢小夜莺活泼、灵巧 小英雄热爱 祖国长征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科 目: 语文 班级: 六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伏涓备课时间:2012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教学内容 狼牙山五壮士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英雄们的感受,理解英雄们的壮举。(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铭记历史。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进行简单的写作训

20、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铭记历史。教学难点:体会英雄们的感受,理解英雄们的壮举。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撤退(ch) 掷(zh) 崎岖(q q) 棋盘陀(tu) 山涧(jin)砸(z) 雹子(bo)多音字 绷带(bng) 绷着脸(bng) 绷瓷(bng)2.解词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3.前一天已要求同学们查阅抗战英雄的故事,请大家踊跃发言,讲一讲你知道的故事。二、指名

21、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三、请同学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四、请同学们再次迅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1.五位战士完成掩护任务后有两条路可选择,是哪两条?2.为什么选择了绝路?3.给大家1分钟时间静坐思考下面问题,注意要认真考虑而不是草率地回答: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战士,你会作出什么选择。(学生回答应有两种,启发学生,战士们想到了自己走向顶峰实际上就是选择了死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能毅然作出这样的抉择实在是一番壮举。)4.既然壮士们所做的

22、选择是壮举,英勇抗击敌人直至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显示了其壮志,那么他们纵身跳下悬崖之时,山河也该为其显示出一番壮丽。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当时的场面拍成电影,天该是怎样的天,山该是怎样的山,战士们又该是怎么样的表情呢?然后请大家把你想到的这个场景用语言描述出来。5、写完的同学可以朗读出来,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评价。五、总结全文长征小学教师备课教案设计科 目: 语文 班级: 六年级三班 授课教师:伏涓备课时间:2012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2012年 月 日教学内容 螳螂捕蝉 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情感态度

23、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教学难点 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在这学期已经学习了四篇古文,那么有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明确:多读。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查阅有关资料)二、按预习要求逐项检查预习情况。1.由学生把预习时通过查字典找到的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写在黑板上谏(jin) 孺子(r) 曲附(q) 颈(jng)2.通过课

24、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你有哪些了解?(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汉王朝的兴衰,他著名的两本书新序和说苑都是专供帝王阅读的书籍。主要目的用于劝谏。如果同学们想了解的更多,可以到图书馆去借阅新序?说苑选译。说苑一书共20卷,螳螂捕蝉是其中第九卷“正谏”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刘向写这个小故事能给人以怎样的启迪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3.指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听,然后评读。4.教师范读课文,再要求全体同学齐读课文。5.检查字词的理解。(1)分别指定学生逐句朗读,指出句中自己预习的重点词的意思,再逐句翻译。(2)以下是注释中没有的、必须通过查字典才能理解的重点字词的意思。子(你) 是(这,此) 务(追求) 悲(动听)(注:“悲”在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中均没有“悲鸣”的解释,学生大多选“悲哀”,这里老师须引导学生理解“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此时它不但不悲,反而是在唱着动听的歌,这“动听”的意思是从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的。有许多字古今的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