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勘察报告_第1页
体育馆勘察报告_第2页
体育馆勘察报告_第3页
体育馆勘察报告_第4页
体育馆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建体育馆呈圆形,直径120m,层数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 高度27m,总建筑面积55200m2,设计室内地坪标高为3.60m,本工 程拟采用桩基础。受委托,公司承担了拟建体育广场体育馆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勘察前由建设单位提供1: 2000平面位置图一张。(二)勘察目的任务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做出评述。具体任务是:1、查明建筑场区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 性,分析和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2、查明场区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 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2、;3、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判别饱和砂(粉)土的 液化可能性,评价场区液化等级;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 料的腐蚀性;5、对区内建筑物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进行分析评价,提 出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有关岩土技 术参数。采用桩基础时,评价成桩可能性,提供桩基设计参数,论 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勘察工作依据技术标准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及规范标准进行:1、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任务书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

3、0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79-98);8、土的分类标准(GB145-90);9、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0、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1、勘察工程的布置原则勘察等级根据委托书,在收集、分析附近及拟建场地岩土工程资料的基 础上,确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确定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 级。(2)勘探点布置本工程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基复杂程

4、度二级(中等 复杂等级)布置勘探点,沿建筑物的周边轮廓综合布设,共布置 37个勘探孔,勘探点的间距一般为18m26m。勘探点测放采用经 纬仪定向、钢尺测距定位。(3)勘探点深度:勘探孔深度为19.0027.90m。2、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采用工程钻探、取样、现场标准贯入测试、静力触探、 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水质分析、单桩竖向承载力静 载荷试验等手段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场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钻探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工艺;标准贯入试验采用机械提 升自动落锤标贯设备;取土样采用敞口薄壁取土器,取样方法为压 入法和重锤少击法;静力触探采用NKC5090TCT型双桥静力触探车; 波速测试采用

5、河北省廊坊开发区大地工程检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生产的XG-I贴壁式波速测井仪,采用单孔检层法测试,地脉动测 试采用清华大学研制的高精度、高灵敏度低频检波器及地脉动采集 分析软件;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使用 由主梁、次梁工字钢和槽钢搭成的压重平台反力装置。3、勘察工作安排本次勘察主要投入的技术人员、设备和进度情况如下:(1)勘察工作投入的设备:DPP100 - 3B型汽车钻1台,XJ-150 型工程钻机2台,XG-I贴壁式波速测井仪1套,NKC5090TCT型双 桥静力触探车1台,ZJL90型长螺旋桩机1台,静载荷试验设备1 套。(2)投入的人员: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4名

6、,助理工程 师5名,编录人员6名,钻探技术人员30名。(3)野外钻探工作自2004年11月20日开始,于2004年 12月12日完成外业施工工作,于2004年12月13日开始进行室 内资料整理、分析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4)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完成勘察工作量列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外 业 勘 察钻探孔数(个)26总进尺(m)612.5静力触探孔数(个)11总进尺(m)235.2总进:尺(m)847.7取样试验原状样试验(组)50扰动样试验(件)48标准贯入试验次数(次)302波速测试孔数(个)3地脉动测试点(个)3静载荷试验桩数(根)3水质分析组数(组)2高程测量点数(点)38(5)

7、勘察点高程本次勘察勘探点的测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平面图,测量时采用采用经纬仪定向、钢尺测距定位,勘探点高程采用黄海高 程系统,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东南部规划红线外预留点为基准, 基准点海拔高程为3.350m,勘探点高程采用DS3水准仪引测。二、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拟建场地属滨海冲积小平原地貌,经人工回填平整,场地地形 较为平坦,场地地面高程2.403.14m,最大高差0.74m。荣成处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 显,受海洋调节,具有明显的海洋气候特征,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 相比,具有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的特点,但四季差异显 著,春季受

8、西南大风影响,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降水量较小, 蒸发量大,经常造成春旱;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适中,降水 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左右;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夏季风南退, 降水减少;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冷空气活动频繁,受渤海暖洋面影响,经常出现冷流降雪天气。威海市年平均气温12.1C,历年极端最高温度38.4C历年极端最低温度-13.8C,年平均降水量780毫米。该区季节风比较明显冬季风速最大,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小。冬春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风向频率1040%,最大风速12级,夏秋季以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小,频率1015%。(二)地质概况荣成地处山东半岛地区东部,属胶东古陆的组成部分,

9、基底岩 石为下元古代胶东群变质岩石,后期有中生代燕山期岩浆岩侵入, 自上元古代到新生代晚第三纪地壳一直处于隆起上升状态,长期遭 受风化剥蚀,没有接受沉积,缺失古、中生代地层,直至新生代第 四纪中更新世开始有残坡积、冲洪积、海积等堆积层,它们分布与 厚度明显受古地理条件的控制。区内第四纪地层主要为中上更新世的残坡积层、冲积洪积层和 全新世的海相沉积层。残坡积层、冲积洪积层二者连续过度,分布 于山区河流、丘陵山区盆地山坡及山麓地带,厚度一般110米。 海相沉积层主要分布于滨海平原地带,厚度不一,一般在20米左 右,由砂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等组成。胶东半岛地震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空间上多沿北

10、 部海域的烟台-蓬莱北断裂分布。半岛内陆地壳相对稳定,断裂规 模不大,活动不甚强烈,地震能量不易集中,多以群震、小震、有 感地震释放。据两千年地震记载,半岛内至今无六级以上地震,区 域稳定性良好。(三)地基土的构成及分布特征本次勘探所揭露的地层上部为新生代第四系冲洪积物及沼泽 相堆积物,下部为下元古代胶东群变质岩,根据其成因、结构及物 理力学性质可分为10层,各层特征自上而下叙述如下:1、新生代第四纪堆积物素填土:黄褐灰褐色,松散。以中细砂为主,局部为粗砂,夹粘性土团块及粉土薄层,结构松散,回填时间约三年。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20 3.70m,平均厚2.33m,层 底标高0.351.5

11、5m。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饱和,软流塑,土质较均匀, 夹细砂薄层,见腐烂有机质及贝壳残片,有腥臭味,污手现象较严 重。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305.20m,平均厚3.24m,层 顶标高-1.001.55m,层顶埋深1.203.7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37次,标贯击数0.92.8击,平均值 1.8击,变异系数0.50,标准值1.5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厚 度加权平均值296kPa,变异系数0.35,侧壁摩阻力厚度加权平均 值6.9 kPa,变异系数0.69。该层取样试验13组,其土的主要物理 力学性指标如下表2:淤泥质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表 表2统计项目含水率 W %重度

12、Y kN/m3孔隙比 e饱和度Sr%塑性指数I液性指数I压缩 系数 a MPa1压缩模量EsMPa统计个数13131313p13l131-21313最小值47.716.21.3099110.21.910.822.26最大直50.917.11.44010013.52.891.072.98平均值49.316.61.4049512.02.380.912.65标准差0.80.20.03921.00.270.060.19变异系数0.020.010.030.020.090.110.070.07标准值49.716.11.4232.520.942.56细砂: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含较多中砂颗粒,主要成分为石

13、英、长石及少量黑云母。该层在场区分布较普遍,局部缺失,层厚0.502.60m,平均厚1.22m,层顶标高-4.42-1.75m,层顶埋深4.307.2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12次,标贯击数9.822.1击,平均 值14.7击,变异系数0.40,标准值11.6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 阻力厚度加权平均值5.763MPa,变异系数0.27,侧壁摩阻力厚度 加权平均值38.0kPa,变异系数0.40。该层取样试验6件。粉质粘土:浅灰灰褐色,饱和,可塑,含少量中粗砂颗粒 及粘土颗粒,土质较均匀,切面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区分布较普遍,局部缺失,层厚0.602.60m,平

14、均 厚1.50m,层顶标高-5.93-2.52m,层顶埋深5.308.6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12次,标贯击数4.46.8击,平均值 5.5击,变异系数0.24,标准值4.8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厚 度加权平均值3.095MPa,变异系数0.72,侧壁摩阻力厚度加权平 均值44.1kPa,变异系数0.32。该层取样试验6组,其土的主要物 理力学性指标如下表3: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表 表3统计项目含水率 W %重度Y kN/m3孔隙比 e饱和度Sr%塑性指数I液性指数I压缩 系数 a MPa1压缩模量EsMPa统计个数6666p6l61-266最小值20.419.70.585921

15、0.90.160.254.30最大直23.820.30.6819815.60.440.386.42平均值21.920.10.6229612.80.240.325.20标准差1.40.20.03521.60.100.050.80变异系数0.060.010.060.030.120.430.160.15标准值23.019.90.6500.330.364.54中粗砂:灰褐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一般,以中粗砂为主,含较多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该层在场区分布较普遍,仅局部缺失,层厚0.505.00m,平 均厚2.07m,层顶标高-7.83-2.62m,层顶埋深5.2010.50m

16、。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24次,标贯击数10.720.6击,平均 值15.8击,变异系数0.24,标准值14.5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 阻力厚度加权平均值11.077MPa,变异系数0.52,侧壁摩阻力厚度 加权平均值64.8kPa,变异系数0.45。该层取样试验16件。粉质粘土:灰褐黄褐色,饱和,可塑硬塑,粉粘粒成分, 含较多中粗砂颗粒,局部夹中粗砂薄层,土样切面稍有光泽,无摇 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区分布较普遍,仅个别部位缺失,层厚1.005.50m, 平均厚2.92m,层顶标高-9.70-3.60m,层顶埋深6.0012.2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33次,标贯击数5.69.

17、1击,平均值 7.2击,变异系数0.21,标准值6.8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厚 度加权平均值4.138MPa,变异系数0.53,侧壁摩阻力厚度加权平 均值79.1kPa,变异系数0.42。该层取样试验14组,其土的主要物 理力学性指标如下表4: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表 表4统计项目含水率 W %重度Y kN/m3孔隙比 e饱和度Sr%塑性指数I液性指数I压缩 系数 a MPa1压缩模量EsMPa_统计个数14141414p14l141-21414最小值20.719.20.5939110.20.010.144.44最大直27.820.30.7879918.20.490.3711.83平均

18、值23.319.90.6559713.00.220.266.81标准差2.00.30.05222.40.140.061.85变异系数0.090.010.080.030.180.640.240.27标准值24.319.70.6800.280.295.92中粗砂:浅黄色混灰白色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较差, 磨圆度一般,以中粗砂为主,夹砾砂及粘性土薄层,含较多砾石, 砾石直径最大1cm左右,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层厚3.109.10m,平均厚5.36m,层 顶标高-11.10-7.50m,层顶埋深10.2013.6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71次,标贯击数15.626.2击,

19、平均 值20.3击,变异系数0.22,标准值19.4击。该层静力触探锥尖 阻力厚度加权平均值16.192MPa,变异系数0.33,侧壁摩阻力厚度 加权平均值141.5kPa,变异系数0.44。该层取样试验23件。粉质粘土:黄褐色,饱和,可塑硬塑,粉粘粒成分,土质 相对均匀,含较多中粗砂颗粒,层内夹中粗砂薄层,土样切面稍有 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该层在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407.40m,平均厚4.22m,层 顶标高-18.12-12.14m,层顶埋深14.8021.0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53次,标贯击数7.09.8击,平均值 8.5击,变异系数0.14,标准值8.2击。

20、该层静力触探锥尖阻力厚 度加权平均值3.974MPa,变异系数0.41,侧壁摩阻力厚度加权平 均值101.1kPa,变异系数0.28。该层取样试验17组,其土的主要 物理力学性指标如下表5:粉质粘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指标表表5统计项目含水率 W %重度Y kN/m3孔隙比 e饱和度Sr%塑性指数I液性指数I压缩 系数 a MPa1压缩模量EsMPa统计个数17171717p17l171-21717最小值20.519.00.5839410.3-0.030.137.67最大直28.220.30.8119916.60.460.2312.82平均值23.919.80.6719712.00.190.171

21、0.31标准差2.10.40.06221.70.150.031.55变异系数0.090.020.090.020.140.770.170.15标准值24.819.70.6970.260.189.64粗砾砂:棕黄色 饱和,中密密实,分选性差,磨圆度差, 呈棱角状,以粗砾砂为主,局部夹粉土透镜体,含较多砾石,砾径 max=1cm,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该层在场区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厚度0.607.10m,层顶标高 -20.93 -14.66m,层顶埋深 17.40 24.0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19次,标贯击数14.726.6击,平均 值18.8击,变异系数0.22,标准值17.1击。该层静力触探

22、锥尖 阻力厚度加权平均值13.87MPa,侧壁摩阻力厚度加权平均值205.9 kPa。该层取样试验3件。2、下元古代胶东群变质岩(Ptj)强风化片麻岩:浅黄褐黄色,中细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 造,岩石结构构造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中有长英质脉穿切, 岩石干钻不易钻进,岩芯呈碎块状,可用手扮碎。主要矿物成分为 斜长石、石英,少量黑云母。该层在场区小部分钻孔揭露,揭露厚度1.005.70m,层顶标 高-26.05 -21.48m,层顶埋深 24.40 28.50m。该层进行标准贯入测试7次,标贯击数34.758.5击,平均 值44.3击,变异系数0.21,标准值39.5击。根据野外鉴别结果,强风化

23、片麻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 碎,坚硬程度属于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四)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类型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微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 细砂、中粗砂、中粗砂、粗砾砂,中粗砂、粗砾砂中 的地下水具承压性。场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侧向渗流补 给,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渗流及蒸发,勘察期间测得场区地 下水位埋深为0.401.30m,标高1.652.26m。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根据场区勘察取水样分析结果,地下水PH值:7.37.4,硫 酸根:469 526mg/L,钙:609 616mg/L,氯化物:3329 3276mg/L, 镁:326 337mg/L,

24、重碳酸根:483 475mg/L mg/L,氨氮:50.65 48.76mg/L,碳酸根:无,侵蚀性CO2: 14.6 14.2mg/L,游离 CO2: 17.8 16.5mg/L ,矿化度:8960 9042mg/L ,总碱度 1698 1702mg/L。(见:水质检测报告)。拟建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根据试验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判别,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在 长期浸水环境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 性,在干湿交替环境条件下,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 有中等腐蚀性;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五)场区地震效应1、抗震设防烈度依据建筑抗

25、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荣成市抗震 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 0.05g。2、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勘察期间在场地10、16、21号钻孔内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 测试深度均为20m,根据测试结果,场地覆盖层深度内土层的等效 剪切波速为169.6189.8m/s,场地覆盖层厚度范围为350m,按 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的有关条款,判定场地 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特征周期0.35s。(详见:荣成市体育广场体育馆拟建场地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3、场地卓越周期勘察期间分别在场地16、21、10号钻孔附近

26、进行了地脉动测 试,测试结果为:场地卓越周期水平方向为0.3070.344s,垂直 方向为0.2460.263s,综合取值为0.324s。(详见:荣成市体育 广场体育馆拟建场地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4、场地土地震液化评价荣成市抗震设防烈度6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有关规定,该场地不考虑地震液化影响。三、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一)岩土层分布规律1、水平方向分布规律场地土在水平方向上受古地形的控制:场地处于滨海冲洪积小 平原地带,整个第四系土的层位较为稳定,厚度较大。2、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场地土在垂直方向上规律较为明显:自上元古代到新生代晚更 新世,地壳一直处于隆起上升状态

27、,没有接受沉积,上更新世时为 陆相冲洪积的粗砾砂、中粗砂夹粉质粘土地层;全新世中期地壳相 对下降,为海陆相交互相沉积;近代人类活动形成了表层的人工填 土。第四系以下的下元古代胶东群变质岩,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作 用,上部表现为强风化状态。(二)地基承载力评价根据勘察所取得的各岩土层的原位测试资料,依据建筑地基 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并结合当地的建筑经验,综合确 定各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列表6: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表6岩土层名称标贯确定f ( kPa)ak静力触探确定f(kPa) ak综合确定f( kPa) ak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505350细砂150156150粉质粘土1

28、40110120中粗砂240220220粉质粘土180210180中粗砂270285270粉质粘土215245215粗砾砂260310260强风化片麻岩450450(三)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1、素填土,为新近冲填土,结构松散,工程特性差,不经 处理不宜做建筑物基础持力层;2、淤泥质粉质粘土承载力低,属高压缩性土,工程特性差, 不经处理不宜作为该建筑物基础持力层;3、细砂、粉质粘土、中粗砂承载力相对较高,工程特 性尚可,但分布不均匀,层位不稳定,也不宜作为该建筑物基础持 力层;4、粉质粘土承载力相对较高,但其层位变化较大,局部厚 度较薄,且深度较大,不宜做天然地基持力层,如作为建筑物桩基 础持力层

29、,桩的承载力较低,不经济;5、中粗砂承载力较高,且层位较稳定,厚度大,工程特性 好,是良好的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6、粉质粘土、粗砾砂、强风化片麻岩强度均较高,工 程性质良好,是良好的建筑物深基础下卧层。(四)地基基础类型方案评价拟建体育馆主体高度23米,框架结构,柱间跨度大,单柱荷 载高,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结合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及地基 土工程特性分析情况,参考荣成地区建筑经验及附近建筑物地基处 理方法,现将地基基础类型评价如下:1、浅基础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结合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浅部砂 土为新近回填土,其下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经处理不宜做天然地基。2、深基础根据场地内第四纪地层的分布

30、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内浅位 砂土为新近填土及软弱土层,无适宜的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结合 拟建建筑物性质,建议采用桩基础:以第层中粗砂做桩端持力层, 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或沉管灌注桩。根据标准贯入测试、静力触探、室内试验等结果,依据建筑 桩技术规范(JGJ94-94),结合当地的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内 各土层桩的极限端阻力和侧阻力标准值列表7:桩有关参数表表7特征值 岩性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 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气(KPa)沉管灌注桩螺旋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螺旋钻孔灌注桩素填土淤泥质粉质粘土1824细砂4055粉质粘土4050中粗砂5575粉质粘土4555中粗砂6585400

31、03500说明:桩有关参数:按建筑桩基基础规范(JGJ94-94 )的 P34P36表5.2.8-15.2.8-3的有关参数取值;(1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根据勘察资料及场区地层分布情况,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GB50007-2002 )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并 结合当地桩基施工经验确定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a、螺旋钻孔灌注桩:以第层中粗砂做为桩端持力层,桩长 1214.5m,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m,则:桩径400mm,螺旋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11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550kN

3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645k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桩径500mm,螺旋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15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750kN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880k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b、沉管灌注桩:以中粗砂做为桩端持力层,桩长1214.5m, 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1.0m,则:桩径400mm,沉管灌注桩单桩竖 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950kN,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540kN(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70kN (按建 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成桩可能性评价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a

33、、螺旋钻孔灌注桩:该桩法近几年来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因 其克服了孔底虚土及泥皮现象,提高了桩的端阻力与侧阻力,单桩 承载力较高,并且具有施工速度快、无噪音、无污染的特点,在本 场地施工,能够有效保证桩长及进入持力层深度,该桩法不但适用 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砂、土层,也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土层, 该桩法施工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b、沉管灌注桩:该桩法具有施工方法简单的特点,在本场地 施工应保证成孔深度,控制好贯入度及拔管速度,由于第层中细 砂及第层中粗砂局部厚度较大且呈中密状态,施工时较难穿透,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进入设计持力层深度。该桩法施工对周围 环境产生一定的噪声和振动影响。(五)

34、成桩可能性及单桩承载力验证1、成桩可能性验证为验证螺旋钻孔灌注桩成桩可能性,勘察过程中,分别在4、 24、13号钻孔附近进行了成桩工艺试验,试验桩径400mm,采用 ZJL90型长螺旋桩机及混凝土泵送系统,施工时,采用专用长螺旋 钻孔机的螺旋钻头,在桩位处就地切削土层,被切土块钻屑随钻头 旋转,沿带有长螺旋叶片的钻杆上升,一部分排出孔外,一部分在 提钻过程中随叶片带出,钻至预定深度,通过钻头阀门向孔内连续 泵注和易性较好的混凝土,边泵送混凝土边提钻,至地面为止,然 后插入钢筋笼而形成桩体。试验表明:螺旋钻孔灌注桩适用于本场地流砂、淤泥质土等易 塌孔和有地下水的条件;该桩法无振动、噪声低、不产生

35、废弃泥浆, 对周围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该桩法施工速度快,单桩成桩时间 约30分钟;通过电流变化及螺旋叶片带出土样可直观了解桩端持 力层及进入持力层深度情况,能够保证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要求;采用专用振动器,可以将钢筋笼顺利安放至要求深度。2、单桩承载力验证勘察过程中,分别对4、24、26号钻孔试成桩进行了单桩竖向 抗压静载试验,试验采用单桩竖向承载力静载荷试验采用慢速维持 荷载法,使用由主梁、次梁工字钢和槽钢搭成的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乱石堆积,最大压重量为1500kN,荷载值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并 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给出,测试仪自动记录,试桩沉降通过对 称正向布置于桩头的位移传感器

36、测量,测试仪自动记录。测试结果 为(见试桩曲线):(1)4号钻孔试桩:桩长13.6m,桩端进入中粗砂1.10m, 最大试验荷载1150kN,试验加载到1150kN时,总沉降量11.71mm, 沉降量小于40mm,已稳定,且Qs曲线平缓,无明显陡降段,s 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该桩最大回弹量4.23mm,回弹率36.1%,因此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Qu=1150kN。(2)24号钻孔试桩:桩长13.4m,桩端进入中粗砂1.10m, 最大试验荷载1265kN,试验加载到1265kN时,总沉降量25.07mm, 沉降量小于40mm,已稳定,且Qs曲线平缓,无明显陡降段,s lgt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因此该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