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_第1页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_第2页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_第3页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_第4页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名词解释1、信息: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 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 符号和意义的统一。2、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3、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 或其他形式的符号。4、符号解读: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5、共通的意义空间:传

2、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 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6、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7、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 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 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8、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 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包括结构和功 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

3、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9、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 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 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简答论述1、分别从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三个传统来界定传播的概念2、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3、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5、简述社会传播的系统性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

4、点7、传播学的任务8、简述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9、简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10、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用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互动加以说明。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名词解释1、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2、示现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 眼神等非语言符号,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3、再现媒介系统:这一类系统中,对

5、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手段或机器,但对信息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包括文字、绘画、印刷和摄影等。4、机器媒介系统:对于这类媒介,传播双方皆需借助机器。包括电信、广播、电视、计算 机通讯等。5、NII:即“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是1993年美国提出的全国信息基础设施的设想6、GII: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继“全国信息高速公路”设想后1995年进一步 提出的规划。简答论述1、简述动物传播的常见信号及其传播的局限性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3、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4、简述人类传播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5、人类传播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及其意义6、简述中国的印刷术发明

6、对印刷传播发展的贡献7、哈特的传播媒介三分法8、简述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9、简述贝尔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和托夫勒的三次浪潮理论10、信息社会的特点11、社会信息化的两个阶段12、简述我国的信息化建设13、对人类传播发展史做一个概要性的认识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名词解释1、符号: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 素。2、信号:3、象征符4、伴生符(副语言)5、体态符号(体态语言)6、意义7、符号意义8、明示性意义9、暗示性意义10、外延意义11、内涵意义12、指示性意义13、区别性意义14、传播情景15、象征行为16、象征性互动理论(米德)17

7、、象征性社会互动(符号互动或意义互动)18、共通的意义空间(第一章也出现过)简答论述1、信号的特点2、象征符的特质3、如何理解象征符的自由性和随意性4、非语言符号有哪些类型5、符号的基本功能6、符号意义有哪些分类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暧昧性8、在传播过程中,除符号本身的意义之外还有哪些意义在起作用9、象征行为的特点10、为什么说象征能力是人类特有的基本能力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的作用12、简述唯物主义的象征性社会互动观13、简述象征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14、文化的象征化(现代社会符号环境)及其产生原因(以当代消费文化为例,谈谈你对象征文化的看法。P55)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名词解

8、释1、传播者2、受传者3、讯息4、媒介5、反馈6、模式7、五W模式(拉斯韦尔程式)8、传播过程数学模式(香农一韦弗模式)9、循环模式(奥斯古德与施拉姆)10、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施拉姆)11、互动过程模式(德弗勒)12、赖利夫妇系统模式13、马莱兹克系统模式14、社会传播总过程理论简答论述1、传播过程有哪些基本构成要素2、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3、简述传播总过程(系统)研究的必要性4、简述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示”5、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应该如何把握社会传播的总过程6、简述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P57)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名词解释1、人内传播2、人际传播3、镜中我(社会我)(库利)4、社会

9、化5、自我表达6、姿态简答论述1、如何理解“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系统”(人的身体具有一般信息传播系统的特点)2、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或要素3、如何全面理解人内传播4、简述内省式思考主我与客我(米德)自我互动(布鲁默)(用自己成长的亲身体验,评析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5、为什么说“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6、简述人际传播的动机7、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8、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9、简述姿态的传播功能10、简述社会价值规范对自我表达的制约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名词解释1、群体2、群体意识3、群体规范4、群体压力5、信息压力6、趋同心理(遵从性)

10、7、集合行为8、暗示9、群体暗示10、群体感染11、模仿(塔尔德)12、群体模仿13、“匿名性”原理14、组织15、组织传播16、公关宣传17、广告宣传18、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简答论述1、群体的本质特征、分类及其社会功能2、群体意识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3、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4、简述群体归属意识强弱与“反规范”说服效果的关系5、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6、简述制约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7、组织的结构特点8、组织传播及其功能9、组织内传播过程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及其传播渠道和媒体形式10、简述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的作用和意义11、企业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作用?第七章大众

11、传播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廉价报纸(大众报纸)3、信息环境(拟态环境)(李普曼)4、二次环境5、拟态环境环境化(藤竹晓)简答论述1、大众传播的特点2、简述拉斯韦尔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说”3、简述赖特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4、简述施拉姆对于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观点5、简述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大众传播“三功能观”6、如何理解“廉价报纸完成报纸的两个转变”(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标志)7、电报、电影、广播在大众传播的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8、简述电视的媒介特性及其革命性发展9、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肯定态度:布莱士、塔尔德、库利;忧虑态度: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清水几太郎、格林)(试论大众传播

12、对社会的影响。)10、如何全面理解“信息环境”11、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12、试论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名词解释1、控制研究2、传播制度简答论述1、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 些方面?5、归纳媒介规范理论的类型(麦奎尔)6、简述集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7、简述自由主义

13、的媒介规范理论8、简述“社会责任理论”9、简述“民主参与理论”(受众参与理论)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 的百年华过程,试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11、简述社会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渊源(马恩“党报思想”,列宁观点)12、简述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制度的原则和规范13、谈谈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和规范14、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麦奎尔)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名词解释1、传播媒介2、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第二章也有)3、媒介是人的延伸(麦克卢汉)(第二章)4、热媒介5、冷媒介6、地球村7、电视人8、容器人

14、9、媒介依存症10、他律性欲望主义11、新媒介12、多媒体13、电子乌托邦14、把关人(卢因)15、把关模式(怀特)简答论述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主要观点有哪些?它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2、如何正确理解媒介的作用3、近年来新媒介的发展趋势有哪些特点?4、如何防止“电子乌托邦”思想5、大众传媒的特点6、简述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并分析对不同形态的媒介组织的制约程度7、如何理解新闻选择8、试比较社会主义媒介和资本主义媒介对新闻报道宣传性的不同看法9、简述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10、“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试结合把关人理论,分析西方传媒国际新闻报道“妖魔化”中国的原

15、因。(P161,P249)11、简要叙述下“传播媒介”这个概念的两层含义。(P147)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名词解释1、大众2、拷贝的支配3、有效受众(克劳斯)4、IPP指数5、政治既有倾向假说(拉扎斯菲尔德)6、选择性接触假说7、市场即受众8、传播权9、知晓权10、媒介接近权(传媒接近权)11、使用与满足简答论述1、简述大众的主要特点2、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并评价大众社会理论3、按照大众社会理论,大众社会的成立有哪些基本条件4、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被动”受众观)5、简述拷贝支配转化为心理暴力的原理6、简述克劳斯对于受众规模层次的观点7、试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8、什么是

16、“IPP指数”,它是如何设计的,主要说明什么问题。9、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10、为什么说受众是权利主体?简述受众的基本权利。11、简述广播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的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不同媒介的“使 用与满足”研究)12、简述受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13、试述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和含义14、评价“使用与满足”研究15、请从传播学者关于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成果入手分析我国现阶段某些类型 的电视节目走红的原因。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名词解释1、传播效果2、传播技巧3、子弹论(魔弹论、皮下注射论)4、传播流5、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6、政

17、治既有倾向假说(第十章)7、选择性接触(第十章)8、意见领袖(舆论领袖)9、两级传播10、强化效果(补强效果)11、结晶效果12、信息流13、影响流14、说服性传播15、可信性效果16、休眠效果17、一面提示18、两面提示19、免疫效果(接种效果)20、诉诸理性21、诉诸感情22、警钟效果(恐惧诉求)23、自信心假说简答论述1、分析传播效果及其大众传播效果的不同层面2、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什么是传播的逆反效果3、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4、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的“常识理论”、现场理论和社会科学理论5、分析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时期和效果观的变化6、什么是“子弹论”?他们反映了什么样的大众传播

18、效果观?7、试分析“有限效果理论”。(“有限效果论”包括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哪五项一般定理?请逐项开列。)8、什么是”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其代表学者和主要贡献是什么?9、简述宏观效果理论的特点及其与早期“子弹论”的本质不同10、试述信源的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传播主体)11、试述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联系。12、试述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13、谈谈意见领袖的特点及其在大众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4、为什么说传播的客观效果不完全由传播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传播效果名词解释1、议程设置2、“0/1”效果(知觉模式)3、“0/1/2”效果(显著性模式)4、“0

19、/1/2N ”效果(优先顺序模式)5、个人议题6、谈话议题7、公共议题8、沉默的螺旋9、共鸣效果10、累积效果11、遍在效果12、培养理论13、象征性现实(拟态环境)14、主观现实15、“知沟”假说16、“上限效果”假说17、“信息沟”理论简答论述1、简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其特点,并分析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不足2、简述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效果的机制3、分析“议题”的不同类型4、联系实际,谈谈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具有什么不同特点5、谈谈受众的属性对媒介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6、试分析媒介议程效果设置过程背后的力学关系7、试分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8、结合“沉默的螺旋”理论,试论现

20、代社会中大众传播、社会心理和舆论三者的关系(理论3要点)9、如何理解“舆论是我们的社会皮肤”这个观点10、“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舆论观、效果观)11、简述关于舆论概念的几种基本观点1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意义与不足13、简述”培养“理论的基本内容14、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15、简述“文化指标研究”16、“主流化效果”指的是什么17、简述松伯格“知沟”模式的中心内容18、简述蒂奇诺的“知沟”假说及其“知沟”扩大的原因19、简述知沟理论的反命题,即“上限效果”假说20、简述卡茨曼“信息沟”理论的要点21、缩小“信息沟”乃至“知沟”的对策22、请用传播学的“知沟”理论对我国今天的弱势群体的情况做个分析。如果你是名记者, 你要做些什么来改变他们的情况?23、用传播学的“培养”理论来观察,我国近年来广告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名词解释1、国际传播2、全球传播3、全球化4、大众传媒宣言5、麦克布莱德报告(多种声音一个世界)6、塔罗瓦尔宣言7、信息主权8、媒介帝国主义(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