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_第1页
2022年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_第2页
2022年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_第3页
2022年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_第4页
2022年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 象 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 论核心论析作为感性共通感和 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的理论核心论析 王林平 内容提要集体意识概念和后来取代它的集体表象概念是迪尔凯姆现 代性问题解决方案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 .对于集体表象概念的理论内涵 的说明而只是着重进行了功能描述 . ,迪尔凯姆本人并未给出明确依据迪尔凯姆的有关论述并结合西方哲学的概念史背景 ,我们可以尝 试着对集体表象概念的理论内涵做出如 下解读 ,即”感性共通感 ” .通过教化 ,团体成员有了对情感 ,美感 ,道德感 等多种感性形式的共通感 ,这种共 ,并在事 通感以制度

2、化的方式存续下来成为团体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 实上扮演了一个道德权威的角色 . 关键词集体表象感性共通感感性制度权威现代性 迪尔凯姆在社会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他对现代社会分化过程中社会整合或社会团结得以可能的道德条件所进行的探索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视为他为解决现代性问题 (即现代社会失范问题 )提供了一条独特的研究理路 .集体意识概念和后来取代它的集体表象概念是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中至关重要的核心概念 .其中,集体意识 (consciencecollective)概念是迪尔凯姆在社会分工论中提出的.迪尔凯姆当时用这个词来指称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和情操的总体.但在社会分工论之后,迪尔

3、凯姆就很少使用”集体意识 ”这一概念了 ,而代之以 ”集体表 象” (representationscollective) 概念.在社会学 方法的准则中 ,迪尔凯姆开始用集体表象概念 来指称法律 ,道德规范 ,习俗,宗教信仰以及舆论 和时尚等社会潮流 ,并把它视为集体意识的具体 形态或基础来进一步阐释其社会整合的功能 .对于集体表象概念的理论内涵,迪尔凯姆本人并未给出明确的说明而只是着重进行了功能描述 .本文依据迪尔凯姆的有关论述,结合西方哲学的概念史背景 ,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实质进行尝试性解 读,以期能有利于学术界对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作 进一步探索作为感性共通感的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的集体表象是

4、以法律 ,道德规范 ,习 俗,宗教信仰以及舆论和时尚等社会潮流等为具 体形式的 ,这些具体形式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外在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计划项目” 集体表 象与社会秩序整合 ” (项目号 :HEUCFIO 年 1305)的阶段性 成果. l14 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 性和约束性 ,因此具有制约人的行为选择的制度 意义,也具有整合社会的功能 .这一点可以从迪 尔凯姆关于宗教 ,道德,法律和社会潮流等形式的 具体分析中体现出来 . 在迪尔凯姆看来 ,宗教的形成与人们的社会 生活有关 .宗教仪式是诸多行为的方式和纪律的 基本形式 ,有助于团体的整合 ,是宗教

5、团体借以定 期重新肯定自身的手段 .宗教仪式保持并发扬了 团体的传统继承性 ,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个团体的独特道德面貌是至关重要的.它们把团体成员凝聚在一起 ,其功能就是创造和保持团体中的某 些精神状态 .在这种集体行为的气氛中 ,人们会 感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力量在支配着自己.这种神圣的东西作为集体表象就是集体的力量和群体的象征 .宗教把人们的活动置于一种神圣的意义体系中 ,把集体表象及社会规范的外在压力转化为个人精神的内在压力 .这样使人们感觉到他对社会的服从是自觉自愿的 ,从而有效地发挥了社会整合的功能 .他强调 ,无论是社会道德还是科学和技术 ,一切人类文化都起源于宗教 . 宗教制

6、约着全部人类生活 . 迪尔凯姆认为 ,道德虽然起源于宗教 ,但归根结底仍是源于社会 .道德的本质在于个体对社会的敬畏 ,服从和依赖 .尽管目前的道德体系中也需要上帝 ,但上帝只是充当了一种保护人的角色 , 道德纪律不是为了上帝的利益而制定的 ,而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制定的 .上帝的介入只是为了使道德纪律行之有效 .迪尔凯姆认为 ,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稳定与和谐而创造出道德 .对于社会而言,道德的功能在于维持社会秩序 ,使社会能协调,稳定和正常运转 ;对于个人而言 ,道德的作用在于对个人的生活和行为等作出规范 ,从而把个人的能力和欲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保持必要的限度 .所以,作为一种社会事实而存在

7、的道德无论对于社会来说还是对于个人来说 ,都是十分必要的 . 虽然按照现在的看法 ,法律制度是一种由理 性方式决定的理性制度 ,但迪尔凯姆却更强调法律的感觉方式来源及其感性制度基础 .迪尔凯姆 认为,法律是社会事实的典型例子 ,具有外在性和 强制性的特征 ,对行动者产生约束和限制作用 ,要 求个人去接受和服从 .作为社会规范而存在的法 律来源于集体表象 ,而不能还原为个人的良心 . 迪尔凯姆说法律是看得见的”象征符号 ” ,其意是说:法律是集体表象客观化的规范形式 .由于迪尔凯姆把集体表象理解为团体成员共同的道德信念和情感 ,因此对他而言法律便成为道德秩序的标志.在机械团结社会中 ,法律表达了

8、对于违反集体表象的愤怒态度和反应 制约来控制个体的越轨行为:社会通过压制性的 ,施以刑罚等惩罚措施.这种压制性法律的实施具有强化集体表象的 功能,从而也促进了社会整合 .但是在有机团结的社会里产生的是复原性法律,其本质是在越轨违法行为发生后进行补救和修复以便把事情恢复 到原来的状态 ,法律的功能在于协调 ,整合有机体 各组成部分并增进社会的有机团结 ,而不是为了 惩罚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 . 社会潮流 (socialcurrents)是迪尔凯姆在自 杀论中解释自杀现象的社会原因时涉及的一种 集体表象形式 .在他看来 ,社会潮流是不同团体 的集体表象的体现 ,而不同的社会潮流造成了自 杀率的不

9、同 ;社会潮流因集体表象变迁而发生改 变,而这种改变又会引起自杀率的相应改变 .在自杀论中 ,迪尔凯姆点明了社会潮流在自杀这 一 社会事实中扮演的角色 : ”每一社会群体确实都有一种集体的行动倾向,这种倾向是其固有的 , 它是个体倾向的来源 ,而不是它的结果 .这一倾向是由遍布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 ,利他主义和失 范等潮流构成的 ,沮丧的忧郁 ,主动的自我牺牲和 恼人的厌倦都导源于此 .正是整个社会的这些趋 势,影响到个人 ,引起他们诉诸自杀行为 . ”当 然,迪尔凯姆在这里所分析的社会潮流并没有起 到社会整合的作用 ,而是相反 .这种情况正是在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 ,也是其所说的作为现代性问题

10、的社会失范的一种具体体现 . 迪尔凯姆虽然没有对集体表象的理论实质给 出十分精确的阐述 ,但不妨碍他对集体表象作为 非物质的社会事实所具有的社会整合功能的分析.正是由于他进行了大量的功能分析并倾向于 把社会看做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 115 江湛拳干 2010.5 特殊的有机体 ,迪尔凯姆才常常被视为当代功能 主义的奠基人 .现在笔者将避开迪尔凯姆本人以“表象”概念诠释 ” 集体表象 ”概念而始终与心理学难以真正划清界限的思路,而根据上述迪尔凯姆关于集体表象的功能和形式 ,来源的论述以及 对集体表象与个体表象 ,理性范畴 ,集体无意识的 关系的梳理 ,尝试着对 ”集体表象 ” 概念的

11、理论实 质给出另一种 ”社会事实 ”层面上的诠释理路 ,供 学术界批评指正 . 我们已经知道 ,迪尔凯姆所说的集体表象 ,既 是感性层面的 ,又超越了感性的私人性而涉及主 体间关系 ,还具有情感和道德特别是维系社会整合的功能并能够以教化的方式来培植 .笔者发 现,能够同时满足这几个阐释条件的概念恰恰同西方哲学史中伽达默尔所使用的”共通感 ” (Sen.$11Scommunis)概念十分吻合 .由于共通感具有 超个人的特点 ,所以我们也可以按照迪尔凯姆本人的观点把它视为一种 ”社会事实 ” ,而在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立场上 ,一种社会事实是必须用另一 种社会事实才能解释的 ,所以我们用共通感概念 对

12、集体表象理论实质的解释和考察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而不是心理学和认识 论意义上的考察 . 在西方哲学史上首次对共通感概念进行讨论 的是亚里士多德 .他在论述人的五种普通感觉 时,主张我们必须具有一种联结不同感觉的普遍 能力并同时能够作为一种实践理性的判断标准 , 这就是共通感 .实践理性作为一种精神品性是一 种由社会习俗存在而来的规定性 ,它没有道德品 性就不能存在 ,因此导致了一种共同性的感觉 .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维科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发展了 共通感概念 .在他看来 ,共通感是一种在所有人 中都存在的对于合理事物和公共福利的感觉 ,并 且更多的还是一种通过生活的共同性而获得 ,并

13、 为这种共同性生活的规章制度和目的所限定的感 觉.那种给人的意志以方向性的东西不是理性的 抽象普遍性 ,而是表现一个集团 ,一个民族 ,一个 国家或人类的共同性的具体普遍 .所以,造就这 .沙 种共同感觉对于生活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夫茨伯里顺着维科的方向提出,人文主义者把共】6 通感理解为对共同福利的感觉,这也是一种对共同体或社会的爱和同情 .这种观点对 18 世纪的英法人文传统产生了很大影响.哈奇森就开始用同情来解释共通感 ,而休谟则更为细致地用同情 这概念阐发了他的道德感学说 .而与英法传统不同,18 世纪德国哲学则把共通感的含义理解为人类天生具有的一种判断能力 味并列 .,与道德意识和趣

14、伽达默尔在其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指出 ,共通感这一概念的内涵显示出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传统与逍遥学派 罗马人文主义传统之间的隐约对立 .也正是在这部着作中 ,伽达默尔对“共通感 ”概念做了详细论述 .他认为 ,其一,共通感是指那种存在于一切人之中的普遍能力 ,同时也指那种导致共同性的感觉.正因为共通感不是由理性途径获得 ,而只能通过形象教育 ,通过想 象和记忆力的培养加以启示和扩展而形成 .其 二,共通感是一种社会性的品性 .它需要对具体 情况的掌握和对社会习俗的适应 ,是一种通过生 活的共同性而获得 ,并为这种共同性生活的规章制度和目的所限定的感觉.共通感还是 ”人们一种谦逊的 ,适度的和通常的精

15、神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是以某种共同的东西为准则,它不把一切归到自身的功利之上 ,而是注意到它所追求的东西 ,并 有节制地谦逊地从自身去进行思考” L4j.共通感 的社会性品性还表现为它对政治和国家的意义 . 共通感是一种健全感觉 ,因而它能支配我们与他 人之间的关系 .其三,共通感是一种心灵品性 . 具有这一心灵品性 ,能使我们更快乐 ,更高雅 ,从 而造就优美的生活方式 .它也使我们和他人的交 往能够在更加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使我们更易于 相互沟通和理解 ,因此它也被人们理解为日常感 觉或健全感觉 .这种健全感觉似乎天然地包含了 对于感觉的关联 ,但它不同于感觉 ,它触及社会环 境.其他感觉

16、使我们与事物发生关系 ,而健全感觉则支配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作为思想与意愿的共同源泉的健全感觉 , ”就是一种社会 感”. 正是有感于伽达默尔的共通感与迪尔凯姆的集体表象在特性和功能上有诸多相通之处 ,笔者 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 才得出了这样一种看法 :迪尔凯姆所说的集体表 象也就是一定社会集团的团体成员之间所共同具有的对情感 ,美感,道德感 ,倾向感 ,象征感 ,认同 感等诸种感性形式的共通感 ,简称”感性共通 感” ,它具体以情感共通感 ,审美共通感和道德共通感等形式渗透于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社会潮流中 ,对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秩序 的整合发挥着重要的基

17、础性的作用 . 从产生根源来看 ,作为感性共通感的集体表象不是植根于个人的内在感情,而是突破了个人的心理外壳 ,产生于个体之间 ,有感情的移入 ,是 一 种团体心理层面的社会事实 .从其功能来看 , 集体表象对于个人来说 ,易获得一种 ”人同此心 , 心同此理 ”的心理上的共鸣 ,并由此带来团体适 应感,一致感和归属感 ,遵从感 ;对于社会来说 ,它 所造成的情感氛围能对团体成员形成一种外在的 行为规范导向 ,是社会团体形成一定秩序和凝聚 力的保障 .从培植方式来看 ,作为感性共通感的 集体表象能够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来进行培植 . 作为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 道德教化是迪尔凯姆眼中的现代性问题

18、的具 体解决方式 .正是通过道德教化 ,个体才被造就 成职业团体或与之类似的共同体的成员和整个社会的一员 ,这些团体成员之所以能够相互理解 ,相 互维系并能够遵从团体的共同行为规范 ,从根本 上说就在于道德教化使他们成为拥有共同集体表 象的人 ,这些人所构成的团体 ,是一种超越个体存 在意义上的集体存在 .通过教化 ,团体成员有了 , 对情感 ,美感,道德感等多种感性形式的共通感 这种共通感以制度化的方式存续下来成为团体成 员共同的行为规范 ,事实上扮演了一个道德权威 的角色 . 在迪尔凯姆看来 ,前现代社会的道德权威是 以家庭和宗教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家长的权威和 上帝的权威在前现代社会里发

19、挥着维系社会秩序 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但是,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过渡的时期 ,旧有的道德规范 ,价值观念和宗教 信仰已经崩溃 ,原来的道德权威已失去了维系社 会稳定的功能 ,而工业社会的新的道德权威还没 有树立起来 ,出现了道德权威缺失 ,于是社会就陷 入了失范状态 .迪尔凯姆认为这种社会失范就是现代性问题的最典型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在现代社会的基础上重建道德权威 ,消除失 范现象 ,重新实现社会团结或社会整合 . 但是,在社会分工论第一版中 ,重建道德权威只是表现为个人对集体生活的重新融入 , “重新融人是因为个人与其他专业人员相互之间的独立和所有社会成员最终追求的共同目标 .在

20、许多方面 ,这个争辩用看不见的集体权力 代替了亚当 ?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但是没有说明集体整合是怎样发生的 . ”迪尔凯姆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因此,19o2 年出版的社会分工论第二版包括了一篇很长的序言,试图说明消除失范的具体机制 .这个具体机制就是 :职业团体通 过集体表象塑造新的道德权威 .这说明 ,迪尔凯 姆所希望重建的道德权威并非家长和上帝意义上的个体权威 ,而是一种群体权威 ,更确切地说是一 种社会权威 .通过职业团体 ,整个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社会能重新服膺于新的道德权威 . 迪尔凯姆相信 ,只有个人依附于各类团体并 受其约束时 ,社会秩序才能维持 .正是在这种信 念的引导下

21、,用特纳的话来说 ,迪尔凯姆的后半生 更加具体地研究了这样一个问题 : ”个人以何种 方式依附于社会 ,并自愿受它的象征性要素的制 约?”这里所说的 ” 象征性要素 ”指的就是作为 道德权威的集体表象 .在自杀论中 ,迪尔凯姆 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这样一种整合良好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 ,个人既受道德权威的约束 ,同时又 依附于具体的团体 .他认为对于原始社会中宗教 道德的理解将有助于解释如何能够在现代已分化的社会系统中创建这种道德权威 .因此,在宗 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他表明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和意图 :以世俗的形式重建宗教权威所包含的几 个基本要素 ” 神圣的情感 ,关于神圣事物的 信仰和价值 ,针对

22、神圣事物的普遍仪式 ,以及这些 意识和信仰在其中得以强化的氏族结构”. 宗教产生于社会 ,所以宗教权威也只能由社 会权威来代替 .这样,职业团体和国家将成为社 会权威的具体象征 ,成为新型的 ”教会” 和”部 117 工箍笋干 2010.5 落” .职业团体的行动 ,在被看做国家或集体目 标的深化时 ,将承担起类似于宗教仪式的功能 :强 化团体成员的共同信仰 ,将个人整合进团体 .而 职业团体要能承担起这样的功能 ,必须依靠一定 的团体制度才能实现 .这些制度既包括由理性方式支配的理性制度如法律制度,也包括由道德伦理,宗教,习俗和惯例等构成的 ,由感觉方式支配的感性制度 .只有后者才是迪尔凯姆

23、最为关注 的,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还认为感觉方式比理性 方式更要基本 .这就意味着 ,迪尔凯姆想要重建 的这种道德权威实际上就是一种团体制度权威 ,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感性制度权威 .因此,集体表 ,其实质乃 象在迪尔凯姆那里作为一种道德权威 是一种感性制度权威 . 集体表象作为感性制度发挥道德权威的作用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约束和个人行为自由 的关系问题 .对于迪尔凯姆来说 ,这个问题的具 体内涵从道德权威的角度看就是 :在一定的职业 团体中 ,作为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与道德个 人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 .按照笔者的理解 ,迪尔 凯姆所做的工作就是试图通过作为感性共通感的 集体表象在个人与社会之

24、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 力,使道德个人主义与职业团体的感性制度权威 达到一种内在的统一 .这种统一可以在两个方面 表现出来 :一方面 ,团体成员道德个人主义立场的 确立过程与集体表象的制度化和权威化过程是一 致的;另一方面 ,作为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在 其一般意义上能够通过团体成员行为的规范性要 求即”纪律的精神 ” ,保证既定的社会秩序许可人的自由 . 迪尔凯姆在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中曾经 指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最基本的条 件是个人必须具有一种道德上的自觉性 .当个体具备这种道德自觉性的时候,他就将不再是被分工所异化的对象 ,而成为社会整体的一个有机组 成部分 .根据吉登斯的看法 ,这

25、种道德自觉性恰恰就是道德个人主义的表现,同时也是个人自由的表现 . ”在对道德秩序的必要条件的分析中 , 涂尔干实际上是将道德个人主义作为一种建制 , 它从总体上表现了个人的最高价值 ,并表明个人118 的道德自主性只有在社会关系内才有可能得到保 证. ” 正是由于集体表象实际上就是一定职业团体 的感性制度权威 ,所以个人成为职业团体成员的 标志就在于他对团体感性制度权威的认可 ,服从 和维护 .也正是由于职业团体的感性制度权威具 有团体整合的功能 ,才使得迪尔凯姆把解决社会 失范和道德权威缺失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职业团体 的现代复兴上 .由此认为 ,集体表象正是以职业团体的感性制度权威的方式,构

26、成了迪尔凯姆现代性问题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一环 . 对于团体成员来说 ,能够把他们整合起来的显然不是他们自身的差异性,而只能是外在于个体成员的统一的行为约束规则 ,能提供这种约束规则的正是该团体的制度权威.其中理性制度权威决定了该团体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 ,而感性制度权威则是实现团体成员的集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的前提 .这种权威规范着团体成员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 ,从利益统一性方面维护着团体的稳定性 .迪尔凯姆认为 ,团体成员总是追求着自身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因此其行为特征总是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二重性 :一是生物性 ,包括人 的本能 ,冲动和欲望等 ;二是社会性 ,包括人的理 想和价值规范等 .前

27、者作为一种感觉倾向是利己 性的,后者作为道德化的思想和行动所追求的是 非个人的目的 .要约束人的生物性的欲望和利己 主义倾向 ,必须靠外在的感性制度权威才能实现 . 迪尔凯姆强调 ,道德上的集体生活要求个人限制与约束他自己的利益和欲望以束缚他的本 性.不仅如此 ,一切社会生活都需要纪律和自我 牺牲.个人所需要的纪律和牺牲在社会层面上与 其相对的是团体的约束 ,他必须接受外在权威的压力.团体的感性制度不仅仅是规范 ,同时也是 道德权威 .团体成员之所以按照一定的感性制度 规范去行动 ,不是因为人们对这些规范的爱好 ,也 不是人的天性使然 ,而是因为外在于个体的这些 感性制度规范具有一种权威的力量

28、 ,它迫使和命 令团体成员去如此行动 ,人们不得不默认和服从 . 作为感性共通感和感性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 结语从以上对迪尔凯姆关于职业团体和作为感性 制度权威的集体表象思想的梳理中我们不难发 现,虽然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特定社会中道德整 合的具体机制 ,但他并不是就道德而谈道德 ,而是 明确地意识到道德必须依附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或社会群体才能存续并发挥持久的作 用.从这个角度看 ,依托于某种特定社会组织即 职业团体的感性制度建设应该是迪尔凯姆解决现 代性问题的关键环节 .也就是说 ,重建道德权威 也好,重建职业团体也好 ,虽然最终都以消除社会 失范,寻求社会整合为目的 ,但真正的社会整合机 制的构建还是在于特定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