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概述_第1页
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概述_第2页
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概述_第3页
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概述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概述 崔德卿(釜山大学历史系,韩国 釜山)一、序言韩国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从1960年代就开始了。现代农学进入朝鲜半岛的时间是1900年左右,但是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时代后,全面在韩国进行历史研究的时间大概是在韩国战争时期,因此中国农业史的研究时间也不算太晚。在80年以前也和现在一样,对于农业史的研究者不太多。初期的农业大学研究者们是按照各个时期的农业概观和农书及农业技术的发达为中心主导的农业史研究,但是随着寻找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动因的努力持续进行,对农业史的研究作为经济史的一个环节,开始由历史学者进行主导研究了。从研究者的人员数量上可以知晓,初期的农业史研究可能未受到关

2、注。因为在初期大家认为农业史是生活性的,而不是一种学问。因为其研究对象是当时农村里发生的事情,因此可能未受到关注。但是韩国对中国史的研究,其立场有所不同。研究外国的历史,在于了解相邻国家之间的差异,进而介绍国外的多种信息和文化,并在加强相互之间理解的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韩国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主要由研究中国史的历史学家们主导。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学者研究中国史时很自然地会对中国农业史也感兴趣。本稿将以最活跃的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为中心,介绍中国农业史研究的现况与主要的关注事项所展开的方向。二、80年代前以作亩法为中心的农业史研究韩国对中国农业史的研究从60年代初闵成基教授开始。闵成基先生从釜山大学毕

3、业后一直在釜山大学活动,并且从开始就对农业史感兴趣。在先生之前也有中国史方面的研究者,但是韩国还没有专门研究农业史的学者。我曾经提问闵教授怎样开始研究农业史并且受哪位的影响。教授的回答很使人意外,他说是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影响。后来看到先生写的论文目录后,就能感受到这种影响了。闵先生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初期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时期和70年代末以后对韩国农业史的关注。60-70年代闵成基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秦汉时期的旱田农法。其中,作亩法为主要的研究主题,即代田与缦田。而集中研究的是吕氏春秋的作亩法。当时天野元之助称此为原始的散播法,与此相反西嶋则称作广亩散播法。闵教授最终揭晓了这属于亩上条播法的

4、新农法。这里使用的任地篇8寸耜,是一种在下田可以使水流人垄沟,在上田可以在垄沟播种的新式耜,是从周礼时期过渡到汉代的过渡期工具。有了这种农具的使用,使亩上(垄台)播种发展为甽种(垄沟)播种,尤其只能在下田栽培的冬麦也逐渐随着这种播种方法,可以在上田也进行栽培了。但是根据(汉代麦作考)的记录,直到战国末期,还未摆脱每年一种一收的阶段,而在前汉末期已经可以进行禾麦的轮作了。吕氏春秋对农法的结论是“一尺一甽”,即一亩(6尺)中有三垄三甽的作亩法。播种方式是在亩上进行手工条播,此方法称作缦种。汜胜之书的农法体系为“耕-摩-种”,从反复耕摩的一点可知,其耕作法从两侧发土耕转移到全面发土耕上。而且(“四民

5、月令”和后汉的农法)中提示了后汉黄河流域出现的稻苗移植法,并且提出移植不仅是考虑了生产性问题,更是在华北水田面积有限的条件下产生的智慧,反映了汉朝稻作的发展。80年代发表的论文(关于“四时纂要”的种木棉法来自wwW.lw5U.com)中论证了四时纂要的“种木棉法”是在重刻中国农书时添加的朝鲜的农法。70年代以后,闵成基教授以中国农业史研究为基础,全面进行了韩国农业史的研究。而将此进行收集的成果就是朝鲜农业史研究。三、90年代以后对简牍材料的关注与农业生产力得到闵成基教授长期指导的崔德卿,他对农业史的关注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的。当时的重点是揭晓中国古代史中生产力发达的原因。因此着重观察了冶铁技术

6、的发达与各时期农具的变化。而且通过研究初期使用耒耜的多种耦耕方式,运用中国之外的物质资料论证了中国的耦耕方式。并通过文献和云梦睡虎地秦简的衣食费观察了战国时期以后秦汉时期小农的每亩生产量的变化。以这种研究为基础,于1992年发表了博士论文中国古代铁制农具和农业生产力的发达。两年后对此进行整理和添加、删减后出版了中国古代农业史研究。此外还有通过民俗学的观点对中国农具进行的研究。郑然鹤在进行中国农具瓣的研究时,还介绍了人力农具及韩中两国的耒耜,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他认为这些农具虽然从中国引进,但是因为各国的地形、土壤和风俗的差异,使各国有自己独特的构造与特性。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犁很多是长床犁

7、,但是韩国多使用曲犁或短床犁。另外,对明清时期农业史的研究重点在于江南的水田农业和蚕丝业的专业化问题上。闵耕俊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表示南宋时期只能在一部分排水良好的圩田才能够进行早稻一麦一晚稻的二年三种三收。而到了明朝因为太湖流域改善为圩田,随着晚稻和油菜、蚕豆、蔬菜类等冬季栽培作物的增加,也可以实现一年二种二收了。而且随着这种水田二种二收的发展而形成了农业的集约化和农村人口的增加,对施肥方法与农具的变化也产生影响,有利于深耕的铁搭的使用增加了。对于江南蚕丝业的专业化,是因为叶市发达而使小农们参与养蚕,因此防止了因蚕叶不足导致的养蚕失败。四、2000年以后开始集中关注环境问题(一)山林问题随着

8、环境问题成为韩国社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生态问题了。对华北地区依靠自然环境的发展过程或者对各地区农业条件的研究就是在90年代初进行的。对环境史的全面关注是从分析居延汉简及睡虎地秦简日书时开始的。到了1995年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山林薮泽的破坏原因和保护对策,进而关注日书中描述的秦汉时期民间的生态观念,并且通过居延汉简分析最早面对这种变化的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发表了一系列的山林研究论文。最近还进行了史前时代和先秦时期的环境史研究。裴真永还通过龙山文化时期海岱地区农业环境的变化,观察了最初的权力产生的背景。海岱地区的稻作除了民族迁移的原因之外更是因为稻作的北上过程中形成的,据悉这与礼制

9、社会的进化有关。此外还针对此研究发表了论文,即商朝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度左右,因而广泛地实行了稻作。但是到了商末周初时气候急剧下降,并且具有黍稷耕作传统的周朝推翻了商朝后形成了南稻北粟的传统。而且作为历史学家,姜判权极为罕见地对木保持了持续的关注,并出版了木辞典。而最近持续地发表了中国各省的自然生态与作物及灾害情况,还发表了各省的蚕桑业和技术,出版了清代蚕桑技术和农业变动,成就了中国的桑树等书籍。(二)物候与占候对于作为环境史一部分的物候,是在当时日本好友德永光俊的讨论过程中关注到其重要性的。并且收集了与物候有关的资料后发表了论文(中国古代的物候和农时预告)。而且论证了在日历未普及的时期,人

10、们依靠自然的征徵现象开展农业,虽然这比节气或时令更加准确,但是随着要求统一的政令,具有地区特点的物候逐渐消失了。并通过韩国的各种农书和越南的农书农家述占经验要决论证,不仅是物候,民间古老的占候对了解农时也是必要的,而且这是东亚共同的特点。笔者将这些论文与之前有关山林的研究论文收集在一起,于2009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山林保护与环境生态史研究。(三)明清时期环境史研究和其领域的扩大中国明清史研究者对环境史的关注也非常活跃。郑哲雄于1999年发表了论文(清朝湖北省西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环境),为当局的山林开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使人们对环境变化的认识也增加了。后来也一直关注着湖北省西部和陕西省南部及三

11、省交界地区开发与环境变化,通过一系列论文发表了因开发而导致山林与动植物资源的激减、山的蓄水能力减少导致的用水不足及对农业和手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观点。并指出尤其在四川、湖北、陕西交界地区的经济开发使市民迁入山岳地区,淳朴的民风随着纠纷与无赖的出现开始萌芽个人主义,社会矛盾大为增加。清朝中期以后因无计划的开发导致的环境恶化,已经达到了另人束手无策的程度。因此还出现了将明末清初的变化以小冰期( Little Ice Age)这种气候现象说明环境变化的研究人员。即因为江南水利环境的变化导致的洞庭柑橘的变化产生了三江论,并最终发生水灾或旱灾,使农业经营受到打击,结果形成了农业的多角化,使江南地区的经济

12、结构产生了变化。他从明末小冰期的气候中寻找其主要原因,并认为清朝因为实行了救荒策而克服了这个现象,所以能实现续清朝盛世。对环境的这种全面关注是从2000年以后召开的环境史学术会开始,引起了历史学家,特别是农业史研究者的注意。但是未将环境史作为独立的领域,只当作环境的历史以及历史或农业的支流,这一点我认为是应该克服和解决的部分。五、农民的生活文化史以农民生活史的观点来研究农业史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初期主要对食物的材料、地区分布及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观察了中国古代主要谷物的变化和其要素。继而还进行了衣食住方面的研究。关于秦汉时期的衣食住研究,因为史料有限,很难了解实际的情况。但是以汉代画像石中

13、显现的多种食物材料和烹调方式、与服饰形态和住宅有关的资料、织机的类型、马王堆和简牍资料及秦简、居延汉简中的捣精率和粮食消费量等有关衣食住的物质资料为基础,可以揭晓一部分秦汉时期的农民生活状态。这种方法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世界上流行的微观史( Microhistory),即生活史、日常史的影响。而且对于这种民间的生活在秦汉时期是以何种方式受到国家的统制,对此通过以调整数量的方式控制人身和物质的度量衡制的研究,观察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六、食物和饮食文化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粮食不仅仅是谷物,还对健康和营养带来重要的作用时,谷物引起的社会文化作用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主题。笔者对大豆的兴趣是在20

14、01年第一次东亚农业史学会上发表(对齐民要术的高丽豆普及和朝鲜半岛农作法的考察)后开始的。发表这个文章后坚持进行了揭晓大豆起源的工作,结果表明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的起源地。通过这种结论,与基本研究成果一起收集了各种出土资料。尤其相互比较了炭化大豆的大小,提出了野生豆发展为栽培豆的时期。此外还研究了三国时期大豆栽培的实际状态。进而还通过文献和出土资料观察了用大豆加工的酱、豉和豆腐的产生与普及,又研究了豆油和豆芽的出现时期和使用大豆的食品如何被运用和扩散,观察了豆油出现后对烹调方法产生怎样的变化。以这种中国研究作为基础,还探讨了朝鲜时代的大小豆加工食品,研究了在饮食文化中大豆所占的

15、地位。而且这种大豆食品的变迁提示了随着加工工具和制粉业的发达,实现了生产地的扩大与加工食品的多样化。七、东亚农民的传统生态观与资源循环韩国的东亚传统生态农业史研究,大概是以两种观点为基调进行的。其一是农民对自然生态界的认识怎样反映在农业上,其二是怎样循环生态资源并运用到了农业上。对于前者,通过农书在多种侧面上观察了农民们播种时怎样将自然生态界的原理和秩序运用在农业上。另一篇论文研究了在农药出现之前是如何看待害虫,并阶段性地观察了这种认识的变化要因,而且还揭晓了传统时代的农民利用生态界的原理防止害虫或者通过各种耕作方式(用地或养地)去除的智慧。关于资源循环利用的论文,是论述了对最脏最臭的粪便进行

16、腐化而用于资源再利用,并改善土地质量和生产力。通过论文“东亚的粪与粪尿施肥”观察了东亚粪尿施肥的要因和粪的意义、还有厕所及粪肥的效用性,并依据资源终究要还原到自然而进行循环的三才思想,确认了尤其是宋朝以后随着水田二种二收的发达和桑田的发达,使肥料的种类多样,尤其对人粪的需求增加。以各种人粪与垃圾作为农业资源进行再利用的传统智慧,随着现代化进程以卫生和来自www.lW5u.coM清洁的名义消失后,生态有机农业处于危机。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代替后,人类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韩国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因此还发表了将朝鲜时期的粪尿问题与中国进行比较的文章。八、农业文化的交流与东亚研究外国史时经常考虑的问题是与

17、本国历史的相关性。在此问题上,像闵成基先生一样来往与两国或进行相互关联的研究也不少。首先笔者是为了对古代辽东地区出土的金属农具进行分类,并观察其农业技术,通过农业史确认高句丽的发展基础,研究辽东犁和其农耕方式。类似的研究还有,通过分析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的田地遗址发掘的作亩形态的分析,研究古代国家成立阶段的经济基础是怎样实现的。除此之外,还为了验证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代表性水田农具铁搭是通过唐朝时的济州道引进的明代人的主张,通过对朝鲜半岛铁搭的考古和民俗学的资料,观察了其可能性。除了韩国关系之外,通过东亚的视角观察农业史的例子可以举出(齐民要术里记载的动植物的培养与胡汉农业文化的融合)。在这个文章

18、里观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与邻国的多种文化进行融合而形成新农业文化的过程。此外还能确认北方地区广泛普及的火炕文化流入朝鲜半岛,随着逐渐成为朝鲜人的主要居住方式,还对韩国人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还以农业史方面的观点观察了作为节日饮食吃冬至红豆粥的亚州风俗,现今为何只留存在朝鲜半岛,并且这与韩国传统是如何结合的。九、结论在探讨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情况时,以笔者为中心只以几位研究者作为对象进行了观察。这是因为韩国的中国农业史研究者寥寥无几。这种现象不仅是历史研究者,农业研究者也是如此。但是如果包括经济史、考古民俗学和地理环境及食品史研究者,那么人数会增加很多。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人员的数量少。当今社会的大学讲堂里的情况只能使农业史研究的前途更加艰难。农业史是观察过去的农业面貌,并且观察其变化和影响的学问。但是如今我们生活在技术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要求不到三个月就要出现新款式,要求快速的更新换代。学生们为了跟上步伐每天艰难地向前冲,没有精力关心过去的事情。他们不知道每天吃的谷物形状,甚至连简单的农具名字也不懂,因此向他们传授农业史面临着不少的现实困难。在4050年前,因为农业即是生活,所以研究者很少。但是如今农业又成为非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