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_第1页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_第2页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_第3页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_第4页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考纲要求:二、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在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题一直是考生的瓶颈。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诗歌鉴赏(一) 如何读懂古诗词【怎样才算读懂?】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 明白表层意思 2. 领会深层意思 5古诗词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凝练含蓄言简意丰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6把古诗当作文

2、言文来读(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补充省略!还原语序!读诗思路:重要词语! 特点:(写诗)(一) 语序颠倒的类型 、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宾语前置。辛弃疾贺新郎词: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

3、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两句可还原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诗人故意让主语和宾语易位,显然是为了鲜明地突出“香稻”与“碧梧”两个意象,从而写出京城风物的美好。诗句给人以强烈的陌生感,极富感染力

4、。 、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4、宾语在主谓之间。如杜甫月夜中的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人悬想美丽温柔的妻子

5、正引颈望月,思念自己。形象感人,意境凄美,可谓语丽情悲。若按通常语序表达,则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如此一来,“湿”“寒”二字,就显得平弱不堪了,妻子望月时间之久,忆念情感之深的痴情形象,则难以凸现;另外,节奏和韵律亦多有不谐。 5、定语位置。A、定语位移成状语例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例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例3、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再如李白玉阶怨之三四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玲珑”本形容“秋月”,是定语,而诗中变形为状语,究其个中缘由:一是为了与其他几句都形成二三节奏,便于吟诵;二是为了强化宫

6、女泪眼望月而生无限哀怨的抒情形象。 B、定语挪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6、状语的位置A、状语置于句首。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置于句首,使“落枣花”于“衣巾”的声音得到强化处理,渲染了氛围,令人如闻其声,与缲车纺丝的声响,构成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乐,充满了乡村情趣。B、状语置于句末。如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妾弄青梅凭短墙

7、,君骑白马傍垂杨”。状语“凭短墙”“傍垂杨”皆置于句末,若安放于通常位置,则了无诗趣,亦不押韵。 这个跟后面的状语位移成宾语稍微有一点区别。C、状语位移成宾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风”本属状语,可理解为“桃花依旧春风笑”,若果真如此表达,则不单是音律不美,诗的含蕴也将会顿减,以至索然无味。让“春风”作“笑”的宾语,仿佛能想见春风之痴情无知,这样似乎更能传达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7、其他: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

8、看到)湘江北去”。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例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兼而有之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二)词语在两个诗句之内的跳跃变换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之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例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宾语,此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

9、击读者的视神经,感觉效果强烈。 另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秋高急暮砧”。 其词序颠倒,几乎没什么规律可循,根本就无法还原成普通的诗句形式,若要懂得其诗句大意,则只能试以散文句法表述:秋高气爽的傍晚,白帝城处处响起急急的砧声,如在催促人们快拿起剪刀尺子来赶制寒衣。杜甫在诗中故意让词语左奔右突,驱遣无常,决非玩弄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为了使诗句传达的信息更为密集繁复,从而获取万象迸发、百感交通之审美奇效。(三)词语的超常搭配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

10、感受与体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谓之“无理而妙”。 如: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何以捣出“乡愁”?显然,这种词语的特殊搭配,是很难符合生活常理的,但从抒情写意的角度赏析,又确实精妙之至。旅途中独对孤灯,引动了行客的思归之梦;阵阵捣衣的杵声,摧人心腑,惹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诗中的“燃”、“捣”二字,是实现此种超常搭配的关键字眼,新颖奇警,光彩传神!描写出眼前凄凉孤寂的景象和丰富复杂的情思,二者水乳交融。 再如:清代诗人王猷定螺川早发的颔联:“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同样是无理而妙。诗人俯视长江,滚

11、滚不息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更远的梦乡;划动的短棹好像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诗中词语的超常搭配,营造出空阔渺远的意境,有迷离恍惚、如梦似幻的感受。(四)句子的反常组合 普通语言的句子组接,一般要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事物的前因后果、情感的次第演进等方面的逻辑规律。在古典诗歌中,为了突出引人入胜的情景,渲染突兀奇警的气势,诗人常常会突破此惯常规律,让句子反常组合。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诗人先提出疑问,再交代生疑之由,这就是一种因果倒装。“春风”句,作为诗的发端,给人新奇之感,暗用了王之涣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语意,隐寓皇恩

12、不度夷陵(今湖北宜昌)的贬谪之意。诗人将含蓄隐微的悲怨牢骚语置于篇首,给整首诗笼上了一层感伤的情绪色彩。 古典诗歌中的这类句子倒装现象,被诗评家称为“逆挽”笔法。 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对此作了言简意赅的解释:“用逆挽法,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拍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叙以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 再举一例。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二句“写当下景”,三、四句则“转溯从前”,即一二句应与三四句对调逆解,其倒装幅度已超乎寻常。夏夜山村的一场大雨,骤然而降,正

13、在赶路的词人,情急之下,在“社林边”找到了旧时熟悉的“茅店”,这正好避雨,夏夜之雨来去匆匆,词人茅店避雨片刻,听到外面雨声渐稀,又继续赶路,穿过土地庙边的晦暗的丛林,先过一座溪桥,再转几道弯,忽然眼前出现了一幅豁然开朗的图画:骤雨初歇,疏星在天。大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趣。词人的喜悦之情,不胜言表,故首先就写下这目遇之景。这种句子的反常组合,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审美情趣,有扣人心弦之奇效。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 调整语序 整合句意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30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

14、,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茅茨:茅草屋带:环绕生:升起怜:喜欢期:约定文言文(词语、语序、省略)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

15、为是故人来(看望我)。(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32 我们不仅要努力把握它以少量字词包孕着的丰富的含义,而且要努力去寻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谢冕含义韵味读诗任务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方法归纳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

16、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

17、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古曲有梅花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总结方法

18、例三(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三)看作者,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

19、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总结方法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溪桥晚兴 郑协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注郑协:南宋遗民。芊芊:草木茂盛。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4分)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诗人通

20、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 (1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的凄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例四】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孤寂、惆怅的感情。 用“空”字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宿鸟归飞急意在反衬行人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

21、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又如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总结方法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请找找下列两首诗的“情感关键词”。 枫桥夜泊张继相见欢 李煜 答: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例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

22、城见杜鹃花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相传子规鸟的叫声如蜀地方言 :不如归去。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泛指蜀地。“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总结方法意象与情感月亮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

23、好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菊花高洁、隐逸梧桐凄凉悲伤 浮云漂泊意象与情感杜鹃 凄凉、哀伤 鹧鸪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蝉 悲凉 鸿雁 思乡怀亲之情、 羁旅伤感 、指代书信 例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结合诗简要分析。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

24、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释因为诗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1分)(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总结方法例七、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

25、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

26、有尾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结尾“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又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总结方法课堂小结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一)看标题,抓题眼;(二)看注释,抓暗示信息;(三)看作者,知人论世;(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四)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七)看尾句 ,卒章显志。古诗词鉴赏鉴赏

27、诗词莫要慌平心静气细思量先从标题来入手再借注解来相帮诗中意象要注意暗示形象和思想题干务必要精读一字一句不能放扣住词句来作答自己不要乱主张答题指津顺口记实战演练练习 1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释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从题目来看:本诗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2)从作者来看:作者是南宋的汪元量,并不出名。但我们知道他是南宋的诗人,就可以推测他的思想很可能是表达对国家命运衰微的的伤感-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南宋的时代主题就是诗人们面对国家命运残破的伤感。(3)从注释来看: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

28、。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和思想。既然是在国家灭亡,而自己被押解北去的路途中所作,那么情感应该是表达自己面对国家灭亡的极度悲痛的心情。(4)从诗句的情感语来看:在这首诗中,有两个情感字眼:寒,断。“寒”字渲染了一种寒冷凄清的气氛,传达了作者心情之冷清;“断”字则表明作者在国家灭亡后,面对已经落入元人手中的南宋故土“四百州”时,那种悲痛欲绝,肝肠寸断的悲痛之情。 (5)从诗句的意象语来看:这首诗歌塑造了这些意象:燕云,江水,夕阳,寒鸦,四百州。我们要仔细逐个分析每一个意象的内涵。首先 ,“望不到尽头的燕云”,表明作者知道自己要被押解到元朝的大都燕京去,他感到自己的命运就象那天边的云一样望

29、不到尽头,无法把握。其次,“悠悠东去的江水”则表明作者感叹南宋国家已经灭亡,国运无可挽回就象东去的江水一样无法阻挡,而江水“悠悠东去”又象征作者面对国家衰亡内心的无比伤痛之情。再次,“夕阳”,“寒鸦”都是没落之景,南宋的命运就象这将要坠落的“夕阳”和将要归圈的寒鸦一样此时此刻的作者,面对如此衰败之景,怎么不更增悲情!最后,“四百州”是南宋的故国之疆土,而现在南宋已经灭亡,面对这广阔的故国的疆土,作为一个深深的爱着他的国家的诗人,怎不肝肠寸断! 2:谢枋得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第一个,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