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版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版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版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版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版高三语文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汇编系列第01期专题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版)2014届高三语文 名校试题精选精析分省汇编系列(第 01期)专题 05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一.(2014届福建长乐二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 2题。(6分)登快阁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痴儿:作者自称。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 申为知己、知音。白鸥盟: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答案】;3分:本联写了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登,无边落木,江水澄明,夜

2、月清明(或,远望群山, 落木箫萧.天空开阔明朗,眺望江水,澄净江面上的月色皎洁明净)?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 特点(或;营造了一种空明阔大的意境入表现了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或;表现了诗人对官 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时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应先解程诗句的内容,因为是从景与情的角度,因此 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的术语,同时要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概括特点抓住“天远大, 澄江明”来体会.另外写景角度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侨).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3分)【答

3、案】。分1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暗示了诗人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追求道遥自在 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 (答出一点,二分,答出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1解析】试题分析:抓住诗中M痴儿了却公家事”与“万里归船弄长笛来揣摩,同时可考虑黄庭坚的个性特点 与时代背景.这痴儿了却公家事“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趣,“万里归船弄长笛,暗示了诗人 愿告别尔虞我诈现实社会I追求逍遥自在理想生活的心灵世界口考点:评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湿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二.(2014届福建德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 2题。(6分)早行 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

4、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对分)第一句诉诸感觉.(1分)耳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一行,之,一早, 分)诗人穿上露水不易盘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鸵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 久,也不言而喻口 口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关犍词,通过想象展开即可.诗句中“露侵” “晓寒”是关谴词.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分)【答案】1分

5、)主要用了反衬手法.(1分)草虫呜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霸旅中的 孤独寂寞之感口(二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句中“寂寞“与融虫鸣就可答出反衬”这一关睫术语。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6三、(2014届福建福州市高三上期末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 2题。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傅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

6、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伶傅(ping):流离失所。用庄子 ?逍遥游“鹅鹦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 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A 远近结合的角度分析亦可)以初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拟人,将吹角 当人与,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5分.如有其它落案.言之有 理亦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抓住“自语与飞隹看可想到视听结合起来抓住厘角

7、声” 与“月色”可想.到由近及远,由窗第再用与两联的具障意境可想以动衬静:由隽声悲自港” 可想到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茴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蕊舍 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柒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3分)【答案】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深,归路艰难.苦 捱十年,无奈暂依幕府,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答对一点给二分,答对两 点给3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

8、析】试题分析:根据注释,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解乱成都与注释“只是为了一家 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再结合起来诗句父音书绝”与行路难,就可品味出作看为何发 出“中天月色好徙看”的慨叹.考点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堂评价工四.(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 2题。(6分)南柯子忆旧【宋】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试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在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

9、情景并茂地表现出 来? (3分)【答案】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口.十里青山远”是远景,靠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 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党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 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3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 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种.只要言之成理艮阿.)【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情景并茂地表现”,因此答 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黑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这首诗

10、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二)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 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 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W绿杨堤畔间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方,写的是词人站 在荷罐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她,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 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蜡里的荷花W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 汉么? * J分.每点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数声啼鸟怨年华,由“怨年

11、华”可体会到年华易 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体会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抓住“凄凉天涯何体会到作者天涯IR 泊的厌倦之情,体会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洁酒那人家” ,可体会到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 慨的复杂心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五.(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 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

1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 ,内容显豁,感情深挚。【答案】3 (3分)r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理解古诗的内容,要注意四点工一是题目,它往往是诗 歌的眼睛,概括看整首诗的内容;二是诗人.也就是联系诗人的风格和背景,诗人论诗;三是诗 中的关建意向,这些意象往往揭示着诗歌的思想感情;四是注释,关穗处

13、的注释能帮助读者准确 把握诗意.联系李白和诗中的意象,结合注释,本诗的大意是,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后生叫鲁仲 连,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鲁仲连又叫做鲁仲连子、鲁隹子、鲁连.他的高 妙就像明月刚从海底开出来,一个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间.鲁仲连启义不帝秦得理由 是,秦是一个弃礼义而尚首功的国家.作者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后认为只有鲁仲连这样 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依据上述大意,“后世仰末照句应指后代的人都仰慕鲁件连的光 彩,而不是说会被后人所遗忘.所以3 K中“感叹鲁仲隹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 人渐渐遗忘”理解有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14、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1.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3分)【答案】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口结合诗句,注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3分)【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是典型的咏古人明志诗,在答题时们一定要结合诗句,联系李白的身世和志向,把 鲁仲连的遭遇与李白的遭遇联系起来,做到知人论世.诗人李白在诗中借助鲁仲连的故事来表达 自己的政治理想0 .齐有倜傥生,鲁隹特高妙”表现了鲁仲连卓越的谋略和渚高的节操,“明月出 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把鲁仲隹的出仕比喻为明月出海底,表现了对他的极

15、高评价,相后世仰末 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一句而来,说明其光芒穿越时空,照耀后人,使人敬仰,父意轻千金 憎,顾向平原笑”这两句说平原君要以官爵千金相赠时,他却推群离去,足见他高尚的品格.李 日就是以鲁仲连为楷模,表达自己热爱自由,渴望建功立业,同时又希望自己也像鲁仲隹一样淡 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窗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六.(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渔家傲 欧阳修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

16、头搁沙滩上。【注释】当:作为。厮:相。与下句“相”字互文见义。.词中所写的采莲姑娘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2分)【答案】词中所目的采莲姑娘具有活泼、大胆的特点.(一点1分)【解析】试题分析:儒逡巡的刻,显示水乡女子荡舟技巧的熟练与急欲并船相见的心情,人物出场写得威有 声势,“酒盏”句.是对姑娘们喝酒逗乐的描写,是一个倒装句,即“版将荷叶当酒盏”的意思, 倒文是为了协调平仄和押韵。这个.旋”二字,与上面的百字我逡巡二字,汇成一隹串快 速的行动节奏,表现了姑娘们青春活泼、动作麻利的情态,惹人喜爱.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明点态度,自匕层级为鉴赏评价.有人说“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搁

17、沙滩上”中“惊起” 一词有“转折之妙”,请结合上下句简析。(4分)E答案】“惊起的前句写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1分)后句写船因无人打浆而在 沙滩上搁法了,(2分)用“惊起二字写从姑娘们从醉酒中醒来时的惊讶情态,“分)既表现了 前解”字,又写出了 醒“,起至!I从醉眠至!1苏醒的转折作用.【解析】试题分析:第三句“醉倚绿阴眠一饷“笺锋一转,热闹转为静止.又拈出一个“绿阴”的.绿”字来, 使人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和音响的对比,从而构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两句笔锋又作一层转折,从眠到启醒石由静”再到“动弋用明原起二字作为转折的组蒂.特别 是这个*惊”字,则又是过渡到下文的

18、纽带.姑娘们喝醉了酒,在荷叶的绿阴中睡着了,而船因 无人打桨随风飘流起来,结臬在沙滩上搁浅了-父惊起”是言醒来看到了这个令人尴尬的场面,这 样既坐实一个醉”字,又暗藏一个.醒”字.考点:鉴堂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吸为鉴常评侨工七.(2014届福建福州市八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

19、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噌强了诗的韵 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堂语言中的炼字.只要巧妙地抓住“绿畀这个形容词的用法,结合上下文分析, 就能写出答案.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类似题目 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常评价工.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旗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 友人归冢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 向往

20、.(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分)【解析】试题分析工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考查的是表现手法中抒情手法的运用,题目已经告诉是情景 抒情,并且诗句通俗易懂,所谓超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社燕”“客归“俎息机”等关 健词,作者所薄含的情感便昭然若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14届福建龙岩市高三上期末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归至武阳渡作刘克庄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注此诗写的是诗人将抵家日的情景。楝:音li an,落叶乔木。.请简要分析首句中 扫”字的妙处。(2分)【答

21、案】扫字写出了风吹楝花的动态,表现了风疾,又衬托出诗人归家情之急切。【解析】成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薛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 表达敕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着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宜评价工.全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寓情千景,通过云遮高城表达了自己被雨阻的懊恼口直抒胸臆,后两句直言不要遮没城西塔. 这样会影响自己辨认家,归家之情滥于言表.【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前两句明显是写景诗,因此应优先想到借景挣情,融情于景 类似的术谙“后两句落篷底归人要认家“直抒胸膻.解答类似题

22、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 合句子蔺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 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自泣层级为鉴赏评价口.(2014届福建南安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注九日,重阳日。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没有什么用处。.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品格形象。(2分)【答案】不求高位、不慕功名的高士(洁士)形象.【解析】试题分析:由最后一句“由来不羡瓦松高”可看出“

23、这是一首咏沏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 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 旨.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考点:评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4分).本诗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分析其中一种手法的作用。t答案】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 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莹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二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二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

24、与离不痍制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解析】试题分析:“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着气,对比、拟人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结尾一句使诗的主题在此得到了抉示,诗意得到了升华.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答题时 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英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 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家、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十.(2014届福建莆田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浪淘沙清左辅(序)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水软橹声柔,草绿

25、芳洲I,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注】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 巴江均在四川。者是:这是。春山魂:指桃花。.请赏析“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中“软”、“柔”二字的妙处。(4分)【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通感).生动地写出了春日江水轻缓柔和的独特美感;(1分)W 字 以触觉写听觉,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轻荡椅橹欣赏春江美景的情景(1分),传达出诗人内0的安闲 自适C1分),(触觉写视觉,触觉写听觉或通感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很显然.软、

26、柔”是触觉,分别来表现视觉与听觉,因此表 现手法很容易想轲通感.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效果. 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本词刻画了一个思念故乡但却潇洒旷达的诗人形象口 分)词人弱旅巴山蜀水,多梦不断, 无时无刻不停止对家乡的思念;(1分)但诗人却不因此生出闲愁,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 带着自己的悠盛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0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时典型意象的把握.分析时抓住诗中“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与离乡

27、梦不曾 休,惹甚闲愁? ”父切莫回头”这些典型句子来揣摩,类似题目回答时应先概括诗人形象,然后再 结合诗句展开具体分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H一. (2014届福建泉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岳忠武王祠于谦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注】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懿粗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 旦夕。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迁都南京,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轮粗大军。朱 仙镇:

28、指岳家军朱仙镇大捷。.颈联写到了哪些意象 ?营造了怎小的意境?(3分)【答案】写到了黄叶、古祠、寒雨、漕山、荒冢、白云等意象,营造了岳王祠用冷清荒寒的意境,很 好地烘托了岳飞的悲剧命运.1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第一间考查对典型意象的把握,抓住用一句中的名词加以概括即可;第二间考查意境 的理解,解答时可抓住诗句中盘黄、寒、清、荒”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来揣摩口考点;评侨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侨D.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古讽今,试简析本诗这方面的特点。(3分)【答案】这首诗作于明王朝危在旦夕之际,很多人力主迁都南京,于谦则力排众议,力主坚守1晾0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不应退缩,

29、而应迎难而上I为此,诗人建议明王朝汲取南宋从汴梁迁 都杭州偏安一隅、主战将领备受非议和奸臣阻扰的历史教训,避免再次上演岳飞那样的历史悲剧。 全诗借古讽今,强烈地浸透看作者的立场主张.【解析】成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由题目岳忠武王祠就应想到南宋时大的背景,然后结合 注释再理解,就难鉴赏出借古何今的内涵.具体答题时要给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 藐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蒙、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十二.(2014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 11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 2题。(6分)

30、 定 林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屣,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北宋神宗熙宁九年 ( 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 归隐金陵,罢官后常到此游憩。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一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 连忘返的喻悦心境口E解析】试题分析二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根据“云时宿烈与“月相寻很容易确定拟人手法.答题时 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准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 类题时易忽视

31、对思想感情的概括,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源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宜评价工.诗人为什么认为 悲虫”也会有 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空,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 是美妙的音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根据第一联前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的内容,再结合注 释中”罢官后常到此游憩就可揣摩出诗人这样说的原因.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十三、(2014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喜李翰自越至 刘长卿南浮沧海

32、上,万里到吴台。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请分析“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中包含的诗人的情感。(3分)1答案】对朋友长久的思念:对朋友孤舟浮海的关切;对朋友多年不见,自越而来的惊喜.(3 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解析】设题分析:试题分析工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抓住诗中 ,久别长相忆”“春风催客醉”.羡尔无 露束”这几句加以揣摩品味,就可品味出诗人的感ft.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口.2.友人李翰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四海泛舟,浪迹天涯:万里来访,重视友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

33、无心计,物我相融. C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第着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口抓住济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羡尔无羁束,沙鸥独 不猜之两句诗加品味、鉴赏,解答时要注意分条回答.考点;鉴常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ZL十四、(2014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 2题。(6分)渔家傲 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九十光阴能有几?金国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注释】金国:唐三品以上官佩金国。东阳:今浙江金华县。.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

34、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3分)【答案】H分)上片即景抒情口分).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蒸葱,万家屋舍,掩 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1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涉花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 表现了诗人不舍春离去的感伤情绪。(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日月确是写景情关系的角度,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即 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类似术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分析抓住典型意家,然后 展开分析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堂评价工.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之法。”

35、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3分)【答案】“分)这句话,一方面写今日头醉春风里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口分L 一方面借想象将来将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东城买薛,仅为驱遣春愁,又非 真正的赏心乐事;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分)【解析】试题分析工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析时要抓住,而今乐事他年泪”中的,乐与泪来思 考,思考二看的矛盾性,就能想到表面快乐,实则无奈、失意.然后结合前句“九十光阻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的意思一一感叹春来春去,虽然是自然界的常态,然而美人有迟暮之思,志士 有未遇之感,这九十日的春光,也极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是

36、留她 不住的一一展开分析即可.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十五.(2014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塞下曲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跳。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跳: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诗歌颔联中“黯黯见临跳”的“黯黯”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答案】相露黯*即暗淡的意思,这里明指天气,口分)描绘了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也暗指征人心情 的黯淡凄凉,表达了厌战的情绪.分)【解析】读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中的炼字.解答时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展开分析

37、,最后点明 表达效果.类似题目规范的答题就是以上三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冢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4分)【答案】这首诗运用渲染,对比等表现手法,(1分)通过对塞外恶劣环境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B 染了凄冷、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对塞外古战场凄i京的感受;通过昔日长城战制高昂的士气与 眼前臼骨遍野的惨象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 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添言了诗人对穷兵遇武的抵触情绪.(3分).(表现手法回答恻面描写亦 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i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

38、所感,渣染烘托,描绘了 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大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耳的内容.抓住“昔 日长城ar与白骨乱蓬蒿”就可想到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尚 要分析,分析时要港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忽视对思想感情的概括, 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真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比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侨工十六.(2014届福建厦门市高三上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晚泊将阳望庐山唐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汗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注】挂席:扬帆。远

39、公:指东晋高僧慧远。剌史桓伊曾在庐山为他建造禅寺,名“东林精舍”一、二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对比:或“衬拄制)手法.11分:,语人航行江中未遂名山,泊舟得阳才见到庐山香炉峰,突山了 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二司凡响,:1分;表达了诗人惊喜神往的感情;1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名山都未懂在诗人显然是铺垫.揣摩“泊舟汗阳郭,始见 香炉峰很容易能想能衬托或对比这两种手法.类似题目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茴 要分析,分析时要准腐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时易圈视对思想感情的就括, 应强化答题的规范性。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40、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三、四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青简析。(3分)【答案】诗人谈远公传,仰慕远公.而现在泊舟海阳,却只闻钟声,虽靠近东林禅寺,却难觅高人踪 影(1分K表达了诗人对隘速生活的象往:1分卜以及不见高人的怅惘:或叫周怅弋“失落晨.寂寞” 等之情;1分h【解析】试题分析:品读肃蚩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可品味出对隐逸生活的象往之情,品味父日暮空闻仲” 一句中的空”字可品味出不见高人的怅惘之情.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现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十七、(2014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

41、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诗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如何描绘?(3分)1答案】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案围或作者用漫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前句从 听觉上用薮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则稀少的静t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思路:1、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 表达所起的作用;豆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比、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 BP: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0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配.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

42、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答案】导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滕、颈联相配合, 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解析】读题分析: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答题时要把握全诗,准确梳理诗 中的感情,一般情况下,知人论世也是理解诗歌的方法之一.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做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工十八.(2014届福建福州八中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12题。(6分)唐多令邓刻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

43、月,宿芦花。【注】邓刻,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刻被俘,过建康(今 南京)所写。.诗词上片中的 堪恨西风吹世换”语意双关,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案】明舄恼恨西风,使季节变换(1分支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亡命天涯(2 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感知诗歌大体内容,然后反复品读诗句,从中找出关键词进行品析.,堪 恨西风吹世换语意双关,在分析时,要结合着诗歌写作背景.抓住一西风和落天涯冻展开联想 和想象,既要从表面的恨西风,也要从它的比喻意落天涯:即因为南宋灭亡使自己亡命天涯这个角 度来分析口考点,体会重要悟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

44、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富评价口.请说说下片中诗句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t答案】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逵迷冷清的意境”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之悲仁分关碑词到位即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从景和情的关系角度分析,渲染景物的气氛,是为了衬托作者的思想情感11一惟有南 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一句以一南雁、明月、芦花.渲染了一种单调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 者亡国和飘零之悲痛.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诗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技巧,答题时,要结 合着这一技巧来组织答案。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十九.(2014届福

45、建泉州七中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 12题。(6分)登宝公塔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笫倚石根。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注: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笫 qi o ng:竹杖。.诗中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2分)【答案】诗中塑造了一个游兴勃勃、不畏艰险沉醉美景、物我两忘的诗人形象,n分) 【解析】试题分析:首联就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究倚石根”正 说明山石能峨,里登不易

46、.而倦重疲马雷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 和马匹的倦怠疲量,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闲居钟LLftf, 此二句中,一个兴致勃勃,不畏艰险的诗人形象已跃然纸上了.他的游褒禅山记中就有关于 游览山水的一段名言;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现,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这诗中出现的诗人形冢,正是一个不避陵 远的内有志者”.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 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这两句状写 江上山间由黄昏转入月使时光影的明暗变化,极为工妙.夜空本不可转,暝色也不能分,然而诗 中说W转空气 .分暝丁已是一奇;以回转空,以云分暝,则将月和云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又是一 奇,明明是入夜,却说转为白昼,黄昏本是虚无,却说分予暝色,更是奇上加奇.然而,这两句 诗却并不显得奇施怪诞,相反,月光下一幅江上日夜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