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5_第1页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5_第2页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5_第3页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5_第4页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课 题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授课人耿海兰学 校营口南楼经济开发区中学章 节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课 时1课时版 本人教2001课标版年 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能力目标:大量运用历史图片、视频,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3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有知识面广,个性比较突出。学生在学习了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以后,对于新中国初期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些内容跟他们现在所接触的国际形势有比较大的反差,往往会产生不理解。但是也正是这种反差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的兴趣,从他们的疑问入手,教学中“创设影视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突出重点,竞争情境加强合作”等教学模式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从禁锢的教室里解脱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深

3、入探讨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中美关系正常化。通过设疑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认识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设计问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来加以理解。 难点:1.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谈论,比较新旧中国外交,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1.视频播放北京欢迎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课题。2.视频播放乒乓外交,设疑使学生了解中外交往逐渐改善走向正常化。;3.视频播放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出这个标题。4.

4、微课讲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使学生更加深入学习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相关问题。5.视频播放APEC在沪召开,使学生了解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等相关问题导入这个标题。6.教学一体机播放幻灯片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媒体名称、起止时间(”)及作用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1.视频歌曲北京欢迎你(020-128)用生动的手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调动和活跃课堂的气氛。导出新课。2.视频乒乓外交(240-420)通过视频了解中美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出第一个标题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北京欢迎你的歌曲)导课:谁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啊?指的是什么事呢?过

5、渡:它指的是2008年奥运会这个体育盛事在北京的成功举行,表明了近年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那么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状况是怎样的?我国的外交事业又是如何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来 学习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板书)请同学把书翻到80页授课与活动(课件显示标题: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过渡:首先我们来看一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比较深远的事情 运用多媒体播放乒乓外交设疑:1.视频讲述的是哪两国之间的事呢?2.思考: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中美关系是怎样的?3.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中美关系是不是一直保持这种关系呢?过渡语:随着中美关系出现转机,中美两国逐渐走向正常化,这就是我们这

6、节课所要学习的第一部分内容.一、中美关系正常化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 时间及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著名的外交活动是什么?学生聚精会神地欣赏歌曲学生回答问题北京欢迎你。北京奥运会。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中国与美国。“敌对”“敌视”“孤立”不与中国建交。不是,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学生自主学习回答20世纪70年代初原因: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国际形势的变化。乒乓外交。合作探究合作讨论3.视频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1859-2118)通过多媒体自主探究 感知历史,感受历史,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导出第二个标题4.微课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221-2757)采用

7、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遇到的一些情况,突出重点问题的讲解。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3.多媒体出示材料:中美建交公报设疑:看了公报之后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4.过渡: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过的杜勒斯严令美国代表团不准任何人于中国代表握手。那么这回尼克松总统来到中国是否与我们国人握手了呢?找一名同学来阅读一下80页最后的小字部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从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到尼克松主动与周恩来握手,这仅仅是礼貌问题吗?过渡语:20世纪70年代,除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外,还有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回顾,到底是什么事呢

8、? 咱们来猜一猜?请看视频。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为了使我们同学能够更加透彻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老师录了一段微课来给大家进行讲解。(播放微课)2.通过讲解我们知道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在第多少届联合国大会上?3.请同学把它的意义划在你书上。过渡语: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在美国的控制下,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随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中日开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学生讨论回答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学生思考回答美国与中国的最大问题就是台湾问题。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学生们

9、互相交流,每组推荐一人发言,同组或异组补充。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观看微课并在书上找出相关知识点学生回答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5.视频APEC在沪召开(3055-3250)运用影像资料体验历史的瞬间,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获取信息从而导出第四个标题。三、中日建交1.自主学习找出中日建交的时间和人物过渡语:以上我们讲的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这回说的又是什么事呢?同样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大屏幕。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学生结合教材

10、进行自主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简称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机构?2中国是哪一年加入这个组织的?3.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是什么?4. 这次会议的召开取得了哪些成果?5. 第一个由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机构叫什么?过渡:通过以上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事?我们知道了新时期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这些辉煌的成就,而在清政府时期被迫签定了大量不平等条约,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幻灯片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总结语: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也必须努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11、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课堂练习 快乐点击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972年。田中角荣。学生观看影像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问题APEC。1991年加入。时间:2001年。 地点:上海。 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成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防力量的加强。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学生阅读做出选择六、教学效果1、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利用学生喜爱的话题入手,播放歌曲,打开学生的兴趣之源,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导出新课。2、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如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内容时,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敢想敢做、爱想爱说的学习态度,充分在活动中更加清晰的理解该掌握的内容。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活动、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 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