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测试课堂练习试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测试课堂练习试题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案+我名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请注意区分!】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标准答案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 .正确反映.歪曲反映.颠倒反映.否定反映标准答案 :3、质和事物的存在是 ( )。 .相互对立的.相互包含的.直接同一的.相互转化的标准答案 :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标

2、准答案 :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 :6、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 :7、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标准答案 :8、社会存在( )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

3、和.就是指社会环境标准答案 :9、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类人猿的生活特点.生产劳动.气候变化标准答案 :10、“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 )。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标准答案 :、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 .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标准答案 :12、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既保留又继承.彻底抛弃.既克服又保留.矛盾

4、的调和标准答案 :13、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人口多,密度大.人口少,增长慢.人口不增也不减.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标准答案 :14、事物的质是指 ( )。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标准答案 :15、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标准答案 :16、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能否被多数人认可.能否付诸实践.能否在实践中得

5、到证实标准答案 :17、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观点标准答案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 .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标准答案 :1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标准答案 :20、解放思想,就是要( )。 .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抛弃原有的一切观

6、念,重新评价一切.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标准答案 :、多选题 (共10题,20.0分) 1、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标准答案 :,2、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到现存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条件有( )。 .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标准答案 :,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

7、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人的感觉是先验的.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标准答案 :,4、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来,不停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 )。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标准答案 :,5、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是( )。 .政治上层建筑决定思想上层

8、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政治上层建筑对人们的思想观点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政治上层建筑最为直接地反映经济基础标准答案 :,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标准答案 :,7、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存在主义标准答案 :,8、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 )。 .否定

9、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和改造规律.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标准答案 :,9、共产主义是( )。 .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渺茫的幻想标准答案 :,10、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

10、化的不平衡性.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标准答案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全面性标准答案 :3、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标准答案 :4、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 :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

11、作用是,可以( ) 。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标准答案 :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 .地理环境.生产劳动.社会环境.社会意识标准答案 :7、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标准答案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标准答案 :9、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12、)。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和发展规律标准答案 :10、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人口多,密度大.人口少,增长慢.人口不增也不减.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标准答案 :1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 :13、坚持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统一的观点是

13、( ) 。 .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真理问题上的一元论.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问题上的二元论标准答案 :14、规律是 ( ) 。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标准答案 :1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 .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标准答案 :16、社会存在( )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

14、是指社会环境标准答案 :17、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标准答案 :18、事物的质是指 ( )。 .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标准答案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客观物质性活动.自觉能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社会历史性活动标准答案 :20、事物的质变是指 ( ) 。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事物处

15、于相对静止状态.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 (共10题,20.0分)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标准答案 :,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 )。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途径.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的手段标准答案 :,3、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存在主义标准答案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

16、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使哲学发展到顶峰标准答案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 :,6、“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标准答案 :,7、共产主义是( )。 .无产阶级的整个

17、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渺茫的幻想标准答案 :,8、马克思曾经引用爱尔维修的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段话表明( )。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某一时代英雄人物恰好是谁带有偶然性.英雄人物的出现是时势造成的.英雄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标准答案 :,9、“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人的感觉是先验的.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18、 .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标准答案 :,10、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 )。 .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和改造规律.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 )。 .已有的理论相符合.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标准答案 :2、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 ) 。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具有全面性.真理具有具体性标准答案 :3、

19、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标准答案 :4、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 )。 .阶级斗争发展史.生产劳动发展史.政治制度演变史.宗教信仰变迁史标准答案 :5、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标准答案 :6、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20、得到了充分说明标准答案 :7、作为辩证的否定的“扬弃”是 ( )。 .既保留又继承.彻底抛弃.既克服又保留.矛盾的调和标准答案 :8、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标准答案 :9、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谬误( ) 。 .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标准答案 :10、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的环境问

21、题标准答案 :、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事物数量的增加.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标准答案 :12、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标准答案 :13、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标准答

22、案 :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标准答案 :15、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 :16、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人口多,密度大.人口少,增长慢.人口不增也不减.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标准答案 :1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

23、立标准答案 :18、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 。 .类人猿的生理结构.类人猿的生活特点.生产劳动.气候变化标准答案 :19、社会存在( )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指社会环境标准答案 :2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以实践中是否得到证明定是非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 (共10题,20.0分) 1、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存在主义标准答案 :,2、“忧心忡忡的穷

24、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人的感觉是先验的.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标准答案 :,3、地球是由无数个循环系统组成,例如地球水循环系统:水被蒸发,又以雨雪的方式降落下来,不停反复。水生生物循环系统: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又以鱼的排泄物为食。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大系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相互之间不断加强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这说明系统具有( )。 .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标准答案 :,4、共产主义是(

25、)。 .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渺茫的幻想标准答案 :,5、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想象( )。 .要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标准答案 :,6、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 )。 .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标准答案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6、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时代.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使哲学发展到顶峰标准答案 :,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 :,9、列宁说:“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这段话说明了( )。 .革命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指出了人民群众摆脱生活绝境的出路.革命使人民群众的聪明才

27、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革命能更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标准答案 :,10、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标准答案 :2、地理环境

28、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 ) 。 .对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才能实现.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标准答案 :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只看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没有看到事物发展趋势的前进性.只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没有看到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标准答案 :4、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 .地理环境.生产劳动.社会环境.社会意识标准答案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实践是一种( )。 .客观物质性活动.自觉能动性活动

29、.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社会历史性活动标准答案 :6、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标准答案 :7、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 :8、在真理观上坚持辩证法,就必须承认( ) 。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既是正确的又包含

30、错误因素.真理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标准答案 :9、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标准答案 :10、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真理中包含着谬误.二者互为因果.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 :12、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 )。 .事物内部

31、各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整体与某些构成部分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与事物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之间变化的不平衡性标准答案 :13、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观点标准答案 :14、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制造使用工具.具有宗教信仰.具有语言文字.具有思想意识标准答案 :15、社会存在( )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指社会环境标准答案 :16、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 )。 .要求我们用联

32、系的观点看世界.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它是正确区分不同事物的基础标准答案 :17、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 :18、规律是 ( ) 。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标准答案 :1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 .正确反映.歪曲反映.颠倒反映.否定反映标准答案 :20、任何

33、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真理具有绝对性.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具有全面性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 (共10题,20.0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 :,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变革的表现的有 ( )。 .提出阶级斗争的观点.确立了科学实践观.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标准答案 :,3、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34、,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想象( )。 .要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标准答案 :,4、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因素有(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的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推动作用标准答案 :,5、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存在主义标准答案 :,6、“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

35、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人的感觉是先验的.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标准答案 :,7、马克思曾经引用爱尔维修的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这段话表明( )。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某一时代英雄人物恰好是谁带有偶然性.英雄人物的出现是时势造成的.英雄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标准答案 :,8、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

36、,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 .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标准答案 :,9、共产主义是( )。 .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渺茫的幻想标准答案 :,10、“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渔猎时代

37、的环境问题.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标准答案 :2、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标准答案 :3、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标准答案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 .能否满足人的需要.能否被多数人认可.能否付诸实践.能否在实践中得到证实标准答案 :5、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 ) 。 .地理环境.生产劳动

38、.社会环境.社会意识标准答案 :6、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就是( )。 .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在真理观上坚持了辩证法.在真理观上坚持了形而上学标准答案 :7、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标准答案 :8、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 )。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标准答案 :9、最有利于社

39、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 。 .人口多,密度大.人口少,增长慢.人口不增也不减.与物质生产相适应标准答案 :10、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 ( )。 .唯物主义观点.唯心主义观点.形而上学观点.相对主义观点标准答案 :、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直线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 )。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了曲折性.事物发展的间接性而否认了连续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周期性标准答案 :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 )。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心主义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标准答案

40、 :1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标准答案 :14、解放思想,就是要( )。 .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标准答案 :1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 。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标准答案 :16、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 。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

41、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标准答案 :17、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 .全部自然界.劳动资料.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标准答案 :18、社会存在( ) 。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指社会环境标准答案 :19、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 ) 。 .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标准

42、答案 :20、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 ( )。 .事物的度.事物质的规定性.事物量的规定性.事物的特殊矛盾标准答案 :二、多选题 (共10题,20.0分) 1、共产主义是( )。 .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目标的实际运动.渺茫的幻想标准答案 :,2、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的想象( )。 .要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是意识能动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标准答案 :,3、阶级斗

43、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它是( )。 .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社会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途径.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措施的手段标准答案 :,4、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 )。 .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和改造规律.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标准答案 :,5、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它们分别是 ( )。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标准答案 :,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

44、候,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 :,7、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这句话的含义是( )。 .意识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把意识与存在等同起来.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辩证统一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标准答案 :,8、意识并非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 .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

45、的表现形式.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标准答案 :,9、“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 )。 .人的感觉是先验的.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 标准答案 :,10、下列哲学流派属于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有( )。 .唯意志主义.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存在主义标准答案 :,、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标准答

46、案 :2、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和发展规律标准答案 :3、规律是 ( ) 。 .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标准答案 :4、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标准答案 :5、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 .真理和谬误相调和的过程.

47、真理和谬误相补充的过程.客观真理与主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相对真理逐渐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 。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标准答案 :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 。 .正确反映.歪曲反映.颠倒反映.否定反映标准答案 :8、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标准答案 :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 .实践本

48、身是社会物质活动.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标准答案 :10、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 。 .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民族习惯和氏族信仰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标准答案 : 上一页 一、单选题 (共20题,80.0分) 11、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 ) 。 .渔猎时代的环境问题.新石器时期的环境问题.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标准答案 :12、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它一切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这是一种( ) 。 .形而上学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相对主义的观点.经验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