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课程论证会_第1页
《国学基础》课程论证会_第2页
《国学基础》课程论证会_第3页
《国学基础》课程论证会_第4页
《国学基础》课程论证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经部-精深的思想:领会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小学-神奇的汉字:开启中国文化典籍之门的管钥史部-悠久的历史:把握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子部 -百家争鸣: 运用中国人的治世思想与生存智慧集部-璀璨的文学:体味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心灵咏叹 国学基础概述 综述论证内容2国学基础 概 述 3一、何为国学(一)国学概念(定义、名称、大师论谈、分类、地 位) 1.定义 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传 统的中华科学、文化与学术。 即一国之所学也。42.国学名称源起 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字经典训诂学问。自西学东

2、渐、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时人把我国的“六艺、五术”“诸子百家”统统称之为“国学”。5 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 1906年9月,章太炎在日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成立国学振起社。 1907年,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人创办国粹学报。 1922年4至6月,章太炎在上海讲授“国学”,其记录稿由现代著名学者曹聚仁整理成书曰国学概论。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四大名师入驻讲学。6 国学本为我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

3、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73.国学大师谈国学 1)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籍之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

4、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2)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3)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 4) 胡适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简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高大,因此其观点影响范围最广。85)其他 国学,即“中国学术”之简称,一般指清中晚叶以前中国所固有的各类学术系统总称,及其后

5、中国及世界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以文史哲为主)的学术,以别于“西学”。 国学,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 国学,是传统思想精华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精髓。 国学术语,是在西学东渐、古老的国家面对列强虎视眈眈,仁人志士寻求救亡图存,反思现实追问自身时提出来的,如章太炎、梁启超、胡适等。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承载华夏民族的物质与精神,它使我们民族曾经骄傲地立于世界,它无愧于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它是一种起源于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的,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东方古老又年轻的中正文明,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华夏民族真善美健的高度总结,是黄河、是长江,是中华民族

6、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国学作为中华母亲的乳汁,她是那样浩瀚博大,她孕育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创造辉煌,使我们能够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94.分类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 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105.地位1)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

7、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2)凝聚中华民族文化向心力 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任重道远。 3)是华夏民族立于世界的根本-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也就是人人都会是一条龙!我们处在一个走向更好文明的文明时代。11(二)国学大师国学大师是人们对心目中的德才兼备的学者、专家的尊称。近代期西学东渐:章太炎,王国维,梁启超,等-现代时期:蔡元培,陈寅恪,赵元任,辜鸿铭,胡适,鲁迅等当代时期:季羡林,钱钟书等121.

8、梁启超 我国杰出的学者,1925年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早年从事政治活动,曾和康有为一起发动变法维新。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他1914年的一场题为“君子”的演讲。2.胡适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三十二个博士头衔(经袁同礼考证,胡适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 3.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自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九国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 凭三寸不

9、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历史长河里的辜鸿铭。134.钱钟书 我国杰出的学者、文学家。出著的管锥编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4册(中华书局版5册)近130万字,是他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 管锥编却有人惊叹:“其内容之渊博,思路之开阔,联想之活泼,想象之奇特,实属人类罕见。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记得古今中外如此浩瀚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怎么可能将

10、广袤复杂的中西文化如此挥洒自如地连接和打通?” 谈艺录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 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zhu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

11、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 145.錢穆 (18951990),其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158、其他 梁漱溟、张君劢、冯友兰、贺麟、熊十力等国内新儒家,推崇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力图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保持中国文化的本体地位。 50年代以来,钱穆、唐君毅、牟宗三、杜维明等新儒家,奔波于世界各地宣传儒学,并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解析中国文化,“援西学入儒”,以重新建构中国本

12、位文化。 在国学大师的推进下,国学所传播的传统文化,更加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大师们把国学看成了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主要精神纽带。16二、国学学习的必要性17要点: (一)国学学习的必要性 1.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18(二)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A目的- - 1.传承人文精神,拓展人文知识; 2.国学传承; 3.完善知识结构; 4.审美培养学习哲学和历史的方法 B意义19(一)国学学习的必要性201.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传承人文精神,拓展人文知识“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1

13、)国家、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事业心; 生命意识,对生命、家庭和他人的尊重; 全球化意识,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理解; 环境意识,对地球和自然的尊重和理解; 美学意识,对事物的审美、鉴赏。(2)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强调客观规律,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21(3)纵观中国科学界的“三钱”(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和国学界的“两钱”(钱钟书、钱仲联)的成就,都是

14、“一心评古今文章、两脚踏东西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的学术大师,他们与全世界学术大师一起,如一颗颗璀灿的明星,在夜空中星光闪耀,争奇斗丽:西边有古希腊的伯拉图、亚里士多德,东边有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有印度的蚁垤、龙树;西边是旦丁、莎士比亚、歌德,东边是屈原、马鸣、迦梨陀娑、李白、杜甫,。即便到了近现代,即便在八国联军的侵略下,在日本铁骑的烧杀掳掠中,在国共内战的隆隆炮火中,中国的学术界,仍然是人才辈出,大师云集。22(4)从王国维到鲁迅,从钱钟书到季羡林,这些学术大师甚至是群体性地产生出来的。例如,自然科学上的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文学上的鲁(迅)

15、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学术研究上的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陈寅恪、 近半个世纪来,中国在人才培养上,似乎停滞下来了,不但没有产生如司马迁、李白、李时珍那样可以傲视全球的大家,甚至几乎没有产生一位堪与王国维、鲁迅、钱学森等人相媲美的学术大师,虽然当前学术界也有公认的著名学者,但基本上不能与季羡林、钱学森、钱钟书、王国维、鲁迅等大师级学者相比肩,以至钱钟书在当代中国,成了一个“高山仰止”的神话,学者及广大青年学生们对钱钟书的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个现状,可以说是中国学界的悲哀:若大一个中国,十几亿众生,当钱钟书、钱学森季羡林等大师级人物相继去世之后,竟

16、再也找不出人来承续其学术香火;在近期内,几乎不可能再产生出这样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来了。更不用说产生如王国维、严复、鲁迅、郭沫若等一批泰斗级学者了。232.社会和谐进步的需要 诺贝尔奖八十八届巴黎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化的意义。 中国人的文化提供了未来人类和谐共处的意义!24(二)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A目的- 1.拓展人文知识,传承人文精神 “大学不是诗人的圣地,但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一些诗心的荡漾、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那么,这所大学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英国学者) 252.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哲学和历史的方法

17、“弘扬传统文化 深入推行人文素质教育”; 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 “梳理”与“激活”中学已学知识的功能; 改善思维品格,增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功能; 作为终身自学文化的总启动,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 克服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263.审美培养 通过文学参证历史或通过历史印证文学,寻找诗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 培养我们诗人的才情,哲人的思辨,历史学家的深沉。 27B意义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提高国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提高国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对于治

18、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将其发扬光大,做具有民族精神的现代公民。28三、本课程教学内容 国学基础经部-精深的思想:领会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小学-神奇的汉字:开启中国文化典籍之门的管钥史部-悠久的历史:把握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坚持子部 -百家争鸣: 运用中国人的治世思想与生存智慧集部-璀璨的文学:体味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心灵咏叹29参考书:1、国学概论章太炎,曹聚仁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052、国学概论: 钱穆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 1997-07-013、国学经典自读【经部】尔雅公

19、羊传穀梁传论语礼记诗经孝经仪礼周礼周易左传孟子尚书四书章句韩诗外传【史部】史记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子部】道家兵家儒家法家杂家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记逸周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唐才子传通典东观汉记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记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越绝书竹书纪年【集部】全唐诗全宋词李太白全集乐府诗集文心雕龙文选王右丞集笺注楚辞楚辞补注世情小说历史演义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蒙学】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增广贤文30神奇的汉字31小学32引言33鲁迅说过,汉字具“三美”

20、:意美 以感 心,一也;音美 以感 耳,二也;形美 以感 目,三也”。34汉字“美”的运用35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36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37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38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39教学内容一、了解“小学”名称的由来、理解训诂、音韵、文字的内涵。二、了解汉字的内涵,了解说文解字的基本内容、掌握“六书”,理解汉字的起源及古文字阶段汉字的形体演变。三、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40国语郑语记述了史伯关于“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41小学名称的由来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1、。 42小学的内涵 清代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类分为训诂之属,字书之属,韵书之属。 传统上,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并立,统称小学 43小学文字音韵训诂44一、训诂学一、什么是训诂 孔颖达 :“训诂者,通古今之异词,辨物之形貌,则解释之义尽归于此。”“训诂者,注解之别名也。”辞海:又叫“训故”、“诂训”、“故训” 解释古书中词句意思,用通俗的话解释古代词语,叫“训”;用普遍通行的话解释方言,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叫“诂”。45二、什么是训诂学 辞海:我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也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 著作有两类:一类专为解释某部著作

22、而写。一类搜集词语,分类编次,解释其意义。46二、 音韵学一、概念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等学科。 二、研究目的 它是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语言学部门。必须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然后有可能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 47三、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三)音韵学是训诂学的工具(四)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代诗歌声律的基础48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9将进酒50三 文字学文字学是以文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研究文字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文字的类型及其特点。5

23、1中古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称为小学,包括音韵、训诂和文字学,由于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所以历来文字学与音韵学、训诂学联系十分紧密。文字、音韵、训诂三者间关系52教学目标:教学方法:53精深的思想经部54经: 指儒家经典。 55概述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

24、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56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 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

25、至弘。 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 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 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 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 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

26、,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57虞书舜典【原文】帝曰:“夔!命汝典乐(1),教胄(2)子,直而温,宽而栗(3),刚而无(4)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5)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6)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8)石,百兽率舞。”【注释】 乐;乐官。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栗:恭谨。无:不要。永:咏,意思是吟唱。(6

27、)夺:失去。伦:次序,这里指和谐。(7)於(wu):是啊,好吧。(8)拊:轻轻敲击。石:石磬,古代的一种乐器。【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述评】 舜帝对夔说的这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成了我们的民族传统。 按这种观点,诗

28、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现在的流行音乐、交谊舞是不可能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君子的,诗歌也成了少数被认为神经有毛病的人的自我发泄。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的幸事,同时也是我们的不幸,正如钢筋水泥丛林之于田园牧歌的幸与不幸一样。58教学目标:教学方法:59经部经典书目:尔雅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礼记 诗经 孝经 仪礼周礼 周易 左传 孟子 尚书 四书章句 韩诗外传60总: 论语教案:孟

29、子教案:相关论文:61悠久的历史62史: 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63“国学基础悠久的历史” 课程说明64 “国学基础悠久的历史”,是攀枝花学院试行于人文社科学院(法律、旅游、行政管理等)、艺术学院、医学院、土木学院、资环学院5个学院的校级人文素质必选课四大板块(即神奇的汉字、精深的思想、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学)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授学习各种我国典型的历史典籍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并掌握历史文献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知识、历史思想、历史精神、文化传统等,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65 针对大学阶段学习古文的现状,我们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思路,结

30、合“国学基础”课程其他几个板块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几经修改整理,在选篇方面,形成以字词释义铺路、以文献与读史知识点缀,以文献典籍使用能力落脚的教案整体框架。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文章的阅读不那么干巴,史料分析不那么枯燥,本方案欲采取三个辅助手段:66 一是利用网络,下载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典籍中的中国地理概念,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是广泛搜集古器物之类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有物可睹,使学生对历史有个立体的理解; 三是精选讲授内容,形成四大专题,即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启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史家及其作品。 另外,我们所遴选和

31、使用的历史典籍篇目,注意解题清楚简洁,选文经典,注文解释详细、得当,力求没有字句、标点等方面的错误,选文的版本皆使用善本,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典籍中的经典。67前 言68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69二、正确理解相关概念(一)何为历史(二)历史何为(三)学习历史的重要性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培根)2.“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列宁)3.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4.学习历史有助于完善个人知识结构,培养人文精神70“国学基础悠久的历史”课程内容71一、中国历史发展脉络72二、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73三、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74四、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及其启示规律一: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

32、,合久必分规律二:民族融合,有融乃大规律三:地域环境左右命运规律四:历史常常因某些非决定性人物而改变规律五: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 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规律六: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 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规律七: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规律八:胜者王侯败者贼 75五、中国历史要籍简介(一)常用文献资料(二)今人著述(三)史学刊物76六、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必备知识(一)明确基本历史术语的概念(二)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历史文化知识77七、中国历史典籍主要选文(一)甲骨文:武丁卜辞(二)金文:大盂鼎铭(三)尚书.周书.牧誓(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宋楚泓之战(五

33、)国语越语勾践灭吴(节录)(六)战国策赵策.秦围赵之邯郸(节录)(七)史记秦始皇本纪(节录)(八)史记孔子世家(节录)(九)史记貨殖列傳(节录)(十)汉书百官公卿表(节录)(十一)後漢書黨錮列傳序(节录)(十二)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节录) (十三) 华阳国志李冰治水(节录)(十四)史通六家(节录)(十五)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节录)(十六)明史于谦列传(节录)78一、本课程的设置及地位 五四运动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本改用白话文,解除了古文字对青年人的桎梏。但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就需要阅读历史著作,而读史仍需接触古籍,因此,有必要开设此课。79二、授课重点1.繁体字与句读。 2.字词释义。3.史料价

34、值。4.专题讲授,着重体现历史 文化与历史思想。80教学目标:教学方法:81史部经典书目:史记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记逸周书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唐才子传通典东观汉记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记唐会要唐律疏议吴越春秋越绝书竹书纪年82精深的思想子部83子: 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 哲学、医学等著作。84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

35、、 “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

36、。 儒家尚矣。有文事者有武备,故次之以兵家,兵刑类也。唐虞无皋陶,则寇贼奸宄无所禁,必不能风动时雍,故次以法家。民,国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农家。本草经方,技术之事也,而生死系焉;神农黄帝,以圣人为天子,尚亲治之,故次以医家。重民事者先授时,授时本测候,测候本积数,故次以天文算法。 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 百家方技,或有益,或无益,而其说久行,理难竟废,故次以术数。游艺亦学问之余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艺术。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观者也。子部概述85【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

37、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注释】 恶已:恶、丑。已,通“矣”。 斯:这。 相:互相。【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道德经第二章86教学目标:教学方法:87道家 兵家 儒家 法家 杂家子部

38、经典自读:88版块介绍: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道家: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老子、莊子為代表人物,主張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後亦指崇尚黃帝、老莊之說者。释家:释家即佛教。法家:戰國時的學派,為九流之一。以尚法明刑為主,以李悝、商鞅、韓非等人為代表。兵家:古时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亦指研究军事的学派。 农家: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杂家:寥寥不能成类者,併入杂家,杂之义广,无所不包以立説者谓之杂学,辨証者谓之杂考,议论而兼敍述者谓之杂説,旁究物理臚陈纤琐者

39、谓之杂品.术数:术数,谓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来推测人的气数和命运。也称“数术”。 医家:即医学。艺术: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书画:书法图画谱录:记载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等的表册类书:辑录经、史、子、集各类著作,所收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综合性的大型类书,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类书起源于三国时代,有魏文帝曹丕命儒臣所编成的皇览。蒙学:学童启蒙书籍。89璀璨的文学90集: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91 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四大类。“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中的第四大类。“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和文学评论等著作。四库全书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 集部,唐初著名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