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共16页第 页共16页湖北省孝感市2019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班级:成绩: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2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战国时期有个名叫惠施的人,很有学问,家里藏的竹木筒可以装满五辆车子,因而“学富五车”也就成了一个 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有学问。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由于批阅各地公文,每天要看100多斤重的竹木简,让人瞠 目结舌。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篇文章,竹木简竟用了 3000多片,真是登床架屋。这些故事,说 明竹木简文字源远流长,应用广泛。A .学富五车B .瞠目结舌C .卷床架屋D .源远流长(2分)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

2、,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 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 中。C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上的栽培稻。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 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2分)(2017高二下辽宁期中)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

3、惕和对抗,它对东方的态度 和策略,没有那么复杂一一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A那么同时也所以/B/所以就因而就是C也那么但是也只是D那么所以/同时倒是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6分)(2017高一下昭通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阅读经典,成就“今典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第二十三个“世界阅读日”前夕,一些商家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 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 进,

4、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 松地接触经典。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通过缴纳一定的费 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知识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移动互联时代的经典 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对中国来说,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 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庞大 的知识大众

5、”和“文化大众”群体,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满足他们的阔 读需求,为他们提供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知识资源,己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有了大众的参与,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部作品从诞生 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因为有了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 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 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和之后,都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美国西进运 动中的拓荒人,结束一天的伐木后也会读上

6、一幕莎士比亚;对于不少有一定年龄的中国人来说,听老人摇着蒲扇讲 三国演义的情景,又填满了多少个夏日黄昏?正是在大众的口耳相传之中,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延绵不绝的经 典作品。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作品,也要以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成就今天的经典。前几天, 美国纽约客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位作家:金庸。文章称他在中国的文化价值, 大约相当于哈利波特加星球大战。这一评价,恐怕也是看中了金庸作品作为大众文化“今典”的价值。 当然,“经典化”的过程难免泥沙俱下,大部分风靡一时的流行读物都成了泥沙。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知识群体 以及负有文化责任的媒体做出引导,让年轻人在

7、更广阔的世界里,以更高质量的阅读,形成自己的精神视野。书林新叶催陈叶。移动互联时代,知识正以裂变般的速度更新,人们期待更多经典作品。今天,我们阅读前 人经典,更要成就当代“今典”。技术发展赋予我们时代的读与写更大的开放性,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善加运用, 让久远的经典而目可亲,让优秀的当代作品脱颖而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阅读载体的不断演进,丰富了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让人们更热爱经典,也让人们更轻松地接触经典。B .移动互联时代,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使经典作品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释放出延绵不绝的魅力C. 一部经典作品,是在无数读者的参与和拣选过程中形成的,它

8、和大众关系密切,正是因为大众的口耳相传, 使之成为经典D.金庸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哈利波特和星球大战是大致相当的,但其作品能不能成为经典,还有 待于历史的检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仅要阅读经典,更要积极参与,成就当代“今典B .作品“经典化”与大众的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广大读者的参与,才成就了今天的经典C.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的论证方式,如第段中列举了古今的阅读载体,第段中列举部分中外作家的作品。D .文章先阐述当下经典作品魅力永恒,再指出“经典化”离不开大众参与,最后阐述成就“今典”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多样化使我们能够更轻松地接触经典,使经典作品不断释放魅力。B .作品“经典化”的过程离不开大众的参与,因此一部作品要成为经典,需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C.大众的口耳相传成就了延绵不绝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要把握好技术的发展,使当代“今典”超越前人 的经典。D.成就今天的经典作品,需要我们优质的创作、精纯的阅读、大众的文化参与,使自己的精神视野更加开阔(18分)(2017高二下双鸭山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葛浩文,帮莫言得奖的功臣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作品的翻译者、73岁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功不可没。在莫言获奖

10、之前, 他已将好几位中国作家送上国际文学的领奖台,姜戎、苏童和毕飞宇都是凭着他的译本,先后获得了夏氏亚洲文学 奖。在将中国当代小说推荐给世界这方而,葛浩文堪称第一人。葛浩文1939年出生在美国加州。上学的第一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汉字,他就想:“我连英文都认 不全,为啥还要学中文? ”后来,葛浩文加入海军,并被派到美国海军驻台湾的司令部,成为一名通讯官。“最初 我听说自己将被派往台北,等正式命令下来后却发现是派往台湾。我感觉受到了愚弄,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台北是 台湾的一个城市。”多年以后,葛浩文这样回忆道。此后,葛浩文先后被派驻日本和越南,然后又回到中国台湾。经受过越战洗礼的他开始反思自己

11、的年少轻狂, 并拿起书本。“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真正看进书去”。他发现自己有学汉语的天赋。“我有一双好耳朵,能够区分 复杂的汉字发音。”他向一位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东北老兵学习中文,“葛浩文”就是这位老师给他起的名字。退 伍后他进入台湾师范大学汉语中心学习。回国后,葛浩文继续学习中文,他的博士导师是柳亚子的儿子、旅美散文家柳无忌。学习期间,导师向他提 起中国有一对作家伉俪萧军、萧红,他们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葛浩文就找来一本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读了起来, 那是他读的第一本中国小说。而萧红则激起了他更浓厚的兴趣。他以萧红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5年 第4页共16页第 页共16页第 页共16页后,他

12、以这篇论文为基础所写的萧红评传在港台出版,掀起了一股萧红热。葛浩文翻译出版的第一部中国小说是张洁创作的沉重的翅膀,译本在美国卖得不错,“于是我下定决心, 这辈子我就干这个了! ”此后,葛浩文“一发而不可收”,贾平凹、刘恒、苏童、王朔、莫言、阿来等20多位中 国当代著名作家的40多部作品通过他的笔译成英文,在英语世界得到推广。“一部中国作品,哪怕中国人特别喜 欢,但是如果我觉得在国外没有市场,我也不翻。我基本上还是以一个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学。”葛浩文说。在翻译中文小说时,他非常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景的把握。在翻译刘震云的手机时, 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小说场景始于30年前,然后闪回到

13、现代,接着又回到30年前。“如果照这种顺序翻,看过40 页后,美国读者就会说真没劲,然后把它扔到一边。”他建议把开场设在现代,然后再展开回忆。这个建议得 到了作者的同意。“我这样做并没有改变作品的质量,改变的只是它的销量。”多年笔耕不辍,葛浩文逐渐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说翻译界的泰斗地位。他被誉为西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 家”。杨宪益先生的妻子、出生在北京的英裔著名女翻译戴乃迭这样评价他:“他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 的色彩。”曾两度荣获普利策奖的著名小说家厄普代克对葛浩文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文小说翻译几乎是 他一个人的地盘儿。”除了萧红之外,葛浩文翻译作品最多的中国作家就是莫言,迄今他已

14、将其10多部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1988年,葛浩文看到莫言的天堂蒜墓之歌,很震撼,写信给莫言,希望获得翻译版权。“当时莫言远没 有现在有名,而我,也只是有个好听中国名字的学者。现在想起往事,我会觉得有点小骄傲,并非为我翻译得好而 骄傲,而是为我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他这样的作家。”莫言的作品销路不错,翻译了其几部小说后,葛浩文和莫言在北京见了而。后来,他们又一起去了很多国家, 推荐莫言的新书。有一次,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推荐酒国时,几天之内,莫言几乎把客房书架上的中国小说都看 了个遍。葛浩文和美国的出版商都对这个12岁就辍学,却写出大量美妙小说的作家惊叹不已。对于自己,葛浩文显得十分低调。“我很幸运

15、,找到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幸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葛浩文是著名的翻译家,也是莫言作品的翻译者,在他的精心运作下,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功不可没。B.本文对葛浩文上学第一堂课的情景设置,意在暗示其从小就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其翻译莫言作品作铺垫。C.传记常以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记述葛浩文被派往台湾时,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逼真细腻地描写出其复杂的内心感受。D.本文选取了葛浩文在中西方文学交流方面的几个片段,侧重记叙了他对莫言作品的翻译、介绍来表现文章 主旨。(2)葛浩文被誉为介绍当代中

16、国小说的“第一人”,具体表现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葛浩文取得了成功,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3分)(6分)(2017高三下山东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船山记王夫之船山,山之岑有石如船,顽石也,而以之名。其冈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给于荣,其草痛靡纷披而恒若 凋,其田纵横相错而陇首不立,其沼凝浊以停而屡竭其濒,其前交蔽以送远之目,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其 良禽过而不栖,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其农习视其境埒之坍谬而不修,其俗旷百世而不知琴书之号。 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百,其足以栖神怡虑者往往不乏,顾于此阅寒暑者十有七,而将毕命焉,因

17、曰,此吾山也。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独。居今之日,抱独之情,奚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 游也有选,其居也有选。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是故翔视乎方州,而尤佳者出;而胴天之倾,蹈地之诉, 扶寸之上不能信为吾有,则虽欲选之而不得。蠲其不欢,迎其不棘,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 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仰而无憾者则俯而无愁,是宜得林峦之美荫以旌之:而一坏之上,不足 以荣吾所生:五石之炼,不足以崇吾所事。帝以丛棘,履以繁霜,犹溢百分也,则虽欲选之而不忍。赏心有侣,咏 志有知,望道而有与谋,怀贞而有与辅,相遥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长歌互答者也;而茕

18、茕者如斯矣,营营者 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户牖为丸泥而自封也,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舄而不可也?无可名之于四远,无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谓之,欺然忘之,老且死, 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严光之源,司空围之谷,林逋之湖山,天与之清美之风日,地与之丰洁之林泉,非吾可者, 吾不得而似也。吾终于此而己矣。辛未深秋记。(4)第 页共16页(4)第 #页共16页(选自清文选,有删改)【注】场埒(chCng lid):田填。躅(jti):弯曲腰背。(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其冈童,其溪渴童:光秃B .其内趾之狞者与人肩摩而不忌忌:禁忌C .然而予之历溪山者十

19、百。历:经历D .犹溢吾分也分:本分(2)下列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右迤于平芜而不足以幽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B,是故翔视乎方州C .则虽欲选之而奚以为D .老且死,而船山者仍还其顽石相与枕藉乎舟中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B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C .江山之韶令/与愉恬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D,江山之韶令与愉恬

20、之志相若/则相得而固/为棘人/地不足以括其不欢之隐/则虽欲选之而不能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船山由山崖上一块顽石命名,这里地方偏僻,自然环境荒凉,乡风民俗质朴。B .作者认为古人喜爱的,不一定是今人喜爱的:一般人想得到的,不一定适用于个别人。C .对天地没有遗憾、哀愁的人,应该获得优美的山林居住作为表彰,作者也希望在这样的地方居住。D.作者以山自喻,以山自励,独看重穷乡僻壤作为自己的隐居之地和终老之所。. (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醉白堂记苏轼故魏国忠献韩公,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 羲于乐天而不及

21、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轼闻而笑日:公也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 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出 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己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 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于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 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 风采,而天下以其

22、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 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廉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 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 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 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

23、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 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皆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注】魏国忠献韩公:韩琦,盗忠献。伊、周:指两伊尹和西周周公旦。第8页共16页第 页共16页第 贞共16页(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表:表露致:传达侈:夸大寓:寄托A .而文采表于后世.文致太平C .而皆有侈心焉D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乃泣而书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 .在其所欲哉且行千里,其谁不知C .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闻道百,以为莫

24、己若”者,我之谓也D .忠彦以告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首叙明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而前 设下悬疑。B.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烘托出韩 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C.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也否定了他恬退 的志趣。D .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出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崔浩自

25、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5)用斜线(/)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 如颜渊。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10分)(2019高三上崇明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岁除夜有怀(唐)孟浩然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遍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1)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内容看,本诗属于思乡抒怀。B .从体裁看,本诗属于七言律诗。C . “残灯去焰” “炉香成灰”暗写时间的推移。D . “芙蓉枕”“竹叶杯”

26、点明主人公格调高雅。(2)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0A .哀婉悲凉B .清幽质朴C .凄楚含蓄D .旷达闲适(3)评论称“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为“妙想之辞”,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4分)(4分)(2019高二下杭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新浴者必振衣,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洵父)(2)潦水尽而寒潭清,俨醪醉于上路,. (王勃滕王阁序)(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a (苏轼赤壁赋)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1分)(

27、2017高三上滨州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人的福利尚且顾不过来,?这其实是对动物福利的误解,也是缺乏远见的 认识。因为规定动物的福利,只是限制不文明、不合理的虐待动物的行为,许多人从动物福利立法得到 了切实的利益,整个国家和社会因动物福利立法获得了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包括因动物健康成长和动物产业繁 荣所带来的利益;因环境保护事业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0(5分)(2017 乌鲁木齐模拟)如图是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图表。请阅读此表,并概括出 结论,不

28、超过50个字。第 贞共16页第 页共16页制落父出名代二匹造内的因米中送冲 飞于5r的比例核子入贰入的悟发8工理 5JLfflflS?S825孩于受在险区的便利我限782%母亲的隙力73.9% 东冠经济找况72.8玲该子上幼儿用用有人猿助照料67,2妁独生子女太货单59.0%与相需观念一欲理度406%担经济支持26.6%七、命题作文(共1题;共5分)(5分)(2017高二上苏州期中)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现今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 无处不在。在围城,就会有突围。你对“突围”有什么经历体验或思考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29、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1-1、C2-1, D3-1, C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4分)4-1, D4-2. B4-3、。5-1, D5-2、致力于将苴平凹、刘恒芳童、王朔、莫言、阿来等作家的40多部作品介绍给英语世界;重介绍莫言作品,并与莫言一 的多个国家推荐其作品;介绍当代中国小说有自己的原则,以西方人的眼光为奇美标港;在翱译中文小说时,他很注意 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苜景的把握.保证了翻译愦量.5-3有学汉语的天赋.他发现自己“有一双好耳朵,能第区分复杂的汉字发音”.有兴趣/选择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他

30、以英吕茶红燃.有自比翻逐现角和方法,坚持红为研究对彖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写成毒红评传在港台出版, 以“洋人“视角介绍卬国当代小说:他3E堂注意对小说所处的文化、社会及历史背祟的把握.不仅及改变质量,还提高了销 量.笔耕不辍,勒奋刻舌。逐渐奠定了自己在中文小说翻译界的泰斗地位.他被告为 0方首席汉语文学翻译家”.眼光 独道傀俱鹫眼.他在20多年前就发现了莫言这样的作家.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共13分)6-1. B6-2、八6-3、C6-4、。77、B7-2, A1-3、47一4、忠献公器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目萼,也不因为目己所缺少的而目里.崔浩目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蟋不整同他们.7-5、

31、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都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目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讯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8-1, D8-2. B8-3、本诲写了题旅他乡的诗人除夕夜独坐帐里,感取时光易逝,春寒料峭中独对残灯,看炉然尽,借酒遭愁,思念家人,诗歌结 昆翌一层,遐想故乡豕家团聚守岁,反衬自己之孤寂.至苦现港来,更是把借冷团聚的念头也去除,从而把思念苒推进一层; 结尾两句,由眼前独坐写到故乡寻岁,田当下思乡推及希里以梦相聚,拓展了诗歌的时空,使诗歌意谴加丰厚,情感更加深 沉.可见,结尾两句确实为妙想之辞.五、情景默写(共1题;共4分)【第1空】新泳者必弹总9一1、【第2空】安能以身之蔡秦第 #页共16页第 #页共16页【第1空】烟光凝而官山紫9一2、【第2空】访风景于崇阿【第1空】言子不告9-3,【第2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第1空】秦人不B度自哀9-4.【第2空】后人哀之而不避之【第1空】目遇之而成色9-5.【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