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上册知识点整理_第1页
中外教育简史上册知识点整理_第2页
中外教育简史上册知识点整理_第3页
中外教育简史上册知识点整理_第4页
中外教育简史上册知识点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在官府”即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为贵族占有、享受和管理。国家设立机构,设置官员,分司其职,世 守其业,造成只有官府有学,民间私家无学可言。学在官府: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开:教育场所同时是政治场所官师不分:官师合一,学校的教师都由官吏兼任一一无专职教师。“六艺”简答含礼乐射御书数六科。六艺源于夏发展于商,充实完善于西周。“六艺”是西周教育的代表, 体现了中国上古教育所达到的水平。礼乐教育是六艺的核心,礼的教育的内涵很广,凡政治、伦理、道德、礼仪、历史、宗教、 社会、风俗等都包含其中。乐的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它与礼的教育一起,实现着对年轻 一代政治思想、道德品行、品味情操的培养。射御实施的是军

2、事训练。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数书指文字书写,数指算法,书数落实文化知识教育。书数在“六艺”中被称为“小艺”, 位于“六艺”之末,表现了西周教育的政治和伦理的导向性。“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西周晚期“六艺”教育也发生了蜕变,也表现出重 德、主文的形式化倾向。“学在四夷”完整说法是“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意思是天子丧失了自己的职守,原本由天子掌握的 文化学术流落到诸侯国乃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所处之地。(私学兴起和发展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孔丘的教育思想一、教育作用:庶富教&性近习远肯定教育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尤其肯定了教

3、育对社会的导向性影响。提出“庶、富、 教”的主张,认为在繁衍充足的劳动力、保障民众过上丰足生活的基础上,必须施行教育, 使其知伦理。二、教育目的:从政君子教育目的: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成己达人。培养上层的统治人才:学而优则仕,仕而忧则 学一一学做人与学做官三、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将受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打破了贵族的教育垄断,促成了文化下移。四、教育内容:六经&四教四教”,即文、行、忠、信。即是以文字、品行、忠诚、信义教育学生。六经”,即诗、 书、礼、乐、易、春秋。五、行之有效的教学原则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一思一行结合六、注重实效的道德教育立志乐道朝闻道,夕死可矣。克己内省“君子

4、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改过迁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知行统一讷于言而敏于行万世师表的为师之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后生可畏,教学相长孟轲的教育思想一、性善论:四端、良知、良能;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二、教育的目的:五伦,五常(明人伦);求其放心;大丈夫三、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持志养气、刻苦锻炼、反求诸己、自求自得(深造自得)教育内容:仁、义、礼、智、(信)以孝悌为基础的仁、义、礼、智、(信)。以后,儒家对道德的重视,超过了其它教育内容。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5、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补充:教育的作用“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况的教育思想性恶论如果放任本能,将会产生争夺、暴力而导致罪恶,所以说人性恶,人性需要后天 的积极改造。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用“仁义礼法”改变人原始粗陋的本性人的成就目标是顺应社会发展成为治国经邦的儒者师生关系、教师地位:君师并称教育原则论1.学以致用,善假于物2.虚壹而静,专心有恒3.解蔽救偏,兼陈中衡4.注错积靡,积微见著选才的标准言行俱佳者“国宝也”拙于言而善行者,“国器也”长于言而拙于行者,“国 用也”口善言,身

6、行恶,“国妖也”墨家教育思想教育作用“兼爱”社会(爱无差等)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教育目的兼士(贤士)“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教育内容最富特色的是生产、军事与自然科技知识的传授注重政治道德教育也传授文史 知识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三纲领、八条目:明德、亲民、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礼记大学,朱熹阐发) 独尊儒术 董仲舒教育思想侍教而善的人性论与教育作用性三品说:中民之性:待教而善上品之性一一圣人之性一一至善之性一一不教而成;中品之性一一中民之性一一有善有恶一一教而善,不教而恶;下品之性一一斗筲之性一一至恶之性一一教而难善。教学内容

7、:六经(五经);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 秋明其知(智)正谊明道的德育论(如,必仁且智)圣化之教学论(至少涵盖了四大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教师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董仲舒)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董仲舒) 科举制隋唐创立,唐宋完善,1905废除打破贵族垄断官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和行 政效率;社会崇尚读书;公平公正;钳制思想,扼杀创造意识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的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选士 制度。依据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科举制科举制自隋朝产生后,经过唐朝的发展,宋、元、明

8、的演变,更加完备化、定型化,直到清 末1905年废除,在中国历史亡存在了 1300年,对隋唐以后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苏湖教法(名词解释)教育家胡瑗在苏州郡学和湖州州学任教期间所形成的教育教学经验,核心是分斋教学。在学 校中分经义和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六经,治事斋分设治兵、治民、水利、历算等科,实行 主修兼修制,以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采取生动活泼、务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因 材施教与相互切磋结合,提倡课堂学习之外的参观游历开阔眼界,教学安排张弛有度,或读 书或歌咏或游息。书院特点(简答)书院既是教育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允许不同学派讲学(讲会、会讲、讲论),在一定程度上

9、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入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教学注意讲明义理,躬行实践,教学方式多采用问难辩论式,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朱熹思想“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变化气质”使人性中的善得以发扬“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明人伦,而其目标则是培养“内无妄思, 外无妄动”的“圣人”“大学,,、“小学,,的分段教育思想 “小学,在“学其事,“大学,在“究其理”教育原则启发教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心学教育思想陆王心学本原:“理”不

10、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 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王守仁:本质:陆九渊:本质:“心即是理”、“吾心即是宇宙”“致良知”、本心是良知穷理:“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省良知就是理穷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1、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2、明中后:王阳明(王守仁)(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一)“致良知”的教育作用论渊源:孟子、大学,求其放心;天理:不教自能、不假外求的“良知”(二)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立志为本;事上磨炼;

11、克治实功;防于未萌本质:以知代行,销行以为知(三)六经为本的教育内容论学习六经:根源于人的本心;反对:过多知识(四)自求自得的教学原则论知行并进;自求自得;循序渐进(五)随性顺性的儿童教育论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略语,它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教育 指导思想。强调以西学补中学,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中学也称“旧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 新学”。关系:张之洞强调“中学”是立国之本,可以保存国家、民族、文化之传统,是保国、保种、 保教的前提,所以学“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

12、“西学”。“中学 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设立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一大举措(1898年)。大学堂设置了溥通学(基础)和专门 学(专业)两大类课程。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是再一举措。要求普遍设立新式学堂。还计划广派人员出国游学,设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奖励开设报 馆,开放言论。颁布学制人制定。壬寅学制,1902,最早,未实施。鬼实施。癸卯学制,1904实施,学明治,三段五级,年限长,中体西用(要读经)丑男女。1913实施,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废经,自科、男女同校戌美国。1922学制、六三三学制,身心规律,学美国(另,1928戌辰学制有调整)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

13、制1901年,行用500年的八股文考试就此终结1905年9月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实行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就此废除改革北大(简答)蔡元培开始担任北大校长后,着手对北大进行改革。明确学校宗旨,改变学校风气。“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整顿教师队伍。教师聘任以“学诣”为主,只要有真才实学、热心教学和研究,都予以聘 用。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提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蔡元培主张大学应由真正懂学术者来管理,学校发展关键在教 授,要改变大学由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改革教学体制。党化教育(了解含义)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会议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模仿苏联“以党治国”的模式,强调政治 上的一切举措都以党纲为依据,教育也不例外。党化教育的概念由此推衍而出。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由晏阳初主持,“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勺在河北省定县开展了乡村 平民教育实验,这场长达10余年的探索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定县乡村教育实验 中,晏阳初非常重视对乡村社会的调查。以文艺教育救愚,培养知识力;(2)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3)以卫生教育救弱, 培养强健力;(4)以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简答)“生活即教匐的教育本体论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具体内涵: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实际生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